当前浏览: 青海云杉


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灌丛叶面积指数数据集(2014年7月22日)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葫芦沟流域高寒灌丛及云杉林叶面积指数等指标是用Plant Canopy Imager CI - 110冠层分析仪测定的。测定时段2014年7月22日。包括了葫芦沟流域主要的灌丛类型及青海云杉林。数据集主要包括CI-110测量的原始数据,包括图像及叶面积分析图像。

2015-01-02

黑河排露沟流域2800m 2012-2013年海拔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数据集

土壤水分,又称土壤湿度。它是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青海云杉林的土壤水分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是青海云杉维持生长所吸收水分的唯一来源。该数据是用美国生产的EM50土壤水分仪测定的黑河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

2014-05-04

黑河祁连山天老池流域2013年青海云杉林冠截留数据集

内容为2013年5月24日开始至9月3日青海云杉林的32次降雨截留数据。 样地设置在海拔2800m青海云杉林内,样地大小30m×30m,布设了90个直径为20cm的雨量筒按照3m的间隔布设在样地中,以及20个两种规格(I为200cm*20cm,II为400cm*20cm)的积水槽来观测林内的截留数据。并且在离样地50m左右的河道空旷地上布设有一台型号为DSJ2(天津气象仪器厂)虹吸式雨量计对林外降雨量及降雨特征进行观测。每次降水事件结束且林内穿透雨停止后,用雨量器量每个雨量筒内的水量并记录。

2014-01-24

黑河排露沟流域海拔2800m青海云杉林叶面积指数数据集(2011)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叶面积指数等指标是用Plant Canopy Imager CI - 110测定的

2014-01-22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降雨截留观测数据

本数据来自排露沟流域出口右边冠层截留观测样地,该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林。 共在3个样地布设了18个截留槽,分别为: 样地号 云杉林截留槽编号 Ⅰ 1、2、3、4、5、6 样地号 云杉林截留槽编号 Ⅱ 7、8、9、10、11、12 样地号 云杉林截留槽编号 Ⅲ A、B、C、D、E、F 本数据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对照的大气降雨、林内穿透降雨、树干茎流、苔藓与枯枝落叶桶的透过雨量。该数据可用于研究青海云杉的冠层截留特征,并可用于发展青海云杉的降雨截留模型。 观测时间为2007年7月4日至9月28日和2008年5月8日至9月27日。

2013-10-16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量水堰径流量数据

本数据来自排露沟流域量水堰的径流量测量。测量时间为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两个完整年度。观测位置为排露沟流域出口,均为人工观测,测流方法分三角堰冰测流和容器法测流两种方式,根据径流的方式选择测流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是每5天观测一次,2007年5月至9月是每天观测3次,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是每5天观测一次,2008年5月至9月为逐日观测资料,2008年10月为每5天观测一次。 数据格式为Excel表格。 该数据是排露沟流域水文模拟关键的水文观测资料。

2013-10-15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典型下垫面土壤水分剖面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排露沟流域典型下垫面的10天一次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采用环刀法取土,烘干法测量土壤水分。 土壤剖面分层为苔枯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部分剖面土壤厚度不够。 测量的地表类型包括2600m云杉林、2700m云杉林、2900m云杉、3100m云杉、3300m云杉林、3300m灌丛、3400m灌丛、3500m灌丛、阳坡草地2600m、阳坡草地2700m、阳坡草地2800m、阳坡草地2900m。 测量时间为2007年和2008年5月至9月,10日一次测量,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具体日期开展测量。 数据格式为Excel表格。 该数据是排露沟流域水文模拟关键的土壤观测资料。

2013-10-14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雨量筒上方冠层郁闭度相机观测数据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样地大小为100m×100m. 针对该样地的观测数据主要有: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全站仪定位测量数据、差分GPS定位测量数据、测树调查数据、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光谱测量数据、冠层的相机观测数据、土壤蒸散发数据、土壤冻结管观测数据、地表粗糙度数据、降雨截留数据、土壤水分测量数据、林木组分干湿重测量数据等。 森林水文试验样地属于超级样地的一个子样地,大小为25m×25m。为了研究青海云杉在不同冠层郁闭度下的降雨截留特征,在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水文试验样地,我们用普通数码相机对冠层进行了拍照。在试验样地内共得到了32组照片。通过对这些照片的分析,我们可以测定冠层的结构信息,根据郁闭度信息我们确定了该水文试验样地布设的雨量筒数量和最终的位置。通过后续的处理,我们可以比较精确的确定水文试验样地内布设的雨量筒上方冠层对应的郁闭度。 观测时间:2008-06-04日9:00-10:40。 观测地点: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水文试验样地。 观测内容:雨量筒对应的冠层照片。 观测仪器:普通数码相机(PENTAX K100D)。 分辨率:2400×1600。 拍摄时离地高度:1m。 观测目的:为了计算雨量筒对应的冠层郁闭度。

2013-10-11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小型蒸渗仪蒸散发数据集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纯林,样地大小为100m×100m。 针对该样地的观测数据主要有: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全站仪定位测量数据、差分GPS定位测量数据、测树调查数据、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冠层光谱测量数据、冠层的相机观测数据、土壤蒸散发数据、土壤冻结管观测数据、地表粗糙度数据、降雨截留数据、土壤水分测量数据、林木组分干湿重测量数据等。 该数据主要用自制的Lysimeter来观测青海云杉林林内的土壤蒸散发特征。 为流域蒸散发模型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为遥感反演蒸散发提供地面验证数据。 观测时间:2008-06-01至2008-12-31日每天下午18:00,如果当天有降雨的话,会在降雨结束后观测一次。 利用观测前后的重量差值,然后结合水的密度和Lysimeter的直径(20cm)来计算土壤水分蒸发量。 若Lysimeter下的集雨器内有透过雨量,则要测量该透过雨量。 观测地点: 大野口关滩森林站森林水文试验样地。 观测内容:1)对照的大气降雨,有两个雨量筒同时观测, 布设在水文试验样地附近平缓的河滩上。 2)林内穿透降雨,在样地内共布设了20个雨量筒,布设的依据是雨量筒上方的冠层郁闭度。 3)每天18:00的Lysimeter重量。 4)Lysimeter下面集雨器的透过雨量。 观测仪器:1)标准20cm直径雨量筒量雨器。2)自制Lysimeter(直径20cm;共4个;土壤植被各不相同)。3)电子天平(精度0.1g),用于观测自制Lysimeter的重量变化。

2013-10-10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土壤水分观测数据

该数据为超级样地林下土壤湿度观测数据,观测时间为2008年6月5日,天气晴朗。超级样地位于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在大野口流域设立的水文气象观测站(关滩站),样地大小为100m×100m。将超级样地划分成16个25m×25m的子样地,以子样地为单位进行土壤湿度的调查。在每个子样地内随机选择10个测点进行测量。测量利用TDR 300土壤水分速测仪进行,观测探针长度为20cm,观测的是土壤含水量(VWC%)。该数据集记录的信息包括:子样地编号,样点编号,各样点土壤含水量(%),子样地地被物类型。 该数据和超级样地其他观测数据一起可用于森林3D场景的重建、主被动遥感机理模型建立、遥感影像的模拟等研究。

20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