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生物量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森林样带调查数据集

观测时间为2008-06-05~2008-06-15日。以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为起点,穿越超级样地,设置了一条长度为1Km,宽为20m的样带。利用罗盘仪确定样带走向,方位角为北偏东115度,与飞行航线基本一致。在样带上每隔50米布设20米×20米的样地一块,共20块样地。样带与超级样地有部分重合,样带上的1号样地中心位于超级样地的中心,其观测数据参见超级样地每木测量数据集。本数据集记录了2~20号样地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以下3部分: 1)样地测树数据:分别对2~20样地每木测量: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采用激光测高仪和超声波测高仪测量大树高、枝下高,用花杆测量小树高、枝下高,用胸径尺测量林木胸径,用皮卷尺测量冠幅。 2)样地定位数据:利用皮尺和罗盘粗略确定样地位置,样地中心点坐标精确测量采用法国泰雷兹(THALES) DGPS测量系统,型号为Z-MAX。观测方法是使用两台GPS接收机进行同步静态测量,一台安置在参考站,一台安置在流动站,观测时长30分钟,通过系统自带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事后差分处理,定位结果的大地坐标系统为WGS84。 3)LAI观测数据:利用LAI-2000和HemiView进行了每块样地的叶面积指数(LAI)测量。

2012-10-07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样地测树调查数据集(2003)

该数据集主要内容为林地、灌木和草地样地调查数据。固定样地位于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水文观测试验场所在的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样方信息如下: 编号 海拔 样方大小 经度 纬度 地表类型 G1 2715 20×20 100°17′12″ 38°33′29″ 青海云杉林 G2 2800 20×36 100°17′07″ 38°33′27″ 苔藓云杉林 G3 2840 20×20 100°17′37″ 38°33′05″ 苔藓云杉林 G4 2952 20×20 100°17′59″ 38°32′47″ 青海云杉林 G5 3015 20×20 100°18′06″ 38°32′42″ 青海云杉林 G6 3100 20×20 100°18′13″ 38°32′31″ 灌丛青海云杉林 G7 3300 23.5×20 灌丛青海云杉林 G8 2800 20×20 100°13′30″ 38°33′29″ 苔藓云杉林 B1 2700 12.8×25 苔藓云杉林 B2 2800 20×20 100°17′38″ 38°32′59″ 苔藓云杉林 B3 2900 20×20 100°17′59″ 38°32′51″ 草类云杉林 B4 3028 20×20 100°17′59″ 38°32′39″ 苔藓云杉林 B5 3097 20×20 100°18′02″ 38°32′32″ 苔藓云杉林 B6 3195 20×20 100°18′06″ 38°32′25″ 青海云杉林 B7 2762 20×20 100°17′08″ 38°33′21″ 青海云杉林 B8 2730 20×20 100°17′06″ 38°33′27″ 苔藓云杉林 GM1 3690 5×5 100°18′02″ 38°32′02″ 锦鸡儿灌丛(中) GM2 3690 5×5 100°18′02″ 38°32′02″ 锦鸡儿灌丛(稀) GM3 3700 5×5 100°18′03″ 38°32′03″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密) GM4 3600 5×5 100°18′10″ 38°32′06″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中) GM5 3600 5×5 100°18′10″ 38°32′06″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稀) GM6 3600 5×5 100°18′10″ 38°32′06″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密) GM7 3500 5×5 100°18′14″ 38°32′08″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中) GM8 3500 5×5 100°18′14″ 38°32′08″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密) GM9 3500 5×5 100°18′14″ 38°32′08″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稀) GM10 3400 5×5 100°18′18″ 38°32′12″ 锦鸡儿灌丛(稀) GM11 3400 5×5 100°18′18″ 38°32′12″ 锦鸡儿+金露梅灌丛(密) GM12 3400 5×5 100°18′18″ 38°32′12″ 锦鸡儿灌丛(稀) GM13 3300 5×5 100°18′21″ 38°32′21″ 吉拉柳灌丛 GM14 3300 5×5 100°18′21″ 38°32′21″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 GM15 3300 5×5 100°18′21″ 38°32′21″ 锦鸡儿+吉拉柳灌丛 YC3 2700 1×1 100°17′14″ 38°33′33″ 针茅草地 YC4 2750 1×1 100°17′18″ 38°33′32″ 针茅草地 YC5 2800 1×1 100°17′21″ 38°33′33″ 针茅草地 YC6 2850 1×1 100°17′25″ 38°33′33″ 针茅草地 YC7 2900 1×1 100°17′31″ 38°33′32″ 紫菀+针茅草地 YC8 2950 1×1 100°17′44″ 38°33′23″ 针茅草地 YC9 2980 1×1 100°17′48″ 38°33′25″ 针茅草地 样地测树数据是于2007年7月-8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 排露沟流域样地调查基本概况: a) 样地设置情况:样地号,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样地大小,经纬度,群落类型,土壤类型,经营状况,年龄 b) 样地每木调查:样地号,树号,树种,林木分级,胸径,树高,枝下高,树冠半径 2. 土壤剖面调查记录表 包括森林/植被情况,主要树种,林龄,土壤名称,地表土壤侵蚀情况,母岩及母质,排水条件,土地利用历史,土壤剖面记载(土层,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根系,石砾含量) 3. 标准地封面因子 标准地面积,优势树种,林分/植被起源,海拔,坡向,坡位,坡度,采伐利用方式,造林整地类型,调查方法,冠层盖度,活地被物层覆盖度,死地被物层覆盖度,枯落物厚度(未分阶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 4. 郁闭度调查: 5. 草本样方(1m×1m)调查记录表 包括种名,数量,盖度,平均高 6. 祁连山水源林土壤物理性质测定结果(样地调查) 包含土层物理性质测算过程(铝盒+湿土重,铝盒重,土壤含水量,突然容重等),灌草生物量测定(灌木和草本的总鲜重,样品鲜重,样品干重等),枯落物(含苔藓)层干重及最大持水量测算过程(苔藓及枯落物厚,总鲜重,样品鲜重,样品干重,浸泡24h后重,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深,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 7. 灌木样方调查: 包括种名,数量,盖度,平均高 8. 标准样地设置及每木检尺调查表 包括树种,林木分级,年龄,胸径,数高,枝下高,树冠半径 9. 枯落物层调查记录表 包括枯落物(分解层、半分解层 、已分解层)厚度 10. 更新调查记录: 包括树种,天然更新(高<30cm,高31-50cm,高>51cm),人工更新(高<30cm,高31-50cm,高>51cm) 本套数据集可为森林结构参数遥感反演方法研究提供地面实测数据。

2012-10-05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森林样地调查数据集(2003-2007)

固定森林样地位于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所水文观测试验场所在的祁连山大野口排露沟流域。 样地测树分别于2003年7月至8月和2007年7月至8月,由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技术人员测量完成,共观测了17块固定森林样地,调查内容包括样地因子调查和每木测量调查。样地观测因子主要有所属林场,样地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厚度、乔层郁闭度、叶面积指数等。测量所用仪器主要为皮尺、胸径尺、花杆、测树仪、罗盘仪和鱼眼相机。每木测量因子包括胸径、树高、枝下高、横坡方向冠幅宽、顺坡方向冠幅宽、单木生长状况等。 详细信息参考“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样地测树调查数据集(2003年)”和“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样地测树调查数据集(2007年)”两条元数据。 本数据集中的LAI为2008年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开展期间的补充测量数据。即在这些固定样地做了LAI的补测。LAI补充观测时间自2008年6月1日至13日,共调查了这17块固定样地中的15块。对每块样地采用了四种仪器进行观测。这些仪器除了商业仪器HemiView鱼眼相机、LAI-2000和TRAC外,还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制的冠层分析仪器。在每一块20m×20m样地内,TRAC沿着与阳光入射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两条平行路线测量,这两条路线的测量基本能代表整个样方;HemiView鱼眼相机和LAI-2000测量相同的点,即在TRAC线上各取三个点,再加上样方中心点,共7个测量点。 本套数据集可为森林结构参数遥感反演方法研究提供地面实测数据。

2012-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