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2012-09-22至2013-12-3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花寨子荒漠站自动气象站-20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2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花寨子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下垫面是山前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E, 38.7652N,海拔1731m。花寨子站中分别有北师大、寒旱所的观测仪器。其中北师大的观测仪器具体为: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6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20cm、60cm、100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4cm、20cm、100cm处;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寒旱所的观测仪器具体为:风速传感器架设高度为0.48m、0.98m、1.99m、2.99m,共4层,朝向北侧;风向传感器架设在4m高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1m、1.99m、2.99m,共3层,朝向北偏东侧;四分量辐射仪安装高度为2.5m,朝向正南;气压传感器放置于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高度为0.7m;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18cm、26cm、34cm、42cm和50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10cm、18cm、26cm、34cm、42cm、50cm和58cm,其中2cm埋设3个重复。具体观测要素如下: (1)北师大观测项目: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4cm、Ms_2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20cm、Ts_60cm、Ts_100cm)(单位:摄氏度)。 (2)花寨子寒旱所观测项目:风速(WS_0.48m、WS_0.98m、WS_1.99m、WS_2.99m)(单位:米/秒)、风向(WD_4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单位:瓦/平方米)、空气温湿度(Ta_1m、Ta_1.99m、Ta_2.99m、RH_1m、RH_1.99m、RH_2.99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土壤温度(Ts_4cm、Ts_10cm、Ts_18cm、Ts_26cm、Ts_34cm、Ts_42cm、Ts_5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2cm_1、Ms_2cm_2、Ms_2cm_3、Ms_10cm、Ms_18cm、Ms_26cm、Ms_34cm、Ms_42cm、Ms_50cm、Ms_58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其中北师大观测要素为10min平均值,寒旱所的观测要素为30min平均值。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北师大观测数据要素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确保寒旱所观测要素每天48个数据(每3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在2013年6月30日-7月26日期间由于数据采集器问题导致数据间歇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3-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6-07-15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张掖湿地站自动气象站-20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9月2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下垫面是芦苇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E, 38.9751N,海拔146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2013年7月28日安装)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6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25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3年5月10日-2013年5月30日期间由于采集器出现问题,数据缺失;2013年9月1日-2013年9月5日期间,5m处风速传感器出现问题,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3-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