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含了临泽草地站的大孔径闪烁仪(LAS)观测数据,观测站点位于甘肃省临泽县;观测仪器LAS(Kipp&Zonen)产自荷兰;观测时段为2008-05-19至2008-08-31 。观测仪器由发射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等配件组成。发射端与接收端相距1550m ;LAS发射端经纬度为100°04′10.4″E,39°15′02.8″N;LAS接收端经纬度为100°03′36.8″E,39°15′02.8″N;LAS发射端离地高度为9.25m;接收端离地高度为9.1m;LAS有效高度为9.2m。观测内容为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的对数(UCn2)。LAS采集频率是0.5Hz。数据以csv格式存储,文件命名规则为WATER_LAS_临泽_yyyymmdd-yyyymmdd(yyyymmdd-yyyymmdd为观测起止时间),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None表示。详细的表头信息等请参见“大孔径闪烁仪(LAS)观测数据说明”。
2015-05-11
数据集是黑河上游葫芦沟灌丛试验区气象及观测数据,包括:气象、反照率、灌丛林下蒸散发数据。 1、气象数据:祁连站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尺度气象数据。观测项目有:温度、湿度、水汽压、净辐射、四分量辐射等。数据为日尺度数据,计算时间段为0:00-24:00. 2、反照率:为2012年1月1日-2014年7月3日日尺度地表反照率数据,包括积雪和非积雪期。测量仪器为葫芦沟流域十米梯度塔上的辐射仪器。其中2012年8月4日-10月2日由于仪器电路问题,数据缺失,其余数据质量较好 3、蒸散发:为葫芦沟流域4种典型灌丛群落林下地表蒸散数据。观测时段为2014年7月18日-8月5日,为日尺度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降水数据、及lysimeter观测到的蒸发、下渗数据。该数据集可用来分析高寒灌丛及森林的蒸散数据。 试验选择小型蒸渗仪尺寸为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进行冠层下草地蒸散量。灌丛林下蒸散每个灌丛样地内布设两个Lysimeter,移栽试验每种灌丛各一个Lysimeter。在布设时将内桶中放置与桶等高的未被扰动的原状土柱,将外桶埋入到土壤中,在埋设时保证外桶高出地面0.5-1.0 cm,内桶外沿设计宽约2.0 cm的挡雨板,以防止地表径流进入Lysimeter蒸渗仪。在附近气象站点内同时布设有Lysimeter测量草地蒸散量,在青海云杉林样地也布设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测量其林下蒸发量。所有Lysimeter每天20:00时准时进行称重(电子天平感量1.0 g,约相当于0.013 mm蒸发量),观测时做好防风处理,保证测量的精度。 数据加工方法:蒸渗仪方法主要通过质量守恒来计算蒸散发量,依据Lysimeter蒸渗仪设计原理,蒸散量主要是通过连续两天内质量差别确定,由于每天都对其称重,通过水量平衡进行计算。
2015-01-08
利用我国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CCD传感器的30m图像,经过定标、几何精校正和基于大气层顶表观反射率的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反演了地表短波反照率,再选择一个月内云量最少的图像镶嵌成为全黑河流域的反照率分布图,投影方式为UTM投影,空间分辨率30米,时间频率为每月1景。数据文件包含2个波段,分别是对应局地正午时刻太阳角的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 of local noon)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以短整数方式存储,比例因子为0.0001。
2015-01-05
利用MODIS的1km地表反射率(MOD/MYD09GA)数据产品,经过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和基于统计知识的时空滤波(Statistics-based Temporal Filter)算法两道工序生产了全球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本数据集是在GLASS全球产品中选取了覆盖黑河流域的两个tile(h25v04,h25v05),经过镶嵌、投影转换和裁切后获得的黑河流域的1km分辨率陆表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数据集,包括了Albers和UTM两种投影方式,均为raw格式,空间范围是黑河流域的矢量边界的外界矩形,时间分辨率为8天。
2015-01-04
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发展具有独立版权的区域集成环境系统模式RIEMS 2.0为基础,其中RIEMS 2.0区域气候模式是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和美国滨州大学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5)为非静力动力框架,耦合了一些研究气候所需的物理过程方案。这些过程包括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采用FC80闭合方案的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MRF行星边界条件和修改的CCM3辐射方等,采用黑河流域流域观测和遥感数据对该模式中的重要参数进行重新率定,并植被资料采用黑河流域数据清单中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黑河流域30sec DEM数据,建立的起来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采用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驱动建立的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在黑河流域进行了2009年年全年模拟连续积分. 空间范围: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40.30N,99.50E), 水平分辨率为3 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161(经向)X 201(纬向)。 投影方式:LAMBERT正形投影,两个标准纬度为30N 和60N。 时间范围: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时间间隔为1小时 文件内容说明:共12个文件,按变量独立命名。每个文件解压缩后是一个文本文件,包行7行文件头说明,以及365*24*201行,每行有161列。
2015-01-04
利用MODIS的1km地表反射率(MOD/MYD09GA)数据产品,经过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和基于统计知识的时空滤波(Statistics-based Temporal Filter)算法两道工序生产了全球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本数据集是在GLASS全球产品中选取了覆盖黑河流域的两个tile(h25v04,h25v05),经过镶嵌、投影转换和裁切后获得的黑河流域的1km分辨率陆表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数据集,包括了SIN和UTM两种投影方式。SIN投影方式的数据集为HDF格式,覆盖范围较大(约1200*2400平方公里),时间分辨率为1天;UTM投影方式的数据集为raw格式,按照黑河的矢量边界裁切,时间分辨率为8天。
2014-06-10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分别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cm、4cm、10cm、20m和30m)、风向、气压、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15cm、20cm和40cm)、土壤水分(10cm、20cm、50cm、100cm和180cm)及土壤热通量(5cm、10cm和15cm)。 具体的表头等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2014-06-07
该数据集包含了天老池小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 观测项目有时间、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40-60cm土壤水分、0-20土壤水分、20-40土壤水分、气压、PAR、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太阳辐射、总降水、20-40土壤温度、0-20土壤温度、40-60土壤温度。 观测时段为2011年5月25日至2012年9月11日,各参数数据均整理为日尺度上。
2014-02-01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涡动相关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具体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2013-12-12
2007年9月19日预试验期间,在临泽站开展了Envisat ASAR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7年9月19日成功获得了一景Envisat ASAR影像。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29BJT。本地面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Envisat ASAR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测量内容: 1. 土壤水分。样方分布:临泽芦苇地、张掖农田、张掖戈壁、临泽玉米地、临泽苜蓿地、张掖观象台、临泽湿地。观测方法:环刀法。 2. GPS位置,测量仪器:GARMIN GPS 76。 3. 植被信息。记录信息: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取样方式、描述(例如地表类型,均匀程度,干湿程度等)。 4. 大气参数。测量仪器:遥感所的法国CIMEL公司生产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目标:利用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大满水管所。测量内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数据存储: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5. 粗糙度观测。粗糙度数据由粗糙度板测量,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2013-10-09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