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和红外热像仪传感器于2008年04月1日下午获取,地点在冰沟-阿柔飞行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后视35度观测,获取双极化(H和V)信息。飞机12:48(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6:35降落。13:20-13:58在冰沟摄区工作,观测了8-2、8-6、8-11和8-17四条航线,飞行高度5000m左右,飞行速度260km/hr左右。14:04-15:27完成预定的阿柔10条航线飞行任务,15:33-15:53加飞了6-2、6-3和6-4线,飞行高度4100m左右,飞行速度260km/hr左右。16:12飞过7-9水库定标线,航高100m,但水面结冰,完成观测。 原始数据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红外热像仪数据和GPS数据。其中微波辐射计L波段属非成像观测,由文本文件记录瞬时观测获得的数码值,GPS数据记录飞行时的经纬度以及飞机姿态参数等,热像仪波长范围7.5-13微米,视场角24×18º,320×240像元。使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时需要根据定标系数将记录的数码值转换为亮温值(定标系数文件与原始观测数据归档在一起)。同时,通过微波辐射计和GPS各自的时钟记录,可以将微波观测与GPS记录联系起来,给微波观测匹配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微波辐射计观测分辨率较粗,数据处理中一般忽略飞机的航偏、翻滚以及俯仰效应。根据使用目标及飞行相对航高(H),在定标和坐标匹配后,还可以将观测信息栅格化,L和K波段的分辨率(x)与观测足迹(footprint)可以认为一致,参考分辨率为:L波段,x=0.3H。经过以上各步处理后,可以获得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红外热像仪数据需要进行几何校正并镶嵌才能使用,但该日热像仪数据不完整且几何变形大,目前还难以使用。
2013-10-18
该数据集是基于全站仪测量得到的超级样地16块子样地的角点、地基LiDAR基站设置点和每株林木树干基部点的大地坐标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 全站仪数据采集时间自2008年6月3日至2008年6月12日,分两组进行,各采用1台全站仪,型号分别为TOPCON602、 TOPCON7002。对超级样地内总计1468棵青海云杉进行了坐标测量,并对所有的子样地角点和地基LiDAR基站点上设置的标桩的顶点进行了定位。这些定位结果是该数据集的主要数据内容。另外,2008-06-03,2008-6-4,2008-6-11用差分GPS Z-MAX对所有的标桩顶点进行了定位,通过手工测量每个标桩的高度,计算得到了标桩下地表的高度,最终生成了每棵树的地表三维坐标位置和超级样地地形图。这些数据组成该数据集的辅助数据。 本数据集可为建立真实三维林分场景,为各种三维森林遥感模型的发展与校正提供翔实的地面观测数据,同时为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提取提供地面验证数据。
2012-04-06
超级样地由16块子样地组成,为了对样地内的每株林木定位和方便地基雷达观测基站点的定位,需要测量子样地角点及预设地基雷达基站点的大地坐标。这些点及每株林木的定位是采用全站仪测量的。由于全站仪测量的是相对坐标,若要得到大地坐标,需要在超级样地周围利用差分GPS(DGPS)高精度地测量至少1个参考点。另外,我们还用DGPS观测了子样地所有角点的大地坐标,该测量结果可形成对全站仪测量结果的校验。该数据集是基于DGPS测量得到的所有定位结果数据,不包括全站仪的定位结果。 测量时间是2008年6月1日至13日,采用法国泰雷兹(THALES)差分GPS测量系统,型号Z-MAX。观测方法是使用两台GPS接收机进行同步静态测量,一台为基站,设置在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旁边(该基站点的WGS大地坐标是采用Z-MAX经多站观测引自张掖市内的1个一级水准点)。另一台为流动站,放置在超级样地观测点上。每个点的观测时长为10、15、20、25、30分钟不等,具体时长根据卫星信号情况而定,信号差时多测量几分钟。采用仪器自带的处理软件进行事后差分处理得到最终的定位结果。定位结果采用WGS大地坐标系统。 首先在超级样地旁边的开阔区测量了6个临时控制点,为全站仪测量超级样地内的林木位置提供参考点。然后在超级样地16块子样地的每个角点上安置流动站,测量了子样地角点坐标,共得到41个点的观测值。该数据集存储了这47个点的定位结果。 该数据仅限于项目使用,不对外共享。
2010-07-15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