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生态系统


荒漠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分布特征调查资料(2014)

在前一项目布设在黑河下游的3个荒漠不同类型调查观测场外部,选择与观测场平均长势和大小一致的不同种类荒漠植物,进行了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全根法调查。干重为80℃下的烘干重量,根冠比为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干重比值。种类有:沙拐枣、红砂、黑果枸杞、泡泡刺、苦豆子、骆驼蓬、柽柳等。

2016-01-09

石羊河重点治理规划

“水权框架下黑河流域治理的水文-生态-经济过程耦合与演化”(91125018)项目数据汇交1-石羊河重点治理规划 1.数据概述:石羊河流域2007年开始实施的治理规划,以进行流域比较 2.数据内容:规划公开本

2015-01-11

黑河流域近50年来尾闾湖及湿地景观结构变化数据集

以Landsat系列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包括1965年的KH(只包括古日乃和拐子湖两区域),1975年的MSS,1990、1995、2006和2010年的TM 以及2000年ETM共7期数据。信息提取前,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影像合成、拼接、融合、几何精校正以及图像增强等预处理工作。校正过程中,对2000年ETM+图像利用1:100,000地形图进行图像纠正并作为基准图像。影像合成选用4、3、2波段标准假彩色合成方案;纠正时,在每景图像上均匀地选择7×8个控制点,且平均定位误差小于1个像元即地面距离小于30m。其它各年数据均以2000年基准图像为参考图像进行图像配准,以使不同时相图像上的同名像元具有相同的地理坐标。纠正和配准后的整景图像保持TM的30m空间分辨率。通过野外实地订正,保证定性准确率要求达到95%以上。

2014-06-14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优势种的生理生态学参数集(2013)

数据集为黑河流域各个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的生理生态学参数,本数据集根据TESim模型的要求,将黑河流域分为7个生态系统,分别为: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BRD)、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CNF)、农田生态系统(CRP)、荒漠生态系统(DST)、草甸草原生态系统(MDS)、灌木林生态系统(SHB)和草原生态系统(STP)。本数据集中的数据,有些数据是根据实测数据得到,有些是通过参考文件得到,但是经过验证以后应用到黑河流域的。本数据中的数据,每个生态系统系统的每个参数都有三个值,分别是在模型中的取值以及该参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该数据可为生态过程模型提供输入参数,该数据集仍然在进一步的优化中。

2014-06-10

黑河流域生态过程模型验证数据集(2018)

本数据集是根据TESim生态过程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收集的,包括生物量、植物N和P含量、蒸散发、NPP等模型通常输出的结果。这个结果有些是通过野外实测获得,有些是通过野外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有些是通过文献获得。

2014-06-10

黑河流域种内和种间关系野外调查和试验观测资料(2013)

数据集对黑河流域中下游2013年单生及联生的红砂和珍珠进行了野外植株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指标的调查。 生长状况指标有:冠幅、株高,以及细根、粗根生物量等;叶片形态指标有:长、宽、厚度,以及叶面积、体积等。试验观测指标有:叶氮含量、水势、气体交换数据、叶绿素荧光数据。 数据包括:野外观测资料及其说明文件。

2014-01-14

黑河流域不同生境荒漠植物光合器官水平气体交换测定数据(2013)

2013年8月中旬测定,植物种:泡泡刺(不同生境为中游丘间低地和戈壁),红砂(不同生境为中游戈壁和下游戈壁)。 利用美国拉哥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LI-COR, USA)和LI-3100叶面积仪等,对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 观测资料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Obs,观测次数; Photo,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Cond,气孔导度,mol H2O•m–2•s–1; Ci,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ol-1; Trmmol,蒸腾速率,mmol H2O•m–2•s–1; Vpdl,水蒸气压亏缺,kPa; Area,叶面积,cm2; Tair,大气温度,℃; Tleaf,叶面温度,℃; CO2R,参照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CO2S,样品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H2OR,参照室水分,mmol H2O•mol-1; H2OS,样品室水分,mmol H2O•mol-1; PARo,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2•s–1; RH-R,参照室空气相对湿度,%; RH-S,样品室空气相对湿度,%; PARi,光合作用有效辐射,μmol•m–2•s–1; Press,大气压,kPa; 其它为测定时的仪器状态参数等。

2014-01-11

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生理指标分析数据(2011-2012)

在2011年7月中旬采集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的基础上,2012年7月中旬采集部分荒漠植物光合器官,装入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 生理分析指标主要有:可溶性蛋白单位:mg/g;游离氨基酸单位:µg/g;叶绿素含量单位: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位:U/g FW;过氧化氢酶(CAT)单位:U/(g•min);过氧化物酶(POD)单位:U/(g•min);脯氨酸(Pro)单位:μg/g; 可溶性糖单位:μg/g;丙二醛(MDA)单位:μmol/L。

2014-01-10

黑河流域不同荒漠类型植被年生态调查资料(2013)

2013年9月底10月初,黑河流域典型区荒漠类型植物停止生长期,进行年终生态调查。 共有8个调查观测场,分别是:山前荒漠、山前戈壁、中游荒漠、中游戈壁、中游沙漠、下游荒漠、下游戈壁、下游荒漠,大小为40m×40m。 在每个观测场固定3个20m×20m的大样方,命名为S1、S2、S3,进行灌木定期调查;每个大样方固定4个5m×5m的小样方,命名为A、B、C、D,进行草本调查。

2014-01-10

贵州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2000)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贵州省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