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产品 / 按文献浏览 / 不同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不同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引用方式:

卢俐, 刘绍民, 徐自为, 王介民, 李小文. (2009). 不同下垫面上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应用气象学报, 20(2), 171-178.

文献信息
标题

不同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年份 2009
出版社

应用气象学报

摘要

大孔径闪烁仪是近年兴起的测量大尺度(500 m~10 km)地表通量的仪器。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分别于2002年、2004年在北京昌平小汤山开展了大孔径闪烁仪短期观测实验,2006年6月又在北京密云建立了长期观测站。利用这些数据,对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闪烁仪光径高度和风速是影响观测显热通量的关键因子。当地表粗糙元的高度变化相对于光径高度不可忽略时,零平面位移需要精确确定。波文比在湿润地表需要准确确定,而气温、气压和动力学粗糙度则为不敏感因子。计算中所需的大气稳定度可用理查孙数判断,也可借助日出日落时间或净辐射观测值确定。稳定条件下的普适函数目前无统一表达式,可采用仪器说明书推荐的函数。通过几个站点闪烁仪观测显热通量与涡动相关仪测量值的比较表明:大孔径闪烁仪在均匀和非均匀地表都能得到合理的显热通量观测值。

PDF 此文献未收录 PDF(如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