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产品 / 按文献浏览 / 珠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珠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引用方式:

路瑶. 珠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 2008.

文献信息
标题

珠峰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年份 2008
摘要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隅与尼泊尔王国交界处,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高原自然景观以及地史遗迹、藏族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 本文以珠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在景观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持下,借助于“3S”技术,以两个时段的遥感影像为主要研究资料,结合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区域特征,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影响景观格局演变的自然驱动因子和人文驱动因子,进而了解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整个景观发展情况,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及保护等问题的研究奠定基础,对珠峰自然保护区乃至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1986年和2000年陆地卫星多波段遥感影像为主要研究资料,结合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区域特点,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景观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对珠峰自然保护区进行类型划分和面积调查,计算斑块的数目、面积、周长等斑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平均斑块形状指数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1986~200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研究区域各景观类型的面积虽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就整体景观而言,景观格局基本处于稳定发展状态,变化甚小,景观破碎度亦没有增加。就单一景观来看,湿地景观中除永久性冰川雪地的面积有所减少外,河渠、湖泊面积均有所增大;林地景观中有林地、灌木林以及疏林地景观面积均有所增加;草地景观方面,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面积有所减少,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加大;荒漠景观中,沙地面积虽有所减少,但裸岩石砾地和盐碱地面积均有增加。对影响景观格局变化中的驱动力分析得出:从景观整体格局而言,研究区域整体景观格局的稳定有序与人文因子中的政策因子相关关系较大,与珠峰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从单一景观类型来看,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的增加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林地景观的增多和草地的退化与人文因子关系比较大,土地荒漠化的显现则不仅与自然因子中的气候因子和降水因子有关,也与人文因子中的人类活动有关。从研究结果看出,在各级政府和国际友人的共同关心下,珠峰自然保护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处于稳定的持续发展状态。目前,有关针对草地退化和荒漠化现象等方面的措施和保护区的管理方案都切实可行,可以继续执行下去。

PDF 此文献未收录 PDF(如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