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集(2002)

Reanalysis data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or western China (2002)


中国西部地区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数据之一为中国西部地区2002年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本数据集是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提供的每天1°×1°的基础上生成。但是再分析资料存在以下问题:(1)时间空间分辨率不够高(水平分辨率为1度,时间为6小时);(2)高原地区低层误差较大;(3)资料是标准等压面资料,需要插值。

中国西部地区2002年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集是兰州大学隆霄博士和邱崇践教授利用牛顿松弛法资料同化方法(Nudging)将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模式结合起来产生的,包括2002年全年每小时0.25°度的10m水平和垂直风速(m/s)、2m气温(k)、2m混合比、表面压强(Pa)、上行下行短波和长波辐射(w/m2)、对流降水和大尺度降水(mm/s)。

一、制备背景

驱动数据的质量严重影响陆面模型模拟陆面状态的能力,所以陆面建模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用来驱动陆面模型的驱动数据。无论这些模型描述地表过程的能力有多逼真,无论他们输入的边界和初始条件有多准确,如果驱动数据不准确的话,他们也不能得出与现实接近的结果。陆面模型如此依赖于外部提供的数据的质量,以至于这些任何一个外部提供的数据有误差的话,都会严重影响陆面模型模拟土壤湿度、径流、雪盖和潜感热通量的能力,这些外部提供的数据包括:降水、辐射、温度、风场、湿度和压强。中国西部地区2002年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集是利用牛顿松弛法资料同化方法(Nudging)将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模式结合起来生成适合于中国西部复杂地形的具有更高时空分辨率的驱动数据。

二、运行模式的基本参数

1、利用美国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作为模拟用模式;

模拟网格域的选择:中心(32°N,90°E),网格距为36km,水平格点数为131*151,垂直分辨率为25层,模式顶为100hPa;

2、初始化使用的资料采用美国NCEP的1°*1°的GRIB格点资料;

3、时间步长为120s。

三、物理过程

1、云和降水的物理过程处理:对次网格尺度降水采用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对可分辨尺度降水采用Reisner混合相微物理显式方案;

2、行星边界层过程采用MRF参数化方案;

3、辐射过程采用CCM2的辐射方案。

四、文件格式和命名

以月为文件夹存储,每月包含每天的24小时的数据。命名规则如下:2002***&.forc,其中***为儒略日,2002***&为时间(小时计),其中.forc是文件扩展名。

五、数据格式

以二进制浮点型存储,每个数据占4个字节。


数据文件命名方式和使用方法

.forc 格式存储文件


本数据要求的引用方式 查看数据引用帮助 数据引用必读
数据的引用

隆霄, 邱崇践. (2013). 中国西部地区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集(2002).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DOI: 10.3972/westdc.004.2013.db. CSTR: 18406.11.westdc.004.2013.db.
[Long, X., Qiu, C. (2013). Reanalysis data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for western China (2002). A Big Earth Data Platform for Three Poles, DOI: 10.3972/westdc.004.2013.db. CSTR: 18406.11.westdc.004.2013.db. ] (下载引用: RIS格式 | RIS英文格式 | Bibtex格式 | Bibtex英文格式 )

使用本数据时必须引用“文章的引用”中列出的文献,并进行数据的引用


参考文献

1.杨成松, 程国栋. (2011). 气候变化条件下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概率预报(Ⅰ):活动层厚度与地温. 冰川冻土, (03), 461-468 (查看 )

2.李星敏, 卢玲, 李新, 杨文峰, 黄春林, 王钊. (2010). 黑河流域日蒸散发遥感估算研究. 高原气象, (01), 109-114 (查看 )


资助项目

中国西部地区陆面数据同化系统(90202014) (项目编号:90202014)

复杂自然环境时空定量信息获取与融合处理的理论与应用(2001CB309400) (项目编号:2001CB309400)

数据使用声明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n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相关资源

1. 2022-12-07 11*   用途:免登录下载 ……

2. 2022-11-05 36*   用途:免登录下载 ……

3. 2022-05-04 22*   用途:免登录下载 ……

4. 2022-04-28 12*   用途:免登录下载 ……

5. 2022-03-22 42*   用途:免登录下载 ……

6. 2022-02-09 27*   用途:免登录下载 ……

7. 2022-01-10 11*   用途:免登录下载 ……

8. 2021-12-23 10*   用途:免登录下载 ……

9. 2021-12-22 12*   用途:免登录下载 ……

10. 2021-12-02 21*   用途:免登录下载 ……

11. 2021-03-13 10*   用途:10.42.0.1 ……

12. 2020-10-29 盛羊*   用途:论文撰写 ……

13. 2020-07-23 王斌*   用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2079) …… 兰州大学

14. 2020-07-15 牛晓*   用途:test …… 13699123483

暂无数据

数据评论

当前页面默认显示 中文 评论 显示所有语种的评论

下 载 关注
关键词
空间位置
East: 111.20 West: 73.45
South: 20.90 North: 49.36
数据细节
  • 大小: 56,300 MB
  • 浏览: 10665 次
  • 下载量: 14 次
  • 共享方式: 开放获取
  • 数据时间范围: 2002-01-10 至 2003-01-09
  • 元数据更新时间: 2021-04-19
联系信息
隆霄   邱崇践  

分发方: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Email: poles@itpcas.ac.cn

导出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