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在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进行了Envisat ASAR与MODIS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土壤水分与温度,地表辐射温度,地表粗糙度。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4BJT。 试验内容: (1)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植被(红砂)与荒漠裸土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采样方式为沿着样地西北-东南对角线采样。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2)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样地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对象为植被(红砂)冠层和荒漠裸土。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仪器为北师大的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样方式为条带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的有关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等数据,包括①花寨子荒漠0-40cm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粗糙度数据。土壤水分测量利用换刀取样称重法,土壤温度用热电偶测得;粗糙度测量利用自制测量仪器和照相法,沿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样地两个对角线每隔30m采样,采样方式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次。②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了0-100cm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数据。③在盈科绿洲玉米地一果园处测量了0-100cm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数据。数据以Excel保存。 (5)LI-6400光合仪光合速率数据.测量对象为临泽草地苜蓿和大麦。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数据参数见数据文件。 (6)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的ASD光谱仪数据。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扁都口地表类型为新出油菜苗和裸土。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7)在临泽草地苜蓿地测量的LAI数据。测量方法为:利用皮尺、卷尺、直尺测量在临泽草地测量苜蓿和大麦每株各叶片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利用室内扫描真实叶面积与最大长度和最小宽度的转换系数,获得叶面积指数。这天数据没有利用激光叶面积仪测量。本数据以Excel保存。 (8)地表粗糙度采用照相法测量粗糙度。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当日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着样地两条对角线等间隔采样测量,每次测量包括东西向和南北向,每张照片上具有测量标示。该数据现在为记录表和照片
陈玲,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王颢星, 王锦地, 阎广建, 盖迎春, 舒乐乐, 王建华, 徐瑱, 光洁, 李丽, 辛晓洲, 张阳, 周春艳, 陶欣, 闫彬彦, 姚延娟, 程占慧, 杨天付
本数据集为在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和张掖市加密观测区等地进行了2008-05-20至2008-07-14的反照率不连续观测数据。 反照率测量与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以及星载TM、ASTER、Hyperion和CHRIS等进行了同步观测。 测量内容: (1)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前后分别在盈科绿洲站玉米地、小麦样地和花寨子荒漠站样地2进行反照率的测量。①盈科绿洲站玉米地:2008-05-28,2008-05-30,2008-06-03,2008-06-16,2008-06-20,2008-06-27,2008-06-29,2008-07-11,2008-07-14;②盈科小麦地样地:2008-05-20,2008-05-29,2008-06-01,2008-06-04,2008-06-06,2008-06-09,2008-06-15,2008-06-24,2008-07-07,2008-07-14;③花寨子荒漠站样地2:2008-06-14,2008-06-22,2008-06-30;胡麻:2008-06-23; (2)临泽站加密观测区:①临泽玉米:2008-05-25;②荒漠及苜蓿:2008-05-24 (3)扁都口加密观测区: 油菜花草地及大麦:2008-06-24;大麦:2008-07-06; (4)张掖市加密观测区:金都楼顶及市内草地:2008-05-27。 测量仪器: 遥感所1号短波辐射表(CMP3-060580)和遥感所2号短波辐射表(CMP3-060584),电压测量仪器为优利德(UNIT)UT58数字万用表。 数据处理: 计算时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原始数据为纸质表格,数字化录入为Excel表格。 需特别说明的观测情况:作物生长后期,玉米高度达1.8m以上,观测架高度不够,采取了在附近选择低矮植株的办法,另外后期观测时探头距离作物高度较低。
刘思含, 刘强, 辛晓洲, 苏高利, 夏传福, 周梦维
本次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从2008年5月20号开始,利用两种仪器测量地基辐射温度,固定自记点温计和手持式红外温度计。 测量内容: (1)固定自记点温计:其视场角约10°、采样时间间隔为1s(除2008年5月20日以外)。共计8台仪器,包括北京师范大学6台,仪器比辐射率为0.95;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台,仪器比辐射率为1.0。 测量了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各个样地多时相的连续性辐射温度,样地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及3个加密样地(花寨子荒漠样地3、度假村旁大麦样地和度假村旁玉米地)。其中,在盈科绿洲玉米地观测对象多为玉米冠层、玉米垄间裸土和小麦冠层,盈科小麦地样地观测对象为小麦冠层;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观测对象为玉米冠层;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观测对象为植被(红砂)和荒漠裸土。仪器架设高度与地物有关,可从数据文件中查询。均采用垂直观测。仪器也用于热红外相机飞行时的定标。 本数据同步的机载数据有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星载数据包括TM、ASTER、MODIS以及高光谱Hyperion和CHRIS等传感器。同时也进行了辐射温度日变化测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辐射定标和仪器比辐射率纠正后的温度数据。数据单位为摄氏度。均以Excel表格式保存。 测量日期:2008-05-20、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5-31、2008-06-01、2008-06-03、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6-30、2008-07-01、2008-07-07、2008-07-09、2008-07-11。 (2)手持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视场角为1°,温度灵敏度为0.1°C。测量样地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以及度假村玉米样地。每次采样可获取采样时间段内的最大、最小和平均辐射温度。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为行播作物,采样方式为垂直垄和顺垄条带测量,在多角度飞行同步时,还测量了四组分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对角线条带测量,度假村玉米地为采样点测量。多数仪器的比辐射率为1(具体见数据文件),条带方式的测量高度约1m,垂直向下测量。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黑体定标后的地表辐射温度。 测量日期:2008-05-20、2008-05-28、2008-05-30、2008-05-31、2008-06-01、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7-04、2008-07-07、2008-07-11。
柴源, 陈玲,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任智星, 王颢星, 王天星, 阎广建, 舒乐乐, 刘强, 夏传福, 辛晓洲, 周春艳, 沈心一, 李新辉, 杨贵军, 李笑宇, 黄波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