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包括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的光谱反射率与BRDF数据集。数据测量从2008年5月20号开始。 测量仪器与原理: 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了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及其观测区典型地物的反射率。 1. 测量基本原理为:R =(DN1/DN0)×R0。式中R0和DN0分别为参考反射灰板的定标光谱反射率和测量所得DN值;DN1为测量目标所得DN值。 测量内容: 测量样地与数据类型: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以及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扁都口加密观测区等。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主要测量点,测量对象为玉米冠层光谱、小麦冠层光谱和条带光谱以及若干次玉米叶片组分光谱。在该样地还多次进行了玉米地BRDF的测量。花寨子荒漠样地1与花寨子荒漠样地2多采用条带测量方式,没有真正意义的组分光谱。盈科小麦地与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与其他试验区也多为冠层和条带光谱。 测量仪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前后共计4台ASD光谱仪,即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农林科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各自1台。其中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ASD光谱仪波长为350-2500nm,为主要测量仪器;北京农林科学院的ASD波长为350-1065nm,在试验前期用于卫星或飞行同步光谱在荒漠样地测量。北京师范大学的ASD光谱仪只测量了2008年05月20日花寨子荒漠样地2光谱数据。参考反射率板有40%,50%和99%。前两者为实际测量参考对象,后者主要用于仪器间相互比对。 测量日期: 2008-05-20, 2008-05-24, 2008-05-25, 2008-05-28, 2008-05-30, 2008-06-01, 2008-06-04, 2008-06-09, 2008-06-14, 2008-06-16, 2008-06-18, 2008-06-20, 2008-06-22, 2008-06-23, 2008-06-24, 2008-06-26, 2008-06-29, 2008-06-30, 2008-07-01, 2008-07-04, 2008-07-05, 2008-07-06, 2008-07-07, 2008-07-09, 2008-07-11。 2008-07-11为光谱仪之间的比对试验, 其中以下日期为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两台仪器在不同样地测量:2008-05-28,2008-06-16,2008-06-23;测量数据配合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成像光谱仪OMIS-II航空飞行以及多种星载传感器。 数据处理: 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原始数据为ASD光谱仪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本分数据集已导出为Excel格式。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陈玲, 任华忠, 王颢星, 肖月庭, 阎广建, 周红敏, 盖迎春, 李新, 舒乐乐, 光洁, 刘思含, 苏高利, 夏传福, 闻建光, 张阳, 周春艳, 范闻捷, 陶欣, 闫彬彦, 姚延娟, 杨贵军, 程占慧, 刘良云, 杨天付
2008年5月2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MODIS、ALOS PALSAR和AMSR-E的地面同步观测,ALOS PALSAR数据未获取。测量内容主要为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地物光谱、植被覆盖度和探地雷达。 1. 地表温度:扁都口样方1:草地;扁都口样方2:油菜地;扁都口样方3:油菜地;扁都口样方4:麦地 扁都口样方5:大麦和油菜混合地 2. 土壤水分: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取样样带:扁都口样方2油菜地。 3. 探地雷达:同时测量探地雷达和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数据。 4. 波谱测量仪器采用的是ASD Fieldspec FRTM(Boulder, Co, USA),波谱范围为350nm-2500nm,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波谱分辨率为3nm,在短波红外波谱分辨率为10nm。数据为ASCII格式,可以使用记事本、写字板等软件打开。文件前5行为文件头,描述了数据的相关信息;之后两列数据,一列代表波长,一列代表反射率(百分反射率)。原始文件夹中后缀为.txt的文件不是反射率,是计算反射率的中间文件。原始数据中文件为ASD自带格式,用ASD Viewspec软件打开。地表温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了地表的红外辐射温度和土壤表层的物理温度。同时记录了测量点的地表类型。测量使用的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的近距离测量模式。土壤水分测量数据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和环刀测量。数据文件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 (1)土壤水分测量数据(包括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和环刀测量) (2)地表温度测量数据 (3)探地雷达测量数据 (4)地表覆盖度照片及预处理数据 (5)地物光谱数据 (6)卫星影像数据
白云洁, 曹永攀, 车涛, 杜自强, 郝晓华, 王之夏, 吴月茹, 柴源, 常胜, 钱永刚, 孙小青, 王锦地, 姚冬萍, 赵少杰, 郑越, 赵英时, 李笑宇, Patrick Klenk, 黄波, 李世华, 罗震
2008年6月22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PROBA CHRIS卫星同步地面样方调查、照相法测量LAI、地物光谱、土壤水分、BRDF。 1. 样方调查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主要调查项目有: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叶绿素含量、盖度、鱼眼照相、生物量。(1)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2)物种采用人工识别法。(3)株数采用人工计数法。(4)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5)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5个重复。(6)覆盖度采用人工估计的方法。(7)生物量取50cm×50cm样品,称鲜重,杀青后烘干,称干重。 2. 照相法测量LAI 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对象:玉米、荒漠灌丛、杨树。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数据说明文档。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3. 地物光谱。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观测目标:草地、大麦、油菜的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部分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4. BRDF观测。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样本类型:草地、大麦、油菜。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部分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本数据集包括: (1)光谱仪观测数据处理结果 (2)土壤水分测量记录表 (3)多角度光谱观测(BRDF)观测数据 (4)样方调查记录表 (5)油菜地积分球观测数据 (6)LAI-2000测量所得LAI数据记录 (7)同步CHRIS卫星影像数据 (8)鱼眼相机照片及记录表数据
丁松爽, 郝晓华, 余莹洁
2007年10月18日,在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17BJT。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正方形,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 与卫星过境同步,在扁都口样方1和扁都口样方2,采用Hydra probe水分仪测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盐分(s/m)及土壤电导率(s/m);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一些参数进行了相关调查,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及正向模型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白云洁, 曹永攀, 王建, 王维真, 王旭峰, 晋锐, 屈永华, 周红敏
2008年3月17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Landsat TM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地物格网化波谱测量结果,探索地物亚象元波谱空间变异特点及规律,对寒旱区地物波谱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典型地物目标与背景模型波谱模型数据库提供数据资料,为遥感影像模拟,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提供基础数据。 地面同步测量的样方包括扁都口C1样地、扁都口G1样地、扁都口W1样地、扁都口W2样地、扁都口B1样地、扁都口B2样地。样方类型包括草地、麦茬地、深翻地、油菜茬地。在平坦、均质区域内选择区域中心布设样方。分别选择90m×90m、450m×450m作为三种不同尺度格网采样区。在90m×90m、450m×450m样方区内将用9×9格网划分,这样三种样方分别被划分为81个10m×10m、50m×50m的子格网。三种格网的具体含义为:以30m×30m、150m×150m作为卫星传感器的基础分辨率,在此基础上考虑单一象元八邻域象元对中心象元的贡献。并且将每个象元划分为9个子象元,探索亚象元波谱与整个象元波谱之间的规律。由于样点之间距离较远,90m×90m样方采用测绳、标志杆布设样方的方式实现,450m×450m样方采用GPS布设控制点方式实现。采样方法为剖面线测量,通过对每一个子样方中心剖面线的测量来代表整个样方像元的波谱,通过多次测量波谱统计平均值,来代替对子样方的全采样。测量路线采用巡回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加快波谱测量速度,保证波谱测量的准同步性。 测量的参数包括:光谱数据、地表温度、大气参数、土壤剖面重量含水量(0-1cm、1-3cm、3-5cm)、表层土壤冻融深度、土壤粗糙度。时间范围大约为11:10-13:30。 波谱测量仪器采用的是ASD Fieldspec FRTM(Boulder, Co, USA),波谱范围为350nm-2500nm,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波谱分辨率为3nm,在短波红外波谱分辨率为10nm。 测量方式:1、波谱数据测量 (1)在测量前将测量点位坐标输入GPS或采用测绳确定测量点位,对仪器进行充电。 (2)同步测量开始前半小时到达试验场,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分配测量参与人员任务。 (3)测量前15分钟前开机进行预热,使仪器暗电流值稳定后开始测量。 (4)记录天气状况、场地情况和测量人员。设定文件存储路径,设定波谱平均次数、暗电流和参考板采样次数。去除暗电流,对积分时间进行优化。 (5)对地物进行走测测量,注意在测量的过程中身体和自身阴影不在波谱仪视场范围内。每隔1分钟左右(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测量参考板。 (6)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对地物照相记录,导出测量数据,关闭仪器和笔记本电脑。 数据为ASCII格式,可以使用记事本、写字板等软件打开。文件前5行为文件头,描述了数据的相关信息;之后两列数据,一列代表波长,一列代表反射率(百分反射率)。原始文件夹中后缀为.txt的文件不是反射率,是计算反射率的中间文件。 原始数据中文件为ASD自带格式,用ASD Viewspec软件打开。 地表温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了地表的辐射温度和土壤表层的物理温度。同时记录了测量点的地表类型。测量使用的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的近距离测量模式。数据文件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大气参数是太阳分光光度计CE318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根据需要,其数据可以获得550nm处的各种参数,从而在MODTRAN或者6S等软件的辅助下获得水平能见度。在扁都口获得了与 MODIS和TM同步当天的大气参数和一些常规观测的大气参数数据,为进行各个遥感影像和地面测量数据的大气纠正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可以认为本数据为该地区当时的大气参数参考数据,为当天的TM同步大气纠正提供参考。 含水量测量方法是:取0-1cm、1-3cm、3-5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土壤冻结深度的测量方法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地表感觉土壤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结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9个文件,分别为:TM数据、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数据、扁都口B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B2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C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G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W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W2样地测量数据和地物波谱数据。
常胜, 常燕, 房倩,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潘金梅, 彭丹青, 任华忠, 张勇攀, 张志玉, 赵少杰, 赵天杰, 郑越, 周纪, 刘晨州, 殷小军, 张志玉
2008年7月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机载微波辐射计(L&K波段)的地面同步观测。测量内容主要为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 1. 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在扁都口样带1至扁都口样带8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土壤水分采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扁都口1-8条样带,每条9个点,点间隔200m,长度1.6km,样带之间相距1km 2. 样方调查调查样方:1-5采样规格:50cm×50cm调查内容:样点GPS号、植被类型、植被高度、实际编号、自封袋编号、湿重量+垃圾袋(g)、干重量+信封袋(g)、信封袋重量、照片编号。 数据由Excel格式存储。
曹永攀, 李红星, 刘超, 马明国, 冉有华, 汪洋
2008年7月18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PROBA CHRIS卫星的地面同步样方调查。样方数量为21个。主要调查项目包含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叶绿素含量、覆盖度、鱼眼照相、生物量。 1. 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 2. 物种采用人工识别法。 3. 株数采用人工计数法。 4. 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 5. 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5个重复。 6. 覆盖度采用人工估计的方法。 7. 鱼眼照相使用的相机为尼康D80,鱼眼镜头为适马 8mm F3.5 EX DG CIRCULAR FISHEYE,照相高度为1.5米,正对地面向下照。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8. 生物量取50cm×50cm样品,称鲜重,杀青后烘干,称干重。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
曹永攀, 李红星, 刘超, 马明国, 冉有华, 汪洋
2008年5月24日在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进行了Envisat ASAR与MODIS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土壤水分与温度,地表辐射温度,地表粗糙度。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4BJT。 试验内容: (1)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植被(红砂)与荒漠裸土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采样方式为沿着样地西北-东南对角线采样。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2)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样地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对象为植被(红砂)冠层和荒漠裸土。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仪器为北师大的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样方式为条带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的有关土壤水分与土壤温度等数据,包括①花寨子荒漠0-40cm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粗糙度数据。土壤水分测量利用换刀取样称重法,土壤温度用热电偶测得;粗糙度测量利用自制测量仪器和照相法,沿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样地两个对角线每隔30m采样,采样方式为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次。②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了0-100cm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数据。③在盈科绿洲玉米地一果园处测量了0-100cm土壤剖面水分和温度数据。数据以Excel保存。 (5)LI-6400光合仪光合速率数据.测量对象为临泽草地苜蓿和大麦。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数据参数见数据文件。 (6)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的ASD光谱仪数据。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扁都口地表类型为新出油菜苗和裸土。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7)在临泽草地苜蓿地测量的LAI数据。测量方法为:利用皮尺、卷尺、直尺测量在临泽草地测量苜蓿和大麦每株各叶片的最大长度和最大宽度。利用室内扫描真实叶面积与最大长度和最小宽度的转换系数,获得叶面积指数。这天数据没有利用激光叶面积仪测量。本数据以Excel保存。 (8)地表粗糙度采用照相法测量粗糙度。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当日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着样地两条对角线等间隔采样测量,每次测量包括东西向和南北向,每张照片上具有测量标示。该数据现在为记录表和照片
陈玲,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王颢星, 王锦地, 阎广建, 盖迎春, 舒乐乐, 王建华, 徐瑱, 光洁, 李丽, 辛晓洲, 张阳, 周春艳, 陶欣, 闫彬彦, 姚延娟, 程占慧, 杨天付
2008年5月31日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包括地表辐射温度与土壤水分,分别在5个大小为30 m×30 m、覆盖为稀疏小麦、油菜和裸土的样方内采集数据。飞行航带只覆盖扁都口样方3和扁都口样方4;只获得样方2、3、4和5四个30m×30m样方的25个角点辐射温度。 1. 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地表辐射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辐射温度时,以7.5m为界将30m×30m样方分割为21个角点,在每个角点上测量3次。如果样方内植被和裸土共存,则测量2次裸土和1次植被。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 2. 0-5cm土壤水分:利用TDR测量的0-5cm土壤水分数据,除了扁都口样方1外,其他几个样方均具有该数据。每个样方采样16个7.5m×7.5m小样方中心点,每点测量3次。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3. 红外连续地表辐射温度:利用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红外连续性辐射温度。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本数据集包括: (1)扁都口样方2、扁都口样方3、扁都口样方4、扁都口样方5的定点温度预处理数据 (2)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 (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 (4)连续测量辐射计预处理数据及数据内容说明等文件
柴源, 康国婷, 钱永刚, 任华忠, 王颢星, 刘晓臣, 梁文广, 李笑宇, 黄波, 罗震
2008年3月7日至2008年3月21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了典型地物的ASD光谱数据。通过地物格网化波谱测量结果,探索地物亚象元波谱空间变异特点及规律,对寒旱区地物波谱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典型地物目标与背景模型波谱模型数据库提供数据资料,为遥感影像模拟,遥感数据空间尺度转换提供基础数据。 测量采用ASD Fieldspec FRTM(Boulder, Co, USA),波谱范围为350nm-2500nm,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波谱分辨率为3nm,在短波红外波谱分辨率为10nm。 测量时间、测量地物及内容如下: 2008-03-07,仪器试测了扁都口地区干土、湿土、秸秆、雪地、草地的光谱,布置样方进行观测。2008-03-21地表有10cm左右积雪覆盖,测量了扁都口积雪的光谱特性,没有布置样方。2008-03-17观测数据是与TM同步的。 测量方式: 1. 波谱数据测量:(1)在测量前将测量点位坐标输入GPS或采用测绳确定测量点位。(2)同步测量开始前半小时到达试验场,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分配测量参与人员任务。(3)测量前15分钟前开机进行预热,使仪器暗电流值稳定后开始测量。(4)记录天气状况、场地情况和测量人员。设定文件存储路径,设定波谱平均次数、暗电流和参考板采样次数。去除暗电流,对积分时间进行优化。(5)对地物进行走测测量,注意在测量的过程中身体和自身阴影不在波谱仪视场范围内。每隔1分钟左右(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测量参考板。(6)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对地物照相记录,导出测量数据,关闭仪器和笔记本电脑。 2. 采样方式:在平坦、均质区域内选择区域中心布设样方。分别选择90m×90m、450m×450m作为三种不同尺度格网采样区。在90m×90m、450m×450m样方区内用9×9格网划分,这样三种样方分别被划分为81个10m×10m、50m×50m的子格网。三种格网的具体含义为:以30m×30m、150m×150m作为卫星传感器的基础分辨率,在此基础上考虑单一象元八邻域象元对中心象元的贡献。并且将每个象元划分为9个子象元,探索亚象元波谱与整个象元波谱之间的规律。由于样点之间距离较远,90m×90m样方采用测绳、标志杆布设样方的方式实现,450m×450m样方采用GPS布设控制点方式实现。采样方法为剖面线测量,通过对每一个子样方中心剖面线的测量来代表整个样方像元的波谱,通过多次测量波谱统计平均值,来代替对子样方的全采样。测量路线采用巡回方式,保证波谱测量的准同步性。 测量数据为ASCII格式,可以使用记事本、写字板等软件打开。文件前5行为文件头,描述了数据的相关信息;之后两列数据,一列代表波长,一列代表反射率(百分反射率)。原始数据中文件为ASD自带格式,用ASD Viewspec软件打开。
常燕, 瞿瑛, 梁星涛, 刘志刚, 彭丹青, 任华忠
PALSAR(The Phased Array type L-l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搭载在ALOS卫星上的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极化三种观测模式,使之能获取比普通SAR更宽的地面幅宽。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ALOS PALSAR数据13景。覆盖范围和获取时间分别为:张掖城区东北1景,HH/HV极化,时间为2008-04-25;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阿柔加密观测区2景,HH/HV极化,时间分别为2008-05-12,2008-06-27;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2景,HH/HV极化,时间分别为2008-05-12,2008-06-27;观象台加密观测区+临泽站加密观测区+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2景,HH/HV极化,时间分别为2008-05-12,2008-06-27;临泽站加密观测区1景,HH/HV极化,时间为2008-05-12;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1景,HH/HV极化,时间为2008-07-14;扁都口加密观测区4景,2008-04-25的2景为HH/HV极化,2008-06-10的2景为HH极化。 产品级别为L1级,未经过几何校正。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ALOS PALSAR遥感数据集通过Takeo Tadono博士、叶庆华研究员和施建成教授从JAXA获取(中国科学院青藏所与JAXA合作项目)。 (备注:“+”代表同时覆盖)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JAXA)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