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表层7cm土壤湿度月值数据。时间范围包括历史时期1850-2014,未来时期2015-2100(未来时期包含四个不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 SSP2-4.5, SSP3-7.0, SSP5-8.5)。空间分辨率0.25°。 该数据是基于深度学习方法,以ERA5-Land 表层7cm土壤湿度数据为参考,融合降尺度25个CMIP6模式的表层土壤湿度数据。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数据可用于干旱和植被相关分析。
冯冬含
不同相态降水(降雪、雨夹雪和降雨)对地表水循环和能量收支产生不同性质影响。因此,对不同相态降水进行区分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基于Ding et al.(2014)提出的不同相态降水分离参数化方案和基于观测的逐日格点数据集(CN05.1),以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地表气压和高程数据作为输入,我们生成了一套1961-2016年期间中国区域不同相态降水(降雪、雨夹雪和降雨)及其湿球温度阈值的逐日格点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0.2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逐年降雪、雨夹雪和降雨总量。该数据可为冰冻圈科学、水文学、生态学和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苏勃, 赵宏宇
山地冰川是中国西部及其周边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由于冰川融水在流域尺度为生态和社会经济用水提供补给,因此,确定冰川作用(补给)流域是开展冰川水资源供给功能和服务研究的基础。基于Randolph Glacier Inventory 6.0、中国历次冰川编目、中国三级流域边界数据(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提供)和全球流域边界数据HydroBASINS(www.hydrosheds.org),通过将冰川分布数据与流域边界数据进行相交分析,生成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至今)(1)中国两级冰川作用流域边界、(2)中国冰川作用的国际河流流域边界以及(3)亚洲高山区冰川作用流域边界数据。该数据兼顾了中国和全球常用流域边界,并将二者很好匹配,以期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冰川水资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苏勃
《中国数字山地图》的数据从宏观尺度刻画中国山地空间格局和复杂形态特征,其中包含我国山地分布、山地分类、形态要素与山地面积比例等信息,是山地区划、山地成因分类及资源环境关联分析的基础数据。 山地承载着巨大的自然资源供给、生态服务与调节功能,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前期,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李爱农研究员等,在中国山地空间范围定量界定、山地起伏度计算尺度分析及地形自适应算法、山地综合制图等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数字山地图”数据集,具体包括: (1)中国山地空间范围数据,(2)中国山地类型数据,(3)山脉数据(山脉走向、等级与山脊形态),(4)山峰数据,(5)山地面积按一级行政区统计表,(6)中国地势等高面数据,(7)山地形成类型分区数据,(8)中国山地分区数据,(9)主要山峰列表。山地空间界定范围与分类的原始DEM空间分辨率约90m,数据边界已套合中高分辨遥感影像做必要的修订,与山地地形晕渲图有良好的空间一致性;山脉走向与山地散列要素的制图综合精度为1∶100万,为定性的辅助数据。该数据集将山地从地貌制图中单独列出,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针对性,可为山地环境及山地灾害地带性研究、山区国土空间分析等提供可靠的本底数据,服务于我国面向山区的宏观决策。
南希, 李爱农, 邓伟
基于沉积物中蕴含的孢粉组合开展过去植被及气候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孢粉学家积累的地层孢粉数据是开展大陆乃至全球尺度植被和气候时空格局重建的重要基础,而年代框架和孢粉名称标准化的地层孢粉数据集是开展重建研究的前提。作者通过孢粉数据收集、孢粉类型统一化、年代模型标准化以及时间窗口插值,获得了中国全新世孢粉数据集。本数据集共包含254个地层样点,217个花粉类型。本数据集中的样点在森林草原过渡带密度较高,而我国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布较少,但仍能均匀涵盖我国不同植被和气候类型。时间上涵盖11.5~0 cal. ka BP期间的每100年时间窗口,但可用的样点在全新世中期(约8~2 cal. ka BP)富集,在早和晚全新世较少。本数据集是来源于论文:Cao, X., Tian, F., Herzschuh, U., Ni, J., Xu, Q., Li, W., Zhang, Y., Luo, M., Chen, F., 2022. Human activities have reduced plant diversity in eastern China over the last two millennia, Global Change Biology (accepted),详细信息在本文中有详细介绍。
曹现勇, 田芳, 倪健, Ulrike Herzschuh
数据集为中国多情景多模式逐月平均气温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0083333°(约1km),时间为2021年1月-2100年12月。数据为NETCDF格式。数据是根据IPCC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发布的全球>100 km气候模式数据集以及WorldClim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气候数据集,通过Delta空间降尺度方案在中国地区降尺度生成。数据采用IPCC最新发布的SSP情景(SSP119、SSP245、SSP585),每个情景包含三个GCMs(EC-Earth3、GFDL-ESM4、MRI-ESM2-0)气候数据,数据集包含的地理空间范围是中国主要陆地,不含南海岛礁等区域。单位为0.1℃。文件命名是GCM_SSP_tmp-30s-序号.nc,30s即0.0083333°,序号从1-40,序号1表示2021.1-2022.12,依次表示年份;以EC-Earth3_ssp119_tmp-30s-1.nc文件为例,表示SSP119情景下EC-Earth3气候模的1km分辨率2021.1-2022.12逐月均温数据,含24个图层。欲更深入的理解数据请参阅文献引用方式下的数据作者已发表的论文。
彭守璋
数据集为中国多情景多模式逐月降水量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0083333°(约1km),时间为2021年1月-2100年12月。数据为NETCDF格式。数据是根据IPCC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发布的全球>100 km气候模式数据集以及WorldClim发布的全球高分辨率气候数据集,通过Delta空间降尺度方案在中国地区降尺度生成。数据采用IPCC最新发布的SSP情景(SSP119、SSP245、SSP585),每个情景包含三个GCMs(EC-Earth3、GFDL-ESM4、MRI-ESM2-0)的气候数据,数据集包含的地理空间范围是中国主要陆地,不含南海岛礁等区域。单位为0.1mm。文件命名是GCM_SSP_pre-30s-序号.nc,30s即0.0083333°,序号从1-40,序号1表示2021.1-2022.12,依次表示年份;以EC-Earth3_ssp119_pre-30s-1.nc文件为例,表示SSP119情景下EC-Earth3气候模式的1km分辨率2021.1-2022.12逐月降水数据。欲更深入的理解数据请参阅文献引用方式下的数据作者已发表的论文。
彭守璋
近地表气温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物理参数。为了获得中国地区高时空分辨率的日数据(Tmax、Tmin和Tavg),我们充分分析了各种现有数据(再分析数据、遥感数据和原位数据)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天气条件建立了不同的Ta重建模型,并通过建立不同区域的修正方程进一步提高数据精度。最后,获得了1979 - 2018年中国逐日气温数据集(Tmax、Tmin和Tavg),空间分辨率为0.1°。 对于Tmax,使用原位数据的验证表明,均方根误差(RMSE)范围为0.86°C至1.78°C,平均绝对误差(MAE)范围为0.63°C至1.40°C,皮尔逊系数(R2)范围为0.96至0.99。Tmin的RMSE为0.78°C ~ 2.09°C, MAE为0.58°C ~ 1.61°C, R2为0.95 ~ 0.99。对于Tavg, RMSE范围为0.35°C ~ 1.00°C, MAE范围为0.27°C ~ 0.68°C, R2范围为0.99 ~ 1.00。此外,利用多种评价指标分析Ta的时空变化趋势,Tavg增加幅度大于0.0°C/a,与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一致。 综上所述,该数据集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可靠的精度,弥补了之前在高空间分辨率下缺失的温度值(Tmax、Tmin和Tavg)。该数据集也为研究气候变化,特别是高温干旱和低温冷害提供了关键参数。
方舒, 毛克彪
数据集为中国逐月潜在蒸散发,空间分辨率为0.0083333°(约1km),时间为1990.1-2020.12(将每年更新),单位为0.1mm。该数据集是基于中国1km逐月均温、最低温、最高温数据集(本站已发布,Peng at al. 2019),采用Hargreaves潜在蒸散发计算式得到(Peng at al. 2017)。公式如下: PET = 0.0023 × S0 ×(MaxT − MinT)0.5 ×(MeanT + 17.8), 其中,PET为潜在蒸散发,mm/月;MaxT、MinT、MeanT分别为月最高温、最低温、均温;S0为到达地球大气层顶的理论太阳辐射,根据太阳常数、日地距离、儒略日、赤纬等计算得到。 为便于存储,数据均为int16型存于nc(NETCDF)文件中。nc数据可用ArcMAP软件打开制图,并可用Matlab、R软件提取处理。
彭守璋
本数据集包含了中国第三极地区(西藏、新疆、云南、青海)的2019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排放网格化清单。排放清单来源于清华大学王书肖教授课题组排放清单数据库,通过使用ArcGIS软件技术将排放清单处理为1km*1km的网格数据集。排放计算的基础数据基于公开数据搜集、卫星观测数据、文献搜集等方式,以排放因子法进行计算,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及其它行业统计年鉴。该数据可用于模型工作者对于第三极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进一步研究。
吴清茹
全球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主要集中于大陆拼合和裂解的重大时期。本数据统计了中国的典型铌钽锆铪矿床,利用这些矿床的 铌铁矿或相关的锡石、独居石取代锆石作为U-Pb定年矿物获得45个成矿年龄数据统计。第一个成矿期为元古代,白云鄂博与稀土共生的铌成矿作用发生于中元古代(1.4~1.3 Ga),在桂北元宝山、黔东梵净山等地发现的铌钽成矿作用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约820 Ma),是华南最早发生的铌钽成矿作用;古生代铌钽矿床较少,但其规模较大,福建南平为代表的华南古生代稀有金属伟晶岩(约400~380 Ma)代表了加里东期陆内构造运动的产物; 与古特提斯构造运动及中亚造山带后碰撞有关的早中生代三叠纪成矿分布面广(约250~200 Ma),而且直接反映了我国数量众多的花岗伟晶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晚中生代铌钽成矿作用代表了我国最重要的大规模铌钽成矿期,集中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约160~120 Ma,最晚到90 Ma),是华南“燕山期成矿大爆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代(主要为渐新世到中新世)大规模淡色花岗岩岩浆作用发生高分异结晶作用,导致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发生,随着研究程度的加深,我国这一时期的铌钽资源会愈加显著。非常有意义的是,我国近一半的钽资源形成于三叠纪(花岗伟晶岩为主),而铌资源除了白云鄂博之外,近60%是晚中生代(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结晶分异的产物。
王汝成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与土壤资源利用和管理直接相关。然而,全球和我国现有土壤信息大多源于历史土壤调查,较为粗略、陈旧,不能满足应对粮食安全、水资源紧缺、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和区域性问题的需要。中国疆域辽阔,土壤景观复杂多样,人为活动强烈,建立高精度土壤信息网格在科学上和应用上均有重要意义。基于近年“我国土系调查与《中国土系志》编制项目”获得的5000多个代表性土壤剖面样点,采用预测性土壤制图范式,利用地理信息与遥感技术对成土环境条件进行精细刻画和空间分析,研发自适应深度函数拟合方法,集成先进的集合式机器学习方法,在高性能并行计算环境下生成了我国系列土壤属性(土壤有机碳、PH值、全氮、全磷、全钾、阳离子交换量、砾石含量(>2mm),砂粒、粉粒、粘粒、土壤质地类型、容重、土体厚度等)高分辨率三维栅格分布图,并估算了不确定性的空间分布。与现有土壤图和相关土壤数据集相比,本研究结果大幅提高了现有制图的准确性和精细度,并提供了空间预测的不确定性信息,更好地表征了我国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该工作初步构建了我国第1版高分辨率国家土壤信息网格,也是对全球数字土壤制图计划(GlobalSoilMap.net)的重要贡献,预期在土壤资源、农业、水文、生态、气候、环境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土壤监测与管理、土壤功能评价、陆面过程模拟和法庭土壤物证溯源等。
刘峰, 张甘霖
地表土壤水分(SSM)是了解地球表面水文过程的关键参数。长期以来,被动微波(PM)技术一直是在卫星遥感尺度上估算SSM的主要选择,而另一方面,PM观测的粗分辨率(通常>10 km)阻碍了其在更细尺度上的应用。虽然已经提出了定量研究,以缩小基于卫星PM的SSM的规模,但很少有产品可供公众使用,以满足1km分辨率和全天候条件下每日重访周期的要求。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中国开发了一种具有所有这些特征的SSM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在36 km处对基于AMSR-E和AMSR-2的SSM进行降尺度生成的,涵盖了2003-2019年间两台辐射计的所有在轨时间。MODIS光学反射率数据和在多云条件下填补空白的每日热红外地表温度(LST)是降尺度模型的主要数据输入,以实现SSM降尺度结果的“全天候”质量。4月至9月期间,这一开发的SSM产品的每日图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准完全覆盖。在其他月份,与最初的每日PM观测值相比,开发产品的全国覆盖率也大大提高。我们根据2000多个专业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站的现场土壤水分测量结果对该产品进行了评估,发现该产品的精度在晴空到多云的所有天气条件下都是稳定的,无偏RMSE的站平均值在0.053 vol到0.056 vol之间。此外,评估结果还表明,开发的产品在1km分辨率下明显优于广为人知的SMAP Sentinel(主被动微波)组合SSM产品。这表明,我们开发的产品在改善未来水文过程、农业、水资源和环境管理相关调查方面可能带来的潜在重要效益。
宋沛林, 张永强
该数据集包括中国2001~2018年月尺度或年尺度的地表短波波段反照率、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叶面积指数、森林覆盖度和非森林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地表净辐射、地表蒸散发、地上部分自养呼吸、地下部分自养呼吸、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辨率为0.1°。此外,还包括在气候驱动下(无人类干扰)的以上11个生态系统参量在2001~2018年间的时空变化。因此,该数据集可以反映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21世纪中国陆地生产系统的影响。
陈永喆, 冯晓明, 田汉勤, 武旭同, 高镇, 冯宇, 朴世龙, 吕楠, 潘乃青, 傅伯杰
公里级、空间完整(无缝)的地表温度产品在全球变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遥感观测反演的地表温度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融合从热红外和微波观测反演的地表温度,是获取具有一定精度、空间完整地表温度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指导思想,作者发展了反演中国区域1km、无缝地表温度的方法框架,并生成了相应的数据集(2002-2020). 首先采用基于查找表的AMSR-E/AMSR2 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反演得到AMSR-E/AMSR2 地表温度,之后采用地理加权回归对AMSR-E/AMSR2 地表温度进行降尺度,得到1km 地表温度,最后使用多尺度卡尔曼滤波融合AMSR-E/AMSR2 1km地表温度和MODIS地表温度,生成1km无缝地表温度数据集。 地面验证评价结果表明,该LST的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3K,空间分布于MODIS LST、CLDAS LST的一致性较好。
程洁, 董胜越, 施建成
数据集包含2002年至2018年中国陆地土壤水分数据,单位为m³/m³,时间分辨率为月,空间分辨率为0.05°。它由3个被动微波遥感产品制成: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 AMSR-E 的 Level 3 土壤水分数据和 AMSR2 的 Level 3 土壤水分数据,以及由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INRA)和法国空间生物圈研究中心(CESBIO)研发的 SMOS 产品的土壤水分数据。为了应对被动微波土壤水分产品空间分辨率低的不足,研究人员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建立了空间权重分解(SWD)模型,其中,TVDI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地表温度(LST)MYD11C3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MYD13C2数据计算而来。整体而言,降尺度的土壤水分产品与实地测量结果一致(R >0.78),且均方根误差较低(ubRMSE < 0.05 m³/m³),这表明数据在整个时间序列中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数据集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文及干旱监测,并且可以作为生态和其他地球物理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
毛克彪
透明度,作为一种最直观地反映水质特性的指标之一,能够综合地反映水体生态系统的营养状态。光学遥感技术为监测大范围湖泊(包括水库)透明度变化提供了可能。中国湖泊(>1公顷)透明度的年均值数据集覆盖时间从1990到2018年,时间分辨率为5年一期,空间分辨率为30米,使用的数据源为GEE平台的Landsat 长时间序列天顶角反射率产品数据。中国的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东北湖区的影像选择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10月的非冰期。研究团队利用3种实测透明度数据集进行中国湖泊透明度反演模型的构建与验证。第一种数据集是本研究团队在2004-2018年获取的野外实测数据,该数据集的3/4(976)用来建立模型(红/蓝波段比算法),精度为R2=0.79, rRMSE=61.9%;剩余的1/4(325)用来验证模型,精度为R2=0.80, rRMSE = 57.6%。另外两种数据集是用来验证透明度反演模型的时间迁移性,其中一种数据集是2007-2009年期间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进行湖泊调查获取的实测数据(340),精度为R2=0.78,rRMSE = 59.1%;另一种数据集是1980s-1990s期间第一次湖泊调查结果(229),精度为R2=0.81,rRMSE = 50.6%。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透明度反演结果在时空上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最后,基于透明度反演模型,在GEE云平台上编写去云算法、水体指数算法等来实现中国湖泊透明度的反演。该数据集信息有助于决策者或者环境管理者更好改善和保护水质,维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陶慧, 宋开山, 刘阁, 王强, 温志丹
本数据集包括2013年全国盐田分布数据。这些数据通过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人工解译提取盐湖图斑,矢量化处理后形成。主要包含盐田名称(YT)、盐性编号(YXBH)、所在省份(SF)等信息。数据集共有39条记录,56.00KB。数据集文件名及数据表标志名对应如下:盐田名称 YT、盐性编号 YXBH、所在省份 SF。采用WGS-84坐标系为空间基准,精度为1:30万,粒度以县级行政区为最小单元,以省级行政区为最大单元。
陈亮, 王建萍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九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1995-2000)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5个数据表,分别为: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九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11995-2000年.xls,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九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21995-2000年.xls,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九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31995-2000年.xls,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九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41995-2000年.xls,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九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51995-2000年.xls,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全国及西部十二省、区九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51995-2000年.xls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字段3: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主要牧业产品产量、人均产量及排序(2012-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0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6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肉类 字段3:奶类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外商投资和旅游及排序(2001-2004)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4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03年的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 省(市、区) 字段2:外商合同投资(万美元) 字段3:外商实际投资(万美元) 字段4:旅游人数(万人次) 字段5:旅游创汇总额(亿美元)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长率及排序(2003-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6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字段3:第一产业增加值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货物进出口总额及排序(2001-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字段3: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1-200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08年的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年底总人口 字段3:人口出生率 字段4:人口死亡率 字段5:人口自然增长率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人均GDP和增长率及排序(2010-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7-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数 量 字段3:位 次 字段4:增长率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人均GDP、职工平均工资及排序(2001-200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08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人均生产总值 字段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全社会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及排序(2001-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5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货运量(万吨) 字段3: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字段4:客运量(万人) 字段5: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农业总产值和增长率及排序(2001-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7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字段3:农业产值 字段4:牧业产值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支及排序(2014-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5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人均可支配收入 字段3:人均消费性支出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支、恩格尔系数及排序(2001-2013)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3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3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纯收入 字段3:恩格尔系数 字段4:生活消费性支出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旅游情况及排序(2006-2010)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7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1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 字段3:外国人(万人次) 字段4:国际旅游创汇总额(亿美元)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排序(2001-2010)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1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1年的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字段3:位 次 字段4:食 品 字段5:居 住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和施工、竣工面积及排序(2011-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地区 字段2:建筑业总产值 字段3:施工面积 字段4:竣工面积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建筑业产值和面积及排序(2001-2010)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0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0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建筑业总产值 字段3:施工面积 字段4:竣工面积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增长率及排序(2001-2002)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02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 省(市、区) 字段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字段3: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排序(2011-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9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地区 字段2:工业增加值 字段3:主营业务收入 字段4:利润总额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增长率及排序(2001-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地区 字段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字段3:房地产开发投资额 字段4:商品房销售面积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工业资产负债率、周转次数、产销率及排序(2001-2010)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0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资产负债率 字段3: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字段4:产品销售率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资产贡献率及排序(2001-2010)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0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0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工业增加值 字段3:利润总额 字段4:总资产贡献率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排序(2001-2010)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1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1年的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农用化肥(万吨) 字段3: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字段4:粗钢(万吨) 字段5:水泥(万吨)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人均产量及排序(2012-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7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地区 字段2:天然气(亿立方米) 字段3:发电量(亿千瓦小时)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2-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7个数据表,分别为: 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2年).xls 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3年).xls 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4年).xls 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5年).xls 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6年).xls 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7年).xls 全国各地区各类价格指数(2018年).xls,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地区 字段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字段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字段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字段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和增长率及排序(2001-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1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地区 字段2:第二产业增加值 字段3:第三产业增加值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地方财政收支及排序(2001-200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08年的数据表共有3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字段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城镇人口比重(2010-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3个数据表,分别为: 全国各地区城镇人口比重(2010-2016年).xls 全国各地区城镇人口比重(2011-2017年).xls 全国各地区城镇人口比重(2011-2018年).xls,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2个字段: 字段1:年份 字段2:地区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支、恩格尔系数及排序(2004、2007)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2个数据表,分别为: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支、恩格尔系数及排序(2004年)2004.xls,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支、恩格尔系数及排序(2007年))2007年.xls,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07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省(市、区) 字段2:可支配收入 字段3:消费性支出 字段4:恩格尔系数
青海省统计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常住人口规模(2007-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7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1-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2个字段: 字段1:年份 字段2:地区
青海省统计局
DNA was extracted from teeth or phalanx. Firstly, we conducted 2 hours UV irradiation on the samples, and removed a layer of surface using a sterile dentistry trill, then again irradiated with 1 hour UV-light on the samples. We drilled out ~80 mg of bone powder for every sample with the sterile dentistry trill, and only do 2 samples at one time (include following procedures until performing sequencing;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chaeological sites were never handled together) to avoid potential individual cross-contamination. Using the 80 mg bone powder, we performed DNA extraction following the silica suspension protocol from an early report (Rohland and Hofreiter 2007), which was modified afterwards (Allentoft, et al. 2015) for customizing recovering of more shorter DNA fragments, that finally resulting a total of 100 μl aliquots for each sample. In brief, the bone powder was digested over night with proteinase K in 0.5M EDTA plus 10% N-Laurylsarcosyl suspension, then the released DNA was absorbed in solution which includes PB buffer, 5M sodium acetate, 5M sodium chloride and SiO2 suspension, and followed by three times of purification using 80% ethyl alcohol. Finally, after airing, the DNA was eluted with 100 μl EB buffer. Next, to perform preliminary aDNA preservation situation screening, using 20μl DNA aliquots of each sample, we built the double strand library (DSL) with no Uracil- DNA-Glycosylase (UDG) treatment under a single indexing with commercial kit (cat no: E7370) from New England Biolabs (Ipswich, MA) following the manufacturer’s guidelines, as previously reported (Meyer and Kircher 2010) that includes end prep, adaptor ligation, purification, PCR amplification and size selection steps. PCRs were conducted in a final volume of 50 μl using AmpliTaq Gold 360 DNA Polymerase (AmpliTaq Gold, Life Technologies Applied Biosystems) which is able to well amplify across uracils, preserve the DNA damage pattern that induced by deamination, which indicating of authentic aDNA (Krause, et al. 2010). We performed all the sequencing (also the following captured library sequencing) on the Illumina HiSeq X Ten (PE-150) platform (https://www.illumina.com.cn/systems/sequencing-platforms/hiseq-x.html). The calculated appraise indexes of aDNA quality and preservation are shown in Table S1. Lastly, we rebuilt the DSLs with 3 hours UDG treatment using the remaining DNA extraction aliquots, which could largely remove uracil residues from DNA fragmental end to leave abasic sites, and cuts the DNA at the 5´ and 3´ sides of the abasic sites with enzyme endonuclease VIII (Endo VIII). For these libraries, we performed the mtDNA capture using myBaits® Mito-Target Capture Kits as previous report (Enk, et al. 2014). Briefly, we used the biotinylated RNA “baits” that are transcribed from the human genomic DNA to perform the capture in solution overnight at 65°C, then mixed in streptavidin-coated magnetic beads and sequestered the targets with a magnetic stand. The PCRs for both pre-capture and post-capture are performed using KAPA HiFi Hot start Polymerase (KAPA BIOSYSTEMS).
祁学斌
悬棺葬是将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上崖壁、洞穴、裂隙的一种葬俗。悬棺葬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东南亚乃至太平洋群岛亦有较多的分布。随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这类遗迹越来越少。作为一种比较奇特而古老的考古文化遗存和丧葬习俗,悬棺葬文化一直受到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测年方法:将悬棺上的木条样本送到美国Miami 的Beta Analytic testing laboratory进行C14测定。测定方法:4 in-house NEC 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ers (AMS) and 4 Thermo IRMSs under strict chain of custody and quality control using ISO/IEC 17025:2005 testing accreditation PJLA #59423 accreditation protocols. 结果:测年结果表明,年代最早的悬棺葬遗址位于我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距今 3,600年,相当于我国的商周时期。福建武夷山地区被认为是悬棺葬习俗的发源地,尔后由该地区传播到了华南其它地区以及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位于川南和滇东北金沙江流域的悬棺葬是我国大陆境内年代最晚的悬棺葬文化遗存(明代末期),也是我国悬棺葬遗址分布的西极。在泰国西北部海拔较高的山区分布着一个悬棺葬群,距今2,100-1,200年。
祁学斌
利用古DNA(aDNA)分析技术,对来自云南昭通威信和盐津、广西右江流域(百色市华村)和泰国邦玛帕地区,年代在2,500-660年前的13个悬棺葬遗址共41个人类遗骸样品开展了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他们发现滇西北的悬棺葬人群母系遗传世系遗传多样性非常高,而泰国北部的悬棺葬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该结果符合悬棺葬习俗在中国南方起源并向南流传到东南亚的观点。另外,亚洲不同地区的悬棺葬人群之间共享少数的母系遗传世系,表明不同悬棺葬人群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将遗传学分析结果与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民俗学和历史学等的证据相结合,推测悬棺葬习俗约在3,600年前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武夷山地区)的百越族群中,他们是现今民族众多的侗傣语系(Daic)族群的先祖。之后,悬棺葬习俗以人群迁徙和流动的方式(Demic Diffusion)在华南地区广泛流传。然而,大约在两千年前(泰国最早的悬棺葬年代),非常少数的悬棺葬习俗传承者以文化扩散(Cultural Assimilation)的方式将该习俗大面积传播到了泰国北部等东南亚地区的的一些原住民群体。 本研究仅从母系遗传世系的角度做了初步的探讨,对于在华南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群岛广阔的地区流传了三千多年的悬棺葬文化来说,其文化的来龙去脉及其传承者的人群历史可能比较复杂。未来用更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悬棺葬人类遗骸样品,从基因组DNA和父系世系Y-DNA等的角度,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将为更全面地展现悬棺葬习俗历史文化的面貌提供更加系统的证据支撑。
祁学斌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