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过去40年黄河源和祁连山区水量平衡(降水、蒸散发、径流、土壤液态含水量)、能量平衡(短波辐射、感热、潜热和表层土壤温度)数据集。初始数据源为ERA5-Land月平均数据,通过时间聚合累积/平均到年尺度。数据的时间范围为1981-2020年,空间范围为88.5°E – 104.5°E、32°N - 43°N,空间分辨率0.1°。数据集可进一步用于黄河源区与祁连山区生态-水文过程相关研究,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郑东海
项目基于Landsat_TM30m遥感数据通过人工解译和机器学习算法完成了1990-2015年祁连山地区森林、农田、草地、湿地、聚落城市、荒漠六大类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分布信息提取,该套数据可以服务于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宏观格局演变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规划与效果评估。生态系统宏观格局演变是气候-社会经济耦合驱动的自然过程演变的宏观反应,也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直接反映,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成效评估的重要数据基础。研究可为祁连山地区绿色发展指数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吴锋
基于非调查法,参照祁连山地区的省级投入产出表和县级统计数据,项目编制了2017年祁连山地区投入出表。该表为分析区域经济生产与消费,以及其产品或服务包含的虚拟水资源提供了数据基础。该投入产出表利用了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的2017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祁连山区所包含的区县的产业生产、居民消费、区域间贸易信息构建了祁连山区域投入产出表。该投入产出表是区域宏观经济结构的刻画,也是区域产品或服务水平的表征。
吴锋
祁连山地区实体水-虚拟水时空变化数据集:运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方法,结合祁连山地区2012年度投入产出表,开发了实体水-虚拟水转换模型,探究了2012年祁连山地区不同部门间虚拟水流动规律,为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沙”优化配置研究提供自然-社会复合系统下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基础。经验证,本套数据实现了祁连山地区2012年度各部门的实体水消耗和虚拟水总量的平衡,说明该数据具有可靠性。该数据可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基础。
刘俊国
本数据集为2021年的祁连山区域的人类活动参数,包括祁连山区域2021年的30m耕地产品和祁连山区域2021年的30m建设用地分布产品。该产品来源于祁连山区域2021年30m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该产品以2020年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为基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Landsat系列数据和强大地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变化检测的思想和方法生产得到,总体精度优于85%。该产品是1985-2020年土地覆盖分类产品的延续。1985-2020年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也可在本网站下载得到。其中,1985-2015年的土地利用产品为5年1期,2015-2021年的土地利用产品为1年1期。
杨爱霞, 仲波
本数据集以 4 种比例的燕麦草与祁连山高寒草甸天然牧草混合日粮,研究了夏季不同比例的燕麦草与天然牧草混合饲喂对放牧藏羊消化代谢的影响。包含放牧藏羊的干物质(dry matter, DM)、有机物质(organic matter, OM)、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采食量和消化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夏季全天然牧草可以满足藏羊的生长代谢,且不宜对其饲喂燕麦草。
彭泽晨
1985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集是基于中科院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集,经过裁剪、拼接等操作得到的矢量数据集。2000-2020年的3个数据集是基于GlobeLand30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经过掩膜提取等操作得到的30m分辨率的栅格数据集。所有数据集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森林、灌木林、草地、湿地、水体、苔原、人造表面、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这10个一级类型。数据产品可以检测大多数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地表覆盖变化,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用此数据分析祁连山区域历史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当前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祁连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年雁云
1)数据内容:祁连山典型小流域植被-土壤-岩石三维空间结构CT扫描数据集,数据包括祁连山典型小流域不同深度苔藓层体积密度、土壤大孔隙度和土壤石砾体积密度数据;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在祁连山典型小流域采集苔藓层和苔藓覆盖下深度为30 cm的原状土柱,利用工业X射线三维显微镜对苔藓层和原状土柱进行扫描;3)数据质量描述:苔藓层分辨率40 μm,原状土柱分辨率68 μm;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祁连山典型小流域植被-土壤-岩石三维空间结构CT扫描数据集对于祁连山区的生态恢复、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均有着重要意义,可为阐述祁连山的水源涵养功能及机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胡霞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21年日值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采用耦合小波分析的随机森林优化降尺度模型(RF-OWCM),通过对SMAP L3级被动微波36km地表土壤水分产品(SMAP L3 Radiometer Global Daily 36 km EASE-Grid Soil Moisture, V8)进行降尺度,得到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参与降尺度模型的数据包括GLASS Albedo,MUSES LAI/FVC,中国西部逐日1 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集(TRIMS LST-TP;2000-2021)V2,以及经/纬度等信息。
柴琳娜, 朱忠礼, 刘绍民
本数据集为2021年祁连山重点区域人类活动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2m。本数据集以祁连山重点区域矿山开采、城市扩展、耕地开发、水电建设、旅游开发为重点监测内容,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统计前后变化图斑。对祁连山地区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逐块调查核实;对判图可疑的地块,重新判读验证;对影像无法反映的地类,实地核实地类,采集相关数据,核对并修正位置。同时进一步核对2021年祁连山重点区域监测内容属性信息,统一进行图斑及其属性的录入和编辑,形成2021年祁连山地区人类活动数据集,实现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的现势性和时效性,为祁连山重点区域人类活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祁元, 张金龙, 周圣明, 袁晶, 王宏伟
1)数据内容: 生物标志物数据能够用于重建古气候,本套数据除了重建气候外,还尝试用于重建古海拔,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 生物标志物分析:样品经过超声萃取后,通过柱层析分离从而获得甲醇洗脱组分,定容后在LC-MS上机测试分析,得到GDGT数据(数据表述为无纲量的峰面积) 3)数据质量 样品采集、实验处理均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所获数据质量可靠。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 应用这套数据发表SCI论文1篇(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聂军胜
本数据集为祁连山区域2021年的30m土地覆盖分类产品。该产品以2021年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为基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Landsat系列数据和强大地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变化检测的思想和方法生产得到,总体精度优于85%。该产品是1985-2020年土地覆盖分类产品的延续。1985-2020年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也可在本网站下载得到。其中,1985-2015年的土地利用产品为5年1期,2015-2021年的土地利用产品为1年1期。
杨爱霞, 仲波, 角坤升,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20年日值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采用耦合小波分析的随机森林优化降尺度模型(RF-OWCM),通过对SMAP L3级被动微波36km地表土壤水分产品(SMAP L3 Radiometer Global Daily 36 km EASE-Grid Soil Moisture, V8)进行降尺度,得到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参与降尺度模型的数据包括GLASS Albedo,MUSES LAI/FVC,中国西部逐日1 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集(TRIMS LST-TP;2000-2021)V2,以及经/纬度等信息。
柴琳娜, 朱忠礼, 刘绍民
北祁连黑山-宽滩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22个,采用LA-ICP-MS方法分析获得,年龄误差<20%。所获得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为22.3±2.6Ma至175±18Ma,裂变径迹长度范围为11.17±2.26μm至13.63±1.93μm。基于该数据的热史模拟结果表明,黑山-宽滩山地区经历了5次快速冷却剥露事件,包括早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始新世和中中新世。其中,新生代之前的快速冷却剥露事件可能与中生代亚洲大陆南缘汇聚事件的远程效应有关,表明北祁连地区是新生代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构造薄弱带;新生代早期的快速冷却剥露事件对应着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表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在新生代早期就已经影响到现今青藏高原北缘地区,暗示了先存构造薄弱带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远程效应下会快速复活;中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冷却剥露事件表明青藏高原在此时的快速生长。 北祁连红柳峡剖面沉积物碎屑锆石U-Pb数据8组,采用LA-ICP-MS方法分析获得,年龄误差<10%。这些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结果,结合潜在源区北山-黑山-宽滩山和北祁连地区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红柳峡剖面火烧沟组和白杨河组物源来自于北部的北山-黑山-宽滩山地区,疏勒河组物源来自于南部的北祁连地区。该结果表明北祁连地区在中中新世显著抬升,暗示青藏高原在此时的快速生长。
林秀斌
该数据集是实测数据,通过2019-2021年三年的野外调查获得,共59个样点,590个样方。包含了祁连山地区14个典型县(阿克塞、大柴旦、德令哈市、都兰县、刚察县、高台县、格尔木市、皇城镇、茫崖市、门源县、祁连县、山丹县、肃南县、乌兰县)不同草地类型的草地生长状况,指标有物种多样性,优势物种,可食牧草、毒杂草、可食牧草干重和毒杂草的干重,该数据集将可食牧草和毒杂草分开调查可为计算有效的载畜量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彭泽晨
数据包含了1979年之后的生态政策文件,涉及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层面关于生态治理、生态管护的法律法规、条款方案等。数据梳理了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演变过程,以及建立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环境策略。课题组于2018-2021年每年在政府官网、地方年鉴等收集生态政策的各类文件.为确保资料的相对完整性和针对性,本研究按照以下原则对政策文本进行整理和遴选: ① 政策主要来源是政府官网及其下属部门; ② 符合生态政策的文件;③ 选取法律法规、规划、意见、办法、细则、条例、公告、通知、决议等体现生态环境政策的文件。 对所研究的政策文件进行类目构建,即确定分析政策文本的角度,并对主、次类目进行定义,以便主编码员和副编码员能统一认知; ② 依据主类目拟定编码表后对政策进行逐一编码,即在认真阅读政策内容后,若其内容符合类目构建表需要的分析维度,将其代码填入编码表; ③进行政策分析. 本研究数据是基于官网和实地政策调研,对政策文本中涉及类目的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判别,因此本研究的内容分析具有良好的效度水平. 政策的革新和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态政策对环境脆弱地区的指导和影响更为明显,若能全面掌握生态政策动态变化的过程,了解生态政策的演变规律,方能制定有益于改善环境的生态政策.因此,本研究从生态政策演进的视角出发,利用内容分析法对1979年以来颁布的有关祁连山生态政策的演进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祁连山生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丁文广, 谢顺涛
本数据集为未来50年黄河源和祁连山区水量平衡数据集(径流、降水、蒸散发、土壤液态含水量),采用基于地貌的生态水文模型GBEHM模拟获取,数据集变量包含月径流、月降水、月蒸散发、月均5cm土壤液态含水量以及月均50cm土壤液态含水量,数据时间范围为2020-2070年,空间分辨率为1km。模型输入数据包含气象驱动、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气象驱动采用38个CMIP6模型SSP2-4.5情景下的集合平均结果,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反映黄河源区与祁连山区水文变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数据集可进一步用于黄河源区与祁连山区生态-水文过程相关研究,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王泰华, 杨大文
本数据集为过去40年黄河源和祁连山区水量平衡数据集(径流、降水、蒸散发、土壤液态含水量),采用基于地貌的生态水文模型GBEHM模拟获取,数据集变量包含月径流、月降水、月蒸散发、月均5cm土壤液态含水量以及月均50cm土壤液态含水量,数据时间范围为1980-2019年,空间分辨率为1km。模型输入数据包含气象驱动、植被、土壤、土地利用等,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反映黄河源区与祁连山区水文变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数据集可进一步用于黄河源区与祁连山区生态-水文过程相关研究,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优化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王泰华, 杨大文
此数据集是基于中科院中国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集,经过裁剪、拼接等操作得到的1985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土地利用类型的数据。数据生产制作是利用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生成,得到的矢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包括耕地、森林、灌木林、草地、湿地、水体、苔原、人造表面、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这10个一级类型。可以分析祁连山区域历史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当前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分析祁连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年雁云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是青藏高原内部最具代表性的沉积盆地之一,盆地内发育红色的第三系砂岩、侏罗系煤层和白垩系砾岩,其沉积地层厚度较大,所记录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信息对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演化历史意义重大。对柴达木盆地野外地层的勘察,不仅有利于中生代陆地系统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重建,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利于青藏地区煤、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对于青藏地区科学考察大有裨益,同时也有望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出贡献。本次考察对柴达木盆地内多个剖面进行了实地勘探采样,详细记录了剖面地层情况,并提供了野外照片,所有数据均来自野外实测。
王博
冠层微细立体结构三维观测仪(CanoMIS)示范数据集包含了CanoMIS在张掖大满站、祁连山生态站、沈阳清原站、北京市区等采集的玉米、向日葵、云松、千金榆、水曲柳、胡桃楸、桃树、鸡树条等代表性植物标准枝数据。CanoMIS安装到云台上,架设到地面或者生态观测塔上,通过操作终端计算机访问CanoMIS,对感兴趣标准枝进行原位采样,获取无背景干扰的标准枝二维强度图像和距离图像(三维图像),解决了传统成像技术易受背景干扰和丢失距离信息难以量化的问题,为标准枝原位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王新伟
数据采集地点包括甘肃祁连山森林站和党寨林场(2020年8月),东北虎豹国家森林公园西北沟及东侧(2020年10月)。数据采集要素有树种、胸径(cm)、树芯质量(g)、树芯长度(cm)、生材密度(g/cm^3) 。对树木1.3米处用生长锥进行了钻芯取样,树芯质量由电子天平测量得到,树芯长度由游标卡尺测量得到,树木生材密度数据通过测量计算得到。活立木密度观测仪收发天线放置在树木两侧,输入树种、胸径后每棵树采集5次数据,分别对每棵树5次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后保存测量结果。
吴方明
通过设计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和温度补偿算法,研制了一种能在野外高频率、高精度自动记录DBH的记录仪,并通过云平台实时评估树木生长动态。数据集是应用研发的树木径向生长自动观测仪在甘肃祁连山站、北京森林站进行野外测试和示范收集的数据,数据表包括人工测量对照值、不同站点不同树号采集Vi(位移)、Ri(树木周长)和Ci(树木直径)的测量值。通过计算获得树木胸径变化动态,推进我国植被生态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自主创新,服务于国家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服务于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以及对脆弱生态区的大范围、全天候、立体化监测需求,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张琳, 高立瑶, 吴冬秀
子课题(2019QZKK05010121)通过对祁连山嘉峪关-酒泉-玉门-金塔地区进行系统性考察,查清4县(区)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地理分布、干扰状况及保护现状,建立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数据库,撰写祁连山物种名录和野生动物考察报告。评估关键物种适宜栖息地,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差异以及祁连山野生动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物种多样性关键影响因素,为以后该地的生态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陈家瑞
为全面掌握祁连山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搜集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的相关数据,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子课题(2019QZKK05010120)对祁连山海晏-刚察-门源进行系统考察,详细调查这3个县(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地理分布情况、生境信息、保护现状以及受威胁因素等进行,建立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数据库,撰写该区域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报告。并进一步评估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科研价值等方面,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出策略、建议和措施。
王喜凤
通过对民、乐都、互助、大通实地考察,掌握青海祁连山4县(区)野生动物的种类、相对数量、分布区域、干扰状况及保护现状,编制祁连山4县(区)域物种名录和野生动物实地考察报告。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评估濒危保护物种适宜栖息地、濒危保护物种受威胁及干扰现状,揭示物种多样性关键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今后的生态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子课题2019QZKK05010114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和样点法对民和、乐都、互助、大通4县(区)野生动物进行了第二年度调查,共计记录野生动物255种,隶属于22目59科172属。其中,两栖类4种,爬行类2种,鸟类220种,哺乳类29种。
刘伟
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地形演化历史对于检验高原生长动力学模型和理解高原隆升过程十分重要。本研究对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怀头他拉剖面进行了综合物源分析。物源分析结果显示,在13-8 Ma期间,碳酸质岩屑比例显著增加 (由< 7 %增加到> 20 %),Al2O3/SiO2比值逐步上升(由20 %上升到29 %),显著的εNd值下降 (由-9.9下降到-12.4),前寒武纪(>550 Ma)的碎屑锆石的比例显著增加 (由24 %增加到60 %)。通过与周缘潜在物源区的对比,新的数据指示柴达木盆地东北部的物源区在13-8 Ma期间由东昆仑山转变为祁连山。于是,我们推断祁连山南部在中-晚中新世经历了显著的地形生长。综合遍布祁连山的中-晚中新世构造变形记录和同时期周缘盆地的沉积环境、物源区和气候指标的转变,本研究认为祁连山与周缘盆地之间高起伏地形形成于中-晚中新世。
李朝鹏, 郑德文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20年的30m耕地和建设用地分布产品。该产品来源于祁连山区域2020年30m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2020年30m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以2019年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为基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Landsat系列数据和强大地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变化检测的思想和方法生产得到。产品的总精度优于85%。该产品是1985-2019年人类活动参数产品的延续。1985-2019年的人类活动参数产品也可在本网站下载得到。
杨爱霞,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为祁连山区域2020年的30m土地覆盖分类产品。该产品以2019年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为基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Landsat系列数据和强大地数据处理能力,利用变化检测的思想和方法生产得到,总体精度优于85%。该产品是1985-2019年土地覆盖分类产品的延续。1985-2019年的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也可在本网站下载得到。其中,1985-2015年的土地利用产品为5年1期,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产品为1年1期。
杨爱霞, 仲波, 角坤升,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19年日值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采用耦合小波分析的随机森林优化降尺度模型(RF-OWCM),通过对“祁连山地区基于AMSR-E和AMSR2亮温数据的SMAP时间扩展日0.25°×0.25°地表土壤水分数据(SMsmapTE, V1)”进行降尺度,得到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参与降尺度模型的数据包括GLASS Albedo/LAI/FVC,周纪-中国西部1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TRIMS LST-TP),以及经/纬度等信息。
柴琳娜, 朱忠礼, 刘绍民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8月23-29日,由于仪器问题,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刘绍民, 车涛, 徐自为, 张阳, 谭俊磊, 任志国, 李新
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数据集(2019-2020),共包括90个采样点的9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本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信息。本数据集的土壤样品来源于2019年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综合土壤调查,土壤样品进行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分别用338F/806R和817F/1196R通用引物来扩增细菌16S rRNA V3-V4区和真菌18S rRNA V5-V7可变区,扩增得到的原始数据均经过抽平及严格检查,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该数据集对于提高荒漠区土壤生产力、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旭洋
雪鸡作为青藏高原珍稀濒危动物,其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种群数量变化动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具有重要价值。为阐明两种雪鸡(藏雪鸡和喜马拉雅雪鸡)种群动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基于3S(GPS、GIS 和RS)理论的样线调查技术,本子课题于2020年7月在祁连山地区记录收集两种雪鸡分布信息,采用最大熵、随机森林等统计模型推断物种分布。完成祁连山-阿尔金山区两种雪鸡遗传资源采集、种群调查和栖息地评估。本数据集包含物种、学名、经纬度、调查区域、调查人、调查日期信息。
张立勋
本数据集为祁连山区域2019年日分辨率地表反照率产品,空间分辨率500m。采用耦合地形因子的基于MODIS反射率数据协同反演的BRDF\反照率模型,并引入先验知识进行质量控制。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为官方网站下载,以5天为周期合成日分辨率BRDF,进而估算日分辨率的反照率。经过验证评估,满足反照率应用精度要求,相较于同类产品对快速变化地表特征的捕捉更具有优势,且时空连续性更好。可有效支撑祁连山地区辐射平衡、环境变化研究。
闻建光, 唐勇, 游冬琴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1982、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17 年度地表短波反照率产品,空间分辨率为0.01°,时间分辨率为月。采用AVHRR长时间系列地表反射率,通过多角度多波段核驱动模型联合月度内多角度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AVHRR反射率数据反演核系数,积分得到短波波段的黑空反照率和白空反照率,经过重采样为0.01°空间分辨率。AVHRR地表反射率数据通过官网下载,经过月度累计多角度数据集进行反演,产品具有较好的时空连续性,可用于长时间系列的环境变化监测等。
闻建光, 游冬琴, 唐勇, 吴善龙, 仲波
本数据以流域为单位,对祁连山各流域的河流陡峭指数、凹度指数、流域面积、面积高程积分、侵蚀系数、侵蚀速率、降水等地貌特征数据进行提取和收集。其中河流陡峭指数与凹度指数是基于SRTM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3 弧秒 DEM数据提取的,流域侵蚀速率数据源于Palumbo et al. (2010) 和Palumbo et al. (2011),降水数据源自Geng et al. (2017)。为增加数据的可信度,数据中还给出了置信度为95%时每个流域的河流陡峭指数的范围。该数据为分析祁连山地貌特征与构造格局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胡小飞, 张亚男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环境介质中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数据。样品采集于2018年5月,采样范围包括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样品经索氏提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步骤制备后,由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进行测定。目标化合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添加Mirex和PCB-30作为回收率标志物。样品测试时的内标为PCNB和PCB-209。经计算样品回收率普遍在60%-101%之间。
龚平, 王小萍
广义的季节冻土包括非多年冻土区的季节冻结层和多年冻土区的季节融化层。季节冻土的面积可达80%以上,占据北半球大部分陆地面积。季节冻土的冻融循环过程对地-气水热交换、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碳循环、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站点观测资料、CRU资料,利用Stefan方程,计算祁连山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和季节冻土区土壤冻结深度的空间分布(1971-2000年的30年平均值)。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祁连山季节冻土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物理机制、冻土区生态-水文过程等研究。
彭小清, 张廷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重点区域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草地生物量、森林蓄积量植被参数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为10m。本数据集采用高分一号、高分六号、哨兵、资源三号等遥感数据源,结合气象、地面监测等基础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混合像元分解模型、CASA模型等植被参数反演算法和模型,生成祁连山重点区域生长季逐月植被指数遥感产品。本数据集通过构建以高分卫星为主的高时空分辨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生态环境动态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祁元, 张金龙, 曹永攀, 周圣明, 王宏伟
本数据集为2019年祁连山地区人类活动数据。以祁连山地区的矿山开采、违规房屋整改、新增道路、土地平整及生态修复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统计前后变化地块。对祁连山地区地类发生变化的地块,逐块调查核实;对判图可疑的地块,重新判读验证;对影像无法反映的地类,实地核实地类,采集相关数据,核对并修正位置。同时进一步核对2019年祁连山地区矿山开采、违规房屋整改、新增道路、土地平整及生态修复等属性信息,统一进行图斑及其属性的录入和编辑,形成2019年祁连山地区人类活动数据集,实现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的现势性和时效性,为2019年祁连山人类活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祁元, 张金龙, 周圣明, 李娜, 王宏伟
山区受到复杂地形影响,其活动层厚度表现出极强的空间异质性。本数据集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和其他传统方法系统勘察了黑河上游活动层厚度。数据采集覆盖了不同海拔、地表类型、土壤质地和地形信息,因此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与其他直接测量活动层厚度方法对比后得到探地雷达测量的活动层厚度数据误差约为8cm,具有非常高的可信度。该数据集可为了解该区域活动层厚度提供详实的野外数据,验证陆面模型,尤其是冻土研究,提供验证数据集。
曹斌
本数据包括祁连山连续多年冻土、不连续多年冻土以及季节冻土的空间分布图。本数据基于野外科学考察、道路勘察钻孔点并结合前人所获得的多年冻土下界海拔资料,回归得出多年冻土下界海拔公式。其中,DEM数据采用美国太空总署(NASA)和国防部国家测绘局(NIMA)联合测量的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数据,数据转化为GCS·WGS·1984坐标系后,重采样成100 m的空间分辨率,采用以此数据海拔3 000 m作为界定祁连山区范围。借助ArcGIS平台在DEM数据的支持下,模拟出分辨率为100 m的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分布图。回归得出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分布下界模型,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通过已有的548个钻孔数据点检验,多年冻土区验证正确率为90.11%。本数据可用于祁连山地下冰含量以及多年冻土退化释放水量估算,并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盛煜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9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LAI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LAI。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吴金华,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9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NPP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NPP。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吴金华,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9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植被覆盖度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 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FVC。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吴金华,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9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植被指数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Landsat 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吴金华,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19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19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19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汪赢政, 李建江, 李新, 刘绍民
祁连山典型冻土区水文地质要素数据集内容主要包括黑河上游西支流域内的地下水类型、富水性(单孔涌水量或单泉流量)、主要河流与支流、泉水(下降泉、泉群、大泉、矿泉分布)、钻孔(承压水钻孔、潜水钻孔、自流水钻孔分布)、断裂带(压性断裂、张性断裂)、角度不整合界线、平行不整合界线、黑河上游西支流域边界线、季节性冻土区与多年冻土区分界线、现代冰川及沼泽分布。本水文地质要素数据集可为寒区水文生态过程和水文地质环境提供背景资料。本数据来自四幅1:20万水文地质图(祁连幅、野牛沟幅、祁连山幅、肃南幅)的矢量化并重新对地下水类型进行整合。分辨率较高,数据可为泛第三极江河源区水土资源演变和环境变化等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孙自永
乱海子钻孔(LHZ18)于2018年8月兰州大学黄小忠课题组获得,本数据为祁连山乱海子湖泊岩芯0-859 cm的地球化学数据,实验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该数据提供了长序列的和高分辨率的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来源于岩芯扫描,通过元素变化和野外记录获得了0-829 cm连续的元素含量变化;该元素数据变化明显,提供了祁连山地区湖泊长时间尺度的元素含量变化,对青藏高原长时间序列古气候古环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小忠, 张军, 王嘉乐, 任秀秀, 孙明杰, 向丽雄
乱海子钻孔(LHZ18)于2018年8月兰州大学黄小忠课题组获得,本数据为祁连山乱海子湖泊岩芯0-859 cm的粒度数据。0-4 m按照一个样进行粒度分析,4-8.6 m隔一个样进行粒度分析,共获得390个数据;实验在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利用Mastersizer 2000仪器进行了粒度分析;该数据反应了该湖泊沉积物的粒径变化,对青藏高原长时间序列风沙活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小忠, 张军, 王嘉乐, 任秀秀, 孙明杰, 向丽雄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1985年至2017年每5年一期的30m耕地和建筑用地分布产品。该产品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生产。生产耕地产品时,利用夏季合成的Landsat系列数据,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辅助以作物的物候期、作物种植类别等先验知识设定产品生产规则;生产建筑用地产品时,利用夏季合成的Landsat系列数据,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DBI、MNDWI等指数,辅助以DEM、灯光数据等设定产品生产规则。以2015年的产品为例,由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得出2015年耕地和建筑用地产品的精度分别为89.43%和91.89%。
仲波, 角坤升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1986、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7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植被指数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 Landsat5, 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1986、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7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植被覆盖度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 Landsat5, 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FVC。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8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植被指数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Landsat 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吴金华,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8年的30m耕地和建筑用地分布产品。该产品基于Landsat-8/OLI数据生产。生产耕地产品时,利用夏季合成的OLI数据,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辅助以作物的物候期、作物种植类别等先验知识设定产品生产规则;生产建筑用地产品时,利用夏季合成的Landsat系列数据,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DBI、MNDWI等指数,辅助以DEM、灯光数据等设定产品生产规则。由Google Earth高清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得出2018年耕地和建筑用地产品的精度分别为90.05%和90.97%。
仲波, 角坤升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1986、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7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NPP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 Landsat5, 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NPP。 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
吴金华, 仲波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8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植被覆盖度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 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FVC。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1986、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和2017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LAI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 Landsat5, 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LAI。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8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LAI。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吴金华,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区域2018年月度合成30m×30m地表NPP产品。采用最大值合成 (Max value composition, MVC) 方法,利用Landsat8和sentinel 2红光和近红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数据,实现对地表月度NDVI产品的合成,进而计算NPP。数据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对反射率进行月度合成,通过模型计算指数,对于缺失像素进行插补,质量较好,可用于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吴金华, 仲波, 吴俊君
本数据集为祁连山地区数据高程模型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30m。本数据集基于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GDEM)数据,该数据集垂直精度20m,水平精度30m。通过对数据下载、预处理、拼接,生成祁连山地区30m×30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集,通过本数据集可以提取大量的地表形态信息,是祁连山地区地形分析、地物识别的重要基础数据,服务于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实施、水文水资源分析与评价等工作。
祁元, 张金龙, 周圣明, 王宏伟
本数据集为2018年祁连山重点区域人类活动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2m。本数据集以祁连山重点区域矿山开采、城市扩展、耕地开发、水电建设、旅游开发为重点监测内容,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统计前后变化图斑。对祁连山地区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逐块调查核实;对判图可疑的地块,重新判读验证;对影像无法反映的地类,实地核实地类,采集相关数据,核对并修正位置。同时进一步核对2018年祁连山重点区域监测内容属性信息,统一进行图斑及其属性的录入和编辑,形成2018年祁连山地区人类活动数据集,实现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的现势性和时效性,为祁连山重点区域人类活动监测提供数据支撑。
祁元, 张金龙, 贾永娟, 周圣明, 王宏伟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18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18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18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汪赢政, 李建江, 李新, 刘绍民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18年地表水体(包括液态水、冰川及多年积雪)分布产品。采用经典归一化水体指数法(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 NDWI)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18年祁连山全境的Landsat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哨兵2号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水体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时间分辨率为1年,空间分辨率为30米,边界精度在30米(一个像元)左右。该产品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水体在2018年的大致分布,可用于流域水资源定量估计研究。
李佳
本数据集为祁连山重点区域2018年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集,空间分辨率5m。本数据集基于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数据,通过空间分辨率为2.1m(正视)和3.5m(后视)的三线阵立体CCD测绘数据,并结合高精度地形图等基础资料,利用前后视立体相对及平差模型提取祁连山重点区域DEM数据,最后通过GIS软件的Mosaic工具拼接成的5m×5m的祁连山重点区域DEM数据集。该数据能够应用于祁连山重点区域开展三维空间数据处理、水文分析、地形分析、灾害监测、人类活动监测等。
祁元, 张金龙, 周圣明, 王宏伟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重点区域2018年5月至2018年10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草地生物量、森林蓄积量植被参数遥感产品,空间分辨率为8m。本数据集采用高分一号、高分六号、哨兵、资源三号等遥感数据源,结合气象、地面监测等基础数据,采用波段比值法、混合像元分解模型、CASA模型等植被参数反演算法和模型,生成祁连山重点区域生长季逐月植被指数遥感产品。本数据集通过构建以高分卫星为主的高时空分辨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为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诊断与生态环境动态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祁元, 张金龙, 曹永攀, 周圣明, 王宏伟
本数据集为2018年祁连山重点区域土地覆盖/利用数据,空间分辨率2m。本数据集以祁连山地区的气候、海拔、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类型等资料为基础,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地表覆被类型进行解译判读。对影像无法反映的地类,实地核实地类,采集相关数据,核对并修正土地利用类型。同时进一步核对2018年祁连山重点区域土地覆盖/利用类型及植被覆盖情况等属性信息,统一进行图斑及其属性的录入和编辑,形成2018年祁连山地区土地覆盖/利用数据,实现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的现势性和时效性。
祁元, 张金龙, 颜长珍, 段翰晨, 贾永娟
该数据集由三部分组成:①2018年8月16日至8月30日在祁连山石羊河流域上游7条支流及下游青土湖进行的植物样地调查数据;②2018年9月25日至10月3日在黑河、疏勒河流域主要支流进行的植物样地调查数据;③2013年8月18日至2018年8月8日在青海湖与黑河流域的植物样地调查数据。第一部分调查涉及草本、灌木、乔木的生长特性与数量信息;第二部分主要调查乔木,对草本仅作粗略估计;第三部分主要调查草甸植被。 三部分调查依据植被类型设置样地,每个样地至少选取 3 个样方(分乔木、灌木、草本)。其中,草本样方面积为 1m×1m 或 0.5m×0.5m;荒漠灌木样方面积为 10m×10m;森林灌丛面积为 2m×2m;灌木灌丛面积4m×4m;乔木样方面积为20m×20m。在每个样方内进行植物群落调查:乔木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数量、物种多度、20株乔木每木检尺(含株高、胸径、冠幅、活枝下高)、样方内全部乔木胸径;灌木样方主要调查全部灌木的物种数量、多度、灌木冠幅、灌木株高;草本样方主要调查草本物种数量、多度或分盖度、平均株高、总盖度,地上生物量。
赵长明, 张立勋, 黄永梅, 袁建立, 张仁懿
本数据集包括了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自从1980年到2013年以来的逐月的地表平均温度数据。本数据集来源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三代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该数据集采用四维变分分析,结合卫星数据误差校正等技术,实现了再分析资料的质量提升。数据集的空间分辨率为0.125°。本数据集是祁连山地区过去30多年以来地表温度网格数据集,可为祁连山地区的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发展演替及相关地球系统模型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吴晓东
本数据为祁连老虎沟大本营2014-2018年气象塔日志数据集,"老虎沟12号冰川10米气象塔位于大本营,海拔4200米,其观测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相对湿度、气压、向下辐射、向上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分辨率为日值,气象仪器经过中国气象局的标定和调试后,都与耐低温(-55℃)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美国)连接,数据质量完整,多篇文章成果的数据均来源于此数据,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的河西走廊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研究其变化对于甘肃、青海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此数据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秦翔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典型冰川的物质平衡及末端变化数据,包括羊卓雍错附近的枪勇冰川、帕隆藏布流域的帕隆冰川、纳木错附近的扎当冰川、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青藏高原西部阿里地区的昂龙2号冰川、慕士塔格地区的阿尔且特克冰川、15号冰川及乔都马克冰川和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七一冰川。 用于高原典型地区典型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在典型地区典型冰川的冰面上,利用蒸汽钻钻孔布设测杆,每年固定时间测量测杆高度变化,并结合雪坑观测,以进行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在靠近冰川末端的地面上设置标志物,测量标志物与冰川末端之间的距离,以观测冰川末端位置变化。其中,乔都马克冰川和帕隆94号冰川两条冰川有末端变化数据。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和空间连续序列。符合中国和世界冰川常规监测研究精度,满足冰川变化与相关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研究。
本数据集包含祁连山东段3个气象站点(西营水库[XYSCZ],护林站[XYHLZ]和上池沟[XYSCG])2006-2010年间的气象观测数据,要素包括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主风向、总辐射和气压,时间分辨率为:天。 原始数据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精度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数据的要求,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该数据是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一些明显的系统误差数据。
高红山
中国高寒山区月降水数据集包括祁连山(1960-2013)、天山(1954-2013)、长江源(1957-2014)地区月降水数据集。 分布式水文模型需要高精度的降水空间分布信息作为输入。由于站点稀少,站点插值降水无法体现高寒山区的降水空间分布。本数据集生成方式: (1) 收集整理各个地区国家气象台站降水数据、水文站点降水数据,新增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海拔4000m以上降水观测站点数据; (2)利用各个台站的气温资料对收集的降水数据进行不同降水类型的降水数据校正; (3)建立降水数据与海拔、经度、纬度之间的关系,逐月拟合生成1km尺度的月降水数据集。 本数据插值年份为1954-2014年,数据投影方式:Albers投影,空间插值精度为1-km,时间精度为逐月数据。数据经过交叉验证,站点观测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插值降水具有可靠性。 数据采用ASCII文件存储,天山和长江源月降水数据文件的文件名均为YYYYMM.txt形式,YYYY为年份,MM为月。祁连山逐月降水数据名称为:month_10001.txt,该文件为1960年1月降水数据,依次month_10002.txt为1960年2月降水,month_10013.txt为1961年1月降水数据,...... month_10648.txt为2013年12月降水数据。每个ASCII文件代表当日的网格降水数据,单位为mm。
陈仁升, 刘俊峰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