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0年9月3日-9月9日在怒江流域上游(即怒江源区那曲流域)采集地下水与地表水,样品采集后立即放入100 ml高密度聚乙烯(HDPE)瓶。18O和D采用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Picarro L2140-i,USA)进行分析测试,稳定同位素比率用相对于Vienna“标准平均海水”(VSMOW)的千分差来表示。δ18O和δD的分析误差分别为±0.1‰和±1‰。为后续分析那曲流域地下水的水源解析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撑。
刘亚平, 陈政豪
为探究那曲流域的无机水化学特征,于2020 年9 月以及2021年9月在那曲流域采集河水以及地下水。现场用550ml塑料瓶采集河水以及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Ca2+、Na+、Mg2+、K+、SO42-和Cl-)使用离子色谱仪(Metrohm ECOIC, Switzerland)进行测量,测量误差为1μg/L。重碳酸根(HCO3-)采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使用50ml酸式滴定管测定。旨在揭示那曲流域的各水体的无机水化学特征,并为那曲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解析提供数据支撑。
刘亚平, 陈政豪
针对青藏高原泛三江并流区的17.9万km2的区域,通过Sentinel-1升降轨,以及Palsar-1升轨三种SAR数据进行InSAR变形观测,根据获取的InSAR变形图像,结合地貌和光学影像特征进行综合解译。共识别得到海拔4000m以下的活动性滑坡949处。需要注意的是,因不同SAR数据的观测角度、敏感度和观测时相的差异,同一滑坡用不同数据解译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滑坡的范围、边界方面需要借助地面和光学影像进行修正。滑坡InSAR识别比例尺的概念与传统空间分辨率不同,主要依靠变形强度,因此一些规模较小,但与背景相比变形特征突出,整体性强,与地物具有逻辑空间关系的滑坡也能得以解译(配合SAR的强度图、地形阴影图、光学遥感影像为地物参照)。本次最小解译区域可达几个像素,如参考怒江沿江公路解译了一处只有4个像素的公路边坡滑坡。
姚鑫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