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内容包括:流域面积、多年平均流量、河道总长、天然落差、利用落差、理论蕴藏量、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除藏南地区和无资料地区外,各流域数据为实地测量并经分析计算得到,藏南地区和无资料地区数据利用ASTER GDEM V2及中国数字水电平台解析河流基本信息并经分析计算而来。所有数据均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评审认定。西藏水能资源是西藏清洁能源和我国清洁能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西藏实现以清洁能源体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最可依赖的能源、也是未来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本次提交的水能资源统计数据将为西藏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研究提供基础。 数据分析和统计时间为2017年。
刘岩, 李学军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地表反射率产品,是很多地表地球物理参数(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生物量)反演的关键输入参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所采用的数据源主要来自中国卫星遥感地面站接收存档的Landsat四级产品,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产品是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和MODIS大气产品进行逐像元大气校正,并在此基础上采用C因子法进行BRDF校正得到的;3)数据质量描述:几何精度为RMSE小于等于12m,地表反射率的精度为RMSD低于5%。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水资源、气候变化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彭燕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200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MODIS长时序光合有效辐射分数(FPAR)产品、地表总初级生产力产品(GPP)产品、Npp产品、蒸散发产品(ET)和叶面积指数(LA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FPAR产品和LAI产品来自第六版MODIS Terra MOD15A2H产品集,GPP和NPP产品均来自MODIS Terra MOD17A2H产品集,蒸散发产品来自MODIS Terra MOD16A2;通过USGS网站下载,利用GDAL插件进行拼接和转投影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每种产品均有相应的质量文件,标识了云、雪、无效值等,以有效位编码方式存储。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农业、生态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贡成娟
本数据为青藏高原地区季度合成卫星遥感影像集,通过对Sentinel-2表观反射率时间序列产品进行去云合成处理得到,含可见光和近红外共4波段,空间分辨率约为10米。每年按1月-3月、4月-6月、7月-9月、10月-12月分为4个季度,综合利用Sentinel-2数据的可见光波段、卷云波段、气溶胶波段及近红外波段信息得到各时相影像的云掩膜,并按中位数原则对一个季度内所有掩膜后的影像进行合成,得到青藏高原地区的无云卫星遥感影像。
龙腾飞
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集,影像为真彩色,空间分辨率约为30米,以Geotiff格式分块存放。该产品是在Landsat地表反射率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海量影像快速自动化镶嵌和匀色等关键技术,制作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镶嵌影像,得到青藏高原地区的无云卫星遥感影像。该数据产品的几何精度为RMSD小于12m。该数据集可为青藏科考提供30m分辨率的时间序列卫星影像底图,也可用于土地覆盖类型的解译和自动提取。
龙腾飞
青藏高原1km分辨率风能资源数据是采用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数值模拟评估系统(WERAS/CMA)研制的,该系统包含典型地形分类模块、中尺度模式WRF和CALMET动力诊断模式。首先从历史上出现过的天气类型中随机抽取典型日进行逐小时风速模拟,再根据天气型出现的频率统计分析得到风能资源的气候平均分布。本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风速和风功率密度,风速的数据精度为0.01m/s,风功率密度的数据精度为0.01W/m2,数据的垂直高度为100米。数据经过了气象站观测资料的检验和订正,主要用于风能资源详查和风电场宏观选址。该数据为2008-2012年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项目产出数据(项目经费2.9亿),之后成为风能资源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近期财政部没有计划投资再延长这个数据集。
朱蓉, 孙朝阳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2000-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MODIS长时序地表反射率产品,每期数据共包含13个文件:7个地表反射率文件,3个观测角度文件,2个质量控制文件和1个时间说明文件。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来自第六版MODIS Terra MOD09A1产品集,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产品是通过USGS网站下载,利用GDAL插件进行拼接和转投影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sur_refl_qc_500m和sur_refl_state_500m为数据质量文件,其以有效位编码方式存储。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水资源、气候变化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贡成娟
本数据集包含2019-2021年青藏高原多条科考线路土壤样品的生物性质数据,包括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经纬度、海拔、植被类型、取样深度、磷酸酶活性、微生物呼吸、氮转化特征、功能基因丰度以及真菌、细菌、原生生物多样性等信息。各项土壤性质的分析参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室内化验分析获得的一手数据,数据质量通过测定空白样品、重复样品和标准样品进行统一控制。该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
张丽梅
本数据集包含2019-2021年青藏高原10条科考线路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数据,包括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经纬度、海拔、植被类型、取样深度、土壤含水量、pH、有机质含量、总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无机氮含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等信息。各项土壤性质的分析参考《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室内化验分析获得的一手数据,数据质量通过测定空白样品、重复样品和标准样品进行统一控制。该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质量和功能评价。
张丽梅
本数据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橄榄岩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主要来自中段的白岗蛇绿岩)(表1、表2)、铂族元素(PGE)丰度以及Re-Os同位素组成(来自东段的泽当、中段的白岗和西段的普兰)(Table 3)。以上所有数据分析均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全岩主量元素分析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分析精度1-3%;全岩微量元素分析基于内外标法,利用四级杆等离子体电感耦合质谱仪(Q-ICP-MS)测定,分析精度优于5%;全岩铂族元素丰度与Re-Os同位素组成的分析采用同位素稀释法,测试分别在负热电离质谱仪(N-TIMS)与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ICP-MS)完成,PGE分析精度(2SD)优于5%,Os同位素分析精度(2SD)优于0.5 ‰,并且国际标准物质UB-N的测试值与推荐值一致。该套数据已经发表在地球化学国际权威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Xu, Y., Liu, J.*, Xiong, Q., Su, B.-X., Scott, J. M., Xu, B., Zhu, D.-C., Pearson, D. G. (2020). The complex life cycle of oceanic lithosphere: A study of Yarlung-Zangbo ophiolitic peridotites, Tibet.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77, 175-191),主要成果如下:(1)铂族元素体系(Pd/Ir、Pt/Ir)与亲石元素(Al2O3)体系系统性解耦,而与亲铜元素(Cu)体系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结合镜下硫化物观察,证实雅江蛇绿岩地幔在熔体抽取后发生富贱金属硫化物的(BMS-rich)熔体交代事件,并且推测交代熔体可能为硫饱和的弧前玄武质岩浆,而非硫亏损的“玻安质”岩浆;(2)硫饱和熔体的交代指标Pd/Ir与187Os/188Os之间没有协变关系,表明近期熔体交代对橄榄岩的Os同位素组成影响有限。通过对流上地幔与最古老的蛇绿岩橄榄岩样品之间的混合模拟,揭示雅江蛇绿岩地幔源区在经历了端元混合以后还发生了系统的熔体抽取过程;(3)Re亏损Os同位素模式年龄(TRD)表明,雅江蛇绿岩地幔存在数千公里级别的不均一性,古老地幔块体(最老可达2.2 Ga)经再循环混入中生代大洋岩石圈地幔(187Os/188Os峰值:0.126)之中。以上数据系统阐释了大洋岩石圈复杂生命周期,构建了板块构造与地幔演化之间的关联,对于探索控制地球上地幔组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套数据可为班怒带蛇绿岩橄榄岩、铬铁矿的全岩强亲铁元素与Re-Os同位素研究提供对比参考,对于系统探究蛇绿岩铬铁矿成矿与铂族元素矿床的形成具有重大科学价值。
徐勇
本数据包括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白云母和石榴石主微量元素数据,铌铁矿族矿物和独居石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东部错那洞穹隆。岩石全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荧光光谱仪分析获得,微量元素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白云母和石榴石主量元素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矿物微量元素数据以及独居石和铌铁矿族矿物放射性同位素测年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限定Be-Nb-Ta成矿伟晶岩的形成时代为中新世,而岩浆高程度分异与热液过程控制着成矿作用。
谢磊
西藏自治区纳木错、珠峰和日土的边界层下层风速数据是用声雷达仪器AQ510观测得到的。AQ510声雷达以多普勒效应为理论基础,其内部有三个扬声器相继循环着向空中发射声波, 大概每5秒循环一次。发射到空中的声波在遇到大气中微小的温度变化时会被反射,被反射的声波会被扬声器接收。由于多普勒效应,声波和风在相对运动过程中, 反射声波的频率较传播之前会发生改变,利用接收(反射)和发送声波频率之间的不同可以同时计算风的速度和方向。数据包含40-200m高度间隔5m的风速和风向,时间分辨率为10分钟,主要用于风资源特性的研究。
朱蓉, 孙朝阳
数据包括白云母和铌铁矿族矿物的化学成分数据。样品采集自西昆仑-喀喇昆仑造山带白龙山地区稀有金属伟晶岩。矿物主量元素数据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矿物微量元素数据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上述数据均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分析完成。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识别出原生和次生两类白云母,确认铌铁矿族矿物形成于岩浆-热液过程中的三个阶段。熔体交代过程导致了白云母中Li等元素的富集,而流体交代则导致白云母中B和Rb等元素的流失。
邢长明
本数据集内容属于2019年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西藏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以及新疆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采集的土壤样点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样点编号、坐标(经纬度)、土壤类型(土纲、亚纲、土类)。土壤类型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标准命名。数据主要来源于野外采样观察土壤剖面及周边景观后得出来的土壤类型,用GPS定位获取各个点位的坐标。由于疫情影响,2019年所采的样品理化属性分析滞后,部分土壤类型可能需要后续根据所测得的理化属性对诊断层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然后对土壤类型进行更新。点位分布与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基本描述了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情况,本数据集为后续研究及其他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土壤背景数据。
宋效东
该图集包括《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青藏高原农牧业适宜区分布图》和《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发展趋势图》三幅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时间跨度是2010-2020年。原始气候数据来自于TerraClimate月尺度气候数据集,其空间分辨率为1/24°(约4 km),预处理将数据插值到30m。《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图》基于遥感影像、野外调查结果,综合国内现有的荒漠化评估体系及国际上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荒漠生态系统分级标准,制定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的详细分类细则,引入机器学习、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等算法,进行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编制。《青藏高原农牧业适宜区分布图》反映农牧业产品的供给服务,首先对青藏高原现代荒漠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显示该区域内潜在饲草供应量的空间分布,同时基于USDA的经验设定放牧红线,包括:1)潜在年均植被生物量小于225kg/ha;2)距离水源大于1.6km;3)坡度大于65%;4)高强度侵蚀区域。经红线排除区域将严格禁止放牧活动的发生。其次,通过有关文献检索,整理了近5年青藏高原内部及周边主要作物的种植区域,包括青稞、枸杞和小麦,基于现有种植区的气候及地质环境的最大信息熵分析,评估三种作物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区的生长适应性,以求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地区开发新的农业种植区。《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荒漠化发展趋势图》基于青藏高原现代荒漠生态系统与21世纪初期的历史荒漠化状况之间的对比,诊断了20年间该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格局,并在假设未来50a内气候变化趋势稳定的情景下模拟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产生与消退概率。此概率分布图将作为评定未来50a内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适宜性的重要参考。本图集对于监测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开发利用青藏高原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参考价值。
王训明
数据包括锆石、锡石、铌钽铁矿和白云母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样品采集自阿尔金中段吐格曼北锂铍矿床中的伟晶岩。锆石、锡石和铌钽铁矿U-Pb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均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其中,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在武汉上谱分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成,锡石U-Pb同位素定年在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分析测试室完成,铌钽铁矿U-Pb同位素定年在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白云母Ar-Ar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完成,数据通过惰性气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限定伟晶岩形成时代。
徐兴旺
本数据为岩浆岩和变质岩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以及矿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南部尼木地区冈底斯带内的闪长岩和石榴石黑云母片岩。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锆石和独居石U-Pb同位素获得。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矿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限定区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时代。
马绪宣
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数据集(2019-2020),共包括90个采样点的90个表层(0-20 cm)土壤样本的细菌和真菌多样性信息。本数据集的土壤样品来源于2019年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综合土壤调查,土壤样品进行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分别用338F/806R和817F/1196R通用引物来扩增细菌16S rRNA V3-V4区和真菌18S rRNA V5-V7可变区,扩增得到的原始数据均经过抽平及严格检查,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该数据集对于提高荒漠区土壤生产力、实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旭洋
本次科考调查进行了甘肃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组成、片层结构、多样性和生物量的综合调查,确定荒漠植物群落中建群植物的密度、频度、优势度及元素含量,为甘肃荒漠生态系统稳定维持与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本数据内容包括甘肃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名称、数量、生活型、盖度、密度、高度和生物量等信息。分草本和灌木两部分,共调查124个点的群落特征。同时,附带经纬度和生境信息。 全部数据均由生态学专业人员野外调查所得且均为原始数据。数据质量可靠,可以进行数据再利用。
王少昆
西藏拉鲁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45米,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该数据集为西藏拉鲁湿地一个出水口,两个进水口和两个中间地段的水样测定数据,数据集包括以下水质指标:温度,气压,可溶解氧,电导率,总可溶解固体,pH,ORP,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碳含量,总有机碳含量,总磷含量,可利用磷含量,总氮含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等;数据可应用于拉鲁湿地土壤质量评价等相关科学研究当中。
闫钟清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