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括2000–2009 和 2090–2099两个时段的NEX-GDDP (NASA Earth Exchange Global Daily Downscaled Projections)的每日最低气温(Tmin)、最高气温数据(Tmax)和降水量(PPT)数据(v1.0),日最高温和日最低温单位为K;降水量单位为kgm-2s-1;背景填充值为-999。 本数据集在原始数据基础上裁取青藏高原范围内像元,原始数据于2020年8月下载自 https://portal.nccs.nasa.gov/datashare/NEXGDDP/BCSD/。 NEX-GDDP数据集由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历史气候和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4.5情景模式下运行的大气环流模型(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得到,共包括21个大气环流模型;其中 2000–2005为历史气候情景,2006–2009和2090–2099为RCP 4.5情景。原始数据相关说明请参见:https://www.nccs.nasa.gov/services/data-collections/land-based-products/nex-gddp。
沈妙根, 姜楠
数据集包含1982、1990、2000、2010和2018年青藏高原252个地区县级人口统计资料和1988、1995、2000、2010、2015年GDP数据,人口统计资料内容包括各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非农业人口等;GDP数据包括总GDP产值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GDP产值。资料有利于研究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生态气候的影响,探究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化发展、各地城乡人口流动、常住人口变动、当地出生率情况以及农业人口变化。数据获取通过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当地统计局接洽、各地相关统计年鉴与年度统计公报获得。
傅斌
数据包含青藏高原2020年七月份大通河流域十个典型水电站,包括:多龙水电站、沟寺口水电站、金星水电站、卡索峡水电站、连城水电站、纳子峡水电站、石头峡水电站、天王沟水电站、铁迈水电站、学科滩水电站。该航拍图片资料有助于分析大通河流域水电开发的现状。数据由本次科考小组人员通过使用大疆无人机RTK系列和御系列进行航拍,并通过大疆制图软件拼接。航拍图像数据清晰度高,可明显观察到水电站大坝类型、上下游水体面积、引水工程等以及水电站周边地形和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可应用于青藏高原水电开发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实地图片以作参考。
傅斌
青海省典型小流域航拍数据集(Aerial photography dataset of typical small watersheds in Qinghai Province)来源于2020年7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使用大疆无人机对青海省民和县小流域以及青海湖湖东地区地表样带进行航拍,包括正射影像(包含红绿蓝三个波段)、多光谱、点云数据。该数据集中的所有文件均可以用ArcGIS、ENVI软件直接打开查看、处理。
苏正安
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养分数据集(2020)包含了采集的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典型小流域的土壤养分实验实测数据。数据集来源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在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部分小流域对草地、耕地、林地的野外调查,在采样点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后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通过相关的土壤理化实验记录了详细的土壤参数(包括有机碳、ph值、水分含量等),能够为小流域区溯源土壤水蚀、了解土壤环境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苏正安
本数据包含侵入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微量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南部冈底斯带谢通门、加查、香巴塘、驱龙等地区。岩性以花岗质岩体为主,包括花岗山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岩及石英闪长斑岩。锆石的放射性同位素U-Pb年代学数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岩石Sr-Nd同位素数据是通过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获得。通过所获得的数据,可以限定区域岩浆作用时代及岩浆氧逸度、源区组成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是否有利于斑岩矿床形成。
梁华英
数据集记录青海省1978-2016年主要农作物产量信息,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水果、肉蛋和主要工业产品,铝、原油、钢铁、水泥和发电量等内容数据。数据集包含三个数据表(1、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共有17个字段;2、分县农作物产量数据表共有13个字段;3、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数据表共有6个字段)。数据来源于:《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该数据集对于研究青海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苏正安
数据集记录了西藏自治区的耕地基本信息,包含两个数据表。其中,数据表1共有7个字段,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分别记录了西藏自治区以及各区县1959~2016年的耕地面积、旱地面积、水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国家基建占地面积等内容,单位均为公顷。数据来源于:《西藏统计年鉴》、《西藏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该数据集对了解西藏自治区耕地情况、评价耕地利用水平、研究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苏正安
载畜状态指利用实际载畜量与合理载畜量计算的草地承载状态,即通常所有的超载、平衡和不超载。本数据集包括草地载畜量压力指数和草畜平衡指数两个产品,草地载畜量压力指数=实际载畜量/合理载畜量,草畜平衡指数=(实际载畜量-合理载畜量)×100%/合理载畜量,实际载畜量数据来源于《青藏高原实际载畜量数据集(2000-2019)》,合理载畜量数据,来源于《青藏高原合理载畜量数据集(2000-2019)》。本数据集可以分析青藏高原载畜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提取过渡放牧区域,评估青藏高原超载强度,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监测及预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刘斌涛
实际载畜量指一定面积的草地,在一定的利用时间段内,实际承养的家畜数量。实际载畜量通过青藏高原各省(区)、市(州)的统计年鉴和畜牧管理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整理得到,在统计资料中有存栏量、出栏量、出栏率、年末牲畜数量等多种统计口径,本数据集根据各区域统计资料情况统一采用年末牲畜存栏量作为实际载畜量计算标准。利用统计年鉴中的实际载畜量与人口密度、NPP、地形起伏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实际载畜量空间化模型,得到实际载畜量(羊单位,MU/km2)栅格数据,时间序列为2000-2019年,空间分辨率为250米。利用青藏高原核心牧区的果洛州、玉树州、昌都市、那曲市、阿坝州、甘孜州、甘南州的统计资料验证表明,空间化的绝对误差平均为27.48 MU/km2,相对误差平均为13.79%。本数据集可以分析青藏高原实际载畜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青藏高原草地承载特征,提取过渡放牧区域,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监测及预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刘斌涛
合理载畜量又称理论载畜量,指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某一利用时间段内,在适度放牧(或割草)利用并维持草地可持续生产的前提下,满足家畜正常生长、繁殖、生产的需要,所能承载的最多家畜数量。青藏高原合理载畜量数据利用基于MODIS反演的可食牧草产草量(鲜重,kg/hm2)数据,按照《草地载畜量及草畜平衡计算规范》(DB 51/T1480—2012)、《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 635—2015)评估得到草地的合理载畜量(羊单位,MU/km2)数据,时间序列为2000-2019年,空间分辨率为250米。本数据集可以分析青藏高原草地合理利用情况下理论承载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青藏高原草地承载特征,提取过渡放牧区域,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监测及预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刘斌涛
草地产草量是重要的草地生态参数,是监测草地生产力、估算草地合理载畜量和评估草地承载状态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草地产草量数据利用7、8月份采集的草地样方资料与MODIS NDVI、降水量、地形参数建立多元统计方程,反演得到总产草量(鲜重,kg/hm2)和可食牧草产草量(鲜重,kg/hm2)数据,时间序列为2000-2019年,空间分辨率为250米。利用分布于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区域的50个样方资料验证表明,遥感反演的总产草量绝对误差平均为734.75kg/hm2,相对误差平均为24.85%,可食牧草产草量绝对误差平均为715.81kg/hm2,相对误差平均为30.52%。由于青藏高原草地类型复杂,空间异质性高,实测草地样方与MODIS影像像元存在尺度不匹配等因素,这种精度扔能够满足大区域草地遥感监测要求。本数据集可以分析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估青藏高原草地承载特征,提取过渡放牧区域,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监测及预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刘斌涛
该数据集是基于对四川、青海、西藏道路沿线实地观测调查内容所整理汇总,在道路沿线选取100*100m的样地,在样地中根据植被分布情况选择1m*1m或2m*2m的样方。调查内容涉及调查样地的天气、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坡向、坡位、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群落名称、地表特征、样地人类活动方式及样地内植被状况。针对样地基本信息和植被状况的调查采用了人为观测及工具测量的方法。植被状况中植被名称参考“青海省草本植物种类”主要调查其高度、盖度、生活型等信息。通过该数据集的调查结果汇总可作为补充青藏高原草本植物多样性的一个参考依据。该数据集是实际样地植被调查内容,每天一个文件,文件命名方式为:年+天,如20200712表示2020年7月12日的调查表内容,202007023表示2020年7月23日的调查表内容。
李景吉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的不透水面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从联合特征出发,结合深度空间特征、长时序的NDVI等指数特征、地形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多数地区优于80%。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进一步明晰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桂周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长时序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地表反射率和火烧迹地敏感光谱参量,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研发并生产的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产品;3)数据质量描述:产品总体精度在90%以上。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数据集可为火灾监测、碳排放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地表太阳入射辐射(Surface Solar Irradiance,SSI)是FY-4A L2定量反演产品之一,覆盖范围为全圆盘,无投影,空间分辨率为4km,时间分辨率可达15min(20180921开始全天共40个观测时次,除每个整点时次的观测外,每3hr整点前后15min各有一次观测),光谱范围为0.2µm~5.0µm。产品输出要素包括总辐照度、水平面直接辐照度、散射辐照度,有效测量范围为0~1500 W/m2。FY-4A SSI产品在覆盖范围、空间分辨率、时间连续性、输出要素等方面质的提升为进一步开展其在太阳能、农业、生态、交通等专业气象服务中的精细化应用提供了可能。目前研究结果表明,与地基观测相比,FY-4A SSI 产品在中国地区的整体相关性在0.75以上,可用于中国地区太阳能资源评估。
申彦波, 胡玥明, 胡秀琴
1)该数据集主要包括西藏荣那矿床的流体同位素数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以及原位LA-ICPMS成分数据;2)数据来自国内外权威实验室分析测试;3)数据质量符合标准;4)利用该数据重塑了西藏荣那超大型斑岩-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尤其是针对流体从斑岩体系向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体系的转变过程进行了刻画,发现该矿床中高硫体系的铜矿化可能与斑岩体系铜矿物的溶解再沉淀有关,为揭示斑岩-高硫体系套合矿床的成因提供了依据,未来有望为斑岩成矿系统的成矿理论深化和矿产勘查预测提供支持。
张夏楠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数据集提供了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30m分辨率的森林地上生物量。该生物量数据采用Landsat系列数据,基于地面实测数据和部分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森林树高数据,森林类型分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合林)等估算而成。通过数据公开和免费下载服务的方式,为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为该地区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晓美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被认为是表述植被生态系统的基本变量之一。基于30米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反射率数据,得到青藏高原区域的地表植被类型分类结果,根据不同植被类型NDVI值差异,构建遥感反演模型生产各植被类型的生长季FPAR产品。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产品可以用来作为参数之一计算植被固碳量,评价植被生态系统状态等,广泛用于生态环境、林业等领域。该数据集投影坐标信息为经纬度WGS84。
彭代亮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地表温度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利用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存档的Landsat数据和实用单通道算法反演得到;3)数据质量描述:root-mean-square error (RMSE)约为1.23K。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地表温度是一个常用的陆地表面参数,该数据集可为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产品支撑。
张兆明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