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主要内容为G317和G318国道沿线边坡及路面工程病害调查数据集,通过现场调查获得,调查时间为2020年1月9日-1月19日,2020年8月10日至2020年9月2日。调查对象为川藏北线G317(那曲-甘孜)和川藏南线G318(拉萨-新都桥)。调查的病害类型主要包括冻融诱发的边坡病害及灾害(落石、危岩体及碎屑坡)、路面裂缝类病害、松散类病害、坑槽类病害、路基变形类病害以及冬季的涎流冰病害。采用人工调查的方法,观察各类病害破损情况,按要求详细记录路面各种破坏类型的数量(范围)、破坏程度及所在位置。该数据集可为全面了解川藏工程走廊主要公路工程冻融病害情况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牛富俊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对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玄武岩Li同位素分析结果,地点包括东北地区诺敏河和五大连池地区,华北昌乐、蓬莱和山旺地区,华南明溪、闽清、龙海、旗尾山、藩坑和青龙山等,Li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测试精度好于0.3‰。玄武岩Li同位素的数据将对了解中国东部地幔的演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数据结果显示部分中生代玄武岩由于较长的地表暴露经历了风化,还有的受到外界热液流体的影响而蚀变。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和亏损地幔间并未存在较大的分馏,部分偏低的Li同位素组成可能是源区地幔受到沉积物来源熔体的交代。
王洋洋
本数据集对栏杆玄武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包括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分析,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分析以及硅酸盐熔体包裹体主/微量元素分析。其中主量元素测试同时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分析,数据误差小于5%。全岩微量元素分析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结果误差小于5-10%。通过主、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可以有效判断栏杆玄武岩分类及成因。全岩Sr-Nd-Pb同位素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完成,测试结果包括86Sr/88Sr、146Nd/144Nd、206Pb/204Pb、207Pb/204Pb以及208Pb/204Pb比值。Sr-Nd-Pb同位素作为很好的岩浆源区示踪剂,能够示踪栏杆玄武岩源区组成。相比于全岩成分,早期结晶的矿物捕获的硅酸盐熔体包裹体能够代表最初始的熔体组成。本文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分析测试了单个熔体包裹体组成,分析误差小于5%。通过熔体包裹体组成可以判断形成栏杆玄武岩的初始熔体具有更难熔的特征。锆石,作为常用的定年副矿物,已经被广泛用于U-Pb定年。通过LA-ICPMS原位分析技术,有效测定栏杆玄武岩中分选的锆石颗粒,其定年结果指示栏杆玄武岩形成于侏罗纪时期。锆石原位Hf同位素能够有效示踪形成锆石的物质来源,本文锆石Hf同位素采用高分辨率Nu Plasma II MC-ICP-MS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 标准锆石(91500)和蓬莱(Penglai)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分别为0.282301±0.000017(2σ,n = 15)和0.282915±0.000014 (2σ, n=18),与前人报道的一致。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富集组分的加入,结合全岩元素和同位素组成进而判断栏杆碱性玄武岩可能是由于俯冲板片脱水交代上覆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王晓霞
本文数据包含火山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数据和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中部达如错地区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砂岩和板岩。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获得的。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岩石全岩Sr–Nd同位素是通过样品分离提纯-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锆石O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二次离子探针获得的。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限定区域内岩浆作用的时代、成因和形成背景,进行沉积岩物源分析。
李世民, 王青, 朱弟成
经过整理的有文献资料的和卫星影像上能观察到的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编目数据与分布图。在数据中泥石流被分为一般泥石流与冰川泥石流两种类型,发生时间从1953年到2019年不等。该数据主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结合遥感判识确定灾害链发生的位置、类型等信息,再整理成表格与生成矢量数据。数据由调查文献资料与遥感目视解译生成。由于无法判断许多灾害的确切发生时间,因此难以评价数据的完整性。灾害点编号为野外科考区域代码+河流流域名称首字母代码+灾害链类型代码+四位顺序数字编号。详见Excel数据文件。
周丽琴, 唐晨晓
本文数据为花岗岩的岩石全岩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全岩Sr–Nd–Pb–Hf同位素和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北部唐古拉地区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二次离子探针分析锆石U-Pb同位素获得的。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岩石全岩Sr–Nd–Pb–Hf同位素是通过样品分离提纯-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锆石Hf-O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限定区域内岩浆作用的时代、成因和形成背景。这些新数据,结合文献数据,进一步证实唐古拉大型花岗岩基侵位于南–北羌塘地体的同碰撞过程。其富集的Sr–Nd–Pb–Hf–O同位素组成指示其主要来源于再循环浅表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加入。本文的研究表明同碰撞期间也可形成大型花岗质岩浆活动。
宋绍玮, 朱弟成, 王青
横断山多尺度致灾、孕灾、承灾数据时空统一数据集包含了由高程数据衍生的一系列地貌数据、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年均气温与降雨数据、VIIRS夜间灯光数据。其中地貌数据覆盖横断山地区,植被与气候相关数据覆盖青藏高原,夜间灯管指数数据覆盖全国范围。数据收集时间根据来源不同而异,最早为2000年,最晚为2018年。该数据集主要是为了进行灾害、风险评价而准备。本数据集将这些数据整理进行了重采样、空间校正、光学校正、地貌因子计算、空间统计等流程加工,数据精度与其数据源的原始精度数据一致,未经过降采样等模糊处理。处理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标准流程,区分了连续与不连续型数据,将处理过程中的数据损失降到最低。
唐晨晓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南岭地区水口山和西华山花岗岩的磷灰石原位Sr-Nd同位素和锆石原位Hf-O同位素数据,漂塘钨矿床黑钨矿微量元素数据及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成分分析数据,西华山钨矿床黑钨矿石英稳定O同位素数据及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成分分析数据。利用相关数据,结合流体包裹体原位分析和精细矿物学研究,揭示了华南地区黑钨矿沉淀的过程与机制,发现了赋存在岩体内部的黑钨矿由水-岩相互作用所致,而赋存于岩体外部的黑钨矿则由岩浆流体沸腾冷却形成,并非以往人们认为两种类型黑钨矿具有相同的沉淀过程,这为深入理解脉型黑钨矿矿床提供了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钨成矿理论体系,拓宽了找矿思路。
阳杰华, 刘亮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东南沿海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原位Hf同位素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以及Sr-Nd同位素数据。数据来自国内外权威实验室分析测试,且数据质量符合标准。利用该数据限定了燕山早期陆缘弧典型花岗岩(福建锦城和浙江梵音洞花岗岩)的成因,并结合东南沿海燕山早期岩浆岩的现有研究数据,厘定中国东南部早-中侏罗世陆缘弧岩浆岩带,限定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转换具体时限,这为深入理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认识。
刘亮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马来西亚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微量元素、原位Hf同位素数据,锡石U-Pb定年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以及磷灰石原位Nd同位素数据。数据来自国内外权威实验室分析测试,且数据质量符合标准。利用该数据限定马来西亚的多期S型花岗岩,指出这类花岗质岩浆富氟和还原性的特征对锡成矿作用极为有利,并建立岩浆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中缅马苏地块—印支地块碰撞的具体联系。通过矿石矿物锡石的U-Pb定年和成矿花岗岩研究,直接限定了三期重要锡成矿事件,首次建立了东南亚锡成矿年代学格架,确定了锡成矿的控制因素,明确了锡成矿与特提斯的演化关系。
刘亮, 阳杰华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浙江小将-北漳地区侵入岩(花岗岩与岩脉)的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微量元素、原位Hf同位素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以及矿物主量地球化学数据。数据来自国内外权威实验室分析测试,且数据质量符合标准。利用该数据限定了燕山晚期花岗岩成因、中酸性岩浆中富铁和富镁的具体机制,并结合东南沿海白垩纪岩浆岩的现有研究数据,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具体过程和深部动力学机制,为燕山晚期古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式转变提供重要的岩石学证据。
刘亮
本数据通过GIPL1.0冻土空间分布模型,结合已有基础数据,包括气候变化,土壤类型,以及植被数据,对川藏线的多年冻土以及季节冻土特性进行了模拟,数据结果为500m空间分辨率栅格,包括了多年冻土区最大化深度以及季节冻土区最大冻结深度。该结果通过了钻孔数据验证。数据日期为2001-2019,2041-2060,2081-2100(20年平均值),其中水体以及冰川区域通过掩膜排除在计算范围以外(空值)。气候数据为月均值,其他数据在模拟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空间分辨率都为500m。数据来源与“WoeldClim:https://www.worldclim.org/,DEM以及植被土壤:https://data.tpdc.ac.cn/zh-hans/”根据不同数据源的特点对原始资料进行真实性、一致性的检查及规范化处理;利用冻土模型对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进行计算模拟,输出结果为地温和活动层(最大冻深),模拟结果与钻孔地温进行验证。最终空间数据集通过ArcGIS成图。制定数字加工操作规范。加工过程中,规定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同时由专人负责质量审查。经多人复查审核,其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精度、现势性均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有关技术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质量优良可靠。数据可为后期开展川藏工程走廊冻结(融化)深度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尹国安
该数据集包含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矮拉山附近(98°29′16″E, 31°36′36″N)冻融滑坡及融冻泥流浅层地温、水分及现场气象要素监测数据,基于Hobo温度、水分及小型气象站通过现场监测获得。观测时间在2019年8月31日-2020年7月14日之间。通过一个完整冻融周期的现场监测,下载现场传感器自动获取的地温、水分及气象要素监测数据,通过一定的质量控制包括剔除传感器未完全适应土壤环境时的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地温、水分观测时间间隔4小时,地温的观测深度为10cm, 20cm, 40cm, 60cm,80cm,100cm,150cm及200cm,共8层,水分的观测深度为20cm,50cm,100cm及200cm共4层。气象观测要素主要包括气温、降雨量、风速、风向及太阳辐射等,观测的时间间隔为30分钟(注:太阳辐射传感器最大量程为1276.8 W/m2,实际太阳辐射值大于最大量程时显示为1276.9 W/m2;风速传感器的最小启动风速为0.5m/s,当实际风速小于启动风速时,显示值为0。因此该数据无法体现超太阳常数现象和低于0.5m/s的风速)。质量控制包括剔除传感器未完全适应土壤环境时的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经过矫正的最终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获取的现场数据经多人复查审核,数据完整性和准确度达到95%以上。监测数据可为后期开展藏东南地区冻融滑坡和融冻泥流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牛富俊
本数据为火山岩锆石U-Pb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锆石Hf同位素数据。样品采集自西藏南部泽当地区桑耶寺附近拉萨地体南部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二次离子探针分析锆石U-Pb同位素获得的。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限定区域内岩浆作用的时代、成因和形成背景。
张亮亮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来自安徽省南部东源钨矿和竹溪岭钨矿两个矿区中白钨矿矿化花岗闪长斑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石英斑晶以及石英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等,地球化学主量数据利用XRF测试,微量元素由ICPMS测试获得,精度分别可达2%和5%。流体包裹体测温是由Linkam显微测温台获取,温度测试精度在零度以下好于0.5℃,而高于零度时好于1℃。这些数据对于解释白钨矿床的成岩成矿过程,尤其是热液过程的演化以及伴随的白钨矿沉淀成矿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其显示斜长石的蚀变分解是该地区白钨矿床的主要成因机制。
王洋洋
This file contains the datasets used in a manuscript published in JGR Biogeosciences (Nieberding, F., Wille, C., Ma, Y., Wang, Y., Maurischat, P., Lehnert, L., and Sachs, T.: Winter daytime warming and shift in summer monsoon increase plant cover and net CO2 uptake in a central Tibetan alpine steppe ecosystem,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6, e2021JG006441, doi:10.1029/2021JG006441, 2021.). The manuscript contains all the details on how the data was generated and proces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de was published in the supplementary material.
Felix Nieberding, 马耀明, Christian Wille, Lukas Lehnert, Yuyang Wang, Philipp Maurischat, Weiqiang Ma, Torsten Sachs
青藏高原城镇化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集主要包括青海湖流域水鸟多样性调查数据集和植被多样性调查数据集。主要于2020年7-8月,在环青海湖区域设置了24个水鸟观测样地,分布于甘子河湿地、布哈河口等地区,利用望远镜、无人机等手段,记录水鸟种类和种群数量。依据环青海湖区域植被类型设置28个1m×1m样地,主要调查植被类型、频度、生物量。本数据集将为青藏高原重点城镇化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优化体系研究提供支持。
陈克龙, 陈治荣
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城镇化地区(湟水流域、黑河流域及青藏高原主要城镇)主要植被类型的光合作用相关参数与叶面积指数数据集。 1) 测量目的 生态调查数据可以用于青藏高原城镇化地区生态水文模型研究的参数化与验证工作。 2) 测量仪器 LI-68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仪,LAI2200冠层分析仪。 3) 测量时间与地点 2019年7-8月在黑河流域测量,2020年7-8月在湟水流域及青藏高原重点城镇地区测量。 4) 测量参数与数据处理 根据生态水文模型实际需要,我们从Li-6800与LAI-2200测量的原始数据中筛选出E:蒸腾速率(mol m⁻² s⁻¹),A:净光合速率(µmol m⁻² s⁻¹), Ci:胞间CO2浓度(µmol mol⁻¹)等12个主要指标。 5)数据存储 数据集采用Excel格式进行存储,配套数据包括测量样地的经纬度、主要植被类型等。
何春阳, 刘志锋, 陈奔新
为评估构建农牧昆虫DNA条形码快速鉴定体系,并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利用建议,2019年至2020年,本课题对采自青藏高原地区主要农牧区的半翅目昆虫、蜜蜂类传粉昆虫、鳞翅目昆虫、寄生蜂等膜翅目天敌、象甲和膜翅目以外类群的天敌昆虫等进行常规DNA提取、使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获得相关DNA条形码序列2000条。数据以fas文件存储。样品物种、采集地等信息汇总至《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19QZKK0501)标本组织样品信息(2020)》。
乔格侠
在暴露于地面的石头制品的密集区域中,布置了五个大小不同(约2×2.3 m)的四方体(T1-T5)。使用技术类型学对石材进行了收集和详细分析。此外,具有1.2的四方体选择×0.5 m的土壤并去除10 cm的表层土壤,以2 cm的间隔通过湿筛筛选这些10–50 cm的土壤样品,并对每层中发现的残留物进行计数,同时十个炉床测量并挖掘了(1-10号)裸露并散布在研究区域地面上的DJCN 3-2-2剖面。该剖面是从该站点东南约2 m处的当地沉积地层收集的。剖面约100厘米厚,根据沉积物的岩性和颜色,确定了两个主要的地层单元。在0至90厘米之间,地层由浅黄色黄土组成,在该处有两个埋藏的富含木炭的文化层。分别为24–28厘米和30–32厘米;而在d的较低层90-100厘米的深处是蓝灰色湖相沉积物。沿断面以2 cm的间隔收集了45个样品,分别用于测量颗粒大小,磁化率,花粉,木炭和真菌孢子;从田间的炉膛和烧过的土壤中,采集了三个木炭样品(DJCN 3-2-2 C1,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Beta Analytic公司进行的AMS14C测年收集了分别来自烧过的土壤(分别为5号和8号炉台)的DJCN 3-2-2 C2和DJCN 3-2-2 C3。 。通过使用Calib REV 7.0.2程序(Stuiver andReimer,1993)的IntCal 13校准曲线(Reimeret等,2013)将AMS14C日期进一步转换为日历年值。青海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光谱仪(ICP-MS)。未暴露的中间部分用于测量等效剂量(De)。我们还使用自动RisøTL / OSL-DA-20-C / Dreader获得了OSL测量值。实验室辐射使用90Sr / 90Y beta光源。样品制备包括分别用HCl(10%)和H2O2(30%)处理以去除有机物质和碳酸盐。通过湿筛分选择38至63 µm的颗粒,并用H2SiF6处理约2周。用水含量10±5%来计算年龄(Stauch等人,2012)。在青海师范学院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完成了粒度和磁化率的测定。粒度分析采用标准工艺,包括用HCl处理(10%)和H2O2(10%)分别去除碳酸盐和有机物质,以及用10 mL的10%(NaPO3)6处理分散剂并用超声波清洗机摇动以使颗粒充分分散(Lu and An,1997)。易感性是用英国Bartington生产的MS2双频磁化率仪进行分析。通过计算三个低频磁化率平均值与两个背景值的平均值之差获得低频磁化率值。对真菌孢子,木炭和花粉样品进行氢氟酸(HF)处理处理方法(Faegri和Iversen,1989; Moore等,1991)。将样品分别在10%HCl和10%KOH中煮沸以溶解钙质矿物质和腐殖质组分。然后将样品通过200 µm筛网过筛,并用40%HF处理以消解细小的二氧化硅。接下来,将样品过7 µm筛网以除去粘土大小的颗粒。最后,将样品储存并固定在甘油冻中。在400倍和1000倍的放大倍数下鉴定出花粉和真菌孢子。真菌孢子形态型的鉴定是基于与Van Geel(1978),Van Geel等人的描述和插图的比较。 (1989年,2003年,2011年),记录了每个样品的Van.300花粉和真菌孢子,并表示为总含量的百分比。花粉和真菌最初通过向样品中添加石蒜孢子片(27637±563孢子)来计算孢子浓度值,然后使用Tilia和Tilia-Graph软件制作图表(Grimm,2011年)。对木炭进行了计数,并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20–100 µm和> 100 µm。
候光良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