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葛藤岭岩体的主微量测试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分析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仪器型号为Rigaku ZSX100e,主量元素分析精度优于5%,具体过程见李献华 和 刘颖, (2002)。微量元素分析采用等离子质谱(ICPMS)法,型号为Perkin-Elmer Sciex ELAN DRC-e,分析精度优于 5%,具体分析方法和过程可见刘颖 和 刘海臣(1996)和梁细荣 等,(2000).
邓腾
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仪器为Neptune Plus MC-ICP-MS和RESOlution M-50 激光剥蚀系统。激光参数斑束45 μm,重复率8 Hz,能量80 mJ。He作为载气并加入少量氮气以提高样品信号。Penglai锆石作为标样用于测试中,其176Hf/177Hf为0.2828906 ± 10 (2σ, Li 等, 2010b)。分析点与U-Pb定年分析点为同一位置或者同一颗锆石的附近位置。具体分析方法见Wu 等, (2006a)。
邓腾
数据为华南雪峰山中苗儿山穹隆的黑云母的40Ar-39Ar的年龄。在野外采集云母片岩,然后对岩石样品进行清洗和粉碎,然后在双筒显微镜下手工挑选黑云母颗粒。实验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中的40Ar/39Ar和U-Th/He实验室完成。先对使用MM5400质谱仪高分辨率进行40Ar/39Ar的测量,然后利用excel的软件的插件ArArCALC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该数据为雪峰山三叠纪高原的垮塌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解释提供年代学的支持。 以上数据已发表在Tectonophysics,数据真实可靠。
褚杨
2019年,锆石分选在河北省诚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将采集的样品(5 kg ±)清洗干净、破碎采用常规方法将样品粉碎至80目以上,并采用电磁选方法进行分选。在双目镜下挑选出晶形和透明度较好,无裂纹,粒径足够大的锆石颗粒作为测试对象。锆石制靶和阴极发光(CL)图像在重庆宇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将其置于DEVCON环氧树脂中,待固结后抛磨至锆石粒径的大约二分之一,使锆石内部充分暴露。锆石年龄测试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完成,使用仪器为LA-ICP-MS,仪器型号为Resolution M50 Agilent 7500a,厂家为Resonetics Agilent,光斑为29μm。采用He气作为剥蚀物质的载体。采用标准锆石 Plesovice(337.13±0.37 Ma,Sláma 等, 2008)和 Temora(416.6±1.0 Ma,Black 等, 2003)作为外标,元素含量采用NIST SRM610作为外标,29Si作为内标元素(锆石中SiO2含量为32.8%),详细分析方法见Yuan 等 (2004);普通铅校正采用Andersen (2002)推荐的方法;锆石的同位素比值及微量稀土元素含量计算采用ICPMSDATECAL程序(Liu 等, 2010a; Liu 等, 2010b),年龄计算及谐和图的绘制采用Isoplot 2006(Ludwig, 2004)。
邓腾
2017年,将硫化物单矿物与氧化亚铜在真空状态下加热,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再用德国产Finnigan MAT-251气体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硫同位素组成,其34S测定值的精确度好,相对误差为±0.2‰,相对标准为V-CDT。 将样品在溶解之前用Milli-Q水超声清洗。烘干以后称取约50 mg左右的样品,完全溶解在1:1的HNO3+HCl的混合酸中。然后蒸干样品,加入三次0.2 mL的2N HBr,分别蒸干。之后再次溶解在HRb+HNO3的混合酸中,两次通过50 μL的AG1X8(200~400目)阴离子交换树脂来分离纯化铅。然后将样品连同硅胶和磷酸一起点在Re单带上(Gerstenberger and Haase, 1997)。测试所用仪器为Isoprobe-T表面热电离质谱仪,分析精度为206Pb/204Pb为0.2%,207Pb/204Pb 为0.2%,208Pb/204Pb为0.5%。测试结果通过NBS981标样来校正分馏,标样的标准值据为206Pb/204Pb=16.937±0.002 (2σ),207Pb/204Pb=15.457±0.002 (2σ)和208Pb/204Pb=36.611±0.004 (2σ)(Todt 等, 1996)。 石英的氧同位素分析采用传统的BrF5分析方法(Clayton and Mayeda, 1963),用 BrF5与含氧矿物在真空和高温条件下反应提取矿物氧,在700℃与石墨棒反应转化成CO2气体,分析精度为±0.2‰,相对标准为V-SMOW。石英流体包裹体中 H 同位素分析采用Zn分解法。选取40 – 60目的纯净石英样品,在150℃低温下真空去气4小时以上,以彻底除去表面吸附水和次生包裹体水,然后在400℃高温下爆裂取水,并与金属锌反应生成H2,分析精度为±0.2‰,相对标准为V-SMOW。
邓腾
2017年,在详细的岩相学和成矿期次划分的基础上,选取了20个薄片,在镜下先将需要测试的矿物圈定出来,并拍摄显微照片用于在实验时找到对应矿物点的位置。然后对抛光的薄片进行喷碳,并随后进行电子探针(EMPA)测试,本文的电磁探针测试分两次进行,共测试了207个点。两次电子探针(EPMA)分析在用两种不同仪器进行,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JEOL JXA-8100电子探针和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与成矿中科院重点实验室JEOL JXA-8230电子探针。JEOL JXA-8100的分析条件为:15kV加速电压,直径为5 μm电子束斑。JEOL JXA-8120的分析条件为:20kV加速电压,20 nA电流,束斑直径为1 μm。电子探针分析的主量元素包括As,Fe,Pb,Zn,Cu,Sb和S,微量元素包括Au,Ag,Se,Co,Bi,Ni,Cu,Sb,Zn,Pt,Pd和Te。JEOL JXA-8100和JEOL JXA-8230型电子探针对于金的检测限分别为409 ppm和259 ppm。
邓腾
数据为华南越城岭穹隆中花岗质糜棱岩和片麻状花岗岩中黑云母的40Ar-39Ar的年龄。先对岩石样品进行清洗和粉碎,然后在双筒显微镜下手工挑选黑云母颗粒。在为定年做准备之前,重新检查了黑云母,选择了新鲜、透明、没有夹杂物的晶体。实验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重点实验室在40Ar/39Ar和U-Th/He实验室完成。使用MM5400质谱仪高分辨率进行40Ar/39Ar的测量。然后利用excel的软件的插件ArArCALC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该数据为越城岭穹隆的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的解释提供年代学的支持。 以上数据已发表在Tectonics,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存储。
褚杨
白云母的挑选于2017年在河北省诚信服务有限公司完成,采用常规方法将样品粉碎至20目以上,并在双目镜下从每个样品中挑选出200 mg左右的白云母,白云母的纯度大于99%。挑选出来的样品首先送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9-2反应堆B4孔道进行中子照射,用纯铝铂纸将白云母样品包成6 mm大小的球形,封闭于石英玻璃瓶中,并用0.5 mm厚的Cd皮包裹,照射时长为30小时,快中子通量为2.2576×1018。同时对纯物质CaF2和K2SO4进行同步照射,得出校正因子为:(36Ar/37Ar)Ca=0.000271,(39Ar/37Ar)Ca=0.000652,(40Ar/39Ar)k=0.00703。照射后的样品经冷却,装入样品架中经密封去气后,装入系统。 样品DY02被送往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Ar-Ar定年测试,测试采用的仪器为RGA10型质谱仪,详细的测试过程见Hall and Farrell (1995)。质谱仪记录5组Ar同位素信号,信号强度单位为Mv,每个三次测试就测一次空白样,数据处理的详细方法见Nomade 等 (2005)。样品14JM14和14JM15则被送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进行Ar-Ar定年测试,试采用的仪器为Argus VI型质谱仪,详细的测试过程见Qiu 等 (2015),数据处理的详细方法见Koppers (2002)
邓腾
本数据集为华南雪峰山构造带的构造数据,包括地层产状,变质岩的面理和线理,褶皱轴方向。数据来源于华南雪峰山构造带野外实测,利用地质罗盘对雪峰山构造带内各个构造单元的岩石的变形数据进行详细的测量,并在室内利用excel完成应变参数的计算,并最终完成每个测点应变椭球体的求解。此数据可为华南雪峰山构造带内的应变的不均一性和造山带弧形构造的形成提供构造地质的支持。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褚杨
数据为Jpg格式。通过实验数据锆石年代学及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得出。 锆石年代学数据分析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质谱实验室通过LA-ICP-MS进行。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电子探针实验室完成,使用仪器为日本电子公司的JEOL-JXA-8230电子探针分析仪。 Jpg数据结果包括:大别造山带地质图,大别构造地质简图,混合岩样品静下照片片麻岩和暗色包体中锆石阴极发光图,锆石谐和图,长石成分分类图,钙质角闪石成分图解,黑云母分类图解,黑云母镁铁图解。 本数据可以对北大别混合岩成因分析提供证据支撑。
闫骏
本文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南北缘新近纪岩浆岩的电气石原位硼同位素数据和主量元素数据。电气石主量元素数据是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获得的,电气石原位硼同位素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的。电气石来自松潘甘孜地块湖东梁上新世的两个云母-流纹岩和喜马拉雅地块错那洞中新世的两个云母花岗岩,他们的δ11B值分别为-10.47±0.54‰。和-12.48±1.04‰。我们认为这些来自西藏南北缘的强过铝质岩浆岩主要是由于俯冲或上覆大陆沉积岩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苟国宁
1)数据内容 包括采样点的观测年份、经纬度、海拔、生态系统类型、不同土层(SOC0-100 (kg Cm-2); 0-100代表土层)、地下生物量含量。 2)数据来源 此部分数据是从文献中获取,具体文献来源参考说明文档。 3)数据质量描述 数据观测覆盖范围广,包含指标全面,展示了不同土层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精确性,能满足对青藏高原草地土壤碳储量的估算。 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 为预测未来青藏高原土壤的碳源–汇效应及实现生态系统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胡中民
1)数据内容 包括采样点的观测年份、经纬度、生态系统类型、年降雨量、干旱指数、年净初级生产力、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数据。 2)数据来源 一部分来源于文献(1980-1995),另一部分来源于实地采样(2005-2006)。 3)数据质量描述 数据观测年份长,时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包含指标多,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精确性,能满足对青藏高原草地植被碳储量的估算。 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 为预测未来青藏高原的碳源–汇效应及实现生态系统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胡中民
内容包括: 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挤压10%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的变化情况平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2%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变化情况平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2%后地层的变形以及体应变变化情况平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挤压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挤压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体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剪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湘东北黄金洞矿床模型拉伸1%后地层的变形以及体应变变化情况剖面模型图。共7张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热-流体数值模拟图件。 平面及剖面图模型建立过程:设置剖面模型顶面为地下3km,构建的几何模型长633 m,宽20 m,高512 m,模型中地层岩性基本为砂岩与板岩互层,并被一条断层切穿。设置平面模型宽15.3km,高12.5km。模型包括砂岩、硅质板岩、两种含石英板岩,其间穿插四条断层。研究区的地层与岩体定义为弹塑性材料,并基于此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开展相应的模拟计算。采用摩尔-库伦强度准则。各地质单元的渗透率和孔隙度,主要根据湘东北地区不同地质单元的已有实测参数,而力学参数主要来自于FLAC3D手册或相似岩性的测试数据。根据以往研究成果和矿区的实际地质特征,设置变形和流体流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同时根据流体运移方式和方向,给整个模型赋予流体通量。在初始状态时,岩石中的所有孔隙的初始状态都是水饱和,即饱和度为1。根据有关浅成岩体成矿流体压力的理论模式,对于地层中的初始孔隙压力设为静水压力,并固定模型顶面的孔隙压力。模型地表为透水边界,其他边界设为不透水边界,随后进行初始地应力平衡得到平衡状态。然后对模型设置力学边界条件,结合湘东北矿床形成于先挤压后拉张的构造环境下的特征,研究采用两个模型互为对照,在其中一个模型的左右两个边界施加对称的初始挤压速度(2.425×10-9m/s)来模拟构造挤压的过程,而对另一个模型左右两个边界施加对称的初始引张速度(2.425×10-9m/s)来模拟构造拉伸的过程。 主要结论及启示: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黄金洞金矿成矿过程的动力学机制,在构造挤压和构造拉张的作用下,断层附近板岩层中出现了大的扩容区,扩容空间的形成可为矿质的沉淀以及交代作用提供有利的成矿空间,并为成矿流体的汇聚提供有利场所,而通过模拟看到的扩容位置,与已知发现的矿体也基本对应。也表明湘东北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与力学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对于湘东北其它金矿床或其它类型的金矿床,本次模拟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即通过获取相关成矿地质特征(构造应力环境、岩石力学参数等),研究矿体赋存部位的岩体性质、地层形变特征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规律,可以较为清晰的展现成矿的物理过程,完善已有的成矿模式,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以上数据暂未发表,成果预期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jpg形式储存。
李增华
数据包括Excel以及Jpg格式两种。Excel数据内容包括: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全岩锶钕同位素分析数据,全岩Pb同位素分析数据。 。 在贵州通威分析技术有限公司(贵阳,中国)使用Axios PW4400 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Thermal X系列2进行了全岩常量和微量元素分析。锶钕同位素分析通过MC-ICP-MS分析,地点位于昆士兰大学。 本数据可对碱性A型花岗岩的成因和中国东南部早白垩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析提供证据支持。 Jpg格式数据包括: 1.华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和火山岩分布简图 2.木城深成岩体简化地质图。 3.木城地区花岗闪长岩镜下标本。4.从具有代表性的木城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中选择锆石晶体的阴极发光(CL)图像 5.代表性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的锆石U-Pb协和图 6.代表性岩石中锆石Hf值的直方图 7.穆陈岩中岩石的化学分类。、 9.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 10.87Sr/86Sr与ε穆陈岩Nd(t)图。 11全岩铅同位素分析图 12.木城石英二长岩锆石饱和温度和锆石中Ti的直方图 13.木城石英二长岩的SiO2与Ti和SiO2与Zr 15.Rb/Sr与Ba/Rb, Zr/Hf与Nb/Ta图, Th/Yb与Ba/La 16.木城深成岩体Nd、Hf同位素图 。 17.木城石英二长岩和模拟岩浆的SiO2与Mg#图
汪方跃
锆石LA-ICP-MS分析结果表明,新县岩体主体为二长花岗岩,按照其结晶粒度可分为三个岩石单元,形成于133~129 Ma 之间,并保存有古元古代继承锆石。XRF和ICP-MS分析方法获得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显示,岩石具有富硅和富碱特征,属于(弱) 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亏损Ba、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Ti 等高场强元素,无显著的Nb-Ta 亏损。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中,具有富集轻稀土、亏损中稀土、弱富集重稀土元素等特征,并具有明显的Eu 负异常,表明岩浆源区可能为角闪石稳定区域,而非加厚下地壳的石榴子石稳定区,推测岩浆形成于加厚地壳的伸展减薄环境。TIMS方法获得全岩Sr-Nd-Pb同位素组成,表明岩浆源区主要由古老的地壳物质构成。数据源自科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2016YFC0600404)。
陈福坤
数据包括Excel以及Jpg格式两种。Excel数据内容包括:锆石年代学数据,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全岩锶钕同位素分析数据,锆石铪同位素分析数据。 中国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进行锆石定年分析。 全岩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在ALS实验室集团(位于中国广州的澳大利亚ICP-MS分析实验室)进行测量。主要元素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测定。在ELEMENT-2质谱仪上使用ICP-MS测定微量元素 Rb–Sr和Sm–Nd同位素测量是在中国科技大学的Finnigan MAT‐262热电离质谱仪(TIMS)上进行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锆石颗粒上进行了原位Hf同位素分析,这些颗粒已经通过LA-ICP-MS测年。 Jpg格式数据包括:1大别造山带显示早白垩世岩石分布的地质图 2大别中部四公山地区地质图 3 SKS侵入体岩浆岩的显微镜图像(交叉偏振光)(a)石英闪长岩(14SK003-1); SKS侵入体的4个代表性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 5 SKS侵入岩浆岩锆石U–Pb协和图 6 SKS侵入岩分类图; 7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模式 8 SKS侵入岩浆岩的Harker图解 9 SKS侵入体岩浆岩Rb-V图 10 SKS侵入数据源的10 Sr–Nd同位素组成: 11锆石U-Pb年龄与。εSKS侵入数据源岩浆岩Hf(t)图: 12 SKS侵入岩浆岩的12(La/Yb)N-Sr/Y图 13SKS侵入体中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Eu与Sr(a)和Eu与Rb(b)图 14 Y与Sr/Y的分离结晶(FC)模型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对大别造山带大别单元中部最大的深成岩体四公山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在中生代地球动力学中的运动分析提供证据。
闫骏
广东河台金矿糜棱岩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数据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将选好锆石制靶用于LA-ICP-MS的实验数据采集,仪器为Neptune Plus多吸收ICP-MS和RESOlution M-50激光剥蚀系统。激光参数斑束45 μm,重复率8 Hz,能量80 mJ。He作为载气并加入少量氮气以提高样品信号。Penglai锆石作为标样用于测试中。分析点与U-Pb定年分析点为同一位置或者同一颗锆石的附近位置。
焦骞骞
数据集主要展示在文章https://doi.org/10.1016/j.pepi.2019.04.003的研究中。该研究基于布设在华夏地区的地震台站选取了19个反演点,在浅表P波速度的约束下,开展了P波接收函数与面波频散的联合反演得到的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 数据集包含格式为dat的文件一共19个:例如Cathaysia01.velocity.dat。 该数据集主要可用来展示华夏地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透视该区域地表大量花岗岩出露所对应的深部机理。
邓阳凡
数据集主要展示在文章https://doi.org/10.1016/j.pepi.2019.04.003的研究中,包含了利用布设在华夏地区台站的P波接收函数h-k-c叠加得到的地壳平均厚度以及地壳平均波速比的分布。 数据集包含格式为dat的文件一共1个:Cathaysia_moho_vpvs.dat。 该数据集主要可用来展示华夏地区的莫霍面的起伏特征,透视华夏地区地壳厚度以及地壳波速比的横向分布特征,进而探讨华夏地区地壳平均组分的差异性。
邓阳凡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