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通过分析云南腾冲青海(Tengchongqinghai,TCQH)湖泊沉积岩芯中的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brGDGTs)和叶蜡氢同位素,首次展示了末次冰期以来(过去8.8万年以来)低纬陆地高分辨率年均温度变化历史。根据TCQH岩心建立出的南亚年均温度,该区域存在8.8-7.1万年和4.5-2.2万年两个暖期,温度变幅约2-3 °C,这样的变幅基本达到了该区域冰期-间冰期的变幅,全新世以来温度呈持续增温趋势,升温约1-2°C。
赵成
该研究选取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六盘山北联池,基于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GDGTs)指标,利用全球湖泊表层沉积物GDGTs数据经再分析建立的拟合方程,定量重建了中国北方过去5000年以来高分辨率(~30yr)的暖季温度变化序列。过去5000年中国北方温度的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3000 BC-200 AD 温度缓慢下降~0.5摄氏度,200 AD之后快速下降~4摄氏度,并伴随着4次2-3摄氏度降温千百年尺度冷事件。同时利用同一钻孔沉积物中单体氢同位素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季风降水变化,过去5000年中国北方季风降水整理呈下降趋势,并伴随着3次明显的百年尺度强降水-干旱波动。
张灿
本数据为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Mg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年龄数据、微区Hf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以及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Sr-Nd-Pb-Mg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年龄数据由LA-ICP-MS、SIMS分析获得,Hf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Mg同位素数据尚未发表),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查明研究区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以及岩石化学、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详细分析岩石源区性质及熔融条件、岩浆演化过程,追溯构造-岩浆过程的动力学过程,分析鄂霍茨克洋与太平洋构造域叠合、转换对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制约,限定古洋壳俯冲、消亡到相互转换的时限,最终为揭示燕山运动的深部过程与岩浆-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关键制约。
葛文春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19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19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19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20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20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20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本数据集包含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黄铁矿和黄铜矿硫、铅同位素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将纯分离物粉碎成小块,并用石磨机研磨成直径为 0.5-2 毫米的粉末,用于 S 和 Pb 同位素分析。制备的硫化物分离液在 10% NaCl 溶液中浸出可溶性硫酸盐,并在去离子水中漂洗 3 次,然后溶解在 3 N HCl 中。过滤酸化的样品,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1 M BaCl2 以沉淀 BaSO4。准确称取0.1 mg BaSO4沉淀物,经漂洗、过滤、干燥后与过量的V2O5混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其S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以标准 δ 符号表示,使用传统的 delta (δ34S) 符号表示相对于 V-CDT 的每千 (%) 变化。根据样品的重复分析和实验室标准 NBS 127 (21.1%)、IAEA SO-5 (0.49%) 和 IAEA SO-6 (-34.05%) 计算,硫同位素结果的分析误差约为 0.1%。四种黄铁矿分离物的铅同位素分析使用 GV Isoprobe-T 热电离质谱仪在中国北京铀地质研究所分析实验室由标准 NBS981 监测。分析程序包括在坩埚中使用 HF 和 HClO4 溶解样品,然后,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铅。标准 NBS981 的分析结果为 206Pb/204Pb = 16.937 ± 0.002 (2σ)、207Pb/204 Pb = 15.457 ± 0.002 (2σ) 和 208Pb/204Pb = 36.01 ±4 (2σ)。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实验方法如下:显微温度测量在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的Linkam MDS 600加热冷冻系统上进行。在测量之前,使用包含纯H2O(冰融化和临界均质化)和H2O-CO2夹杂物(CO2三相点)的合成流体包裹体校准该平台。温度测量的估计精度在-100°C和25°C之间为± 0.1°C,在25°C和400°C之间为± 1°C。流体包裹体测试过程中升温速率一般为0.2-5℃/min,但在凝固点附近降低到0.1℃/min,在均质温度附近降低到0.2-0.5℃/min以记录相变准确处理。为了避免夹杂物爆裂,首先进行了冷冻实验。此外,沿同一生长带或簇捕获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被解释为代表主要的成矿流体(Goldstein 和 Reynolds,1994)。使用LabRam HR800激光拉曼显微光谱测量单个流体包裹体的蒸气和固体成分。工作在44mW的Ar+离子激光器用于产生532nm线的激发波长。光谱的扫描范围设置在100到4000cm-1之间,每次扫描的累积时间为10秒。光谱分辨率为0.65cm-1。在分析之前测量单晶硅片的拉曼位移为520.7cm-1。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本数据集包含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黄铁矿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CIP-MS)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分析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完成, 分析仪器为配有NWR193 nm激光剥蚀系统的Finnigan Element 2 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实验过程中采用氦气作为载气, 激光束斑直径为35 μm, 脉冲频率10 Hz, 80%的激光能量, 每个点的分析时间为60 s, 包括20 s的背景测试和40 s的样品信号。测试的元素包括34S、57Fe、59Co、60Ni、65Cu、66Zn、75As、82Se、96Mo、107Ag、115In、118Sn、121Sb、208Pb、209Bi等。微量元素的校正使用USGS硫化物标样MASS1、NIST610和NIST612作为联合外标, KL2G(德国马普所的硅酸盐标准样品系列MPI-DING中的一个)作为监控标样, 电子探针分析的Fe含量作为内标。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绿泥石电子探针(EPMA)数据。实验方法如下:点分析和X射线元素面扫描由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配备四台波长色散光谱仪的SHIMADZU EPMA-1720电子探针完成。 所有分析点均使用高对比度背散射电子(BSE)图像确定。点分析的操作条件包括 20 kV 的加速电压、15 nA 的电子束电流、1-2 μm 的束直径、20 秒的峰值计数时间和 10 秒的背景时间。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白云母的Ar-Ar年龄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将选定的样品粉碎成60-80目,然后在双目显微镜下手工挑选白云母,并在用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浴中清洗 30分钟。将矿物分离物纯化至99%后,将制备的白云母样品和监测标准黑云母ZBH-25(约 132.5 Ma)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的49-2反应堆中照射25小时。冷却3个月后,用40Ar-39Ar激光加热法分析样品。这些值的校正因子为:(39Ar/37Ar)Ca=0.000653,(36Ar/37Ar)Ca=0.000271,(40Ar/39Ar)K=0.00703。使用Steiger和Jager(1977)计算的40K的总衰减常数。使用ArArCALC软件计算并绘制40Ar/39Ar结果。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本数据集包含来自闪电河流域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以下简称SMN-SDR)的34个站点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降水的原位测量数据。整个观测网络覆盖约10000平方公里(115.5-116.5°E,41.5-42.5°N)。SMN-SDR 所覆盖的闪电河流域地势相对平坦,地表覆盖类型以草地和农田为主。网络中共计包含34个站点,分别设置了100公里(大尺度)、50公里(中尺度)和10公里(小尺度)三种采样尺度。站点观测使用Decagon 5TM 土壤水分传感器,每个站点统一按照五个测量深度(分别为3、5、10、20和50厘米)进行测量,其中有20个站点配备了HOBO雨量计。测量数据稳定后定期针对每个站点的每一层土壤采集土壤样品,分析重量/体积含水量、容重和土壤质地等,以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校准。数据采样间隔为10分钟(2019年6月之前)或15分钟(2019年6月之后)。 闪电河流域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为卫星反演和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产品真实性检验提供长期的地面参考数据。
赵天杰, 姬大彬, 蒋玲梅, 崔倩, 陈德清, 郑景耀, 张子谦, 胡路, 施建成
本数据对华南佛冈I型花岗岩(~约160Ma),南昆山A型花岗岩(~约160Ma)和大容山-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样品(~约230Ma)进行了详细的钡同位素组成分析,样品具体地理位置大概位于:北纬18°~26.5°,东经104°~117°。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粉末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钡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获得的Ba同位素数据为花岗岩储库的Ba同位素组成提供重要信息。
南晓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五专题一“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19QZKK0501)第一年度(2019年底至2020年初)本专题共计组织110支科考队,重点在青藏高原墨脱地区、祁连山、西天山开展野外科学考察60余次,基本覆盖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利用红外相机,样线,样点等方法对青藏高原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对青藏高原亚洲水塔区及喜马拉雅区所属的农牧交错区农牧昆虫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雅鲁藏布江等典型水体外来鱼类、西藏自治区拉萨、林芝与青海省西宁市等地区外来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川藏北线鼠类、普氏原羚等物种的第一轮野外调查,开展并完成部分物种的遗传学(或组织学)样品采集工作。本数据集包含本专题第一年度科学考察收集的生境照、样品照、工作照、工作视频电子科学数据。数据以科考队(子课题)及科考路线整理上传。
尹婷婷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20年逐日地表蒸散发产品,产品分辨率为0.01°。采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算法,实现对RS-PM (Mu et al., 2011)、SW (Shuttleworth and Wallace., 1985)、PT-JPL (Fisher et al., 2008)、MS-PT (Yao et al., 2013)、SEMI-PM (Wang et al., 2010a)、SIM (Wang et al.2008) 等6种蒸散发产品的集成。参与蒸散发产品生产的驱动数据包括MODIS(NDVI、Albedo、LAI、PAR),MERRA-2气象再分析数据,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等。
姚云军, 刘绍民, 尚珂
内容包括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质-闪长质糜棱岩样品的矿物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数据和镜下照片。矿物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数据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JOEL JXA8230型电子探针仪上完成。实验条件为加速电压15kV,测试电流20nA,电子束斑直径一般为5μm,较小的颗粒采用3μm束斑。数据检测时间为10~20s,实验误差为±2%。使用天然矿物作为标样。共计测试了5个岩石样品。每1个样品中的每一种基质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至少测试3个颗粒,每个矿物颗粒一般测试3~4个探针点。对每个样品中代表性斜长石、钾长石残斑,也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剖面分析。代表性矿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列于表格中。 此数据可为北京云蒙山糜棱岩韧性变形的具体温度条件以及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持。
张慧
本数据集是2018年西藏开展的农村小水电调查结果汇总。主要内容包括西藏自治区每个地市不同区县的小水电名称、装机容量、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以及每个水电站的运行状态。西藏自治区水电开发历史较早,大中型水电站数量不多,主要以农村小水电站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自治区的小水电站多数都已被关停,目前主要以大中型的水电工程开发为主。在水电调查数据较为缺乏的高原地区,本数据集较好反映了西藏自治区小水电的历史和现状,能够为西藏自治区水电开发调查与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傅斌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的水体悬浮物浓度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通过提取有效的离水辐射或离水反射率,从而对水体成分进行反演。本产品是使用经验/半经验方法进行水中悬浮物浓度信息提取的初步结果。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后续将结合科考实测数据对产品进一步优化。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研究与分析。
刘慧婵
本数据集为西藏自治区不同年份的统计年鉴,主要包括不同社会经济统计内容。西藏统计年鉴以统计图表和分析说明为主,通过高度密集的统计数据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年度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获取统计数据资料,是进行各项经济、社会研究的必要前提,借助于西藏统计年鉴,可以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青藏高原地区数据匮乏,网络平台难以找到详尽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本数据集来源于西藏自治区各统计部门,能够为相关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
傅斌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10米分辨率的不透水面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Sentinel系列数据,从联合特征出发,结合深度空间特征、长时序的NDVI等指数特征、地形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进一步明晰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桂周
该数据集包含位于小滦河流域布设29个土壤温湿仪器观测点,观测时间在2018年8月28日-2019年2月28日之间,时间间隔30 min。观测深度为5 cm和10cm共2层。观测点位分布在被动微波像元尺度(如SMAP、SMOS、AMSR2和FY-3)和主动微波卫星像元尺度(如Sentinel-1)内。主微波像元和被动微波像元的观测面积分别为0.1°×0.1° 和 0.25°×0.25°。主动微波像元中有12个位点(称A(主动)),被动微波像元中有17个位点(称P(被动))。
蒋玲梅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