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含了全球77个冰川水化学要素(Na+、K+、Mg2+、Ca2+、TDS)的平均浓度、高亚洲典型冰川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以及高亚洲八个山系的冰川年径流量。本数据集来自数据集提供者对高亚洲19条冰川的实地监测,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数据资料、以及文献作者向数据集提供者私下共享的数据资料。本数据集可用于评估气候变暖对冰川侵蚀和化学风化作用的影响、可用于评估气候变暖驱动的冰川消融对下游生态系统和元素循环的潜在影响。
李向应
喜马拉雅地区10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全球范围内的七级以上地震波形数据(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数据包括台站名称、位置,地震事件目录(地震目录来自USGS)筛选出的各个事件到达10个台站的清晰地震波形。波形数据裁剪为P波到达前100S-后300S,格式为SAC格式,头段中含有台站信息,事件信息及方位角等信息。以“台网.台站名.通道.分量.D.年份.儒略日-时分.000000.event”形式命名。
白玲
This is a dataset of shrubline shifts and recruitment including 24 willow shrubline plots o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1) Shrub recruitment series; 2) Climatic sensitivity of shrub recruitment; 3) Shrubline shifts and their potential drivers.
Yafeng Wang, Eryuan Liang
青藏高原现有、在建、规划的重大水电梯级开发工程现状基础数据集(2020)包括青藏高原2020年已建设完成、在建设中和已规划的水电站。青藏高原现有、在建、规划的重大水电梯级开发工程现状基础数据集(2020)数据内容包括电站名称、河流名称、上级河流名称、建设地点、装机容量及年发电量。数据以Excel文件储存,格式为xlsx,可直接打开使用。数据通过人工整理加工,制成表格,采取一人录入一人检查的方式,确保数据质量。
杨丽虎
全新世单独轨道参数变化模拟结果(2019-2020)数据集是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模式(水平分辨率:大气与陆面模块约为2°、海洋与海冰模块约为1°),开展考虑地球轨道参数变化的全新世瞬变模拟试验。空间分辨率为2°;空间范围:北:50°N,南:20 °N,西:60 °E,东:130°E;地域范围为:欧亚大陆;时间范围为全新世。模拟结果可用于分析全新世单独轨道参数变化影响下欧亚大陆西风季风等变化的分析研究。
张冉
三江源地区土地沙漠化分布数据集源自青藏高原沙漠化格局与变化数据,本数据基于遥感影像、辅助数据等多源数据集成得到。主要使用和参考的数据包括:1)遥感影像数据:选取Landsat提取6 ~ 9月份影像作为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监测的主要数据源,共选择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五期影像监测土地沙漠化, 2)辅助数据:地形数据、土壤类型数据、植被类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Google Earth影像等辅助数据是沙漠化土地解译过程中的重要数据;3)沙漠化指征体系,以风蚀速率、流沙面积占地百分比、植被覆盖度为三个主要指标;4)三江源地区面积为382312 km2,该数据集是从青藏高原土地沙漠化分布数据中将三江源部分裁切出来,以便单独开展三江源地区的研究分析;5)本数据格式为Shapefile格式。推荐使用arcmap打开数据。
南维鸽
典型矿产开发工程区域水环境数据包含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成矿带超大型金矿带典型矿产开发区域周边水样检测数据集(2019)、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成矿带超大型金矿带典型矿产开发区域周边沉积物及土样检测数据集(2019)。数据第一行为经纬度、元素名称,第二行为元素含量单位,第一列为样点编号。数据获取方式为2019年8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早子沟金矿、大水金矿、忠曲尾矿库周边相关流域采集的水体、沉积物、土壤样品,水样采用美国热电公司iCAP SQ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海光光学AFS-2202E型原子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分析,土壤和沉积物采用IEEXRF荧光光谱仪进行检测分析,主要分析K、Ca、Na等常量元素和Cr\Ni\Cu\Zn等微量元素含量。数据格式为xlsx,数据质量可靠,可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成矿带超大型金矿带典型矿产开发区域的水环境综合效应评估。
程昊
典型矿产开发工程区域土地覆被数据包含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覆被数据集(2000)、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覆被数据集(2010)、甘南藏族自治州土地覆被数据集(2020)。数据格式为shape file文件,空间分辨率为30m,包含耕地、林地、草地、灌木地、湿地、水体、苔原、人造地表、裸地、冰川和永久积雪十大类,时间分辨率为年。数据来源于GlobeLand30(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http://www.globallandcover.com/),经过镶嵌和整编处理获得。源数据的数据精度评价由同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完成,数据的总体精度超过83.50%。该数据集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高精度的基础地理信息,可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成矿带超大型金矿带典型矿产开发区域的土地覆被综合效应评估,在矿产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程昊
典型矿产开发工程区域社会经济数据包含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数据集(1949、1953、1965、1970、1978-2018)、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经济社会数据集(2000-2017)、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经济社会数据集(2000-2017)。数据第一行为经济社会指标,第二行为指标单位,第一列为年份。数据来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统计年鉴、合作市统计年鉴、玛曲县统计年鉴。数据通过整理加工,制成表格,采取一人录入一人检查的方式,确保数据质量。数据格式为xlsx,精度为年,可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成矿带超大型金矿带典型矿产开发区域的经济社会综合效应评估。
程昊
本数据集来源于滦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试验中的多频多角度地基微波辐射计与雷达主被动协同观测试验。试验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昕元牧场(115.93°E, 42.04°N),数据获取于2018年夏季。数据集包含四个部分,即:亮温数据、后向散射数据、土壤数据和植被数据。微波亮温数据由RPG-6CH-DP车载微波辐射计观测得到,包含三个微波波段(L, C和X)的水平和垂直极化亮温,观测入射角变化范围为30-65° (2.5°间隔),数据测量时间间隔为0.5小时。主动微波数据由地基雷达(GBSAR)观测得到,包含了L和C波段四种极化(VV, VH, HH, HV)下的后向散射系数,观测入射角变化范围为30-65°(2.5°间隔)。土壤数据包含地表粗糙度和6层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1 cm, 3 cm, 5 cm, 10 cm, 20 cm, 50 cm),采样间隔为10分钟;植被数据为草地的植被含水量。 试验观测时间从2018年8月18日持续到9月25日,数据涵盖的草地多频多角度微波亮温、后向散射系数以及土壤和植被等相关配套数据为陆表微波辐射散射建模与验证、主被动微波亮温降尺度、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发展和验证提供了重要资料。
赵天杰, 胡路, 耿德源, 施建成
中国逐日雪深模拟预估数据集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NEX-GDPP模式数据集作为依托,预估的中国未来逐日雪深数据,其中雪深模拟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以当天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数据和当天雪深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层,次日的雪深数据作为模型目标层对模型搭建,然后运用国家气象站数据对搭建的雪深模拟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进行训练,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迭代时空模拟能力较好;累积雪盖持续时间、累积积雪深度的模拟值和验证值的空间相关性为0.97和0.87,累积雪深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分别为0.92和0.91。在模型最优基础上,用此模型迭代模拟未来中国区域内逐日雪深数据。该数据集可以为中国未来雪灾风险评估、积雪范围变化研究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该数据基本信息如下:历史基准时段(1986~2005年)、未来模拟(2016~2065年)两个时间段,以及RCP4.5和RCP8.5两种情景,20个气候模式。其空间分辨率为0.25°*0.25°。该数据的投影方式为EASE-Gr,数据保存格式为nc格式。 下面是nc中数据文件信息 time:时长(单位:天)历史基准时段(起始时间:1986年1月1日,终止时期:2005年12月31日) 未来模拟(起始时间:2016年1月1日,终止时期:2065年12月31日) longitude = 320矩阵共320列 latitude = 160矩阵共160行 depth:雪深(cm) X Dimension: Xmin = 60.125; //矩阵x方向左下角网格的角落点坐标 Y Dimension: Ymin = 15.125; //矩阵y方向轴左下角网格的角落点坐标
陈虹举, 杨建平, 丁永建
西藏中部申扎地区的古生代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完整,是我国西藏泥盆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该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度的地质调查,最初认为自下而上由中泥盆达尔东群和上泥盆统查果罗玛组组成,然而研究区泥盆系古生物学和地层研究进展异常缓慢,尚缺乏高精度的地层框架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本次科考对研究区达尔东组层型剖面及周边区域下泥盆统开展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拟进一步开展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研究,提高研究区泥盆纪地层对比精度。达尔东组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富含腕足类、珊瑚类、头足类、牙形类、和竹节石化石。SZ2剖面沿达尔东组层型剖面西侧的一个断崖分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5个岩石序列,1)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灰岩,中部发育交错层理,产腕足类和海百合化石碎片;2)灰白色薄-中层粉砂岩;3)浅灰色、灰色薄-中层灰岩,见复体珊瑚和海百合茎化石;4)灰色中-厚层灰岩;5)浅灰色中层灰岩,见海百合茎化石碎片,上部覆盖较多。本数据集包括西藏申扎地区达尔东组SZ2剖面的柱状图和野外照片。
郭文
西藏中部申扎地区的古生代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完整,是我国西藏泥盆系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该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度的地质调查,最初认为自下而上由中泥盆达尔东群和上泥盆统查果罗玛组组成,然而研究区泥盆系古生物学和地层研究进展异常缓慢,尚缺乏高精度的地层框架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本次科考对研究区达尔东组层型剖面及周边区域下泥盆统开展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拟进一步开展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研究,提高研究区泥盆纪地层对比精度。达尔东组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富含腕足类、珊瑚类、头足类、牙形类、和竹节石化石。本数据集包括西藏申扎地区达尔东组SZ1剖面的柱状图和野外照片。
郭文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发育了相对完整、连续的志留纪地层,是研究中国温洛克世-普里道利世牙形类动物最经典区域之一。亚来2号剖面位于亚来乡西侧的山崖边,主要出露志留系普鲁组地层,主要由生屑粒泥灰岩组成,夹少量泥晶灰岩、泥粒灰岩和钙质粉砂岩,见大量头足类和牙形类化石及少量双壳类和珊瑚类分子。岩石组合和生物组合类型反映出普鲁组形成于沉积速率较低的浅海沉积环境。该组内部自下而上识别出温洛克世-普里道利世的5个牙形类生物带,分别为Ozarkodina sagitta sagitta 带, Kockelella crassa带、Kockelella variabilis variabilis间隔带、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带和“Ozarkodina” eosteinhornensis s.l.间隔带。基于下伏地层笔石类和普鲁组牙形类化石研究,表明普鲁组形成时代为兰多维列世特列奇期-普里道利世。其中,牙形分子Wurmiella alternata仅见于冈瓦纳大陆及周缘区,而其它牙形分子均为广布型分子,表明温洛克世-普里道利世牙形类动物古地理分区不明显。本数据集包括西藏聂拉木志留系亚来2号剖面柱状图和野外剖面照片。
郭文, 陈中阳
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古生代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完整,是我国西藏古生代地层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早期的地层划分和古生物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最初认为珠峰地区地层年代主要属于石炭纪-二叠纪,之后在聂拉木亚来地区识别出奥陶纪标准化石,并建立起奥陶系标准序列。然而研究区奥陶系古生物学和地层研究进展异常缓慢,尚缺乏高精度的地层框架和古生物学综合研究。本次研究首次报道西藏聂拉木地区晚奥陶世介形类16属30种。亚来水厂剖面甲曲组产出介形类以古足介目类和圆足介目类为主,少量速足介目类。根据该剖面介形类时代特征可以推断甲曲组应属于晚奥陶世早期,大致为Sandbian-Katian期。介形类生态组合为艾菲尔生态型,指示甲曲组在沉积时为近岸浅水环境。晚奥陶世喜马拉雅地层区与华南扬子区及塔里木介形类面貌相似,应属于相同的生物地理分区。本数据集包括西藏聂拉木地区甲曲组剖面的柱状图和野外剖面照片。
宋俊俊
生物地层是古生代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的基础。西藏地区古生代重要生物门类的生物地层序列已初步建立,然而由于地处偏远,高海拔以及大范围的高寒山区,前期的西藏地层和古生物研究还停留在初步的勘察阶段。古生代标准化石的收集和识别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喜马拉雅、拉萨、羌塘地块及其周边弧盆体系中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盆地演化进程。本次研究在西藏聂拉木地区普鲁组(喜马拉雅地块,志留系温洛克统-普里道利统亚来2号剖面,GPS坐标:28°24′17″ N, 86°5′48″ E)、申扎地区达尔东组(拉萨地块,下泥盆统布拉格阶-埃姆斯阶SZ1和SZ2剖面,GPS坐标:31°8′36.63″ N, 88°38′39.22″ E和31°7′56″ N, 88°37′47″ E)和四川龙门山地区长滩子组(松潘-甘孜地块,上泥盆统法门阶龙门山剖面,GPS坐标:31°54′3.55″ N, 104°42′29.82″ E)采集和鉴定了大量的古生代化石,主要包括牙形类、四射珊瑚、床板珊瑚和层孔虫。本数据集包括上述4条剖面的古生物化石鉴定单。
郭文, 梁昆, 陈中阳
碳循环受全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各储库碳通量相对变化的影响。地质历史中重要转折期,海相碳酸盐岩δ13C常出现大幅度的偏移,碳同位素的正向偏移与有机碳大规模埋藏或初级生产力提高有关。欧美地区志留纪海相碳酸盐的δ13C值标准曲线已建立, 但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剖面之间的δ13C值变化趋势却存在一定差异。在应用碳同位素记录进行高精度地层对比时, 要开展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分析,并将碳同位素记录的变化趋势进行跨相、跨盆地和跨板块对比,以确定其是否记录了区域或全球海洋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本次研究中温洛克世-普里道利世普鲁组共采集43块样品开展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试图揭示冈瓦纳大陆北缘碳循环过程和碳同位素记录的成岩改造作用。亚来2号剖面碳同位素在Ludlow期表现出明显的正偏特征,可以与全球其他剖面碳同位素曲线相对比,反映出这一时期全球海相碳循环异常。本数据集包括43个样品的碳氧同位素数据。
陈中阳
本数据为降水数据,是热带降水测量任务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逐月降水产品TRMM 3B43,融合青藏高原为主主体的范围区域(25~40°N;73~105°E)内332个气象站点降水数据,该气象站降水数据源自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本数据集采用站点3°插值优化变分订正方法计算获得的再分析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998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月样本资料,空间覆盖范围是25~40°N;73~105°E,空间分辨率为1°*1°。
徐祥德, 孙婵
该数据集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流域水文站河水的季节性水文观测数据。共两个水文站:1、黄河中游龙门水文站,为2013年逐周水文数据,包括水温(T)、径流量(Qw)、物理侵蚀速率(PER)、pH。2、黄河唐乃亥水文站,为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河水逐月数据,包括径流量(Qw)、泥沙量(silt)、pH、EC。该数据集委托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站工作人员观测,为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水文学、水化学、水圈循环等研究提供基础水文资料。
金章东, 赵志琦
基于12.5m DEM以及遥感影像解译可以清晰地识别红河断裂、南汀河断裂以及澜沧耿马断裂沿线发育陡坎、错断的河流、闸门脊、挤压脊等构造地貌,为野外进一步核查提供了基本数据。通过对断裂沿线错断地貌的分析以及对第四纪断层露头的精细构造解析,以确定断裂的运动学特征。水系的偏折以及错断的地质、地貌单元指示红河断裂右旋位错量为几十米至~50 km。南汀河断裂沿线发育一系列大型冲沟的左旋位错、断层槽谷、断层三角面,陡坎等构造地貌。澜沧-耿马断裂沿线以右旋走滑为主。
王洋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