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描述青藏高原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和外来动物造成的危害,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库。2021年子课题(2019QZKK05010302)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及周边共采集30份美洲牛蛙、泽陆蛙、多疣狭口蛙种质资源。本数据集包含1个标本信息表、1个组织样品信息表、生境照、标本照。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
李义明
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217)拟选择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外温脊椎动物——青海沙蜥为代表,通过野外调查,比较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不同海拔青海沙蜥种群的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的差异,分析青海沙蜥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结合物种分布模型(SDM)和机制模型预测青海沙蜥未来的受胁程度,提出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青海沙蜥多样性的保护对策,为环境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数据包含青海省共和县、海晏县、玛多县青海沙蜥生态照、生境照等照片。
杜卫国
为分析西藏地区不同种群的沙蜥对环境变化的表型与遗传适应,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216)选择依据高原内海拔梯度垂直带为主线,在红尾沙蜥分布区全境采集标本,比较该种不同种群的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的差异,分析其对环境变化的表型与遗传适应,结合物种分布模型和机制模型预测红尾沙蜥未来的受胁程度,提出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沙蜥的保护对策,为环境变化背景下的青藏高原爬行动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甘肃省酒泉、青海省德令哈等地区采集沙蜥样品资源。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计翔
为了确定高原林蛙在青海沿纬度梯度的分布点以及生境类型,2021年集中在青海海东市民和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以及果洛州玛沁县等地区共采集高原林蛙分布点数据8个,海拔覆盖2000-3800m。本数据集包含1个坐标信息表和57张生境照片。坐标信息表包含编号、记录日期、时间、天气、坐标经纬度、海拔样、生境类型及代表生境照片编号等信息。为揭示气候变化对未来青藏高原高原林蛙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热生理学指标和环境有效温度等数据计算不同地理种群高原林蛙热安全阈度(thermal safety margin),评估不同地理种群高原林蛙受气候变暖受胁程度。本数据集包括高原林蛙四个海拔种群野外活动体温、静息代谢率、环境温度和形态数据,补充了2000m海拔种群的选择体温、耐受温度和温度校正数据。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为研究不同海拔高原林蛙遗传多样性的差异,基于4个线粒体基因 (12S rRNA、16S rRNA、COI和Cytb) 序列,对采自青藏高原4个海拔梯度 (2000 m、2600 m、3200 m和3800 m)高原林蛙共计100个样本进行测序分析,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数据包括高原林蛙三个海拔种群12S rRNA、16S rRNA、COI和Cytb四个基因测序所得序列数据,补充了2000m海拔种群的四个基因序列数据。
张永普
为描述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对其时空分布影响,利用统计学模型,以及用分子技术手段明确不同海拔梯度小型哺乳动物种类。2021年在青海省的西海镇、刚察县、德令哈市等8个地区共采集105份高原鼠兔、子午沙鼠、三趾跳鼠、五趾跳鼠、青海松田鼠等小型哺乳动物资源,实体样品包括动物实体标本和肌肉、心、肝、脾、肺、肾、胰、膀胱、睾丸、卵巢。本数据集包含1个标本信息表、1个组织样品信息表和对应每个标本的1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侯祥
为了解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两栖类和鱼类的分布及其多样性,掌握区域两栖类和鱼类资源的基础数据。子课题(2019QZKK05010202)通过野外调查和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卫片的解析探明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对纳木错流域脊椎动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2021年集中在西藏自治区纳木错流域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数据集包含1个样品信息表和200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赵天
为探讨青藏高原与横断山地区两栖爬行类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与分布格局,厘清其分类与进化地位,以及相关遗传背景,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库。2021年整理出2020-2021年采集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50份、组织样本100份。本数据集包含1个样品信息表、1个标本信息表和300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详细采样地、经纬度、海拔、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李家堂
子课题(2019QZKK05010121)通过对祁连山嘉峪关-酒泉-玉门-金塔地区进行系统性考察,查清4县(区)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地理分布、干扰状况及保护现状,建立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数据库,撰写祁连山物种名录和野生动物考察报告。评估关键物种适宜栖息地,掌握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差异以及祁连山野生动物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物种多样性关键影响因素,为以后该地的生态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陈家瑞
为全面掌握祁连山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现状,搜集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及栖息环境的相关数据,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子课题(2019QZKK05010120)对祁连山海晏-刚察-门源进行系统考察,详细调查这3个县(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种群数量、地理分布情况、生境信息、保护现状以及受威胁因素等进行,建立该区域物种多样性数据库,撰写该区域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报告。并进一步评估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自然性、科研价值等方面,揭示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和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提出策略、建议和措施。
王喜凤
通过对民、乐都、互助、大通实地考察,掌握青海祁连山4县(区)野生动物的种类、相对数量、分布区域、干扰状况及保护现状,编制祁连山4县(区)域物种名录和野生动物实地考察报告。根据实地调查结果,评估濒危保护物种适宜栖息地、濒危保护物种受威胁及干扰现状,揭示物种多样性关键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今后的生态及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21年子课题2019QZKK05010114采用样线法、样方法和样点法对民和、乐都、互助、大通4县(区)野生动物进行了第二年度调查,共计记录野生动物255种,隶属于22目59科172属。其中,两栖类4种,爬行类2种,鸟类220种,哺乳类29种。
刘伟
为解析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格局,并建立相应的兽类标本数据库。子课题2019QZKK05010113 2021年集中在新疆西天山共采集200份当地野生动物普通田鼠、乌拉尔姬鼠等标本及组织样本,实体样品包括动物个体、皮张、组织等200个标本样品信息表和500张照片。本数据集包含1个数据集规范表、1个标本信息表、1个组织样本信息表。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蒋学龙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天山在中国新疆境内从西向东绵延1700公里,占地57万多平方公里。学者们通常将新疆境内的天山分成西天山、中天山和东天山三个部分。西天山以位于巩留县库尔德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区域,拥有天山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天山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111)以大中型兽类和两栖爬行类为科考对象,通过调查摸清大中型兽类和两栖爬行类动物空间分布,采集代表性物种标本及组织样本并拍摄照片。为研究西天山大中型兽类两栖爬行类物种丰富度和物种更替海拔分布格局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影响上述两类动物多样性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提供基础数据。
汪沐阳
为解析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格局,并建立相应的兽类标本数据库。子课题2019QZKK05010110 2021年集中在四川雅安市、甘孜藏族自治州共采集200份当地野生动物中华姬鼠、社鼠等标本及组织样品,实体样品包括动物个体、皮张、组织等。本数据集包含200个样品信息表和374张照片。本数据集包含1个数据集规范表、1个标本信息表、1个组织样本信息表。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陈中正
为解析青藏高原动物多样性格局,并建立相应的兽类标本数据库。2021年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109)集中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共采集271份当地野生动物中华姬鼠、社鼠等标本,实体样品包括动物个体、皮张、组织等。本数据集包含1个标本信息表(271份)、1个组织样本信息表(271份)、西藏察隅墨脱红外相机拍摄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李学友
为调查西藏鸟类分布情况,子课题子课题2019QZKK05010108 2021年在墨脱县背崩乡进行了鸟类本底资源的重要考察,尤其是在靠近非法印控区的西让村、地东村以及格林村等地的林下鸟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鸟类调查,分析了中低海拔林下鸟类群落的组成情况。共计采集鸟类标本717号,共计鸟种73种,其中结果显示在调查海拔范围内(600~1500m,主要集中在中低海拔)主要的优势种为黑头穗鹛 Stachyris nigriceps、黄喉雀鹛 Schoeniparus cinereus、金头穗鹛 Cyanoderma chrysaeum、白眶雀鹛 Alcippe nipalensis 等4种)。另有大长嘴地鸫 Zoothera monticola等偶见种。本数据集包含标本照、生境照、工作照,标本信息表、组织样本信息表。
吴飞
本子课题旨在对青藏高原薄弱和关键地区,即喜马拉雅和横断山区的两栖动物类群进行综合调查和研究,获取区域动物多样性本底数据,采集一批标本,收集所见物种标本和环境照片,分析研究两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2021年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采集500份当地两栖类组织样品。本数据集包括1个组织样品表,1个标本样品表,900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括物种、品种、详细采集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袁智勇
为摸清藏南区域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种群数量、生境类型,掌握其分布的时空特点,同时建立该区域爬行动物资源种质资源库。2021年主要在西藏自治区藏南地区(察隅县、墨脱县、芒康县、林芝县等地区)共采集200份爬行动物组织样品和50份标本。本数据集包含2个样品信息表和400张照片。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郭鹏
为解析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格局,评估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保护现状。子课题2019QZKK05010102 2021年在甘肃武威市、金昌市、酒泉市、张掖市野外调查并采集鱼类标本及组织样本1200份。采集标本剪取的胸鳍组织样本信息,包括组织样本的编号、物种分类地位,地理坐标、海拔、栖息生境、保存方式等信息,以为excel表记录保存。本数据集还包括鱼类标本照片、生境照、工作照共计1600张,工作视频82个。
何德奎
为系统调查西藏墨脱及周边地区昆虫物种,分析昆虫多样性分布格局,本子课题(2019QZKK05010101)在西藏墨脱及周边地区使用陷阱法、网扫法、灯诱法、马来氏网法等方法采集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半翅目等代表性昆虫类群,录入昆虫标本信息,拍摄昆虫图片和视频资料。本数据集包含自2020年至2021年在西藏墨脱县、波密县、察隅县、林芝市、米林县地区拍摄昆虫生境照片和工作照片。实体标本保存于国家动物博物馆。
梁红斌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冰冻圈和极地环境变化关键参数观测与反演”第一课题“冰冻圈关键参数多尺度观测与数据产品研制“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张寅生课题组发展了青藏高原地区降尺度雪深产品。青藏高原积雪深度降尺度数据集来源于积雪概率数据和中国雪深长时间序列数据集的融合结果,采用新发展的亚像元时空分解算法对原始0.25度的积雪深度数据进行时空降尺度,得到0.05度逐日积雪深度产品。通过降尺度前后的雪深产品精度评估的对比,发现降尺度后雪深产品的均方根误差由原产品的2.15 cm减少到了1.54 cm。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降尺度数据集(2000-2018)的产品信息细节如下。投影为经纬度,空间分辨率0.05 度(约5公里),时间范围为2000年9月1日-2018年9月1日,为Tif格式文件,命名规则为:SD_YYYYDDD.tif,其中YYYY代表年,ddd代表儒略日(001-365)。积雪深度(SD),单位:厘米(cm)。空间分辨率为0.05度。时间分辨率为逐日。
闫大江, 马宁, 张寅生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