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卫星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一种地球观测卫星系统。“SPOT”系法文Systeme Probatoire d’Observation dela Tarre的缩写,意即地球观测系统,至今已发射Spot卫星1-6号。自1986年已来,该卫星提供了准确、丰富、可靠、动态的地理信息源,满足了制图、农业、林业、土地利用、水利、国防、环境、地质勘探等多个应用领域不断变化的需要。 2012年共获取SPOT5影像1景。覆盖范围为黑河流域下游重点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为:2012-09-06。 获取的数据为全色(分辨率2.5 m)及多光谱模式(分辨率10 m),产品级别为L1,未做大气和几何校正。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SPOT遥感数据集通过购买获取。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该图是施雅风先生和米德生编制的《中国1:400万冰雪冻土图》,地图编制的工作地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汉语拼音版》,保留了地图的水系及山脉注记,并增加了一些山文注记。编绘冻土图的依据是:冻土调查和勘探的实际资料、遥感资料的判译、影响冻土形成和分布的气温条件及地形特征。冰川雪线高度以等值线表示其变化趋势。季节性积雪与季节性结冰是综合依据了全国1600个气象观测台站资料和多年考察结果以等值线加注记和符号表示、冷生(冰缘)现象选择具有代表性且经实地观察到的给予示意性的表示。多年冻土和非多年冻土范围界线,依据考察现场资料经计算而编制成图,其综合程度较高(特普费尔著,1982) 《中国冰雪冻土图》反映了冰川、积雪、冻土及冰缘分布的规模、类型、特征,以及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和生产实践中利用、防治的前景。表现了我们三十年来在冰川冻土科研方面的成果。
施雅风, 米德生
在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是维系天然植被生存的惟一水源。地下水位变化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衰败,控制着植物群落的演变与组成。加强地下水化学特征研究是水资源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方式、可持续发展、管理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位数据:为了了解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状况,自2000年以来,沿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河道—齐文阔尔河建立地下水监测断面9个(图1),每个断面间距约20 km,由大西海子水库以下,分别是阿克墩(A)、亚合甫马汗(B)、英苏(C)、阿布达勒(D)、喀尔达依(E)、吐格买莱(F)以及阿拉干(G)、依干不及麻(H)和考干(1)等9个断面。其中,后3个断面的间距为45 km。并在横向上,在每个断面,间隔100 m或200 m布设一眼地下水位监测井(井深8-17 m),共布设地下水监测井40眼,监测在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过程中各区段地下水位、水盐动态变化以及对地下水位影响范围。监测频率为每月一次,输水过程中,增加监测次数。地下水位数据采用电导法监测得到. 观测断面包括: 1.塔里木河下游阿克墩断面 2.塔里木河下游亚合甫马汗断面 3.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 4.塔里木河下游阿布达勒断面 5.塔里木河下游喀尔达依断面 6.塔里木河下游吐格买莱断面 7.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 8.塔里木河下游依干不及麻断面 9.塔里木河下游考干断面
陈亚宁, 郝兴明
WorldView卫星是Digitalglobe公司的下一代商业成像卫星系统。它由两颗(WorldView-I和WorldView-II)卫星组成(WorldView-III预计将于2014年发射),其中WorldView-I已于2007年发射,WorldView-II也在2009年10月份发射升空。发射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全球分辨率最高、响应最敏捷的商业成像卫星。该卫星将运行在高度450 km、倾角98°、周期93.4 min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平均重访周期为1.7天,星载大容量全色成像系统每天能够拍摄多达50万 km2的0.5 m分辨率图像。卫星还将具备现代化的地理定位精度能力和极佳的响应能力,能够快速瞄准要拍摄的目标和有效地进行同轨立体成像。 2012年共获取WorldView影像1景。覆盖范围为排露沟流域,获取时间(北京时间)为:2012-05-12。 获取的数据为全色模式(PAN),分辨率0.5 m,产品级别为L2正射影像。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WorldView遥感数据集通过购买获取。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资源三号(ZY-3)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自主的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通过立体观测,可以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领域提供服务。该星于2012年1月9日发射升空。卫星采用经适应性改进的资源二号卫星平台,配置四台相机:(1)1台地面分辨率优于2.5米的正视全色TDI CCD相机;(2)2台地面分辨率优于4米的前视、后视全色TDI CCD相机;(3)1台地面分辨率优于10米的正视多光谱相机。卫星具有测摆功能,可对地球南北纬84度以内的地区实现无缝影像覆盖,每59天实现对我国领土和全球范围的一次影像覆盖,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在5天之内对同一地点进行重访拍摄。 2012年共获取ZY-3影像44景。覆盖范围为整个黑河流域,获取时间(北京时间,每天有多景数据)为:2012-08-25, 2012-09-03, 2012-09-08, 2012-09-13, 2012-09-18, 2012-09-23, 2012-09-28, 2012-10-03, 2012-10-13, 2012-10-18, 2012-10-22, 2012-11-01, 2012-11-11, 2012-11-21。 获取的数据为多光谱模式,分辨率1 m,产品级别为L1。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ZY-3遥感数据集通过购买获取。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
数据格式为word 表格,监测指标包括:Na+、K+、Mg2+、Ca2+、Sr2+(PPb)、Ba2+(PPb)、F-、Cl-、Br-、NO3-、HPO42-、SO42-、HCO3-。 采样点包括:掌山底井水、毛村、山湾碎屑岩 CF1、浪石地下河、山湾老龙水、鸡赖嵅树下1号泉、鸡赖嵅2号泉、鸡赖嵅3号泉、鸡赖嵅树、鸡赖嵅坡等。
王增银
QuickBird(快鸟)卫星于2001年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是世界上第一颗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具有引领行业的地理定位精度,海量星上存储,单景影像覆盖范围大等特点。 2012年共获取QuickBird影像1景。覆盖范围为黑河流域下游重点试验区额济纳绿洲胡杨保护区部分核心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为:2012-07-25。 获取的数据为全色(分辨率0.6 m)及多光谱模式(分辨率2.4 m),产品级别为L2A,具有几何和投影信息。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QuickBird遥感数据集通过购买获取。
李新
地下水埋深浅时,胡杨光合作用主要受大气CO2浓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和叶温综合影响,但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大气CO2浓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成为限制胡杨光合作用的主因。这是因为低地下水埋深时,地下水供给较充分,叶片不受水分供应限制,当光合有效辐射强时,气温和叶温也相对较高,空气相对湿度小,此时光合和蒸腾都强烈,气孔主要通过提高气孔导度,即减小气孔阻力来适应强烈的蒸腾作用,同时空气中的CO2 也通过开放的气孔源源不断的进入细胞,和胞间的CO2一起成为光合作用的原料,进而造成了空气中和胞间CO2浓度的下降,这即是在光合作用中常造成光合抑制的CO2供应限制。但当受到水分胁迫时,CO2的供应已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当光合有效辐射增强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增大,在CO2浓度供应还比较充分时,光合作用将因为光合作用所需的另一必须原料——水分的不足而减缓。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高低、水分生产力的强弱对于度量和筛选干旱区物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L I - 6400 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使流量为400μmol/ s,并使叶温保持在26°C,利用CO2 注入系统使参比室CO2 浓度保持在360μmol/ mol 或720μmol/ mol,并利用6400 - 02B L ED 光源设定光合有效辐射( PAR) 为2000,1500,1200,1 000,500,300,50,0μmol/ (m2?s) 。每株胡杨分别以东、南、西、北方向中上部挑选健康、成熟叶片12 片,从8 :00 到20 :00,每隔2 h 用光合测定仪Li 6400 (Li 6400,LiCOR,Lincoln,NE,USA) 分别测定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 Pn ) 、蒸腾速率( Tr ) 、气孔导度( gs ) 等气体交换参数, 同时测定大气CO2 浓度( Ca ) 、胞间CO2 浓度( Ci ) 、光合有效辐射( Pa r ) 、大气温度( T a ) 、叶面温度( Tl ) 、空气相对湿度( RH) 等参数,每一叶片3 次重复读数。水分利用效率( WUE) = Pn/ Tr , 气孔限制值( Ls )= 1 - Ci / Ca。
陈亚宁, 郝兴明
美国陆地卫星7号(Landsat-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其携带的主要传感器为增强型主题成像仪(ETM+)。Landsat-7除了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特性等方面保持了与Landsat-5的基本一致外,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特性,因而受到了各国用户的普遍重视和欢迎。自发射升空至今,已为用户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图像数据。Landsat-7每16天扫瞄同一地区,即其16天覆盖全球一次。2003年5月31日,Landsat-7 ETM+机载扫描行校正器(ScanLinesCorrector,简称SLC)突然发生故障,导致获取的图像出现数据重叠和大约25% 的数据丢失,因此2003.5.31日之后Landsat 7的所有数据都是异常的,需要采用SLC-off模型校正。Landsat ETM+影像数据包括8个波段,band1-band5和band7的空间分辨率为30米,band6的空间分辨率为60米,band8的空间分辨率为15米。此数据产品(L7 SLC-off)是指2003.5.31日Landsat 7 SLC故障之后的异常数据产品。 2012年共获取Landsat ETM+影像5景。覆盖范围均为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2012-04-05,2012-04-21,2012-05-07,2012-06-24,2012-07-10。 以上数据的过境时间大约都在11:50左右(北京时间)。产品级别为L2级,已经过几何校正。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Landsat ETM+遥感数据集通过http://glovis.usgs.gov/ 下载获取。
美国地质勘探局
COSMO-SkyMed是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共同研发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星座,2010年11月完成了全部4颗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发射。它是全球第一个由4颗卫星组成的分辨率最高达1米的雷达卫星星座,具有雷达干涉测量能力,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能力,卫星星座特有的短重访周期等优势,能够弥补光学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测绘、国土、城市规划、海事管理、地质勘测、灾害管理、农林渔牧、环境保护等领域。 2012年共获取COSMO-SkyMed影像3景。覆盖范围均为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2012-07-25 07:12,2012-07-28 19:55,2012-08-02 07:12。 获取的3景数据均为PingPong模式,分辨率15 m,产品级别为SLC,极化方式为VV/VH, HH/HV和VV/VH。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COSMO-SkyMed遥感数据集通过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施建成研究员与意大利航天局(ASI)合作项目“COSMO-SkyMed project 1720:HYDROCOSMO”获取
Agenzia Spaziale Italiana (ASI)
ASTER的全称为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日本负责ASTER传感器的研制, 而美国则负责提供平台(Terra星,1999年发射),发射装置和服务,以及上传和下载指令和遥感勘测数据。ASTER影像在冰川、水文、城市扩展、火山预报、蒸散/地表温度、地质等六个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涵盖可见光到热红外14个波段唯一的集空间、光谱和辐射高分辨率的多光谱传感器,包括3个15 m空间分辨率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6个30 m空间分辨率的短波红外波段以及5个90m空间分辨率的热红外波段,而且具有同一轨道的(黑白立体像对)立体观察观测能力。 2012年共获取ASTER影像12景。覆盖范围均为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2012-05-30,2012-06-15,2012-06-24,2012-07-10,2012-08-02,2012-08-11,2012-08-18,2012-08-27,2012-09-03,2012-09-12,2012-09-19,2012-09-28。 以上数据的过境时间大约都在12:00左右(北京时间)。产品级别为L1A级,未经过大气订正和几何校正。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ASTER遥感数据集通过日本欧空局(JAXA)购买获取。
日本欧空局
一、本数据 编制: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出版:地图出版社 地图印刷厂印制 发行: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二、1:150万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地貌图包括: 1、aeolian_landform_taklimakan_150(风沙地貌)2、height(沙丘高度)3、lake(湖泊)4river1、2、3(河流),5、road1、2、3(道路) 三、风沙地貌属性字段:Aeolian_c(属性)、Aeolian_(英文对照)、Code(属性编码) 地貌数据属性分类代码如下: (一)、风沙地貌类型 111、垄状复合型沙山 112、复合型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 113、金字塔沙丘 114、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 115、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 116、风蚀残丘地 117、复合型沙垄 118、穹状沙丘 119、鱼鳞状沙丘群 120、新月形沙垄及线状沙垄 121、红柳沙包 122、戈壁 (二)、沙丘高度类型 211、小于10米 212、10-25米 213、25-50米 214、50-100米 215、大于100米 (三)、其它类型 311、有林地及灌木林 312、人工绿洲 313、盐碱地及沼泽 四、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王建华
该数据集对扫描图《中国400万冰雪冻土图》(施雅风、米德生,1988)进行几何校正,然后通过数字化,综合考虑海拔和纬度,结合多年冻土的连续性将冻土划分为:高纬度多年冻土的大片多年冻土、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高海拔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包括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及中国东部的太白山、黄岗梁和长白山)和高原多年冻土(青藏高原),高原多年冻土(青藏高原)又分为大片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瞬时冻土和无冻土区。
施雅风, 米德生
中国西部地区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数据之一为中国西部地区2002年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本数据集是基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提供的每天1°×1°的基础上生成。但是再分析资料存在以下问题:(1)时间空间分辨率不够高(水平分辨率为1度,时间为6小时);(2)高原地区低层误差较大;(3)资料是标准等压面资料,需要插值。 中国西部地区2002年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集是兰州大学隆霄博士和邱崇践教授利用牛顿松弛法资料同化方法(Nudging)将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模式结合起来产生的,包括2002年全年每小时0.25°度的10m水平和垂直风速(m/s)、2m气温(k)、2m混合比、表面压强(Pa)、上行下行短波和长波辐射(w/m2)、对流降水和大尺度降水(mm/s)。 一、制备背景 驱动数据的质量严重影响陆面模型模拟陆面状态的能力,所以陆面建模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用来驱动陆面模型的驱动数据。无论这些模型描述地表过程的能力有多逼真,无论他们输入的边界和初始条件有多准确,如果驱动数据不准确的话,他们也不能得出与现实接近的结果。陆面模型如此依赖于外部提供的数据的质量,以至于这些任何一个外部提供的数据有误差的话,都会严重影响陆面模型模拟土壤湿度、径流、雪盖和潜感热通量的能力,这些外部提供的数据包括:降水、辐射、温度、风场、湿度和压强。中国西部地区2002年地表气候要素再分析数据集是利用牛顿松弛法资料同化方法(Nudging)将NCEP再分析资料和MM5模式结合起来生成适合于中国西部复杂地形的具有更高时空分辨率的驱动数据。 二、运行模式的基本参数 1、利用美国PSU/NCAR中尺度模式MM5作为模拟用模式; 模拟网格域的选择:中心(32°N,90°E),网格距为36km,水平格点数为131*151,垂直分辨率为25层,模式顶为100hPa; 2、初始化使用的资料采用美国NCEP的1°*1°的GRIB格点资料; 3、时间步长为120s。 三、物理过程 1、云和降水的物理过程处理:对次网格尺度降水采用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对可分辨尺度降水采用Reisner混合相微物理显式方案; 2、行星边界层过程采用MRF参数化方案; 3、辐射过程采用CCM2的辐射方案。 四、文件格式和命名 以月为文件夹存储,每月包含每天的24小时的数据。命名规则如下:2002***&.forc,其中***为儒略日,2002***&为时间(小时计),其中.forc是文件扩展名。 五、数据格式 以二进制浮点型存储,每个数据占4个字节。
隆霄, 邱崇践
中国西部地区陆面数据同化系统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中国西部陆面同化系统输出数据集是该项目汇交的数据成果之一.是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黄春林博士和李新研究员构建的中国陆面数据同化系统,以CoLM模型作为模型算子,耦合针对土壤(包括融化和冻结)、积雪等不同地表状态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同化被动微波观测(SSM/I和AMSR-E),使系统最终能够输出较高精度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积雪、冻土、感热、潜热、蒸散发等同化资料。 数据格式及命名: 以月为文件夹存储,每月包含每天的24小时的数据。命名规则如下:YYYMMDDHH.grid,其中YY为年(2002),MM为月份,DD为天,HH为小时,.grid和.flux是文件扩展名,前者是状态变量输出结果,后者是通量输出结果。文件格式是二进制的FLOAT数值,即每4个字节表示一个值。
李新, 黄春林
一、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大沁他拉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74)》,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 主编:朱震达、邱醒民 * 编辑 :王一谋 *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吴薇、王建华、王周龙 *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12461.26 二、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以下图层: 1、 * 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74):desertification1974.shp 2、双线河:River_double.shp 3、 单线河:River_single.shp 4、道路:Road.shp 5、 湖泊:Lake.shp 6、街道:Stree.shp 7、 铁路:Railway.shp 8、林带:Tree_networks.shp 9、居民地:residential.shp 10、图廓:map_margin.shp 三、沙漠化发展程度图属性字段及编码属性:(1)沙化程度(Type):半流动沙地(Semi-shifting Sandy Land),沙地形态类(Shapes),草地(Grassland),林地(Woodland) ,林地疏密度(W_density),耕地(Farmland) (2)沙地形态类(Shapes):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s),平沙地(Flat Sandy Land),缓起伏沙地(Undulating Sandy Land),灌丛沙堆(Vegetated Dunes) (3)草地(Grassland) (4)林地(Woodland):灌木林(Woodland) (5)林地疏密度(W_density):疏林地(Sparse Woodlot) (6)耕地(Farmland):旱作农田及弃耕地(Dryfarming and Abandoned Farmland),灌溉农田(Irrigated Fields)
王建华, 朱震达, 邱醒民, 冯毓荪, 姚发芬
一、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大沁他拉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58)》,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 主编:朱震达、邱醒民 * 编辑 :王一谋 *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吴薇、王建华、王周龙 *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12461.26 二、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以下图层: 1、 * 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58):desertification1958.shp 2、双线河:River_double.shp 3、 单线河:River_single.shp 4、道路:Road.shp 5、 湖泊:Lake.shp 6、街道:Stree.shp 7、 铁路:Railway.shp 8、林带:Tree_networks.shp 9、居民地:residential.shp 10、图廓:map_margin.shp 三、沙漠化发展程度图属性字段及编码属性:(1)沙化程度(Type):半流动沙地(Semi-shifting Sandy Land),沙地形态类(Shapes),草地(Grassland),林地(Woodland) ,林地疏密度(W_density),耕地(Farmland) (2)沙地形态类(Shapes):新月形沙丘(Barchan Dunes),平沙地(Flat Sandy Land),缓起伏沙地(Undulating Sandy Land),灌丛沙堆(Vegetated Dunes) (3)草地(Grassland) (4)林地(Woodland):灌木林(Woodland) (5)林地疏密度(W_density):疏林地(Sparse Woodlot) (6)耕地(Farmland):旱作农田及弃耕地(Dryfarming and Abandoned Farmland),灌溉农田(Irrigated Fields)
王建华, 朱震达, 邱醒民, 姚发芬, 冯毓荪
GIMMS(gla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数据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C-J-Tucker等人于2003年11月推出的最新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数据。 该数据集包括了1981-2006年间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格式为ENVI标准格式,投影为ALBERS,其时间分辨率是15天,空间分辨率8km。GIMMS NDVI数据采用卫星数据的格式记录了22a区域植被的变化情况。 1、文件格式: GIMMS-NDVI数据集中包含了从1981年7月至2006年间隔为15天的所有.rar压缩文件,解压以后包括1个XML文档、一个.HDR头文件、一个.IMG文件和一个.JPG图像文件。 2、文件命名: NOAA/AVHRR-NDVI数据集中的压缩文件命名规则为:YYMMM15a(b).n**-VIg_data_envi.rar,其中YY-年,MMM-简写的英文月份字母,15a-上半月份合成,15b-下半月份合成,**-卫星号。解压之后有4个文件,文件名不变,属性分别为:XML文档,头文件(后缀名为:.HDF),遥感影像文件(后缀名为:.IMG)和JPEG图像文件。这个数据集中,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是后缀名为.IMG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 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3、数据头文件信息如下: Coordinate System is: PROJECTION["Albers_Conic_Equal_Area"],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25],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47],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5], PARAMETER["false_easting",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 UNIT["Meter",1]] Pixel Size = (8000.000000000000000,-8000.000000000000000)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3922260.739, 6100362.950) ( 51d20'23.06"E, 46d21'21.43"N) Lower Left (-3922260.739, 1540362.950) ( 71d16'1.22"E, 8d41'42.21"N) Upper Right ( 3277739.261, 6100362.950) (151d 8'57.22"E, 49d 9'35.37"N) Lower Right ( 3277739.261, 1540362.950) (133d30'58.46"E, 10d37'13.35"N) Center ( -322260.739, 3820362.950) (101d22'21.08"E, 35d42'18.02"N) Band 1 Block=900x1 Type=Int16, ColorInterp=Undefined Computed Min/Max=-16066.000,11231.000 4.DN值与NDVI的转换关系 NDVI= DN/1000 ,2003年之后除以10000 NDVI值应在[-1,1]之间,此区间以外数据代表其他地物,如水体等。
Tucker, C.J., J.E.Pinzon, M.E.Brown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植被退化机理和重建试验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曹坤芳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4.1-2007.12。 该项目汇交数据包括: 1.元江干热河谷多年平均温度和降雨量 (1961-2004)excel表,属性字段包括月平均温,月平均降雨量. 2.基于树轮的中国横断山中部年平均温(1750-2006年) excel表,属性字段包括年份,重建平均温度. 3.基于树轮的中国南部横断山脉中部夏季温度(1750-2006年) excel表,属性字段包括年份,夏季(4月-9月)重建平均温度. 4.基于树轮的中国横断山中部干旱指数(1655-2005年) excel表,属性字段包括年份,春季(3月-5月)干旱指数重建. 5.叶片和枝条生长动态图 pdf文件.记录了从2004年3月22日到2005年4月8日枝条为S型、F型、中间型和S+SD型的植物的生长动态趋势线和叶片动态趋势图 . 6.32种木本植物的物候总结表(种名、观察株数/枝条数、枝条伸长类型、叶片物候、当年生枝条长度(cm)、枝条上总叶片数、叶面积(cm2)、无叶期(月数)、花期、果熟期和果实类型)word文档 7.元江干热河谷代表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季节变化(2003.3-2004.2) excel表 8.元江干热河谷6种代表植物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光系统II的最大量子效率) excle表(2003-2005) 9.元江干热河谷代表植物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同位素)数据 excle表(虾子花、红皮水锦树、三叶漆、余甘子、珠仔树、天干果、毛枝青冈、华西小石积、清香木、虎刺、鬼柳和猪屎豆进行干湿季节的水分利用率) 10.元江曼旦前山植物名录 word文档
曹坤芳
一、概述 Landsat5于1999年4月发射,作为Landsat系列的补充与增强,其携带EMT+传感器,各波段参数接近于Landsat5,但增加了分辨率为15m的全色波段,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提高到60m。本数据集收集在1999年至2010年,黄河上游TM数据共97景,由于传感器破损,因此图像有条带。 二、数据处理说明 产品级别为L1级,经过了几何校正。 三、数据内容说明 命名方式为L5行号列号_列号年月日,如L75129032_03220040816。 四、数据使用说明 主要用途为土里利用/覆被及沙漠化监测。
薛娴, 杜鹤强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