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是将沙漠专题地图的图形数据建立的我国第一个1∶10万沙漠空间数据库,重点反映我国沙漠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的流动性与固定程度。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将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统一转换为各类数据输入的标准格式。建库以交付系统运行。 本项目以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的Coverage和2000年TM数字影像信息,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以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的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1∶10万全国沙漠分布图可以使用户在从事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工作时节省大量的数据录入和编辑工作。数字地图能非常方便地转化为版式地图 数据集属性如下: 分为e00和shp两个文件夹: 文件夹内各省沙漠分布图名称与省份对照表 01 Ahsm 安徽省 02 Bjsm 北京市 03 Fjsm 福建省 04 Gdsm 广东省 05 Gssm 甘肃省 06 Gxsm 广西壮族自治区 07 Gzsm 贵州省 08 Hebsm 河北省 09 Hensm 河南省 10 Hljsm 黑龙江省 11 Hndsm 海南省 12 Hubsm 湖北省 13 Jlsm 吉林省 14 Jssm 江苏省 15 Jxsm 江西省 16 Lnsm 辽宁省 17 Nmsm 内蒙固自治区 18 Nxsm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 Qhsm 青海省 20 Scsm 四川省 21 Sdsm 山东省 22 Sxsm 陕西省 23 Tjsm 天津市 24 Twsm 台湾省 25 Xjsm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 Xzsm 西藏自治区 27 Zjsm 浙江省 28 Shxsm 山西省 1、数据投影: 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0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2、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 perimeter(周长) ashm_(序列码) class(沙漠编码) ashm_id(沙漠编码) 3、沙漠编码:流动沙地 2341010 半流动沙地 2341020 半固定沙地 2341030 戈壁 2342000 盐碱地 2343000 4:文件格式:全国、分省及县级沙漠图的数据类型为矢量型的shapefile和E00 5:文件命名: 基于国家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系统数据组织在Windows NT的文件管理层面上进行,文件和目录名采用英文字和数字的复合名称,分省沙漠图以省、区名拼音+SM构成,如甘肃省沙漠分布图即为GSSM。旗、县沙漠图为省区名拼音+xxxx,xxxx为旗、县代码后四位数值,如兰州沙漠图命名为GS0101。省、区和旗、县的分幅切割以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运行系统中的行政区划数据文件为据。
王建华, 王一谋, 颜长珍, 祁元
2004年7月16日至8月6日,中科院寒旱所组织在黑河上游大野口流域开展了一次遥感试验,获取了14个剖面的土壤调查数据、排露沟流域1:5000 比例尺的DEM、典型地物的光谱数据和大平顶TM和QuickBird卫星的地面同步观测数据。主要包括: 1)典型地物光谱测量数据 该数据主要包括了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研究站(简称临泽站)附近的沙枣树、二白杨、柽柳、树皮、麻黄、沙、苜蓿地、玉米地、棉花地和盐碱化土地的光谱和排露沟流域金鹿梅、草地、苔草、剑叶荆棘儿、高寒草甸、土壤和岩石的光谱。 2)土壤剖面调查数据 在排露沟流域依据海拔和植被类型共设置了12个土壤剖面,另外还在排露沟林前气象站和临泽气象站各设置土壤剖面1个,共测量了14个剖面的土壤含水量、容重、粘砂含量及土壤光谱,排露沟林前气象站和临泽气象站的剖面还测量了土壤的导热和导水参数。 3)典型地物生物物理参数野外测量数据 包括临泽站附近玉米、棉花、小松树、苜蓿和麻黄的叶面积指数测量数据,排露沟流域不同高度带的叶面积指数数据和植被叶片光合作用特性数据(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叶片蒸腾速率,叶温)及相应的环境因子数据(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大气CO2浓度、空气水含量、大气压、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4)大平顶卫星遥感地面同步试验 在排露沟流域旁一块相对平坦的草地区(大平顶)进行了TM和QuickBird卫星遥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4年7月27日,在大平顶设置了150m×150m 的样方以15米为间隔进行了光谱、地上生物量和叶面积的测量,获取了TM和QuickBird卫星过境时刻的地物光谱、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数据。
李新, 晋锐, 冉有华, 黄春林, 祁元, 卢玲, 李净, 井哲凡, 彭红春, 李海英, 王书功
该数据由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仇保铭、高前兆、彭期龙等编绘,由西安地图出版社1988年出版(仇保铭等, 1988)。草场主要分为十一大类:沼泽草场类、低湿草甸草场类、平原荒漠草场类、平原半荒漠草场类、荒漠河岸疏林灌丛草场类、山地荒漠草场类、山地半荒漠草场类、山地草原草场类、山地草甸草场类、山地灌丛草甸草场类、附带草场类。属性字段包括:草场代码、类型和子类。
仇保铭, 彭期龙, 高前兆
植被功能型(PFT)是根据植物种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其资源利用方式而对宠大的植物种进行的组合,每一种植被功能型共享相似的植物属性,是将植物种的多样性简化为植物功能和结构的多样性。植被功能型已经被用于动态全球植被模型(DGVM)中,用以预测全球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变化。黑河流域1公里植被功能型图是基于黑河流域1公里土地覆盖图(MICLCover的黑河流域子集),利用Bonan et al(2002)提出的植被功能型气候规则划分的。气候数据利用何杰和阳坤,发展的中国区域1981-2008年的0.1度大气驱动数据。 该图可用于黑河流域的陆面过程模型等相关研究中。
冉有华
一、数据概述 在《黑河流域交叉集成研究的模型开发和模拟环境建设》项目的支持下,陈仁升在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RReDC)提供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黑河的数据情况及其他辐射模式的参数化方案,通过1km分辨率DEM、黑河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制备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三种数据集。 二、数据处理过程 1)数据源 流域基础数据主要包括DEM数据,以及由此生成的坡度和坡向数据。模型采用Alberts等积圆锥投影),格网大小为1km*1km,共411×562个网格,即实际计算面积约为23*10^4 km^2。计算年份为2002年,时间分辨率为1h。 使用了两套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一套是1°*1°每6h的瞬时资料,主要为臭氧和可降水量数据。另一套是基于192*94格网的一天4次同化资料(为每6h平均数值),主要为总云量和降水率资料。应用两套数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总云量随时间的变化较为剧烈,瞬时资料无法控制天气的总体变化。但利用6h平均值资料,也无法控制6h之内的天气变化。 2)方法 A.晴空水平面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模型。晴空水平面直接辐射的计算主要考虑瑞利散射、气溶胶吸收、水汽吸收、臭氧吸收和不均匀混合气体(O2、CO2等). B.任意地形条件下晴空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模型。根据立体几何的原理并结合本模型前面有关水平面短波辐射的算法,设计了一个考虑山坡自身遮蔽效应的短波辐射的简单算法。 C.实际天气任意地形条件下太阳入射短波辐射计算。利用希腊气象与大气物理研究所的Harry D K博士提供的Ver4Fortran源代码的基础上计算获得。 D.空间插值采用基于三角网格的立体插值法,第一套资料的时间插值采用线性插值,对第二套资料随时间变化的处理,统一概化为6h以内数值一致。 具体算法描述请参阅:陈仁升, 康尔泗, et al. (2006). "任意地形实际天气条件下小时入射短波辐射模型――以黑河流域为例." 中国沙漠(05). 3)数据验证 采用位于山区的西水、中游临泽和下游额济纳旗3个自动气象站的总辐射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西水总辐射计算结果相对较差,实测值与计算值的R2=0.71,在实测总辐射较小的情况下,计算值多数偏大。临泽和额济纳旗总辐射实测与计算对比结果较好,R2分别为0.90和0.91。 4)结论 采用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和遥感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任意地形实际天气条件下,大范围、长时间、高时空分辨率的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区。所建立的模型仅仅利用流域的DEM数据,以及由此生成的坡度和坡向数据,其他资料均为再分析资料,因而极易推广应用。高山区天气随时变化,模型在高山区计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总云量资料时空分辨率较低的缘故,同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时空尺度不一致也部分导致对比结果较差。
陈仁升
1999年4月,Landsat 7发射升空,作为对Landsat系列的补充与增强,其携带的传感器为ETM+,它的各波段参数接近于Landsat 5,但增加了分辨率为15m的全色波段,热红外波段的分辨率提高到60m。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TM+数据85景。数据获取时间分别为1999-07-07, 1999-09-23(2景), 1999-10-18, 1999-11-26, 2000-01-20, 2000-04-20, 2000-05-06(2景), 2000-05-20, 2000-06-14(2景), 2000-07-07(2景), 2000-07-08, 2000-08-10, 2000-10-02, 2000-10-11, 2000-10-13, 2001-05-25, 2001-07-03, 2001-08-20(2景), 2001-10-23, 2002-05-03, 2002-05-28, 2002-06-13, 2002-06-29, 2002-07-24, 2004-12-11,2005-07-23, 2005-09-09, 2005-10-09, 2006-05-07, 2006-05-21, 2006-06-24,2006-07-26, 2006-08-25,2006-12-01, 2007-08-12,2008-01-05, 2008-02-06,2008-03-25, 2008-05-10,2008-05-19, 2008-05-28,2008-06-04, 2008-07-15(2景), 2008-07-22,2008-08-16(4景), 2008-08-30, 2008-09-08, 2008-09-15, 2008-09-17, 2008-10-01, 2008-10-10(2景), 2008-10-19(3景),2008-10-26(3景), 2008-11-02, 2008-11-04(4景),2008-11-18,2008-11-20(4景),2008-11-27(3景), 2008-12-04, 2008-12-06, 2008-12-13(3景)。
LP DAAC User Services
水库是指用坝 、堤、水闸、堰等工程,于山谷、河道或低洼地区形成的人工水域,它是用于径流调节以改变自然水资源分配过程的主要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黑河流域修建了众多水库,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方便用户制图需要,我们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制备了黑河流域水库分布图,水库位置和形状主要以Google Map图像为基准通过人工解译获得,基本上表现了黑河流域2010年前后的水库分布现状。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该数据集包括ASTER GDEM数据及其镶嵌图。 ASTER Global DEM(简称ASTER GDEM)是美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于2009年6月29日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高程数据产品, 该DEM数据是根据NASA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的观测结果完成,是由ASTER(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 meter)传感器搜集的130万个立体像对数据制作,其覆盖范围超过了地球99%陆地表面。该数据的水平精度30米(置信度95%),高程精度为7-14米(置信度95%)。该数据是第三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程数据,较之以前的SRTM3 DEM和GTOPO30数据有明显的提高。 我们从NASA数据网站上(http://wist.echo.nasa.gov/api)下载了黑河流域的数据,并通过本数据中心重新分发。本中心分发的数据完全保留了数据的原貌,没有对数据进行任何修改。用户如需详细了解ASTER GDEM的制备过程,请参考本元数据连接的数据文档,或直接访问http://www.ersdac.or.jp/GDEM/E/3.html or from https://lpdaac.usgs.gov/阅读与ASTER Global DEM 相关的文档. ASTER GDEM在分发是被分割为若干1×1度的数据块,分发格式为zip压缩格式,每个压缩文件包括三个文件,文件命名格式如下: ASTGTM_NxxEyyy_dem.tif ASTGTM_NxxEyyy_num.tif reademe.pdf 其中xx为起始纬度,yyy为起始经度。_dem.tif为dem数据文件,_num.tif为数据质量文件,reademe为该数据说明文件。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在分幅ASTER GDEM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将分数SRTM数据进行拼接制备了黑河流域ASTER GDEM镶嵌图,该数据保留了ASTER GDEM的全部原始特征,没有经过任何重采样处理。 本数据包括两个文件: Heihe_ASTER_GDEM_Mosaic_dem.img Heihe_Aster_GDEM_Mosaic_num.img 数据采用Erdas image格式存储,其中_dem.img文件是dem数据文件,_num.img是数据质量文件。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本套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6个地级市12个县的人口统计数据,数据涉及的时间段为:2000-2009年。 数据来源当地统计年鉴,主要包括: 肃州区统计局.肃州统计年鉴.2004-2009年; 玉门市统计局.玉门市统计年鉴.2000-2008年; 金塔县统计局.金塔县统计年鉴.2004-2009年; 高台县统计局.高台县统计年鉴.2000-2007年; 山丹县统计局.山丹县统计年鉴.2000-2009年; 肃南裕固族统计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统计年鉴.2004-2009年; 民乐县统计局.民乐县统计年鉴.2004-2009年; 山丹县统计局.山丹县统计年鉴.2000-2009年; 临泽县统计局.临泽县统计年鉴.2000-2009年; 额济纳旗统计局.额济纳旗统计年鉴.1990-2005年; 祁连县统计局.祁连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4-2009年; 张掖市部分数据来源于张掖市二OO五年乡镇级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 嘉峪关市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统计数据资料库,且仅有部分县级数据。 数据内容说明:数据主要有流域内12个县的3个人口指标,县区主要包括: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金塔县、肃州区、玉门市 、嘉峪关市、祁连县、额济纳旗、人口指标为: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县级和乡镇级两级。 目前已经统计的数据有: 县级: 额济纳旗: 2006-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甘州区; 2009:一年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高台县: 2009:一年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肃南: 2000-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民乐县: 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临泽: 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玉门市: 2000-2005: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乡镇级: 额济纳旗: 2000-2005: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甘州区: 2000-2008: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 高台县: 2000-2004、2006、2007: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 山丹县: 2000-2007: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 民乐:2000-2008: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金塔县: 2004-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玉门市: 2006-2008: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肃州区 2004-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祁连县: 2004-2009:一年的年末常住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县级 乡镇级 县级 乡镇级 县级 乡镇级 额济纳旗 2006-2009 2000-2005 2006-2009 2000-2005 2006-2009 2000-2005 甘州区 2000-2009 2009 2000-2008 2009 2000-2008 高台县 2000-2004、 2006、2007、2009 2009 2000-2004、 2006、2007 2009 2000-2004、 2006、2007 山丹县 2000-2007、2009 2000-2007 2000-2007 肃南县 2000-2009 2000-2009 2000-2009 民乐县 2009 2000-2008 2009 2000-2008 2009 2000-2008 临泽县 2009 2009 2009 金塔县 2004-2009 2004-2009 2004-2009 肃州区 2004-2009 2004-2009 2004-2009 祁连县 2004-2009 2004-2009 2004-2009 玉门市 2000-2005 2006-2008 2000-2005 2006-2008 2000-2005 2006-2008
赵军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土壤类型图是图集陆地表层篇中的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基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黑河流域1:100万土壤类型数据、2010年黑河流域道路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2009年10万河流数据。
王建华, 赵军, 王小敏
数据概况:本套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主要道路的空间分布,属性包括了道路分级和道路编码,数据基准年为2010年。 数据制备过程:本套数据是根据地形图、遥感影像以及甘肃省交通厅2009年最新公路交通图更新得到的。 数据内容说明:数据主要有两个重要属性即道路分级、道路编码(code),其中道路分级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道路编码按照交通部门的公路等级代码统一定义.
吴立宗, 年雁云
数据概况:张掖的渠道分为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其中农渠一般没有衬砌,毛渠为田间工程,所以主要采集了干、支、斗三级渠道和小部分的农渠。灌溉渠系数据包括总干渠(涉及多个灌区)2条,总干渠(单个灌区内)和干渠157条、支渠782条、斗渠5315条,总长度8, 745.0km。 数据采集过程:灌溉渠系数据采集采用遥感判读和GPS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GPS直接采集渠道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GPS采集渠道工作量太大,我们只在部分灌区验证测量。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首先收集各水管所手工绘制的灌区示意图,这些示意图大部分没有定位,只有大满、上三等个别灌区基于地形图进行了定位,高台县部分灌区利用GPS对部分渠道进行了定位。参考灌区示意图,基于Quikbird、ASTER、TM遥感影像和1:5万的地形图进行渠道空间定位。对于干渠和支渠,由于在遥感影像上线性特征明显,地形图上一般也有标示,所以可以较为准确的定位。对于斗渠,有高分辨率影像的区域,可以较为准确的定位,其它区域则只能根据模糊的影像线性特征和灌区工作人员的提示信息进行粗略定位,定位精度较低。各水管所同时提供了渠道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进行一一对应。渠道分布图初稿完成后,先后两次提交给各水管所熟悉渠道分布的人员进行校正,第一次主要是剔重补漏,第二次主要校正位置和完善属性数据。 数据内容说明:属性表的字段包括编码、区县名、灌区名、渠道全程、渠道名、渠道类型、位置、总长度、已衬砌、设计流量、设计农田、设计林草、实灌农田、实灌林草、水权面积、备注。编码示例:G06G02Z15D01,其中前第1个字母代表县区名,第2和3个数字代表某县(区)编号,第4-6个字符代表干渠代码,第7-9个字符代表支渠代码,第10-12个字符代表斗渠代码。
马明国
黑河地貌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貌图集(1:100万)。本数据是基于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集成、更新得到。主要使用和参考的数据包括:1)遥感影像数据:全国1990’s 左右的TM和2000’s 左右的ETM影像;2)历史地貌图:已出版的15幅100万地貌图、两套全国1:400万地貌图、全国各省市区的50万或100万地貌草图;3)基础地理数据:全国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和25万DEM数据;4)地质数据:全国1:50万地质图;5)相关专题图:土地利用图、植被图、土地资源图等。解译方法采用基于ARCGIS的人机交互方式,并按照分层分级的解译顺序进行:即第一层:平原与山地;第二层:基本地貌类型(28种);第三层:10种成因类型;第四层:次级成因类型;第五层:形态差异划分类型;第六层:次级形态差异划分类型;第七层:坡度、坡向及其组合划分地貌的倾斜程度或坡度;第八层:物质组成或岩性确定的地貌物质类型;第九层:合并1-7层图斑。共包括441种地貌类型及编码。数据字段包括:Fenfu(图幅号)、name(属性)、class(编码)、Sname(行政区划)。
程维明
该数据来源于中科院沙漠研究所(现中科院寒旱所)编制的巴丹吉林1:50万风沙地貌数据集。 数据集主要包括:dimao(地貌),height(沙丘高度),lake(湖泊),lvzhou(绿洲),river(河流),road(道路)。
朱震达, 王一谋, D.杰凯尔, J.霍弗曼
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灵敏,是全球变化重要的指示器和放大器。在内陆河地区,河川径流主要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冰川是这些地区非常重要的“固体水库”,冰川融水是黑河各支流重要的补给来源。 黑河流域冰川编目完成于1979-1980年,相关信息可参考王宗太等编著的《中国冰川目录-祁连山区》。2004年《中国冰川目录》相关成果经过系统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数据库,最终成果通过《中国冰川信息系统》发行。但在坐标恢复过程中参考资料精度较差,黑河流域的冰川分布图带有明显的位置偏移,因此我们又利用正射几何校正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了校对。处理后的黑河冰川分布数据在几何精度上与我国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保持高度一致,在属性上与第一次冰川编目保持一致。
王宗太
数据概况:张掖市开采井空间分布数据由张掖市水务局提供,包括农业、工业、林业、生活、科研和其他6种类型,共计6228眼机井。 数据采集过程:张掖市开采井数据由张掖市水务局委托甘肃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负责专项调查。开采井专项调查以灌区为单元,采用手持GPS对机井进行了坐标定位,通过调查访问建立开采井信息卡片。共完成各类井7429眼的调查。其中尚在使用的开采井6228眼;调查时已报废井1201眼。 数据内容说明:属性表包含开采井编号、坐标、位置、取水用途、开采井类型、调查时井深、抽水流量、年开采量、额定流量、质量评估、配套质量评、综合质量评等字段信息。
马明国
铁路分布图是制图过程中的基础数据,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我们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分发的铁路数据集、甘肃省地图地理信息中心编制的《甘肃省地图册》、中国测绘局公布的天地图和谷歌地图等数据汇编了黑河流域铁路数据集。该数据基本反映了黑河流域周边地区2010年前后的铁路分布现状。 铁路编码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类编码国家标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 /T 13923-92),代码为五位数字码(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2010)。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由欧洲联盟委员会赞助的VEGETATION传感器于1998年3月由SPOT-4搭载升空,从1998年4月开始接收用于全球植被覆盖监测的SPOTVGT数据,该数据由瑞典的Kiruna地面站负责接收,由位于法国Toulouse的图像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图像质量并提供相关参数(如定标系数),最终由比利时弗莱芒技术研究所(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VEGETATION影像处理中心(VEGETATION processing Centre,CTIV)负责预处理成逐日1km 全球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生产10天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并将-1到-0.1的值设置为-0.1,再通过公式DN=(NDVI+0.1)/0.004转换到0-250的DN值。 该数据集是中国子集提取,包含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SPOT Vegetation(VGT)数据从比利时VITO研究所的植被数据网站(http://free.vgt.vito.be)下载,包含以下内容: Spot Vegeation NDVI数据和4个波段数据,10天最大化合成,空间分辨率为1km,有效时间为1998-2008年,数据命名规范为覆盖范围+产品类型+Year+Month+Day。 Spot Vegetation BRDF数据,10天最大化合成,空间分辨率为8km,有效时间为2001-2008年,数据命名规范为覆盖范围+产品类型+Year+Month+Day。 Spot Vegetation NPP数据,10天最大化合成,空间分辨率为8km,有效时间为1998-2006年,数据命名规范为“HeiHe_NPP_VGT”+[1或2]+[年+月+日]。
胡宁科, Greet JANSSENS, 马明国
基于知识规则的黑河流域土地覆被分类数据是利用基于知识规则的土地覆被分类方法制作而成,是一套与USGS全球土地覆被分类标准一致的、可以用于大气模式以及陆面过程模式的黑河流域土地覆被类型分布数据。 该数据覆盖黑河流域上、中、下游,采用Albers等面积割圆锥投影,空间分辨率1km,为一个含有土地覆被分类编码的ASCII码文件,命名为:Rule_Based_Lulc_of_HRB2009.asc,文件可直接用文本程序(如记事本)打开察看,也可导入ArcGIS进行其他操作。 另提供数据配套的NOAH陆面过程参数表和参数表说明,用户可参考该参数表将数据应用到陆面过程模型中,两文件分别为USGS_LULC_NOAHVEGPARM.TBL和NOAHVEGPARM_documentation.txt,均可用文本程序(如记事本)打开。
南卓铜
Terra(EOS AM-1)是EOS对地观测系列中的旗舰,是最先发射的卫星,于1999年12月18日成功发射,Terra携带有五个传感器,其中对陆地研究最有用的是ASTER和MODIS。ASTER的主要用途是高分辨率地观测地表辐射平衡,与Landsat系列卫星相比,它提高了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并且显著增加了短波红外和热红外波段。ASTER共有14个波段,其中可见与近红外有3个波段,短波红外有5个波段,热红外有5个波段,分辨率分别为15m,30m和90m,扫描宽度分别为60km,30m和90m。黑河流域ASTER遥感影像数据集通过国际合作从NASA的数据网站(https://wist.echo.nasa.gov/)获得。 数据命名规则为:假设ASTER影像的名称为“ASTL1B0103190215190103290064”,那么ASTL1B表示ASTER L1B产品,003代表版本号即VersionID,接下来6位数字(010319)代表观测日期为2001年3月19日,其后六位数字(021519)代表了观测时间(02:15:19),再后六位数字(010329)代表了处理日期是2001年3月29日,最后的四位数字(0064)代表了四位序列编码。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ASTER数据258景。获取时间分别为:2000-04-25,2000-04-27(2景),2000-05-04,2000-05-15(4景),2000-05-20(9景),2000-05-29(3景),2000-05-31(2景),2000-06-12,2000-06-14(5景),2000-06-21(3景),2000-06-30(8景),2000-07-18,2000-07-23(3景),2000-08-03(4景),2000-08-08(9景),2000-08-17(7景),2000-08-19(4景),2000-08-26(3景),2000-09-02(4景),2000-10-02(7景),2000-10-04(6景),2000-10-29(3景),2000-11-21,2001-02-18(2景),2001-02-25,2001-03-11(5景),2001-03-22(4景),2001-03-27(4景),2001-03-29(9景),2001-04-07(2景),2001-04-12(2景),2001-04-14(6景),2001-07-10,2001-07-12(8景),2001-07-19(2景),2001-07-21(8景),2001-08-13(8景),2001-08-20(7景),2001-08-22,2001-08-27(2景),2001-08-29,2001-09-03(2景),2001-11-15(7景),2002-02-01,2002-03-30(2景),2002-04-17(2景),2002-05-24,2002-06-04(6景),2002-06-09,2002-06-13,2002-06-25,2002-08-14(3景),2002-09-29,2002-10-19(2景),2002-11-11(2景),2002-12-29(4景),2003-04-18,2003-05-24(2景),2003-07-25,2003-07-30,2003-8-10(5景),2003-08-12,2003-08-17,2003-09-09(11景),2003-09-13(4景),2003-10-15,2003-10-18,2003-10-29(9景),2003-11-30,2004-03-14,2005-03-20,2005-06-05,2005-08-11,2007-10-22,2007-11-14,2007-11-23,2007-12-04,2008-01-28,2008-02-13,2008-05-03(4景),2008-05-05,2008-05-17,2008-06-04(2景),2008-06-13。
NASA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