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大陆岩石圈存在广泛的非均一性,但它们对大陆裂谷的作用很不明确。研究了岩石圈非均一性对大陆裂谷模式的影响,使用二维热-力学模拟。非均一性主要表现在横向上的不均匀大陆岩石圈,它有一个冷的西部 (CW) 和一个热的东部 (HE)岩石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了岩石圈热状态、弱区和伸展速度对大陆裂谷的影响。主要结果及启示:(1) 在 HE 侧,CWH-E 岩石圈的拉伸总是导致形成宽裂谷,而 CW 侧基本未变形; (2) CW中存在弱区岩石圈可导致东侧形成宽裂谷,同时在西侧形成深而窄的裂谷; (3) 岩石圈热状态强烈影响裂谷类型和岩石圈变形模式。当地壳极热时(TMoho = 900 ℃),HE 侧首先出现宽裂谷,随后在 CW 侧形成窄裂谷。伸展速度主要影响裂谷形成的时间,但对裂谷类型没有显着影响。早新生代以来的华北克拉通(NCC)发育多个裂谷盆地,响应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华北克拉通东部以宽裂谷为主,华北克拉通西部以窄裂谷为主。这两种类型的裂谷在华北克拉通共存是横向岩石圈非均一性的结果,其中包括先前存在的岩石圈弱区。
陈林
本数据为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数据。样品采集自中国东南沿海山脉东南缘,主要为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细粒至粗粒花岗岩类以及早古生代的粗粒花岗岩。磷灰石和锆石颗粒采用粉碎、筛分、磁选和重液分离等技术制备,并用环氧树脂和氟乙烯丙烯聚四氟乙烯(FEP)聚四氟乙烯片材包覆磷灰石和锆石颗粒,最终通过外部探测法分析获得裂变径迹年龄高质量数据。该数据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该地区经历了先快速、后缓慢、最后加速、冷却和推断折返的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李小明
主要内容:洋-陆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不仅依赖于俯冲大洋板块的性质,还取决于上覆大陆板块的性质和状态。已有数值模型多关注于俯冲大洋岩石圈,对上覆大陆岩石圈性质和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大陆岩石圈热状态变化对俯冲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了解甚少。利用二维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不同热状态的大陆岩石圈在洋-陆俯冲过程中的表现,系统测试了上覆大陆热状态、俯冲洋块年龄和洋-陆会聚相对速率对俯冲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主要结果及启示:(1) 当上覆大陆陆壳地温梯度较低(10~15℃ km−1)时,大洋板块开始以低角度俯冲,而后在自身负浮力的驱动下,俯冲角度逐渐增大并发生快速后撤,形成宽600~1100km不等的洋盆,导致大陆与大洋板块最终解耦。伴随海沟不断后撤,上覆大陆板块内的水平偏应力在区域上发生正、负交替,岩石圈减薄主要发生在俯冲带附近,且地表发生明显伸展沉降。(2) 当上覆大陆陆壳地温梯度较高(大于15℃ km−1)时,大洋板块的后撤促使上覆大陆板块强烈伸展,海沟后撤的距离减小,形成洋盆的宽度也随之减小100~1000km。上覆大陆板块内的水平偏应力表现为整体先挤压后拉张,导致地表也发生先隆升后缓慢沉降。(3) 增加大洋岩石圈的年龄会加快海沟的后撤过程, 促进上覆大陆岩石圈的减薄. (4) 上覆大陆板块向海沟的运动会减缓海沟的后撤. 当地壳地温梯度大于17.5℃ km−1时, 热的大陆地壳会发生重力垮塌和向俯冲大洋岩石圈逆冲, 这一过程同样将减缓海沟的后撤. 早白垩世古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它们可能对东亚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 认为阿穆尔超级地体早白垩世宽裂谷盆地体系的发育与海沟缓慢后撤和热地壳垮塌相关; 相对较冷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因大洋海沟快速后撤, 导致大陆边缘被动裂谷盆地的发育.
唐嘉萱, 陈林
内容包括:古老克拉通与相邻的年轻活动带之间通常存在着岩石圈厚度的突变,二者之间温度和密度的横向差异能引发小尺度地幔对流(边界驱动对流)。利用二维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克拉通与活动带之间的岩石圈台阶引发的边界对流及其在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及启示:在同等初始条件下,边界对流对克拉通的改造作用取决于克拉通岩石圈自身的性质及其与周缘物质的物性差异。当克拉通岩石圈密度相对较大时,高强度的克拉通岩石圈抵御边界驱动对流的能力强,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仅局限于边缘,而低强度的克拉通岩石圈抵御边界驱动对流的能力弱,克拉通岩石圈在下降流的作用下被逐渐侵蚀,从而造成了克拉通岩石圈的大规模减薄。当克拉通岩石圈的密度相对较小时,无论克拉通岩石圈的强度高低,低密度的克拉通岩石圈都很好的抑制了边界驱动对流的影响,上升流驱使克拉通岩石圈边缘流向活动带岩石圈的底部,岩石圈减薄仅发生在边缘。太古代的华北克拉通被显生宙的活动带所围限,其岩石圈减薄最早发生在北缘和东缘,且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认为边界驱动对流可能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岩石圈减薄的启动过程中,但不排除其他多元机制的共同作用。
陈林
本数据为花岗岩的裂变径迹数据、(U-Th-[Sm])/He磷灰石年龄、 (U–Th)/He 锆石年龄。样品主要采集自吉林延吉西南地区天佛指山的显生宙花岗岩,其中大部分为侏罗纪花岗岩,也有少部分二叠纪、三叠纪以及早白垩世花岗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通过外部探测器方法来获得;(U-Th-[Sm])/He磷灰石年龄与(U–Th)/He 锆石年龄通过使用820nm光耦合半导体激光器脱气对磷灰石和锆石脱气,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对延吉地区晚白垩世到新生代的冷却史及折返史进行限定。
李小明
本数据集来源于滦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试验中的多频多角度地基微波辐射观测试验,试验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 (42.18°N, 116.47°E),数据获取于2017年。数据集共包含三个部分,即亮温数据、土壤数据和植被数据。微波亮温数据由RPG-6CH-DP车载微波辐射计观测得到,涵盖三种农作物 (玉米、莜麦和荞麦),包括三个微波波段 (L, C和X)的水平和垂直极化亮温,观测入射角变化范围为30-65° (2.5°间隔),时间分辨率为0.5小时。土壤数据包含了三种农作物土壤的5层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 (2.5 cm, 10 cm, 20 cm, 30 cm, 50 cm),采样间隔为10分钟;土壤数据还包括地表粗糙度、降雨量、灌溉标记和土壤质地。植被数据包括叶面积指数、植株高度、植被含水量等。 试验观测时间从2017年7月19日持续到8月30日,其所涵盖的不同农作物的多频多角度微波亮温及土壤和植被等相关配套数据为陆表微波辐射建模与验证、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发展和验证提供了重要资料。
赵天杰, 胡路, 李尚楠, 樊东, 王平凯, 耿德源, 施建成
本数据集包括日本地区15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太阳辐射、日照时数估算的太阳辐射数据以及它们对应的均一化数据。该数据集根据Yang(2006)的方法由观测日照时数推算得到地表太阳辐射,再通过RH-test均一化方法对数据系列中非自然因素的断点进行调整,进而获取日本区域均一化的太阳辐射月数据集。
马倩, 贺嫣颐, 王开存, 苏良缘
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集,包括黑龙江碾子山、内蒙古巴尔哲、河北响山、堰塞湖、西湾子、青岛崂山、苏州、浙江青田、福建魁岐等A型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2016-2021年间,通过对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开展系统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探讨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燕山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A型花岗质岩浆分异和演化过程中同位素分馏原理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杨武斌
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数据集,包括黑龙江碾子山、内蒙古巴尔哲、河北响山、堰塞湖、西湾子、青岛崂山、苏州、浙江青田、福建魁岐等A型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2016-2021年间,通过对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比较分析,探讨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燕山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A型花岗质岩浆分异和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富集成矿机制。
杨武斌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20年地表水体(包括液态水、冰川及多年积雪)分布产品。采用经典归一化水体指数法(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 NDWI)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20年祁连山全境的Landsat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哨兵2号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水体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时间分辨率为1年,空间分辨率为30米,边界精度在30米(一个像元)左右。该产品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水体在2020年的大致分布,可用于流域水资源定量估计研究。
李佳, 李建江, 李新, 刘绍民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广泛分布现代固体沉积物,包含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不同类型的河流沉积物。本次科考对中国境内雅鲁藏布江2000余公里的干流与近百条支流的河流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本次科考考察了150余处固体沉积物点,对每个点不仅采集了野外信息、沉积要素描述和拍照,并系统采集了各处的河流砂。研究雅江流域内固体沉积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对对揭示水系源汇过程与演变、水土保持、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科学与社会价值。
赖文, 胡修棉, 董小龙
本数据集包含年楚河流域5个干流样品和9个支流样品的采样地点信息(表1),河流砂的全砂碎屑组分信息(表2)及重矿物组分信息(表3)。全砂组分信息利用Gazzi-Dickinson方法对63-2000μm的沉积物碎屑组分的镜下鉴定及统计得来;重矿物则是利用重液及液氮从32-500μm的沉积物中提取而来,重矿物组分则是利用光学性质及拉曼光谱鉴定统计得到。该数据在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物源分析实验室完成,结果真实可靠。该数据集反映了年楚河流经的不同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蛇绿岩缝合带、康马穹隆及高喜马拉雅)的产生的沉积物组成,并可据此计算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物贡献量。
胡修棉, 梁文栋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西营河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海北门源县仙米乡讨拉村,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855E,37.561N,海拔361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9.10-10.22日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苏干湖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苏干湖,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4.12E,38.99N,海拔282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3月26日至2020年10月31日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寺大隆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市寺大隆,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9.926E,38.428N,海拔314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高于冠层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民勤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3.668E,39.208N,海拔102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瓜州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酒泉瓜州县柳园镇,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5.673E,41.405N,海拔2014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赵长明, 张仁懿
河流砂碎屑组分的鉴定和统计是物源分析的关键步骤,传统显微镜鉴定和人工统计过程费时费力,所获得的数据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实验室所获得的数据对比性较差。使用机器辅助技术实现碎屑组分自动鉴定是地质学家的夙愿。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专业地质人员拍摄和标记显微图像文件作为训练基础。基于数据公开、共享的原则,作者将前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标记的图像数据集发表出来,供感兴趣的地学、计算机等领域研究人员共享。本数据集包含8734个标记的碎屑颗粒的图像和坐标文件,1876张高清砂粒显微图像,120张编号标记底图和2个砂粒成分鉴定表。本数据集可作为机器学习训练集,也可以作为鉴定其他河流砂碎屑组分的参考。
董小龙, 胡修棉
本数据集的样品来自2016年,南京大学胡修棉课题组在雅江流域的拉萨河和年楚河,以及朋曲流域采集的主干河流末端的河流沙样品;通过提取河流沙中的碎屑单矿物锆石、独居石、榍石和金红石,使用LA-MC-ICP-MS对其进行微量元素和U-Th-Pb年代学测试;以上测试在中科院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及爱尔兰三一学院由专业技术人员测试完成,数据质量高;以上数据已经发表在地球科学顶级期刊Earth Science Review上。来自这些河流流域内的基岩上的相关的年代学数据也被收集以作对比。
郭荣华, 胡修棉
该研究选取中国西南地区泸沽湖,基于长链正构烷烃叶蜡氢同位素重建了过去28ka以来印度季风区连续的降水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降水氢同位素在28-15ka逐渐偏正,15-10ka偏负,10ka之后再次逐渐偏正,并记录了三次千年尺度(H2、H1和YD)同位素偏负事件。本研究重建的降水氢同位素结果与印度季风区和东亚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变化非常一致,揭示在广泛的亚洲季风区末次盛冰期以来降水同位素变化的物理过程应该是相似的。通过对比Trace21ka模型结果认为,季风区降水同位素受控于季风槽强度变化,为季风强度变化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指标。
赵成
该研究通过分析云南腾冲青海(Tengchongqinghai,TCQH)湖泊沉积岩芯中的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brGDGTs)和叶蜡氢同位素,首次展示了末次冰期以来(过去8.8万年以来)低纬陆地高分辨率年均温度变化历史。根据TCQH岩心建立出的南亚年均温度,该区域存在8.8-7.1万年和4.5-2.2万年两个暖期,温度变幅约2-3 °C,这样的变幅基本达到了该区域冰期-间冰期的变幅,全新世以来温度呈持续增温趋势,升温约1-2°C。
赵成
该研究选取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六盘山北联池,基于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酯(GDGTs)指标,利用全球湖泊表层沉积物GDGTs数据经再分析建立的拟合方程,定量重建了中国北方过去5000年以来高分辨率(~30yr)的暖季温度变化序列。过去5000年中国北方温度的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3000 BC-200 AD 温度缓慢下降~0.5摄氏度,200 AD之后快速下降~4摄氏度,并伴随着4次2-3摄氏度降温千百年尺度冷事件。同时利用同一钻孔沉积物中单体氢同位素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季风降水变化,过去5000年中国北方季风降水整理呈下降趋势,并伴随着3次明显的百年尺度强降水-干旱波动。
张灿
本数据为华北北缘及其邻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的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Pb-Mg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年龄数据、微区Hf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以及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全岩主量数据由XRF分析获得,微量元素数据由ICP-MS分析获得,Sr-Nd-Pb-Mg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锆石U-Pb年龄数据由LA-ICP-MS、SIMS分析获得,Hf同位素数据由MC-ICP-MS分析获得。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由LA-MC-ICP-MS分析获得。以上数据已发表于高级别SCI期刊(Mg同位素数据尚未发表),数据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查明研究区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以及岩石化学、同位素组成变化规律,详细分析岩石源区性质及熔融条件、岩浆演化过程,追溯构造-岩浆过程的动力学过程,分析鄂霍茨克洋与太平洋构造域叠合、转换对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制约,限定古洋壳俯冲、消亡到相互转换的时限,最终为揭示燕山运动的深部过程与岩浆-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关键制约。
葛文春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19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19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19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20年冰川分布产品。采用经典波段比值法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20年祁连山全境的高分系列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天地图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冰川ID、冰川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空间分辨率为2米,边界精度在2米(一个像元)左右。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冰川在2020年的分布,可用于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定量估计、冰川变化对流域径流量影响定量估计等研究。
李佳
本数据集包含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黄铁矿和黄铜矿硫、铅同位素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将纯分离物粉碎成小块,并用石磨机研磨成直径为 0.5-2 毫米的粉末,用于 S 和 Pb 同位素分析。制备的硫化物分离液在 10% NaCl 溶液中浸出可溶性硫酸盐,并在去离子水中漂洗 3 次,然后溶解在 3 N HCl 中。过滤酸化的样品,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1 M BaCl2 以沉淀 BaSO4。准确称取0.1 mg BaSO4沉淀物,经漂洗、过滤、干燥后与过量的V2O5混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校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其S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以标准 δ 符号表示,使用传统的 delta (δ34S) 符号表示相对于 V-CDT 的每千 (%) 变化。根据样品的重复分析和实验室标准 NBS 127 (21.1%)、IAEA SO-5 (0.49%) 和 IAEA SO-6 (-34.05%) 计算,硫同位素结果的分析误差约为 0.1%。四种黄铁矿分离物的铅同位素分析使用 GV Isoprobe-T 热电离质谱仪在中国北京铀地质研究所分析实验室由标准 NBS981 监测。分析程序包括在坩埚中使用 HF 和 HClO4 溶解样品,然后,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铅。标准 NBS981 的分析结果为 206Pb/204Pb = 16.937 ± 0.002 (2σ)、207Pb/204 Pb = 15.457 ± 0.002 (2σ) 和 208Pb/204Pb = 36.01 ±4 (2σ)。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实验方法如下:显微温度测量在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的Linkam MDS 600加热冷冻系统上进行。在测量之前,使用包含纯H2O(冰融化和临界均质化)和H2O-CO2夹杂物(CO2三相点)的合成流体包裹体校准该平台。温度测量的估计精度在-100°C和25°C之间为± 0.1°C,在25°C和400°C之间为± 1°C。流体包裹体测试过程中升温速率一般为0.2-5℃/min,但在凝固点附近降低到0.1℃/min,在均质温度附近降低到0.2-0.5℃/min以记录相变准确处理。为了避免夹杂物爆裂,首先进行了冷冻实验。此外,沿同一生长带或簇捕获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被解释为代表主要的成矿流体(Goldstein 和 Reynolds,1994)。使用LabRam HR800激光拉曼显微光谱测量单个流体包裹体的蒸气和固体成分。工作在44mW的Ar+离子激光器用于产生532nm线的激发波长。光谱的扫描范围设置在100到4000cm-1之间,每次扫描的累积时间为10秒。光谱分辨率为0.65cm-1。在分析之前测量单晶硅片的拉曼位移为520.7cm-1。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本数据集包含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黄铁矿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CIP-MS)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分析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完成, 分析仪器为配有NWR193 nm激光剥蚀系统的Finnigan Element 2 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实验过程中采用氦气作为载气, 激光束斑直径为35 μm, 脉冲频率10 Hz, 80%的激光能量, 每个点的分析时间为60 s, 包括20 s的背景测试和40 s的样品信号。测试的元素包括34S、57Fe、59Co、60Ni、65Cu、66Zn、75As、82Se、96Mo、107Ag、115In、118Sn、121Sb、208Pb、209Bi等。微量元素的校正使用USGS硫化物标样MASS1、NIST610和NIST612作为联合外标, KL2G(德国马普所的硅酸盐标准样品系列MPI-DING中的一个)作为监控标样, 电子探针分析的Fe含量作为内标。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绿泥石电子探针(EPMA)数据。实验方法如下:点分析和X射线元素面扫描由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配备四台波长色散光谱仪的SHIMADZU EPMA-1720电子探针完成。 所有分析点均使用高对比度背散射电子(BSE)图像确定。点分析的操作条件包括 20 kV 的加速电压、15 nA 的电子束电流、1-2 μm 的束直径、20 秒的峰值计数时间和 10 秒的背景时间。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文档内容包括湖南横洞钴矿床地区白云母的Ar-Ar年龄数据。实验方法如下:将选定的样品粉碎成60-80目,然后在双目显微镜下手工挑选白云母,并在用去离子水的超声波浴中清洗 30分钟。将矿物分离物纯化至99%后,将制备的白云母样品和监测标准黑云母ZBH-25(约 132.5 Ma)在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的49-2反应堆中照射25小时。冷却3个月后,用40Ar-39Ar激光加热法分析样品。这些值的校正因子为:(39Ar/37Ar)Ca=0.000653,(36Ar/37Ar)Ca=0.000271,(40Ar/39Ar)K=0.00703。使用Steiger和Jager(1977)计算的40K的总衰减常数。使用ArArCALC软件计算并绘制40Ar/39Ar结果。数据可供后期湖南横洞钴矿床及湘东北地区类似矿床的地球化学分析。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Word文档形式储存。
邹少浩
本数据集包含来自闪电河流域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以下简称SMN-SDR)的34个站点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降水的原位测量数据。整个观测网络覆盖约10000平方公里(115.5-116.5°E,41.5-42.5°N)。SMN-SDR 所覆盖的闪电河流域地势相对平坦,地表覆盖类型以草地和农田为主。网络中共计包含34个站点,分别设置了100公里(大尺度)、50公里(中尺度)和10公里(小尺度)三种采样尺度。站点观测使用Decagon 5TM 土壤水分传感器,每个站点统一按照五个测量深度(分别为3、5、10、20和50厘米)进行测量,其中有20个站点配备了HOBO雨量计。测量数据稳定后定期针对每个站点的每一层土壤采集土壤样品,分析重量/体积含水量、容重和土壤质地等,以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校准。数据采样间隔为10分钟(2019年6月之前)或15分钟(2019年6月之后)。 闪电河流域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为卫星反演和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产品真实性检验提供长期的地面参考数据。
赵天杰, 姬大彬, 蒋玲梅, 崔倩, 陈德清, 郑景耀, 张子谦, 胡路, 施建成
本数据对华南佛冈I型花岗岩(~约160Ma),南昆山A型花岗岩(~约160Ma)和大容山-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样品(~约230Ma)进行了详细的钡同位素组成分析,样品具体地理位置大概位于:北纬18°~26.5°,东经104°~117°。同位素数据在全岩样品经过酸消解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通过MC-ICPMS测试获得。全岩样品通过无污染碎样至200目以下,粉末酸消解并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后,随后用MC-ICPMS测试钡同位素,测试时选择国际通用的标准样品对测试数据进行监控。获得的Ba同位素数据为花岗岩储库的Ba同位素组成提供重要信息。
南晓云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五专题一“高原动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019QZKK0501)第一年度(2019年底至2020年初)本专题共计组织110支科考队,重点在青藏高原墨脱地区、祁连山、西天山开展野外科学考察60余次,基本覆盖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利用红外相机,样线,样点等方法对青藏高原脊椎动物(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对青藏高原亚洲水塔区及喜马拉雅区所属的农牧交错区农牧昆虫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雅鲁藏布江等典型水体外来鱼类、西藏自治区拉萨、林芝与青海省西宁市等地区外来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川藏北线鼠类、普氏原羚等物种的第一轮野外调查,开展并完成部分物种的遗传学(或组织学)样品采集工作。本数据集包含本专题第一年度科学考察收集的生境照、样品照、工作照、工作视频电子科学数据。数据以科考队(子课题)及科考路线整理上传。
尹婷婷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20年逐日地表蒸散发产品,产品分辨率为0.01°。采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算法,实现对RS-PM (Mu et al., 2011)、SW (Shuttleworth and Wallace., 1985)、PT-JPL (Fisher et al., 2008)、MS-PT (Yao et al., 2013)、SEMI-PM (Wang et al., 2010a)、SIM (Wang et al.2008) 等6种蒸散发产品的集成。参与蒸散发产品生产的驱动数据包括MODIS(NDVI、Albedo、LAI、PAR),MERRA-2气象再分析数据,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等。
姚云军, 刘绍民, 尚珂
内容包括北京云蒙山地区花岗质-闪长质糜棱岩样品的矿物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数据和镜下照片。矿物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数据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JOEL JXA8230型电子探针仪上完成。实验条件为加速电压15kV,测试电流20nA,电子束斑直径一般为5μm,较小的颗粒采用3μm束斑。数据检测时间为10~20s,实验误差为±2%。使用天然矿物作为标样。共计测试了5个岩石样品。每1个样品中的每一种基质矿物(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至少测试3个颗粒,每个矿物颗粒一般测试3~4个探针点。对每个样品中代表性斜长石、钾长石残斑,也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剖面分析。代表性矿物的化学成分数据列于表格中。 此数据可为北京云蒙山糜棱岩韧性变形的具体温度条件以及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持。
张慧
本数据集是2018年西藏开展的农村小水电调查结果汇总。主要内容包括西藏自治区每个地市不同区县的小水电名称、装机容量、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以及每个水电站的运行状态。西藏自治区水电开发历史较早,大中型水电站数量不多,主要以农村小水电站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自治区的小水电站多数都已被关停,目前主要以大中型的水电工程开发为主。在水电调查数据较为缺乏的高原地区,本数据集较好反映了西藏自治区小水电的历史和现状,能够为西藏自治区水电开发调查与评估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傅斌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的水体悬浮物浓度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通过提取有效的离水辐射或离水反射率,从而对水体成分进行反演。本产品是使用经验/半经验方法进行水中悬浮物浓度信息提取的初步结果。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后续将结合科考实测数据对产品进一步优化。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变化研究与分析。
刘慧婵
本数据集为西藏自治区不同年份的统计年鉴,主要包括不同社会经济统计内容。西藏统计年鉴以统计图表和分析说明为主,通过高度密集的统计数据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年度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获取统计数据资料,是进行各项经济、社会研究的必要前提,借助于西藏统计年鉴,可以为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青藏高原地区数据匮乏,网络平台难以找到详尽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本数据集来源于西藏自治区各统计部门,能够为相关调查和研究提供支持。
傅斌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10米分辨率的不透水面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Sentinel系列数据,从联合特征出发,结合深度空间特征、长时序的NDVI等指数特征、地形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进一步明晰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桂周
该数据集包含位于小滦河流域布设29个土壤温湿仪器观测点,观测时间在2018年8月28日-2019年2月28日之间,时间间隔30 min。观测深度为5 cm和10cm共2层。观测点位分布在被动微波像元尺度(如SMAP、SMOS、AMSR2和FY-3)和主动微波卫星像元尺度(如Sentinel-1)内。主微波像元和被动微波像元的观测面积分别为0.1°×0.1° 和 0.25°×0.25°。主动微波像元中有12个位点(称A(主动)),被动微波像元中有17个位点(称P(被动))。
蒋玲梅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药用真菌,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周边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生境中,在该物种的传统产区,虫草收入是农牧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同时该物种是也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数据根据已发表的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以冬虫夏草干燥品腺苷含量为其质量标准,建立了一个综合生态位模型来模拟基准气候条件以及未来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4个时间段的冬虫夏草潜在分布区变化以及高质量虫草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
郭彦龙
本数据主要包含藏北湖区仁错(申扎县-班戈县境内)蛇绿岩中基性岩的全岩Sr-Nd同位素数据。数据分析测试在武汉上谱分析测试公司完成,前处理在配备100级操作台的千级超净室完成;同位素分析采用德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的MC-ICP-MS(Neptune Plus),数据采集由8个blocks组成,每个block含10个cycles,每个cycle为4.194秒。 通过该项分析,旨在明确蛇绿岩中基性岩单元岩浆地幔源区特征,为进一步约束蛇绿岩成因,明确其类型提供关键证据。本套数据样品均符合分析要求,分析精度高,可用于进一步约束中特提斯造山带内蛇绿岩成因及其构造归属划分。
翟庆国
华南地区大湖塘钨铜钼矿床的地质年代学数据集包括不同岩石矿物和矿石矿物的年龄数据。样品为华南地区大湖塘钨铜钼矿床的北段、中段和南端的岩体和矿石,通过单矿物分选选取了1件黑云母、5件白云母和22件辉钼矿样品进行定年工作。岩体和矿石地质年代学数据主要通过黑云母、白云母的Ar-Ar定年方法和辉钼矿Re-Os定年方法测得。根据获得的地质年代学数据约束了两个主要的岩浆作用和矿化时期,研究表明大湖塘钨铜钼矿床是长达20个百万年的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结果。
宋伟乐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大湖塘矿床白钨矿、黑钨矿,氟磷灰石和石英的流体包裹体数据和H、O同位素数据以及蚀变矿物绿泥石的主量元素数据。2018年样品采自华南地区大湖塘钨铜钼矿床。绿泥石的主量元素组成数据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测得,矿物流体包裹体数据通过Linkam MDS 600冷热台测温和Renishaw RM2000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测得,矿物氢氧同位素组成组成通过Thermo-Finnigan DeltaPlus XP 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测得。根据测得数据约束了大湖塘矿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宋伟乐
本数据集为锡石和黄锡矿锡同位素组成数据。样品主要来源于美国南达科他州,英格兰康沃尔郡,德国和捷克共和国及玻利维亚安第斯锡带的四个不同成矿环境的锡成矿带。锡石和黄锡矿的锡同位素组成是由等离子质谱仪测定的。该数据已用于文章发表,数据质量高且真实可靠。通过获得的数据,利用Sn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反映了矿床的原始Sn同位素组成,证明在早期形成的锡石与来源或岩浆过程的变化有关,锡同位素可以提供氧化还原反应和岩石来源和过程的信息。
姚军明
本数据集为浙江省泰顺县洋滨锡矿的锡石LA-ICP-MS U-Pb测定数据。本数据来源于原位的LA-ICP-MS分析获取。该数据已用于文章发表,数据质量高且真实可靠。浙江省洋滨斑岩型锡矿为东南沿海钨锡成矿带的一部分,用原位的锡石LA-ICP-MS U-Pb数据确定洋滨锡矿的成矿时代;以便准确厘定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浙江洋滨、江西大湖塘、岩背和广东石菉和海南高通岭等燕山晚期代表性钨锡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含矿岩体成岩成矿时代.
李前臻
表格内容包括朝鲜半岛地区的糜棱岩样品的40Ar/39Ar定年信息。首先将样品经过碎样→水漂→过筛 →磁选→比重液分离等步骤分选出黑云母、角闪石和白云母等单矿物定年样品,最后在双目镜下手工挑纯。实验方法是40Ar/39Ar定年法。样品经过前处理后进行照射,照射工作是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游泳池堆”中进行的,接着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气体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 Helix MC进行阶段升温加热,最后使用ISOPLOT 程序计算坪年龄及正、反等时线。此数据可为了解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东延方式提供数据支持。以上数据已发表于SC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武昱东
Based on AVHRR-CDR SR products, a daily cloud-free snow cover extent dataset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5 km from 1981 to 2019 was prepared by using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method. Each HDF4 file contains 18 data elements, including data value, data start dat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etc. At the same time, to quickly preview the snow distribution, the daily file contains the snow area thumbnail, which is stored in JPG format. This data set will be continuously supplemented and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algorithm update (up to may 2019), and will be fully open and shared.
HAO Xiaohua
本数据集来源于来源于四篇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1:该论文利用LA–ICP–MS分析华南仙石铀矿床中不同成矿时代铀矿物颗粒的稀土元素组分。基于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三组铀矿物的稀土元素呈现出类似的分布特征。但不同成矿阶段铀矿物中稀土元素的含量明显不同,甚至相差几个数量级,如La, Eu, Dy, Yb 和Lu等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铀矿物REEs配分模式大多显示出轻微的Eu正异常,仙石铀矿物REEs配分模式与笋洞花岗岩围岩、仙石铀矿区辉绿岩以及花岗岩型铀矿相关的沥青铀矿稀土配分模式均不同,且也不同与其他类型铀矿床中铀矿物的REEs配分模式。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仙石铀矿床中的铀矿物可能不是前人通常认为的铀氧化物(e.g., UO2 or U3O7)。因此,仙石铀矿物的REEs特征,更进一步支持其可能为一种新的铀矿物高铀酸钙(Vorlanite)。 论文2:该论文通过对年轻铀矿物SIMS U-Pb定年过程的优化和高普通Pb数据处理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拓展了SIMS铀矿物的U-Pb定年适用范围;运用二次离子探针(SIMS)铀矿物U-Pb定年技术,结合传统铀矿物U-Th-Pb化学年龄法,获得桂北孟公界花岗岩型铀矿中铀矿物SIMS U-Pb年龄为1.9 ± 0.7 Ma,与铀矿物U-Th-Pb化学年龄2.3 ± 0.1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且矿床的矿化作用事件与华南第四纪伸展背景下火山岩(2.1–1.2 Ma)的侵位作用过程近同时;是目前识别出的华南最为年轻的铀矿化事件。 论文3:本论文针对铀矿化定年方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评述了铀矿物定年的五种主要方法:(1) 铀矿物U-Th-totalPb化学年龄;(2) 铀矿物模式年龄;(3) 铀矿物传统等时线年龄;(4) 铀矿物矿伴生矿物年龄;(5) 原位微区铀矿物U-Pb年龄;深入探讨了铀矿化作用定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应方案,期望促进未来铀矿床成矿年代学的发展。 论文4:该论文利用角闪石Ar-Ar法新获得的下庄两组NWW向基性岩脉和一组NEE向基性岩脉的年龄为200~180 Ma,这些基性岩脉的年龄与下庄基性岩脉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总体一致,进一步确认粤北下庄地区存在早侏罗世的基性岩浆活动。尽管与其对应期次的铀矿化年龄迄今还未见报道,但这些早期基性岩脉的存在对铀成矿作用的认识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质意义。表明华南地区此刻处在伸展构造地质背景,标志着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后华南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可能至少在200~190 Ma已经开始。 注1:孟公界铀矿GPS坐标:N26°11′ ,E110°30′。 注2:下庄铀矿GPS坐标:N24°33′,E114°14′。
骆金诚
数据包含珠西沟冰川径流的钾、钠、钙、镁、氟离子、氯离子、硫酸根和硝酸根等指标,涵盖了大部分无机溶解组分。上述阴阳离子分别采用离子色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等仪器测得,检测限低于0.01mg/L,误差低于10%;本数据可以用于反映珠西沟流域硫化物氧化、碳酸盐岩溶解和硅酸盐岩风化等化学风化过程对河水溶质的贡献,进而精准计算碳酸盐岩风化速率和硅酸盐岩风化速率,最终为评估冰川作用对岩石化学风化及其碳汇效应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邬光剑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