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天老池小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 观测项目有时间、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40-60cm土壤水分、0-20土壤水分、20-40土壤水分、气压、PAR、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太阳辐射、总降水、20-40土壤温度、0-20土壤温度、40-60土壤温度。 观测时段为2011年5月25日至2012年9月11日,各参数数据均整理为日尺度上。
赵传燕, 马文瑛
2011年8月-10月,2012年5月-8月期间在甘肃马鬃山地区进行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对每一个地下水、地表水露头点,按取样要求,采集水样500ml,密封瓶口,标记取样时间、地点、编号,送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检测,获得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主要包括,阳离子: Na+,K+,Mg2+,Ca2+ ,PH;阴离子: F-,Cl-,NO3-,SO42-,HCO3-,CO32-;微量元素等。以了解马鬃山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分布规律。
郭永海
该数据包含草地截留控制实验数据和草地最大持水量观测数据。 最大持水量实验是2011年进行的,主要选择的植被类型有苔草、珠芽蓼、车前草和委陵菜,对每种类型的样品进行最大持水量实验,并对其进行照相处理,得到的具体数据见文件。 草地冠层截留是2012年生长季进行的,采用人工控制降雨实验来完成。在生长季末期,对流域内主要类型草地按照放牧与禁牧两种情况进行采样。人工降雨过程中,每隔1min对降雨量和穿透雨量进行记录,最后通过降雨量与穿透雨量的差值计算草地冠层截留量。
赵传燕, 马文瑛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王建华, 刘纪远, 庄大方, 周万村, 吴世新
数据为祁连山天老池小流域的土壤水分数据。试验于2013年7、19-8.23日对整个流域的土壤水分TDR探头进行埋放,这些探头的位置能够代表整个天老池流域,主要对青海云杉林坡,灌木坡,祁连圆柏林坡和干草原四个海拔线进行取样。于7月19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观测间隔为一个周,若有降雨时间,则在第二天进行观测。在观测的最后时间对所有的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在室内测得土壤质量水分含量,旨在对TDR探头观测的数据进行校正。
马文瑛, 赵传燕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1个气象常规观测站点的信息,其中梧桐沟和吉诃德两个站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撤销,其他站点均从建站起运行至今。 站名 经度 纬度 1、马鬃山 97.1097 41.5104 2、玉门镇 97.5530 39.8364 3、梧桐沟 98.3248 40.4697 4、酒泉 98.4975 39.7036 5、金塔 98.9058 39.9988 6、鼎新 99.5117 40.3080 7、高台 99.7907 39.3623 8、临泽 100.165 39.1385 9、肃南 99.6178 38.8399 10、野牛沟 99.5830 38.4167 11、托勒 98.0147 39.0327 12、额济纳旗 101.088 41.9351 13、拐子湖 102.283 41.3662 14、张掖 100.460 38.9124 15、山丹 101.083 38.7746 16、民乐 100.826 38.4376 17、阿拉善右旗 101.429 39.1407 18、永昌 101.578 38.1771 19、祁连 100.238 38.1929 20、刚察 100.111 37.2478 21、门源 101.379 37.2513 22、吉珂德 99.7063 41.9183 23、嘉峪关 98.2241 39.7975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数据应用服务室
本数据为祁连山天老池小流域亚高山草原草地的土壤蒸散发数据。 用自制的Lysimeter来观测土壤的蒸散发,为流域蒸散发模型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实验共布设了六个重复试验,观测亚高山草原草地在整个生长季的土壤蒸散发变化。每天8:00和20:00利用精度为1g的电子称对内桶进行称量,如遇到降雨情况,观察渗漏桶内是否有渗漏水,如果有渗漏水应同时测量渗漏桶内渗漏水量。 观测仪器:1)标准20cm直径雨量筒量雨器。2)自制Lysimeter(直径30.5cm,桶高28.5)。3)电子天平(精度1g),用于观测自制Lysimeter的重量变化。
马文瑛, 赵传燕
叶面积指数(LAI)作为植被冠层的结构参数,是很多关于能量、生物量等反演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首先在Terrasolid软件中分离植被点和地面点。然后计算激光点的透过率,透过率为地面点占所有点的比例。 激光脉冲打到冠层上后,有部分能量穿过枝叶间的孔隙继续前进,直到能量被遮挡,因此最后会有部分激光点到达地面,本研究用穿过孔隙到达地面的能量与冠层能量的比值作为激光穿透指数(Laser Penetration Index, LPI)。计算研究区各尺度下每个样点的 LPI。
赵传燕, 马文瑛
内容为2013年5月24日开始至9月3日青海云杉林的32次降雨截留数据。 样地设置在海拔2800m青海云杉林内,样地大小30m×30m,布设了90个直径为20cm的雨量筒按照3m的间隔布设在样地中,以及20个两种规格(I为200cm*20cm,II为400cm*20cm)的积水槽来观测林内的截留数据。并且在离样地50m左右的河道空旷地上布设有一台型号为DSJ2(天津气象仪器厂)虹吸式雨量计对林外降雨量及降雨特征进行观测。每次降水事件结束且林内穿透雨停止后,用雨量器量每个雨量筒内的水量并记录。
马文瑛, 赵传燕
自动气象站位置: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观测时间为2013年5月9日至2013年9月3日,参数尺度为小时尺度,10min记录数据。观测参数有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40-60cm土壤水分、0-20土壤水分、20-40土壤水分、气压、PAR、气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总降水、20-40土壤温度、0-20土壤温度、40-60土壤温度。
马文瑛, 赵传燕
冠层截留场设置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700m林内,共布设了60个降水截留桶,等间距放置于地面。截留桶规格为: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35cm。观测时间为2012年6到7月,2013年7月到9月,共记录17次降水事件(包括每次降水量)。单位为:mm。
何志斌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叶面积指数等指标是用Plant Canopy Imager CI - 110测定的
常学向
背景:此数据汇交属于“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耐旱机理的基因组学研究”的第一次数据汇交。 本重点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典型荒漠植物沙冬青为材料,利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沙冬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基因转录组序列进行解码,从而发掘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和基因群组,并用转基因技术在模式植物中验证其抗旱性。 过程、内容: 由于基因组测序需要专门测序仪器,工程浩大、过程复杂(主要有基因组文库构建、测序、数据分析及基因组组装等程序),因此需要由专业测序公司完成。在与测序公司接触后,我们了解到在对一未知基因组进行测序前,需要先对其基因组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预测,这是设计测序方案和策略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在2013 年主要对沙冬青的染色体组成、基因组大小和复杂度进行了预测,并成功建立了其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方法。结果表明沙冬青植物为2倍体,基因组由9条染色组成(2倍体18条),基因组大小为1.07G。对基因组DNA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所得DNA复合测序要求,已送往测序公司建库、测序,现正在进行中。另外,为了获得大量、均一的植物材料,我们对其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了探讨,也获得了成功。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未能够按项目原计划在本年度完成沙冬青基因组测序,并提交有关数据,主要是我们之前没有将基因组预测的内容计算在内。 数据使用说明:本年度所得有关沙冬青倍性、染色体核型组成以及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对后续基因组测序奠定了必要基础,为测序方案的设计和经费预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而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成功,为后续转录组测序和抗旱机理研究的实验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保障,也无需每次到植物原生长地取材,同时也是对沙冬青植物细胞学和生理学研究的新贡献。
何军贤, 顾力菲
该数据由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直接裁剪得到。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在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建立了中国1:10万土地利用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6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数据投影有两种:WGS84/ALBERS;数据范围覆盖新的黑河流域边界(缺外蒙古数据)。
刘纪远, 王建华
降水量是气象监测的要素之一,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在山区降水是植物生存唯一的水分来源。因此,对降水是森林水文小循环的主要环节。本数据仅提供的是排露沟流域生长季节的降水量。
常学向
黑河上游排露沟流域出山口径流量记录,日期包括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该数据量测装置是位于小流域出口处的量水堰,数据单位为m3/day。
何志斌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搭载在ENVISAT卫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工作在C波段,波长为5.6厘米,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和宽幅成像等特点。 黑河流域的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主要通过中欧“龙计划”项目获取,数据以Image模式、交叉极化(Alternating Polarisation)模式与宽幅模式为主,空间分辨率为30米。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NVISAT ASAR数据404景,其中APP模式82景,IMP模式7景,WSM模式315 景。获取时间分别为: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8-15至2007-12-23,2008-01-02至2008-12-20,2009-02-15至2009-09-06;IMP成像模式,时间范围为2009-06-19至2009-07-12;WSM宽幅模式,时间范围为2005-12-05至2005-12-31,2006-01-06至2006-12-31,2007-01-01至2007-12-30,2008-01-01至2008-11-28,2009-03-13至2009-05-22。 产品级别为L1B级,未经过几何校正,为振幅数据。
European Space Agency
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700m处阴坡草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模拟降雨事件,时间分别为2011年7月15日、7月16日、7月22日,模拟不同降雨强度下地表的产流量及产流率,每半个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在同海拔阳坡草地也进行了两次降雨模拟,作为对比试验,时间分别为2011年7月24日及25日。
何志斌
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700m青海云杉林内以及林外阴坡草地分别布设了9个及6个蒸发桶。规格为口径20cm,高80cm。测量日期为2012年6月至2012年9月,每日测量,并记录每天降水量。单位为mm。
何志斌
微气象场位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700m处草地。数据记录日期为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时间间隔为半个小时,其中包括(1.5m湿度、3m温度、2.8m气压、1.3m雨量、2.2m风速、3.1m总辐射),单位分别为%、℃、Pa、m、m/s、W•M-2。
何志斌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