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是根据TESim生态过程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收集的,包括生物量、植物N和P含量、蒸散发、NPP等模型通常输出的结果。这个结果有些是通过野外实测获得,有些是通过野外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有些是通过文献获得。
彭红春
本数据以黑河中游灌区的玉米作为观测对象,观测仪器为Licor-6400 XTR,地点选在HiWATER联合试验超级站的附近。通过非控制实验和控制实验(控制二氧化碳和光强)观测玉米的光合作用参数,时间从2012年6月22日-8月24日。
李彦辉, 彭红春, 杨保
一、数据概述: 采用Solinst Leve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数据内容: 我们手动观测两个断面的水位流量数据。 第一个断面: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观测点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2012.7.21-7.25为1次/30分钟。2012.7.25-2013.5.6为1次/15分钟。该观测点在2012年9月15日后自动监测数据发生错误,原因可能为河道流量变小,探头暴露在空气中,水位计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9月份后气温降低,至冬季河道冻结,这段时间无自动监测流量数据。 第二个断面: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观测点在进入9月份后,河道流量逐渐变小,出现了河道无水的情况。此时水位计读数已经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我们野外经验得知,在9月份到来年的5月份,观测点处基本上处于无水状态。
孙自永, 于立南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葫芦沟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55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项目执行期期间对额济纳三角洲与生态植被样方相呼应的土壤调查数据。 额济纳三角洲生态植被调查样方相对应的土壤剖面取样(5个),20厘米分层采样。调查项包括:土壤盐分、土壤有机质、C、N、P等,时间:2011年8月。
于静洁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样带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平均点云密度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荒漠河岸林植物蒸腾耗水的关键因子,本项目选择黑河下游典型植物群落,坐标为42°02′00.07″N,101°02′59.41″E,通过连续测定2010-2012年土壤水分数据,观测仪器为EnvironSCAN(澳大利亚,ICT),观测深度为10、30、50、80、140cm,观测频率为0.5h,为理解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蒸腾耗水的环境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司建华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地下水位数据。一号井位于葫芦沟流域总控水文断面侧旁,井深:12.8m,孔径:12cm;二号井位于三角洲东侧,距河道约100m左右,井深:14.7m,孔径:12cm。 2.数据内容: 地下水井井内布设U20-HOBO水位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葫芦沟小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数据为日尺度数据。 3.时空范围: 一号井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74m(流域出口水文断面附近)。 二号井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04.1m(三角洲东支河流东侧)。
韩春坛
叶片水势是表征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本项目在黑河下游选择胡杨和柽柳,采用WP4C,频率为15天,测定了黎明前、正午和日落前的叶片水势数据,可以为认识荒漠植物生长条件提供基础数据。
司建华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天姥池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边材面积和心材面积的准确估算是进行植物蒸腾耗水尺度转换的主要手段,本项目于2011年10月,对额济纳绿洲98 棵胡杨进行边材、心材调查,测定了边材和心材宽度,建立了边材面积与胸径、高度的关系曲线,具体参见文献李炜,司建华,冯起,鱼腾飞.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蒸腾耗水对水汽压差的响应. 中国沙漠, 2013, 33(5): 1377-1384.
司建华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天姥池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葫芦沟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55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数据。包括气温1.5m、湿度1.5m、气温2.5m、湿度2.5m、土壤水分0cm、降水量、风速1.5m、风速2.5m、风向1.5m、地热通量5cm、总辐射、地表温度、地温20cm、地温40cm、地温60cm、地温80cm、地温120cm、地温160cm、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陈仁升, 韩春坛
GIMMS(gla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数据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C-J-Tucker等人于2003年11月推出的最新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数据。 该数据集包括了1981-2006年间的柴达木流域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变化,格式为ENVI标准格式,投影为ALBERS,其时间分辨率是15天,空间分辨率8km。GIMMS NDVI数据采用卫星数据的格式记录了22a区域植被的变化情况。 1、文件格式: GIMMS-NDVI数据集中包含了从1981年7月至2006年间隔为15天的所有.rar压缩文件,解压以后包括1个XML文档、一个.HDR头文件、一个.IMG文件和一个.JPG图像文件。 2、文件命名: NOAA/AVHRR-NDVI数据集中的压缩文件命名规则为:YYMMM15a(b).n**-VIg_data_envi.rar,其中YY-年,MMM-简写的英文月份字母,15a-上半月份合成,15b-下半月份合成,**-卫星号。解压之后有4个文件,文件名不变,属性分别为:XML文档,头文件(后缀名为:.HDF),遥感影像文件(后缀名为:.IMG)和JPEG图像文件。 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NASA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植物材料采样及其分布位置,主要是灌木,少数草本。植物材料的编号与形态结构特征分析表格里的一致,相互对应使用。
刘玉冰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分别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cm、4cm、10cm、20m和30m)、风向、气压、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15cm、20cm和40cm)、土壤水分(10cm、20cm、50cm、100cm和180cm)及土壤热通量(5cm、10cm和15cm)。 具体的表头等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张掖市气象局
调查地经度101°3′13.265″,纬度42°1′53.660″,海拔883.54m。样地面积100×100m,样方面积20×20m。调查胡杨冠幅、高度、胸径等指标。
司建华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