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表达该范围内的人口总的数量。该数据来源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地球数据研究所,对该数据进行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加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8个关键节点区域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该数据是以行政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空间尺度转换得到规则的百米尺度的人口格网数据,每个格网人口是按各行政单元人口和多源辅助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计算得到。人口数据可用于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选举、风险评估、灾害救援、疾病防控、减贫扶贫等。注:该数据仅为初始数据,后续将结合人口普查、建筑物以及GIS遥感等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人口格网数据。
葛咏, 凌峰
青藏高原生态资产评估遥感反演基础数据集包括了青藏高原自2000年起年度的植被覆盖度(FVC),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叶面积指数(LAI)等基于遥感反演的生态参数,以供区域尺度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使用。叶面积指数数据主要基于已有MODIS MCD15A2产品,通过基于TSF滤波的叶面积指数估算改进方法及尺度下推方法来完成。为了验证数据精度,在全国范围内均匀布设了746个样地,包括76个农田样点、47个草地样点、467个森林样点和156个灌木样点,均为在30米*30米样地内使用LAI-2000、LAI-2200或TRAC等专用设备获得。
刘文俊
藏南裂谷系是青藏高原南部最显著的地貌特征之一。吉隆-沃马盆地和达涕盆地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裂谷盆地,发育了较完整的晚新生代地层序列,记录了藏南裂谷系形成、演化以及青藏高原隆升变形过程的重要信息。对吉隆-沃马盆地和达涕盆地晚新生代地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层序列和沉积学考察。吉隆-沃马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厚度近600米,包括底部的扇三角洲相砾岩段(旦增竹康组,400-600米)、中部的河湖相泥岩与砂岩互层段(沃马组,200-400米)和上部冲积扇相砾岩与泥岩段(贡巴组,200-0米),三趾马层位位于沃马组的底部。达涕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厚度300余米,包括下部的河湖相泥岩与砂岩、砂砾岩段(达涕组,80-305米)和上部的冲积扇相砾岩段(贡巴组,80-0米),三趾马化石层位于达涕组的顶部。通过与喜马拉雅造山带西部的裂谷盆地—札达盆地对比分析,表明这些裂谷盆地在晚新生代时期经历了相似的沉积演化特征和可以对比的三趾马化石层。建立这些裂谷盆地晚新生代的精确年代学序列并开展综合对比研究,对于认识藏南裂谷系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伟林
1、 数据内容: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白水河站2018年月平均流量统计数据 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利用澳大利亚Unidata超声波流速传感器在设置的白水河水文断面自动测量河流流速,利用HOBO水位计所记录的水位数据,结合对应的水文断面面积数据,用流量与流速关系式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流量数据。 3、 数据质量描述:数据自动连续获取, 每隔2小时进行连续测量。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可为冰川积雪-径流模型模拟等提供数据支持
蒲焘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进度安排,受项目组管理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组织一行6人考察队针对咸海周边土地沙化、盐渍化及植被建设情况,于11月15日至11月26日深入咸海周边进行了实地考察。初步了解了咸海周边土壤沙化、盐渍化的历史、现状、开展的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当前紧迫的问题等情况。并进行了植被和土壤取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即提用地下微咸、咸水种植盐生植物,实现盐碱地植被快速建植。通过实地考察,考察组认为实施盐碱地植被建设应以盐生植物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重。根据当地盐生植物分布规律和盐碱地主要建群种特征,结合实施地的气候条件,应该重点选择盐穗木等7种盐生植物进行种植示范。考察组在实际调查后,提出了关于盐碱地植被建设的三条具体建议。
赵振勇
本数据为祁连老虎沟大本营2014-2018年气象塔日志数据集,"老虎沟12号冰川10米气象塔位于大本营,海拔4200米,其观测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相对湿度、气压、向下辐射、向上辐射、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分辨率为日值,气象仪器经过中国气象局的标定和调试后,都与耐低温(-55℃)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美国)连接,数据质量完整,多篇文章成果的数据均来源于此数据,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的河西走廊作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研究其变化对于甘肃、青海乃至全国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此数据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秦翔
2015年公里格网的人口数据,每个格网表达该范围内的人口总的数量。该数据来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经济数据应用中心,对该数据进行投影转换、裁剪等处理加工得到“一带一路”沿线34个关键节点区域的公里格网人口信息。该数据是以行政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空间尺度转换得到规则的公里格网人口数据,每个格网人口是按各行政单元人口和面积进行面积加权得到。人口数据可用于诸多领域,包括城市规划、选举、风险评估、灾害救援、疾病防控、减贫扶贫等。注:该数据仅为初始数据,后续将结合人口普查、建筑物以及GIS遥感等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人口格网数据。
葛咏, 凌峰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orature, LST)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Landsat热红外系列卫星数据(包括Landsat TM,ETM+和OLI热红外波段)是地表温度反演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达卡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Landsat TM/ETM+/TIRS系列质量较好(云量低于30%)的数据,采用单通道算法(single channel,SC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同时,考虑了基于NDVI来源的反射率校正,以便对不同地区和条件进行更准确的LST估算。最终得到了达卡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逐年每季度(近似)地表温度数据。注:由于该区域数据受云干扰严重,对数据种进行了云掩膜处理。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MODIS卫星的MOD09A1 Version 6产品提供了针对气体、气溶胶和瑞利散射等大气条件校正的第1至7波段的地表光谱反射率的估计值。它是由500m分辨率的MOD09GA组成的3级数据合成的产品,每个产品像元包含了基于高观测覆盖率、低视角、云覆盖以及气溶胶负载而选择的8天期间可能的最佳L2G观测值。除了7个500米的反射波段之外,还有一个质量图层和四个观测波段。对于每个像元,从8天合成周期内采集的所有观测值中选择一个值。像元选择的标准包括云量和太阳天顶角。 本数据集基于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下载的2000-2016年8天合成的MOD09A1 V6版本数据,空间分辨率500米,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研究区的掩模裁剪,最终得到了18个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8日合成的地表土地覆盖数据。 数据涉及的18个关键区域主要包括:曼谷、缅甸港口、吉大港、科伦坡、达卡、瓜达尔港、汉班托特、黄荆港和马六甲、关丹、马尔代夫、曼德勒、西哈努克、万象、仰光等区域)
李炘妍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orature, LST)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MODIS卫星数据是地表温度反演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18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MOD11A2数据,Modis采用的是劈窗算法,在此种算法的基础之上,对不同地区的温度反演数据加入了经验拟合的修正,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18个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逐年8天1km的地表温度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行政边界(Administrative boundary)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基底数据,是项目研究的关键基础。目前,DIVA-GIS是行政边界的重要数据源。 本数据的基底数据从DIVA-GIS下载,以泛第三极范围内31个关键节点(Abbas, Alexander, Ankara, Astana, Bangkok, Chittagong, Colombo, Dhaka, Djibouti, Ekaterinburg, Gwadar, Hambantota, Karachi, Kolkata, Kuantan, Kyaukpyu, Maldives, Mandalay, Melaka, Minsk, Mumbai, Novosibirsk, Piraeus, Rayong, Sihanouk, Tashkent, Teheran, Valencia, Vientiane, Warsaw, Yangon)为研究区域,基于官方行政单位(市)为基本单位,保留市级所在上一级(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如果所在节点的省级单位面积已超过1万平方千米,则保留该省级单位为研究区域。同时,如果所在节点的省级单位面积较小,则考虑了所在省级及其周边的政治经济影响,结合邻域省级单位,合并并保留至少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最终得到了所有31个关键节点区域的行政区域数据。 本数据集作为所有遥感数据的研究基础,为项目提供了基底数据。根据官方或节点所在政府信息,本数据集可实时更新。
尚成
MODIS百米级森林覆盖度是反映森林总体覆盖情况的关键参数,森林在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和大气圈中充当特殊的“转化”作用,为评价生态系统在全球的碳平衡以及区域贡献和响应提供了基础。目前,MODIS卫星数据产品是反演森林覆盖度的一项重要数据源。以18个关键节点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至2016年MOD44B数据,对不同地区的森林覆盖度数据进行了裁剪和估算,最终得到了关键节点区域2000-2016年MODIS百米级森林覆盖度数据。
葛咏, 凌峰, 张一行
采用高通量二代测序的方法,对671个藏族样本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测序平均深度1000×,确保每个样本的线粒体基因组完全覆盖(覆盖度100%)。基于系统发育思想,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没有样本污染等质量问题。结合已发表的欧亚大陆其他人群的测序数据,系统研究藏族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藏族人群中有20.98%可追溯至5.2-4.0 ka,与粟黍农业扩散至青藏高原的时间吻合。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组分很可能于10-7 ka前起源于中国北方,与粟黍农业的起源和强化一致。因此,这些组分很可能代表了伴随粟黍农业传播进入青藏高原的粟黍农业人群。通过估算,这些组分在5.2-4.0 ka占藏族人群的40-50%。说明粟黍农业人群得迁徙极大地促进了对藏族人群的遗传结构形成。
孔庆鹏
1、数据内容: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气压、风速及水汽压日平均数据。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由美国campel高山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其中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型号HMP155A;风速风向仪型号:05103-45;大气压力传感器:CS106;雨量筒:TE525MM。自动气象站每隔1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每日采集完自动统计计算得出日均值气象数据。 3、数据质量描述:数据自动连续获取。 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气象站设置在冰川末端上部,气象数据可为模拟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型冰川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了数据保证。
刘婧
1、数据内容:气温、相对湿度、降水、气压、风速、平均总辐射及水汽压日平均数据。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由美国campel高山型自动气象站观测,其中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型号HMP155A;风速风向仪型号:05103-45;净辐射仪:CNR 4 Net Radiometer four component;大气压力传感器:CS106;雨量筒:TE525MM。自动气象站每隔1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每日采集完自动统计计算得出日均值气象数据。 3、数据质量描述:数据自动连续获取。 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气象站的下垫面类型为高山草甸,气象数据可为高寒区陆面过程模拟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刘婧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以及室内测试分析的方法,系统汇集了内蒙古不同退化阶段的三类温性草原,即自东向西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植被和土壤数据。具体包括:样地采集点坐标信息、植物调查样方表、植物生长繁盛期地上生物量、植物有机碳含量、植物全氮、植物全钾;土壤水分含量、土壤PH值、土壤电导率、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团聚体占比、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土壤全钾。这些数据均是采用标准化测试方法,为系统研究内蒙古温性草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秀枝
活动层是多年冻主要特征之一,暖季融化,冷季冻结,呈季节性变化,其中所含水分的多少会对冻土的温度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冻土稳定性。该数据集主要是活动层水分数据,监测站点位于92°E,34°N,海拔4600米,监测场地地势平坦,植被类型为高寒草甸,北麓河气象站采用的水分探头为CS615,分别在地表以下10cm、20cm、40cm、80cm、160cm的5个深度上进行水分监测,该数据集的时间间隔为1天,是通过30分钟一次的数据的平均值,监测期间数据稳定、连续。通过结合土壤热通量和冻土地温等资料可以开展活动层的热变化过程以及变化机理等科学课题。
陈继
本数据集为2014-2018青藏高原西大滩(XDT)气象要素数据集。气象要素包括:2m空气温度(℃)、2m空气湿度(%)、降水(mm)、2m风速(m/s)、总辐射(w/㎡)。降水观测采用T200B。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位于青藏线西大滩的综合监测场(场点编号:XDTMS),数据根据原始监测数据(监测频率为每半小时一次)计算日均值,缺测部分或不满足计算日均值条件的以NAN表示。数据经过人工整理及校验,缺测时段为2017-7-7至2017-10-3。
赵林
Alpine region i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in riverine and watershed ecosystems, which supplies freshwater and stimulates specific habitats of biodiversity. In parallel, extreme events (such as flood, wildfire, early snowmelt, drought and etc.) and other perturbations may reformat th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nd eco-functions in the area. It is then critical to advance a predi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alpine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rough data-model integration. However, several formidable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cold and harsh climate, high altitude and complex topography, inhibit complete and consistent data collection where/when needed, which hinders the associated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the alpine region. The current study presents a suite of datasets consisted of long-term hydrometeorological, snow cover and frozen ground data for investigating watershed science and functions from an integrated, distributed and multiscale observation network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HRB) in China. Gap-fre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data were monitored from the observation network connecting a group of 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MSs), wireless sensors network (WSN) and runoff measurement spots. In addition, to capture snow accumulation and ablation processes, with the state-of-the-art techniques and instruments, snow cover properti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snow observation superstation. High-resolution soil physics datasets were also obtained to capture the freeze-thaw processes from a frozen ground observation superstation. The up-to-date datasets have been released to scientists with multidisciplinary backgrounds (i.e. cryosphere,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 and expected to serve as a testing platform to provide accurate forcing data, validate and evaluate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distributed models to a broader community.
CHE Tao, LI Xin, LIU Shaomin, LI Hongyi, XU Ziwei, TAN Junlei, ZHANG Yang, REN Zhiguo, XIAO Lin, DENG Jie, MA Mingguo, WANG Jian, YANG Xiaofan
该数据集是NOAA的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 (AVHRR)传感器获取的长时间序列的NDVI数据。该数据集时间范围是1982年至2015年。为了去除NDVI数据中的噪声,进行了最大化合成、多传感器对比纠正。每半个月合成一幅NDVI影像。该数据集在植被长期变化趋势分析中被广泛应用。该数据集是从全球数据集中将三江源部分裁切出来,以便单独开展三江源地区的研究分析。 本数据集数据格式为geotiff,空间分辨率为8km,时间分辨率为2周,时间范围为1982年至2015年。数据转系系数为10000, NDVI = ND/10000。
NOAA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