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叫蒸腾蒸发量,地面上植物的叶面散发(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也就是灌溉工程中的作物需水量。本数据集是中亚地区蒸散发月数据;2)Modis数据,以能量平衡法进行计算;3)站点盘蒸发验证;4)蒸散是植被及地面整体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主要包括植被蒸腾、土壤水分蒸发及截留降水或露水的蒸发,作为能量平衡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蒸散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还影响大气环流,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刘铁
参考奥利弗(J.E.Oliver)于1973年提出的温湿指数计算公式,基于年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得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温湿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评价。在对温湿指数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气温以及相对湿度的区域特征及差异,参考温湿指数生理气候评价标准,可以将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人居环境气候适宜程度分为不适宜、临界适宜、一般适宜、比较适宜和高度适宜5类。
封志明, 林裕梅
本数据集包括三江源地区环境介质中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数据。样品采集于2018年5月,采样范围包括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样品经索氏提取-净化-浓缩等前处理步骤制备后,由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进行测定。目标化合物包括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添加Mirex和PCB-30作为回收率标志物。样品测试时的内标为PCNB和PCB-209。经计算样品回收率普遍在60%-101%之间。
龚平, 王小萍
包含生物质燃烧源污染物SO2、NOX、VOCs、NH3、OC、EC、CO2、CH4的排放及Hg的排放,可为了解第三极区域的排放状况提供数据依据,也可为模型模拟提供输入数据。基础数据基于公开数据搜集、卫星观测数据、文献搜集等方式,以排放因子等方法结合ARCGIS等处理软件,建立了3km*3km的生物质燃烧源排放清单。清单中的数据来自于世界粮食和农作物组织数据库,MODIS卫星数据和科学文献,其质量可以保证。该数据可用于模型工作者对于第三极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进一步研究。
王书肖, 冯新斌
本数据集收集了斯里兰卡南部海域2013年9月到2014年5月的波浪潮位数据,斯里兰卡位于“海上丝绸之路”核心节点,是我们石油运输的生命线必经节点,该海域的波浪观测数据对了解该海域波浪特性、保障货船和海上护航编队航行安全有重要意义。数据通过布防在海底压力式传感器获取,通过异常值的剔除等质量控制数段,保证数据可靠性。该数据对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灾害评估、船只通过性安全评估和研究该海域波浪特性有重要意义。
罗耀
1)数据内容:种植结构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在农作物种类种植比例上的问题,一般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他经济类作物为辅,本数据描述10M分辨率的灌区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哨兵数据,随机森林法。3)数据质量描述:Kappa系数80%。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各种水文生态模拟分析的基础数据,精细计算农业蒸散、农业需水、下渗、灌溉需求,农业结构达到田块级别,为了能够推动农业种植健康发展,调整和优化各因素,并明确各要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5)种植结构是在GEE平台上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采集的样本点数据计算得出的,为了区分方便,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将每一种相似作物类型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计算完的.tif结果再用分区统计的方式链接到提取的耕地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表示作物类型的字段保留下来,即max字段,每个阿拉伯数字对应的作物类见说明文档。
刘铁
数据内容包含了1985年、1993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青藏高原全境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空间分布图。该数据集以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评价目标,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State-Response, PSR)建立由3类要素14种指标所组成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求得各指标权重,最后采用物元分析法分析各个指标与对应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构建青藏高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的熵权-可拓生态环境评价模型,揭示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丹
径流是大气降水形成的,并通过流域内不同路径进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习惯上也表示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即径流量。径流数据在水文水资源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中亚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数据为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流量,来源于中亚各国水文气象局。时间尺度为2015年的年均数据。本数据为项目提供了基础数据,便于分析中亚生态水文水资源的情况,为项目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刘铁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采集的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的土壤容重数据。2012年组织开展了第1次野外土壤调查采样。2013年在对已有土壤剖面样点进行定量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对已有剖面点代表性较差的景观区域进行土壤环境分析,形成补充性调查方案,组织开展了第2次土壤调查采样。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采集方式为代表性采样,所采集样点覆盖了黑河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涵盖了黑河流域的典型景观类型,能够反映黑河流域土壤属性整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野外土壤样品采集的深度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采取土壤剖面的土壤发生层样品。
宋效东, 张甘霖
2013-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数据,包括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数据、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数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指传统的古丝绸之路沿线的64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俄罗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缅甸、东帝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王国、波黑、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土耳其、伊朗、叙利亚、伊拉克、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黎巴嫩、阿曼、也门、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埃及。
宋周莺
数据包括青藏高原地区县域尺度的特色农业分布县数据,为青藏高原特色农业空间布局及发展奠定基础。数据来源于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青藏高原地区各省份的规划文件。数据为县级尺度的特色农业分布,包含的种类有青稞、牦牛、绵羊和枸杞四种农产品,实现了县域尺度特色农业主要农产品的空间化,时间范围设定为2015-2020年,参照数据来源中的各省份的特色农业规划建设时间。数据可以应用于特色农业空间布局现状及未来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研究。
史文娇
1)数据内容:种植结构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在农作物种类种植比例上的问题,一般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他经济类作物为辅,本数据描述10M分辨率的灌区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哨兵数据,随机森林法。3)数据质量描述:Kappa系数80%。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各种水文生态模拟分析的基础数据,精细计算农业蒸散、农业需水、下渗、灌溉需求,农业结构达到田块级别,为了能够推动农业种植健康发展,调整和优化各因素,并明确各要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5)种植结构是在GEE平台上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并结合采集的样本点数据计算得出的,为了区分方便,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将每一种相似作物类型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计算完的.tif结果再用分区统计的方式链接到提取的耕地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表示作物类型的字段保留下来,即max字段,每个阿拉伯数字对应的作物类见说明文档。
刘铁
青藏高原的水土资源匹配数据,由站点气象数据(2008-2016年,国家气象数据共享网)经过彭曼公式计算得出的潜在蒸散发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的不同土地类型,根据下垫面影响系数计算现有土地利用下的蒸散发量;以及气象数据中的站点降雨数据插值得到的降雨数据,根据两者差值得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实际降雨与现有土地利用条件下的需水量之间的差值来反映水土资源的匹配性,数值越大匹配性越好。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的空间分布能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农牧业资源情况做铺垫。
董凌霄
中亚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来源于欧洲太空局气候变化项目全球土地覆盖产品,在中亚地区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准确刻画了湖泊面积的年度动态变化过程。本数据包括22种土地利用类型,采用IPCC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经重分类处理得到了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城镇、未利用地和水域等6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辨率为300米。包括2000,2005,2010,2015年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土地利用数据。
Pierre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采集的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的土壤有机碳数据。2012年组织开展了第1次野外土壤调查采样。2013年在对已有土壤剖面样点进行定量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对已有剖面点代表性较差的景观区域进行土壤环境分析,形成补充性调查方案,组织开展了第2次土壤调查采样。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采集方式为代表性采样,所采集样点覆盖了黑河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涵盖了黑河流域的典型景观类型,能够反映黑河流域土壤属性整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野外土壤样品采集的深度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采取土壤剖面的土壤发生层样品。
宋效东, 张甘霖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根据已有的2015年全球GDP公里格网数据集,通过利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土地覆被类型、植被覆盖情况和地形指数等辅助信息,构建支撑向量机回归克里格降尺度模型来实现34个关键节点区域的百米空间分辨率的GDP预测。针对辅助变量的数据缺失问题,采用克里格插值填补缺值;并通过聚合和重采样方法,获取1-km和500-m夜间灯光、植被指数、土地覆被数据和地形指数,以及100-m地形指数(包括高程、坡度和坡向)。所采用的降尺度模型由趋势和残差预测两部分组成,利用支撑向量机回归建立公里尺度GDP与辅助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基于变量关系尺度不变的假设,结合精细尺度辅助变量,获取精细尺度GDP趋势预测;再使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得到精细尺度GDP残差预测。在降尺度预测中,首先利用1-km和500-m数据,通过降尺度模型得到500-mGDP预测结果;然后根据500-m和100-m数据,再次利用降尺度模型获取34个关键节点区域的2015年百米分辨率GDP预测数据(单位:美元(2011年) ),为区域风险评估提供高分辨率GDP预测数据。
葛咏, 凌峰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亚各国水土热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可为中亚国家水土资源开发和农业生产提供支撑,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象、水资源、土地利用和遥感数据,对中亚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引入水热积指数作为水热因子,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1995、2005、2015年中亚地区水土热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水资源当量系数,对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特征及短缺程度进行评估。该数据集采用Albers投影,包括了中亚年降水资源空间分布,中亚热量资源空间分布,以及中亚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本数据集拟在为后续中亚农业资源分析,自然区划分析,中亚水土热资源脆弱性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周宏飞, 姚海娇, 李莉,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本数据集为欧亚大陆温性草地类型时空变异图-中国区域三级分类图(1980S)。数据为tif栅格格式,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温性草地三级分类取值1-8分别为:1-温性草甸草原;2-温性典型草原;3-温性荒漠化草原;4-温性草原化荒漠;5-温性荒漠及三个非温性草地类型(6-高寒草地、7-其他植被区、8-非植被区)。 该数据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为主持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 ∶1 000 000)》数据集为基础,结合历史气象等辅助资料分析处理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包含我国1980年代我国植被类型11 个植被型组、55 个植被型、960 个植被群系和亚群等植被信息,我们选择1980-1989历史气象数据,结合卫星数据进一步分析修正,并进行空间插值计算,得出我国温性草地三级分类。该数据可用于欧亚大陆温性草地分布信息以及时空变异分析提供依据。
唐家奎
本数据集采用SMMR(1979-1987)、SSM/I(1987-2009)和SSMIS(2009-2015)逐日亮温数据,由双指标(TB_37v,SG)冻融判别算法生成,分类结果包含冻结地表、融化地表、沙漠及水体四种类型。数据覆盖范围为三江源区域,空间分辨率为25.067525 km,EASE Grid投影方式,以Geotif格式存储。像元数值表征地表冻融的状态:1代表冻结,2代表融化,3代表沙漠,4代表水体。因为该数据集中所有tif文件描述的是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所以这些文件的行列号信息是不变的,摘录如下(其中cellsize单位为m): ncols 52 nrows 28 cellsize 25067.525 nodata_value 0
晋锐
本研究以2015年青藏高原耕地、林地及草地为评价对象,分析对土地敏感性影响显著的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因子(地形:海拔、坡度;气候:日照时数、≥0℃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土壤:土壤质地、土壤侵蚀强度、土层厚度;植被:植被类型、NDVI),建立农业土地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AHP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依据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得到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敏感性等级,输出250m分辨率的青藏高原农业土地敏感性图纸,并对结果校验分析。
姚明磊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