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含由卫星重力测量数据得到的2002年4月至2019年12月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数据。所采用的卫星重力数据来自于美国宇航局NASA与德国宇航局DLR合作的重力场恢复与气候学实验双星星座(GRACE,2002年4月至2017年6月)及其后续任务GRACE-FO (2018年六月至今)。由于GRACE和GRACE-FO之间有一年左右数据间断,我们额外采用了由欧洲空间局ESA的Swarm星座GPS数据反演得到的重力场数据(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所采用GRACE重力场数据为德州大学奥斯丁空间研究中心(CSR)、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四家机构发布产品的加权平均模型。GRACE数据后处理包括:用SLR数据解算结果替换GRACE低阶重力场参数(degree-1, C20和C30),去条带滤波,300公里高斯平滑,ICE6-G_D(VM5a)GIA模型,信号泄露误差改正,椭球误差改正等。
张宇, 沈嗣钧
亚洲高山区是地球上除南极和北极地区之外的第三大冰冻圈,分布着大量冰川积雪,不仅对全球水循环而且对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均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冰川学中,雪线作为消融期末积雪存在的下限,其高度变化信息是冰雪水资源变化的直观反映,也常用于指示冰川物质平衡,直接反映着冰川的进退。本数据集以2001—2019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为主要数据源,首先对逐日的MODIS积雪覆盖率产品进行去云处理,获得积雪覆盖日数(SCD)数据集;并用冰川年物质平衡观测数据、融雪末期Landsat数据对提取终年积雪的MODIS SCD阈值进行率定;然后以MODIS SCD提取的终年积雪面积结合地形“面积—高程”曲线实现大尺度融雪末期雪线高度信息的提取,最后得到2001-2019年亚洲高山区30km格网雪线高度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亚洲高山区冰冻圈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唐志光, 邓刚, 王晓茹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PM2.5(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870nm波段处的散射系数与吸收系数。测量仪器为光声消光仪(Photo-Acoustic Extinctiometer,PAX),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13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该数据集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PM2.5的散射及吸收特征。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该数据为中国科学院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在嘎隆拉24k冰川的表碛区自动气象站数据(AWS,Campbell公司),地理坐标为北纬29.765°,东经95.712°,海拔3950 m。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速(m/s)、净辐射辐射(w/m2)、水汽压(Kpa)和气压(mbar)日算术平均数据,原始数据中2018年10月之前每30分钟记录一个平均值,之后为10分钟记录一个平均值。温湿度采用HMP155A温湿度探头测定,净辐射探头型号为NR01,大气压力传感器探头为PTB210,风速传感器为05103,这些探头离地面2 m高。数据质量方面:本数据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先剔除了原始的10分钟和30分钟的异常数据,然后计算了每小时的算术平均数,最后计算日值,在计算日值时,如果小时数据的个数不足24个,予以剔除,数据表中对应的日期的数据为空。视为空值为剔除异常值后的数据除由于冬春季积雪较厚,气温低,导致部分参数数据有缺失外,数据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可供研究气候、冰川和水文等的科研工作者使用。
罗伦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PM2.5(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在450nm、550nm和700nm波段处的散射系数。测量仪器为TSI-3563型积分浊度计,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10秒。可用于研究青藏高原西北部的PM2.5散射系数对入射光波长的依赖性,该依赖性可反映PM2.5的粒径分布特征。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采自青藏高原的冰芯样品提供了冰雪同位素组成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该数据集包含了自1864-2006年各年的冰芯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冰芯是从青藏高原南部宁金岗桑冰川钻取得到,长度为55.1米,通过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MAT-253同位素质谱分析仪测得氧同位素数据,测量精度为0.05%。 数据采集地点: 宁金刚桑冰川(90.2°E,29.04°N,海拔高度5950米)
高晶
中国地表温度数据集包含2003-2017年期间中国(约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表温度数据,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5600 m。 数据集主要是通过集成MODIS每日数据(MOD11C1和MYD11C1),月数据(MOD11C3和MYD11C3)和气象站数据,以重建月尺度LST图像云覆盖下的真实LST来生成的,然后构建回归分析模型以进一步提高精度。 六个具有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分区。 精度分析表明,重建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密切相关,平均RMSE为1.39°C,MAE为1.30°C,R2为0.97。 详情请参考引用文献Zhao et al (2020)。
毛克彪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发育了厚层、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为我们研究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古高度、剥蚀与沉积历史以及古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伦坡拉盆地中部的连续湖相沉积的伦坡日剖面作为研究剖面。基于剖面底部已有火山灰锆石年龄以及顶部犀牛化石,我们用古地磁方法限定了伦坡日剖面年龄为~21.2-15 Ma。进一步,我们选择一些对环境变化的指标(如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等)建立了高分辨的磁学记录来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其中,磁化率数据主要通过卡帕桥仪器测得,而饱和等温剩磁则是由小磁力旋转仪和脉冲磁力仪获得。 结果表明磁化率在深湖-半深湖阶段磁化率逐渐增大;而在浅湖阶段,磁化率降低。结合砂岩发育层位往往出现磁化率极大值以及饱和磁化强度未表现与磁化率相关的变化趋势,初步认为区域的碎屑供给可能影响了磁化率的变化。另外考虑到岩性,孢粉以及化石记录,认为暖湿的环境在此阶段盛行。
谭梦琪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中流量气溶胶离线采样数据,测量仪器为崂应2030型中流量采样器,采集了直径90毫米的PM2.5、PM10、TSP石英滤膜样品,样品将用于元素碳、有机碳、水溶性离子和金属元素等化学成分分析。采样时段为2019年7月7日至2019年8月2日,于每日09:00开始采样,每次采样23小时,样品总量共81张。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0.5-20μm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数浓度粒径分布谱,测量仪器为TSI-3321型空气动力学颗粒物粒径谱仪(APS),共有52个粒径通道。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7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5分钟。可利用数据资料及气溶胶球形假设和气溶胶密度获得气溶胶体积浓度与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谱,进而研究青藏高原西北部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点。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利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数据(1976年的KH-9数据为辅助数据),人工目视解译获取了念青唐古拉山西段近40年(1970s-2018)共5期冰湖数据,对大于0.0036平方千米的冰湖从类型、规模、海拔、流域4个方面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湖持续扩张,数量从1976年的192个增加到2018年的299个,增加了107个(+56%),相应地总面积由原来的6.75±0.13平方千米扩张到9.12±0.13平方千米,增加了2.37平方千米 (+35%);冰湖的类型正发生明显的变化;较小规模的冰湖变化较快;冰湖的扩张正向更高海拔发展。
罗玮, 张国庆
改进频率分布和风速纠正的青藏高原格点降水数据集是一套适合青藏高原,经过风引起的降水观测损失订正和降水频率分布优化后的数据集。数据为NETCDF格式,时间分辨率为1天,水平空间分辨率10km。该数据可作为数值模式降水频率纠正的参考数据源。 该数据集使用了164个来自中国气象局和GSOD的日观测数据作为数据源。数据的生成分为4步:(1)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包括异常值和坏值去除等。(2)进行主要由风引起的观测损失补偿。(3)分别采用考虑海拔的样条函数插值月降水总量,普通克里金法插值日降水与月降水的比值,将两部分相乘得得到1km空间分辨率的数据。(4)将1km空间分辨率数据均值聚合到10km空间分辨率,得到最终数据。 相比国际同类格点降水数据,该数据进行了风引起的降水观测损失订正,同时通过插值方法的优化使其在降水量频率分布上更佳准确。该数据适合用于数值模式输出降水的统计偏差纠正或分析格点上的降水频率特征。
马佳培, 李弘毅
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子子课题3采集了分布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海晏县的青海细毛羊耳组织样品51份、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欧拉羊血液样品50份、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的牦牛血液样品50份、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海东驴血液样品60份,组织样品共计211份。同时,记录了个体的体长、体高、体重、年龄、性别等信息,以及产羔数、毛细度、毛长等经济性状数据,拍摄了个体照片,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饲养方式、疫病情况等信息。
田菲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疾病情况,调查青藏高原主要家养动物的疫病情况,对各主要家养动物的主要流行疾病进行抗病和易感个体的遗传样本及肠道微生物样品的采集工作。本数据集包含新疆伊犁地区褐牛样品48个,青海海东蒙古羊样品39个,青海马样品32个,云南香格里拉黄牛样品20个,山羊样品20个。所有样品都为新鲜粪便,提取DNA后进行的微生物16S测序的测序结果。所有数据均为下机原始数据未进行任何分析。检测这些样品的目的是为了比较泛第三极区域不同家养动物肠道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差异。
段子渊
本数据集为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要素数据集,详细记录了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特征和水质采样分析数据。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众多,是青藏高原湖泊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域湖泊发育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据初步统计,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为3825km2,湖泊度约为0.05。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自然环境》一书,具体包括了35个主要湖泊特征数据和60个湖泊水体化学分析数据。本数据集对于研究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李炳元
The Water body dataset for the North American high latitudes(WBD-NAHL) data is important for hydrology research, matter and energy cycle research. The inland water inventory included water bodies of tundra and boreal forest in North America. The water extent was extracted from Sentinel-2 A/B multi-spectral with assistant of JRC yearly permanent water. Both water index and random forest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ct water. The water index extracted the loose water extent. Random forest extracted the more accurate water extent. And area, perimeter and shape index (SI) were provided in this dataset. The overall accuracy is 98%.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about 6.5 million water bodies presented in tundra and boreal forest in North America, among witch 6 million small water bodies less than 0.1 km2 (90% of total water bodi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inventory covered 801,445 km2 inland water, the average size, perimeter and SI of which were 0.12 km2, 1.01 km and 1.43.
冯敏, Yijie Sui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9年8月29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民勤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3.668E,39.208N,海拔102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为了解析蔓菁如何、何时进入青藏高原,探讨蔓菁在青藏高原传播与驯化与早期人类活动的高原定居和古丝绸交流之间的关系,2018年6月,课题组利用三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青海省囊谦县的蔓菁自交F1代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De Novo组装,得到组装基因组大小为409.69 Mb,Contig N50为1.21 Mb。这一结果可为研究植物扩散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提供遗传基础。同时,这项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工驯化和人类选择对蔓菁的遗传分化的影响,以及蔓菁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机制。
段元文
本数据集是祁连山区多年冻土地下冰分布数据。本数据借助已有的钻孔资料,结合第四纪祁连山区沉积类型分布资料与土地利用数据,对多年冻土上限至地下 10 m 深度范围内的的地下冰分布进行估算。本数据集采用了祁连山区共计374个钻孔资料,并考虑了第四纪沉积类型对地下冰储量的标示作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本数据对于祁连山区多年冻土、水资源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此外,对于整个青藏高原地下冰储量估算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盛煜
按照计划,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大红沟剖面的252个地层沉积样品在实验室进行孢粉和碳屑的提取工作,实验采用HF提取方法,然后通过镜下鉴定种类并计算含量,进而开展孢粉-炭屑研究。前期通过现代观测和表土样品分析初步建立了孢粉(碳屑)-植被-气候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拟通过结合过去已开展的剖面和钻孔孢粉和微体炭屑数据,建立柴达木盆地过去近30 Ma以来的炭屑序列,进而探讨过去植被-古火的变化历史及其与重大生态气候环境事件之间的关系,为理解该地区古地理格局、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演化及其驱动机制提供重要证据。本次提交的大红沟孢粉数据是严格按照申请书计划开展的孢粉样品分析结果,通过常规分析并对其中20%的样品进行复检,个别样品进行了多次鉴定统计。在大量时间、实验室条件得以保证的基础上,最终获得有效孢粉数量非常有限,基本能够满足上述科学问题研究需要,但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分析。
苗运法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