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NDWI产品。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主要是在青藏高原Landsat系列卫星地表反射率数据集的基础上,通过NDWI的计算公式进行生产的,即利用绿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差异比值来增强水体信息,并减弱植被、土壤、建筑物等地物的信息;3)数据质量描述:为了标识云、冰雪,并相应生产了质量标识文件(QA)。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该指数便于地表水体信息有效提取,广泛应用于水资源、水文以及林农业等领域。
彭燕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10米分辨率的不透水面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Sentinel系列数据,从联合特征出发,结合深度空间特征、长时序的NDVI等指数特征、地形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进一步明晰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桂周
在青海和西藏的荒漠带实地调查了52个样点,于2019年和2020年7-8月植被生长最大时期对植被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采样。同时,利用手持 GPS设备,记录了实验位点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等信息。样方的野外设置方法为:选取一块植被均匀的地段,当植被相对茂盛时样地设置为10米x10米的正方形样地,当植被相对稀疏时样地设置为30米x30米的正方形样地或者30米x90米的长方形样地;在设置好的样地中随机投掷3-5个小样方框(1米x1米),采用样方收割法收集植物样品:在1平方米的样方面积内,登记植物的物种名目,每个物种的株数等信息。并将样方内的各种植物分种齐地面刈割,带回实验室内, 在恒温干燥箱内6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 测定植物样本的干重,计算样方地上生物量。 此外,还通过采样点的经度纬度提取了该52个样点的2种遥感净初级生产力数据。(1) 2000-2018年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并计算年整合增强型植被指数(iEVI),iEVI与净初级生产力(NPP)具有高相关性,可作为净初级生产力的替代指标(He et al. 2021,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 2001-2020年遥感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质量控制百分比(QC),遥感NPP数据来自MOD17A3HGF Version 6 product (https://lpdaac.usgs.gov/products/mod17a3hgfv006/),由净光合值(总初级生产力-植物维持呼吸)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低的样点,遥感净初级生产力可能存在空值(NA)。
叶建圣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产品包含青藏高原地区30米分辨率的不透水面产品,可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相关研究的关键参数。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产品反演主要基于Landsat系列数据,从联合特征出发,结合深度空间特征、长时序的NDVI等指数特征、地形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实现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数据质量:整体精度较高,多数地区优于80%。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集将持续更新,可用于进一步明晰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王桂周
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数据集提供了2015年青藏高原地区30m分辨率的森林地上生物量。该生物量数据采用Landsat系列数据,基于地面实测数据和部分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森林树高数据,森林类型分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混合林)等估算而成。通过数据公开和免费下载服务的方式,为青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为该地区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张晓美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是碳循环研究的一个关键生理变量,被认为是表述植被生态系统的基本变量之一。基于30米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反射率数据,得到青藏高原区域的地表植被类型分类结果,根据不同植被类型NDVI值差异,构建遥感反演模型生产各植被类型的生长季FPAR产品。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FPAR)产品可以用来作为参数之一计算植被固碳量,评价植被生态系统状态等,广泛用于生态环境、林业等领域。该数据集投影坐标信息为经纬度WGS84。
彭代亮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包含从1980s-2019年青藏高原地区Landsat长时序地表反射率产品,是很多地表地球物理参数(如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和生物量)反演的关键输入参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所采用的数据源主要来自中国卫星遥感地面站接收存档的Landsat四级产品,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反射率产品是基于6S辐射传输模型和MODIS大气产品进行逐像元大气校正,并在此基础上采用C因子法进行BRDF校正得到的;3)数据质量描述:几何精度为RMSE小于等于12m,地表反射率的精度为RMSD低于5%。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在森林、水资源、气候变化等领域长时序信息挖掘分析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彭燕
1)数据内容:泛第三极地区基于遥感反演的主要生态环境数据,包含PM2.5浓度、森林覆盖率、EVI、土地覆被、CO2等指标;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PM2.5数据来源于th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alysis Group Web site at Dalhousie University、森林覆盖度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 (VCF),CO2数据来源于ODIAC Fossil fuel emission dataset,EVI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Index Products,土地覆被数据来源ESA CCI Land cover。提取出泛第三极65个国家和地区,其他未进行加工;3)数据质量描述:数据2000-2015年数据时间序列较好;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李广东
本数据集根据最新发布的NOAA全球模拟和绘图项目(GIMMS,Global Inventory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ystem)长序列(1981-2013)均一化植被指数产品,版本号3g,先将NDVI数据产品从1/12度空间分辨率重采样到0.5度,然后对每年的时间序列采用double-logistic方法进行平滑,并计算平滑后的曲率,选取春季曲率最大值作为植被的春季返青期,该数据可分析泛北极植被春季物候的时空特征。
徐希燕
本数据集根据NASA EOSDIS LP DAAC 和美国地质调查 USGS EROS共同发布的第六版MODIS均一化植被指数产品(2001-2014)。NDVI的时间分辨率是16天,空间分辨率0.05度,我们先将NDVI数据产品从0.05度空间分辨率重采样到0.5度,然后对每年的时间序列采用double-logistic方法进行平滑,并计算平滑后的曲率,选取春季曲率最大值作为植被的春季返青期,该数据可分析泛北极植被春季物候的时空特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徐希燕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0月18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寺大隆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9.926E,38.428N,海拔3146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0.5m、3m、13m、24m、48m处,共5层;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24m处;两个红外温度计分别安装在4m(冠层下)、24m(冠层下)处,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10cm、20cm、40cm、6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分别安装在4m(冠层下)、24m(冠层下)处;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24m处。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0.5m、WS_3m、WS_13m、WS_24m、WS_48m)(单位:米/秒)、风向(WD_0.5m、WD_3m、WD_13m、WD_24m、WD_4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0.5m、TA_3m、TA_13m、TA_24m、TA_48m和RH_0.5m、RH_3m、RH_13m、RH_24m、RH_4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A、IRT_B)(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 (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SWP_20cm、SWP_40cm、SWP_6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EC_20cm、EC_40cm、EC_6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_A、PAR-B)(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该地区土壤水势很低,已超出传感器的测量量程;(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西营河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海北门源县仙米乡讨拉村,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855E,37.561N,海拔3616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4m、8m处,共3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20cm和4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2m、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2m、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2m、Ta_4m、Ta_8m和RH_2m、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0cm、Ms_4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20cm,SWP_4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20cm、EC_4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2018.8.29-10.18由于电池箱进水导致的供电不稳定,气象数据丢失严重未入库;2018.10.18日起2m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故障,该位置风速数据错误;雨量筒程序错误,全年数据无效;由于程序故障,2018.1.1-3.2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连城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永登连城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吐鲁坪,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2.737E,36.692N,海拔2903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共2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2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2m、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2m、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2018.5.30-7.6由于供电故障数据丢失;2018.1.1-5.30土壤热通量(5cm)传感器因鼠害断线,无有效数值;由于程序故障,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临泽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临泽新华镇古寨村,下垫面是农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062E,39.238N,海拔1402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4m、8m处,共2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1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4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2块)依次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和10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20cm和40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4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4m、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4m、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4m、Ta_8m和RH_4m、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Gs_10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SWP_10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EC_10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雨量筒程序错误,雨量数据无效;由于程序故障,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记录了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9-2017年气象数据集,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天。包含如下基本气象参数:气温(距地面1.5米,半小时观测一次,单位:摄氏度)、相对湿度(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风速(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米/秒)、风向(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度)、气压(距地面1.5米,半小时一次,单位:hPa)、降水量(24时一次,单位:毫米)、水汽压(单位:Kpa)、蒸发(单位:毫米)、向下短波辐射(单位:W/m²)、向上短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下长波辐射(单位:W/m²) 、向上长波辐射(单位:W/m²) 、净辐射(单位:W/m²)、地表反照率(单位:%)。 数据采集地点: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观测场,经度:79°42'5";纬度:33°23'30";海拔:4264米。 数据从阿里站自动气象站直接下载,其中降水数据是自动雨雪量计和人工观测校正得到每天的降水量,其它均为半小时的观测值经平均得到逐日均值。 观测仪器型号:温度和湿度:HMP45C空气温湿度探头;降水:T200-B雨雪量仪传感器;风速和风向: Vaisala 05013风速风向传感器;净辐射:Kipp Zonen NR01净辐射传感器;气压:Vaisala PTB210大气压传感器。采集器型号:CR 1000,采集时间:30分钟。 本数据表是由专人根据观测记录进行加工和质量控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范进行观测和数据采集,在加工生成数据表时,剔除了一些明显误差数据。
赵华标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数据集综合了藏北高原大气、水文和土壤的多站点长期监测项目,包含了藏北高原青藏公路/铁路沿线9个站点(D66,NewD66,沱沱河,D105,D110,安多,MS3478/NPAM,那曲布交,MS3608)多层或单层大气基本要素(风、温、湿、压和降雨/雪等),地面辐射各分量及多层土壤温、湿和热流等观测资料。 数据集通过架设在野外的自动气象站(AWS)、大气边界层塔(PBL)所获得的监测数据组成。所使用的温湿度和气压传感器由芬兰的Vaisala公司生产;风速风向传感器由美国的MetOne公司生产;辐射传感器由美国的APPLEY公司和日本的EKO公司生产;气体分析仪由美国的Licor公司生产;土壤含水量、超声风速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由美国的CAMPBELL公司生产。定期(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气象观测原始数据的精度,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数据包含如下观测指标: 空气温度,单位:℃,精度:0.05℃; 空气相对湿度,单位:%,精度:2%; 风速,单位:m/s,精度:0.1m/s; 气压,单位:hPa,精度:0.5hPa; 风向,单位:°,精度:4°; 降水,单位:mm,精度:0.05mm; 辐射,单位:W/m²,精度:5%; 土壤热流,单位:W/m²,精度:2%; 土壤温度,单位:℃,精度:0.2℃; 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v/v%,精度:2%。
胡泽勇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 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 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 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杨林生, 钟方雷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