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AD1500-BP2000)原始资料是近十几年来公开发表的西部地区干湿/旱涝/降水代用资料,包括树木年轮、冰芯、湖泊沉积、史料文献等多种代用序列共50余条。 在广泛收集的西部地区干湿变化代用资料集的基础上,明确了西部地区干湿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气候分区,提取不同分区的代用资料信息综合出了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该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干旱区、高原主体、新疆北部、河套地区、高原东北)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高原东北、河套地区、新疆北部)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数据的详细说明参考:西部干湿指数序列数据介绍.doc数据文档
钱维宏, 林祥
通用环流模式(GCM)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对气候强迫的理解。此外,更长的气候记录跨越更广泛的气候状态有助于评估模型的技能,以模拟不同于现在的气候。首先试图找到一种结合不同季节温度影响的代用指标,然后结合北京石笋层序列和祁连树轮序列,在过去的千年里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温度重建,与基于GCM的ECH-G模拟中国千年温度记录进行比较。基于31年的平均值(超过P<0.01),模拟与重建温度记录的相关系数为0.61。由组合的代用指标和模拟系列所显示的不对称V型低频变化是中国上千年温度的主要长期模式,这表明太阳辐照度和温室气体可以解释低频变化的大部分。实验中为了保留低频信息,使用保守的去趋势方法消除与年龄有关的生长趋势。每个树环系列都安装了一个负指数曲线,同时保留所有的变化。 1000年(公元1000年-公元2000年)石笋和树轮集成年平均温度重建数据(excel 表格)的字段包括(4个): 1)年份 2)年平均温度重建 3)重建温度偏差 4)模拟温度偏差
谭明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