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盈科灌区绿洲站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盈科灌区农田内。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25′E,38°51′N,海拔高度为1519m。试验场位于黑河中游,周围平坦开阔,防风林的间距东西向为500m,南北向为300m,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绿洲农田观测站。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红外温度加强观测、多层土壤温度(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土壤水分(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将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使用2级以上的数据。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1月5日至2011年11月30日。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马明国, 王维真, 谭俊磊, 黄广辉, 张智慧
2007年10月19日-25日期间,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天然草场开展了多频率、多极化、多角度的地基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包括X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2007年10月20日-25日),S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2007年10月20日-25日),K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2007年10月19日-24日),Ka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2007年10月20日-24日),主要观测目标为地表的冻融状态对微波亮温的影响。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冻/融土的微波辐射传输正向模型和参数反演算法提供基础数据。 地基微波辐射计的连续观测在阿柔样方1开展,地表类型为干枯状天然草地。地面实况观测数据包括自记观测和人工观测两部分: 1)自记观测:温度探头获得的0cm、5cm、10cm、15cm和20cm土壤温度数据,观测时段为2007年10月21日-25日;TDR探头获得的浅层(0-5cm)、5cm、10cm、15cm及20cm土壤水分,观测时段从2007年10月19日-21日,两者观测时间步长均为5分钟; 2)人工观测:包括手持式外红温度计测量的地表辐射温度;玻璃管温度计测量的0cm、5cm、10cm、15cm和20cm土壤温度;针式温度计测量的0-5cm平均土壤温度,测量时间步长为30分钟,观测时段为2007年10月19日-21日。
白云洁, 曹永攀, 郝晓华, 晋锐, 李弘毅, 李新, 李哲, 秦春, 王维真
2008年4月5日-8日期间,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平整裸土(N38º03.639';E100º26.793';2998m)开展了多频率多极化多角度的地基微波辐射计连续观测,包括S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4月6日-8日),C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2008年4月7日-8日),K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4月5日-8日)及Ka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4月5日)。主要观测目标为地表的冻融状态对微波亮温的影响。 该场地为平整裸土,初始含水量较干约14%,后经人工均匀浇水,含水量可达30%左右。土壤水热观测场布置在微波辐射计观测场东侧,包括5cm土壤温度自动观测(10分钟观测步长);5cm,10cm,20cm和30cm土壤温度人工观测(采用针式温度计,1小时观测步长);5cm,10cm,20cm和30cm土壤水分自动观测(10分钟观测步长)。本数据可为发展冻/融土壤的微波辐射传输正向模型和微波遥感反演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7个文件,分别为:S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C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K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Ka波段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土壤温度自动观测数据,温度人工观测数据,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其中水分数据和温度数据都以Excel表格存贮。
曹永攀, 车涛, 郝晓华, 晋锐, 李哲, 王维真, 吴月茹
2008年5月25日和6月22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荒漠过渡带样方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土壤剖面;土壤分层:0-10cm,10-20cm,20-30cm,30-40cm共计4层,东西样带和南北样带各1各剖面。观测项目: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观测仪器与采样数量:土壤水分观测用环刀(体积50cm^3),每层1次;土壤温度观测用美国6310针式土壤温度计(15cm),每层2个重复。数据存储:Excel。测量时间:2008-05-25。 2.生物量调查;观测项目:生物量(干重和鲜重),有采样时照片。观测方法:收割法。观测地点:LY07样方周围,6个生物量收割法采样样方。红柳和沙拐枣单株植物较大,无法采用收割法,只按比例,将其中的一支或者两支剪下;其余采样样方均为50cm×50cm。数据存储:Excel。测量时间:2008-06-22。 3.植被覆盖度;测量方法:对角线法,即分别估测两条对角钱上植被的覆盖度(重叠部分只算1 次),按算术平均计算样地的总覆盖度。覆盖度观测与生物量观测同时进行。数据存储:Excel。测量时间:2008-06-22。
高松, 潘小多, 钱金波, 宋怡, 汪洋, 朱仕杰
该数据集包含了所有大野口马莲滩草地站自动气象站 2007年11月2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大野口马莲滩。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8′E,38°33′N,海拔高度为2817m。试验场位于黑河上游大野口子流域,试验场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地势自东南向西北略有倾斜下降。马莲滩的地表为高山草地,主要生长植物是马莲,植被高度0.2-0.5m。 该站点是典型的草地下垫面,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降水、辐射四分量、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2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5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将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马明国, 王维真, 谭俊磊, 黄广辉, 张智慧
为配合航空遥感试验和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在寒区水文试验加强观测期间(2008年3月至4月),在冰沟、阿柔和扁都口三个加密观测区开展了11次移动气象观测。本移动气象观测系统由气象观测系统和GPS观测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GPS系统记录位置信息,气象观测系统记录气象观测数据。由于两者记录是分别存储的,因此两者之间通过观测时间进行关联。观测数据主要包括:3.03m(车高1.84m+风杯高1.19m)的风速风向;3.04m(车高1.84m+温湿高1.2m)的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观测高度:车高1.84m+地表温度高1.06m)和总辐射(观测高度车高1.84m+总辐射高1.39m)。数据的观测时间和地点如下: 2008-3-15,大冬树山垭口—阿柔 2008-3-18,扁都口—祁连县 2008-3-19,阿柔—扁都口 2008-3-20,祁连—民乐 2008-3-21,民乐—张掖 2008-3-22,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24,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29,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30,冰沟—大冬树山垭口 2008-3-31,祁连县—阿柔 2008-4-01,阿柔 数据按日期存储,文件命名规则WATER_Mobile_ AWS_yyyymmdd(yyyymmdd为观测日期)。
胡泽勇, 谷良雷, 孙方林, 高洪春, 马伟强, 李茂善, 周秀云, 候旭红, 任艳霞, 马晓伟
2008年7月7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Landsat TM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ASD光谱数据、热像仪数据、组分温度、定标相关辐射温度、冠层连续温度、反照率、覆盖度和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FPAR、叶绿素荧光。 测量内容: (1)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热像仪测得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的玉米、小麦和裸土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2)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行播玉米。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3)ASD光谱仪数据。利用中科院遥感所提供的光谱仪(350-1603nm),灰板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的光谱。利用北京农林科学院的光谱仪、灰板以及黑白布在飞机场测量了定标光谱。导出定标后的反射率的原始数据需进一步计算。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手持辐射计测量的组分温度。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玉米地。当观测玉米时,组分温度指:①玉米垂直冠层温度:垂直观测光照玉米叶片辐射温度; ② 玉米裸土温度:玉米垄与垄之间光照裸土温度;③ 塑料薄膜温度:玉米垄中塑料薄膜 当观测小麦时,组分温度指:① 小麦垂直冠层温度:垂直观测小麦冠层温度;②小麦半高温度:小麦植株1/2处高度;③小麦底部温度:小麦植株1/3处高度;④小麦裸土温度:小麦根部所在裸土垂直观测温度(非光照)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5)手持辐射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张掖飞机场跑道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数据内容具体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的冠层平均温度、飞机场测量黑、白布得到的辐射温度定标数据、花寨子荒漠玉米地的条带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2对角线辐射温度以及样地内30m样方辐射温度。各个仪器的设定比辐射率为1.00。这天同时测量了组分温度。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的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6)盈科绿洲玉米地内大豆(C3),玉米(C4)叶片光谱,光合,荧光及叶绿素信息。用遥感所SPAD叶绿素仪测量了空气温度、大豆叶片温度、玉米叶片温度,单位均为:摄氏度℃。叶片叶绿素含量用SPAD测量。 (7)遥感所ASD光谱仪(编号64831)和遥感所50%灰板测了叶片光谱。遥感所50%灰板定标数据,利用光谱仪配套定标灯数据,将光谱DN值转换为辐亮度值,并转换成可读Excel文件。并根据参考板反射率将参考板辐亮度转换为太阳辐亮度。即太阳辐亮度=参考板辐亮度/参考板反射率。 (8)叶片荧光。所用仪器为北京农林科学院ImagingPam成像荧光仪。其中F:光照下打开饱和脉冲前记录的荧光;m':光照下打开饱和脉冲记录的最大荧光;YII =(Fm'-F)/Fm',PSII实际量子产量。成像荧光数据格式为pim文件,需用ImagingPam软件打开(可从http://www.zealquest.com下载安装程序及操作指南)。获取整幅图像荧光平均值(配套软件自动计算)。 (9)LI-6400光合仪测量叶片光合,数据参数见数据文件。 (10)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数据。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和花寨子玉米地内辐射温度。仪器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测温仪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固定自记点温计。 中国科学院遥感所仪器采样间隔为0.05s,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1.0。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北京师范大学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11)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 APAR=FPAR×到达冠层PAR。本数据以Word格式的表格保存。 (12)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丽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处理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陈玲, 任华忠, 王天星, 阎广建, 郝晓华, 王树果, 李丽, 历华, 刘思含, 苏高利, 夏传福, 辛晓洲, 周春艳, 周梦维, 李新辉, 余凡, 朱小华, 杨贵军, 程占慧, 刘良云
蒸散发监测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监测ET 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无法做到大面积同时观测,只能局限于观测点上,因此人员设备成本相对较高,既不能提供面上的ET 数据,也不能提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类型的ET 数据。利用遥感可以做到ET的定量监测,遥感信息的特点是既能反映地球表面的宏观结构特性,又能反映微观局部的差异。 本数据使用2012年6-9月份MODIS数据和M-SEBAL 模型以及基于参考蒸发比的时间尺度扩展方案估算了黑河中游整个生长季的蒸散发的时空分布,并使用地面观测数据对M-SEBAL 模型和时间尺度扩展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评估。 其时间分辨率为逐日尺度,空间分辨率为250米,数据覆盖范围为黑河中游,单位为毫米。 数据的投影信息如下:UTM投影,47N
周彦昭, 周剑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人工观测冻土冻结深度数据集,每日08时观测。 2.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为冻土器冻结深度数据集。冻土观测是利用灌注在橡皮内管中水的冻结深度 (长度 )作为记录的,根据埋入土中的冻土器内水结冰的部位和长度,来测定冻结层次及其上限和下限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每天0 8时观测 1次。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韩春坛, 宋耀选, 刘俊峰, 阳勇, 卿文武, 刘章文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SCI-E和SSCI引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国际上墨累-达令河流域研究相关文献。利用与墨累-达令河流域相关的河流名称、湿地名称、湖泊名称、大坝或水库名称,以及墨累-达令河流域流经的行政区域名称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利用语种(English)和文献类型(articles)、与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研究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精选,最终获得1912—2012年的文献。
张志强
一、数据描述 数据内容包含2013年7月~2014年4月流域内融雪水、河水、土壤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数据。 二、采样地点 融雪水采样点位于三号区中部,经纬度为99°53′28.004″E,38°13′25.781″N,采集次数为3次; 河水采样点位于葫芦沟流域出口,经纬度99°52′47.7″E,38°16′11″N,采样频率为每周一次; 土壤水采样点位于在红泥沟集水区中下部,采样深度为地下90cm和180cm,经纬度99°52′25.98″E,38°15′36.11″N 。 三、测试方法 采集样品采用L2130-i 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进行测试的。
常启昕, 孙自永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等。数据为30min Flux数据。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1. 数据概述: 2013年中科院寒旱所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 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陈仁升, 韩春坛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3年5月~2014年4月葫芦沟小流域融雪水和土壤水中二氧化硅含量值。 二、采样地点: 其中融雪水的采样点位于二号气象站下方600m附近,地面高程3514.45m,经纬度为99°53′20.655″E,38°14′14.987″N。土壤水的采样点位于二号气象站上方300m、下部土壤剖面,经纬度为99°53′31.333″E,38°13′50.637″N。 三、测量方法: 样品二氧化硅含量的测试方法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进行测量。利用溶液中Si的值代替二氧化硅。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内,分别对流域内降雨、河水、土壤水进行采样分析。 二、采样地点: 降雨采样点位于中科院祁连站院内,经纬度99°52′39.4″E,38°15′47″N; 河水采样点位于葫芦沟流域出口,经纬度99°52′47.7″E,38°16′11″N,采样频率为每周一次; 土壤水采样点位于在红泥沟集水区中下部,采样深度为地下180cm,经纬度99°52′25.98″E,38°15′36.11″N,仅取一次样。 三、测试方法: 样品中2012年样品采用Thermo Fisher TM Flash 2000和MAT 253型气体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进行测样;2013年样品采用L2130-i 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进行测样。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2年7月葫芦沟小流域5口泉的泉流量观测数据。 二、采样地点 泉1采样点位置为西支沟大泉,经纬度99°51′23″E,38°14′33″N; 泉2采样点位置点为流域出口东侧20米,经纬度99°52′50.9″E,38°16′11.44″N; 泉3采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80米,经纬度99°52′52.8″E,38°16′11.24″N; 泉4采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120米,经纬度99°52′55.9″E,38°16′11.4″N; 泉5采样点位置流域出口东侧150米,经纬度99°52′55.9″E,38°16′11.5″N。 三、测试方法 通过估算泉水流速和泉眼截面积来估计泉流量大小。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2013年5月~2014年7月葫芦沟小流域东支沟流量观测数据,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采样地点: 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红泥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分为七层,深度分布为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观测频率为1次/30分钟。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3年5月7日~2013年8月25日。 二、采样地点 葫芦沟小流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红泥沟中下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25.3″E,38°15′37.97″N。 三、测试方法 采用HOBO Pendant® Temperature/Light Data Logger 64K - UA-002-64温度记录仪进行土壤温度观测。
常启昕, 孙自永
本数据主要包含黑河流域莺落峡和正义峡两个站点的逐旬径流数据,其中莺落峡数据时间范围为1944-2010年,正义峡为1947-2010年。数据来源:黑河流域管理局。 数据单位:亿立方米/10天. 数据格式:EXCEL 数据表中“莺落峡2”和“莺落峡2(2)”是莺落峡十天径流量数据,与数据表”莺落峡“相同,莺落峡2(2)中包含图表。
王忠静
葫芦沟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日尺度数据集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数据。人工蒸发皿为20cm口径标准人工蒸发皿,降水量为20cm口径标准雨量器。 2.数据内容: (1)蒸发量的测定为每日20:00时用20专用量杯量测;一般是前一日20时以专用量杯量清水20毫米(原量)倒入器内,24小时后即当日20时,再量器内的水量(余量),其减小的量为蒸发量。即:蒸发量=原量—余量。若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之间有降水,则计算式为: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2)降水量一般采用2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雨量大时还需加测。日雨量是以每天上午8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若为降雨,用20专用量杯量测,当降雪时,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具,然后用电子天平(沈阳龙腾ES30K-12型号电子天平,最小感量为0.2g)称重测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陈仁升, 宋耀选, 刘俊峰, 阳勇, 刘章文, 韩春坛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4年7月10日~2014年9月10日葫芦沟小流域02号泉水和08号泉水泉流量数据,数据频率15天/次。 二、采样地点: 其中02号泉水点位于总流域出口东侧30m出,经纬度坐标38°16′11.44″N,99°52′50.9″E。08号泉水点位于东西支沟交汇出靠近东支沟一侧,经纬度坐标38°15'27.76"N,99°52'46.41"E。
马瑞
1、数据概述: 此数据取样时间为2013年5月9日~2014年3月29日。采样频率为一周一次。 河水取样点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出口流量堰处,经纬度为99°52′47.7″E,38°16′11″N。 土壤水取样位置为二号气象站上方300m,下部土壤剖面,经纬度为99°53′31.333″E,38°13′50.637″N。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包含流域出口河水及二号气象站上方300m处土壤水的阴阳离子值。 数据获取手段—— 阴离子值是利用瑞士万通型号761/813型离子色谱仪测定的;阳离子是利用型号为美国热电IRIS Intrepid Ⅱ XSPICP-AES测定的。
孙自永, 常启昕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速、水位变化(流速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流域出口流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陈仁升, 宋耀选, 刘俊峰,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日尺度数据。包括气温1.5m、湿度1.5m、气温2.5m、湿度2.5m、土壤水分0cm、降水量、风速1.5m、风速2.5m、风向1.5m、地热通量5cm、总辐射、地表温度、地温20cm、地温40cm、地温60cm、地温80cm、地温120cm、地温160cm、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陈仁升, 韩春坛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4年7月~2014年9月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河流断面和东西支沟交汇处河流断面河水温度。 二、采样地点: 二号集水区河流断面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东西支沟交汇处河流断面坐标为99°52'45"E,38°15'26.60"N。
马瑞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2012年5月~2013年6月黑河上游祁连站内降雨和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水二氧化硅含量。 二、采样地点 降雨的采样点样地点为葫芦沟小流域中科院寒旱所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院内,经纬度为99°53′06.66″E,38°16′18.35″N 。 土壤水取样点中科院二号气象站上方约300m处。取样点经纬度为99°53′31.333″E,38°13′50.637″N。 三、测试方法 样品测试方法是采用哈希DR2800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从雨量筒中取得的雨水及采样点采集的土壤水测试取得的。
常启昕, 孙自永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观测始于2011年10月1日,每30mins记录一次数据,最终生成日尺度数据。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韩春坛, 陈仁升
数据包含了2014/2015年7月24~9月11日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出口河水流量数据。 采样地点:河水流量监测断面坐标位于二号集水区出口,红墙附近,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葫芦沟土壤温度监测深度分布为20cm、50cm、100cm、200cm、300cm。地下水温度监测深度为10m。观测频率为1次/1小时。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5年5月13日~2015年9月5日。 采样地点: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流域三角洲中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45.38″E, 38°15′21.27″N。
马瑞
1.数据概述 2011年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韩春坛, 陈仁升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月1日—2011年11月2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宋耀选, 刘俊峰, 阳勇, 卿文武, 刘章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地下水位数据。2011年10月,葫芦沟小流域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井,一号井位于葫芦沟流域总控水文断面侧旁,井深:12.8m,孔径:12cm;二号井位于三角洲东侧,距河道约100m左右,井深:14.7m,孔径:12cm。 2.数据内容: 地下水井井内布设U20HOBO水位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葫芦沟小流域地下水水位和温度变化情况。数据内容为孔内部温度和大气压,数据为日尺度数据。 3.时空范围: 一号井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74m(流域出口水文断面附近)。 二号井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04.1m(三角洲东支河流东侧)。
韩春坛, 陈仁升, 宋耀选, 刘俊峰, 阳勇, 卿文武, 刘章文
1. 数据概述: 2012年寒旱所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 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涡动协方差系统,是一种微气象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涡度相关原理,利用快速响应的传感器来测量大气下垫面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开路涡动协方差系统的核心由CR1000数据采集器、CSAT3三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LI-7500开路CO2/H2O气体分析仪(EC150)组成。涡动协方差系统为本项目新购仪器,订购时间较长,2011年10月初安装,数据较短;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0月1日—2011年12月31日30min涡动协方差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数据采样频率是每秒10Hz。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日尺度数据。主要包括日尺度地上两层温、湿、风,六层土壤含水量、降水量、5cm地热通量、总辐射、七层土壤温度、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陈仁升, 韩春坛
基于遥感地表蒸散发模型ReDraw模式制备的近地表大气驱动数据估算了黑河流域2001-2010年逐月地表蒸散发。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数据格式为GEOTIFF。
王忠静
ET(蒸散发)监测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监测ET 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无法做到大面积同时观测,只能局限于观测点上,因此人员设备成本相对较高,既不能提供面上的ET 数据,也不能提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类型的ET 数据。 利用遥感可以做到ET的定量监测,遥感信息的特点是既能反映地球表面的宏观结构特性,又能反映微观局部的差异。 黑河流域2000-2013年地表蒸散发数据集Version 2.0(第二版)是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ETWatch最新模型估算得到栅格影像数据,它的时间分辨率是逐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尺度,数据覆盖整个流域,单位为毫米。数据类型包括月、季、年数据。 数据的投影信息如下: Albers 等积园锥投影, 中央经线:110度, 第一割线:25度, 第二割线:47度, 坐标西偏:4000000 meter。 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每月累计ET值文件命名:heihe-1km_2013m01_eta.tif 其中heihe表示黑河流域,1km表示分辨率为1公里,2013表示2013年,m01表示1月份,eta表示实际蒸散数据,tif表示数据为tif格式; 每季累计ET值文件命名:heihe-1km_2013s01_eta.tif 其中heihe表示黑河流域,1km表示分辨率为1公里,2013表示2013年,s01表示1-3月,为第一季度,eta表示实际蒸散数据,tif表示数据为tif格式; 每年累计值文件命名: heihe-1km_2013y_eta.tif 其中heihe表示黑河流域,1km表示分辨率为1公里,2013表示2013年,y表示年,eta表示实际蒸散数据,tif表示数据为tif格式。
吴炳方
ET(蒸散发)监测对农业水资源管理、区域水资源利用规划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监测ET 方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无法做到大面积同时观测,只能局限于观测点上,因此人员设备成本相对较高,既不能提供面上的ET 数据,也不能提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作物类型的ET 数据。 利用遥感可以做到ET的定量监测,遥感信息的特点是既能反映地球表面的宏观结构特性,又能反映微观局部的差异。 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区2000-2013年30米分辨率月尺度地表蒸散发数据集Version 1.0是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ETWatch最新模型估算得到栅格影像数据,它的时间分辨率是逐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30米尺度,数据覆盖中游张掖绿洲区,单位为毫米。数据类型包括月、季、年数据。 数据的投影信息如下: Albers 等积园锥投影, 中央经线:110度, 第一割线:25度, 第二割线:47度, 坐标西偏:4000000 米。 文件命名规则如下: 每月累计ET值文件命名:heihe-midoasis-30m_2013m01_eta.tif 其中heihe表示黑河流域,midoasis表示中游绿洲区,30m表示分辨率为30米,2013表示2013年,m01表示1月份,eta表示实际蒸散数据,tif表示数据为tif格式; 每季累计ET值文件命名:heihe-midoasis-30m_2013s01_eta.tif 其中heihe表示黑河流域,midoasis表示中游绿洲区,30m表示分辨率为30米,2013表示2013年,s01表示1-3月,为第一季度,eta表示实际蒸散数据,tif表示数据为tif格式; 每年累计值文件命名: heihe-midoasis-30m_2013y_eta.tif 其中heihe表示黑河流域,midoasis表示中游绿洲区,30m表示分辨率为30米,2013表示2013年,y表示年,eta表示实际蒸散数据,tif表示数据为tif格式。
吴炳方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内50个WATERNET节点的2012年5-12月连续观测数据(10个节点观测到12月份,其余观测到9月份)。50个节点均包含4cm和10cm两层Hydro probe II探头,观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电导率及复介电常数等主要变量;其中29个节点在4m高度架设有SI-111红外温度探头观测下垫面地表辐射红外温度,另外1个节点在4m高度处架设SI-111红外温度探头配合大满超级站观测大气红外辐射温度。常规观测的时间频率为10分钟,为保证SI-111与遥感的准确同步,每天的00:00-04:30、08:00-18:00和21:00-24:00进行1分钟加密观测。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WATERNETNET数据文档20130225.docx”
亢健, 王作成, 董存辉, 李新, 马明国
八宝河流域逐日无云MODIS积雪面积比例数据集(2008.1.1-2014.6.1)是在MODIS逐日积雪产品—MOD10A1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三次样条函数插值的去云算法进行去云处理后得到(唐志广,2013)。 该数据集采用UTM(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方式,空间分辨率500m,提供逐日的八宝河流域积雪反照率(Snow Albedo Daily-SAD)结果。数据集为逐日文件,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6月1日。每个文件为当日的积雪反照率结果,数值为0-100(%),为ENVI标准文件,命名规则为:MOD10A1.AYYYYddd_h25v05_Snow_SAD_Grid_2D_reproj_babaohe_nocloud.img,其中YYYY代表年, ddd代表儒略日(001-365/366)。文件可直接用ENVI或者ARCMAP等软件打开察看。 进行去云处理的原始MODIS积雪数据产品来源于由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处理的MOD10A1产品,这一数据集为hdf格式,采用sinusoidal投影。 八宝河流域逐日无云MODIS反照率数据集(2008.1.1-2014.1.1)属性由该数据集的时空分辨率、投影信息、数据格式组成。 时空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为逐日,空间分辨率为500m,经度范围为100.2°~101.2°E,纬度为37.6°~38.3°N。 投影信息:UTM(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 数据格式:ENVI标准格式。文件命名规则:"MOD10A1.A"+"YYYYddd"+"_h25v05_Snow_SAD_Grid_2D_reproj_babaohe_nocloud"+".img",其中YYYY代表年,ddd代表儒略日(001-365/366),其中该数据集的ENVI文件是由头文件和主体内容构成。头文件包括行数、列数、波段数、文件类型、数据类型、数据记录格式、和投影信息等;以2000055_FSC_0.5km.img 文件为例,其头文件信息如下: ENVI description = { ENVI File, Created [Wed Nov 26 11:50:00 2014]} samples = 187 lines = 132 bands = 1 header offset = 0 file type = ENVI Standard data type = 4 :代表byte型 interleave = bsq :数据记录格式为BSQ sensor type = Unknown byte order = 0 map info = {UTM, 1.000, 1.000, 596240.026, 4244174.613, 5.0000000000e+002, 5.0000000000e+002, 47, North, WGS-84, units=Meters} coordinate system string = {PROJCS["UTM_Zone_47N",GEOGCS["GCS_WGS_1984",DATUM["D_WGS_1984",SPHEROID["WGS_1984",6378137.0,298.257223563]],PRIMEM["Greenwich",0.0],UNIT ["Degree",0.0174532925199433]],PROJECTION["Transverse_Mercator"],PARAMETER["False_Easting",500000.0],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PARAMETER ["Central_Meridian",99.0],PARAMETER["Scale_Factor",0.9996],PARAMETER["Latitude_Of_Origin",0.0],UNIT["Meter",1.0]]} wavelength units = Unknown
王建, 潘海珠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缩略图中红色框)内9个WATERNET节点的2014年观测数据。9个节点均包含4cm和10cm两层Hydro probe II探头,观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电导率及复介电常数等主要变量;在4m高度架设有SI-111红外温度探头观测下垫面地表辐射红外温度。观测时间频率为5分钟。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2014年黑河中游WATERNET数据文档20141231.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40个WATERNET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4年1月至今的观测数据。4cm、10cm和20cm土壤水分是每个节点的基本观测;19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和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11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雪深和降水观测。观测频率为5分钟。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WATERNETNET数据文档20141206.docx”
晋锐, 亢健, 李新, 马明国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疏勒河流域边界为范围切割自“中国1:10万沙漠沙地数据集”,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王建华
草地植被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和牧户畜牧活动因子的关联性数据,包括: 1)在海拔、坡度、坡向上2-3种草原植物主要功能性状观测数据; 2)草地植被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的关联性分析数据; 3)草地植被功能性状与牧户畜牧活动强度因子的关联性分析数据。
赵成章
数据包括甘肃省肃南预估自治州不同样地的观测数据: 1)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土壤特性,4-5个放牧强度草地的土壤紧实度、透水性能和土壤含水量观测数据; 2)不同放牧管理措施草地的的土壤紧实度、透水性能和土壤含水量观测数据; 3)草地群落特征生产力与土壤水分的关联性分析数据; 4)草地主要植物的高度、盖度、生物量和花形态、分蘖、叶性状与土壤含水量关联性分析数据;
赵成章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水系图是图集水文水资源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河流数据、黑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黑河流域湖泊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 黑河流域上游属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和甘肃张掖、酒泉市肃南、肃北等县祁连山北麓部分,中游属甘肃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肃南、苏州、嘉峪关和玉门等市县,下游属甘肃金塔和内蒙古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涉及三省(自治区),16个市、县(区,旗),56个镇、45个乡和4个苏木。表1为黑河流域行政区划的相关信息。
王建华, 赵军, 王小敏, 冯斌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陈仁升, 韩春坛
本数据集包含2012年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内9个PLMR飞行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数据,飞行日期分别为:2012年6月29日,6月30日,7月3日,7月4日,7月5日,7月7日,7月10日,7月26日,8月2日。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数据包含50个WATERNET,50个SoilNET及74个BNUNET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观测。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有外部相关链接,请参见“SoilNet数据文档.docx”、“WATERNET数据文档20130225.docx”及“BNUNET数据文档.docx”。
王旭峰, 亢健, 李大治, 王作成, 董存辉, 李新, 马明国
张掖市2001-2012年部分经济数据包括:人均GDP、GDP总值、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人均财政收入、工业贡献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总资产贡献率、固定资产贡献率、社会劳动生产率、GDP增长率
张大伟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日尺度地下水位数据。一号井位于葫芦沟流域总控水文断面侧旁,井深:12.8m,孔径:12cm;二号井位于三角洲东侧,距河道约100m左右,井深:14.7m,孔径:12cm。 2.数据内容: 地下水井井内布设U20-HOBO水位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葫芦沟小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数据为日尺度数据。 3.时空范围: 一号井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74m(流域出口水文断面附近)。 二号井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04.1m(三角洲东支河流东侧)。
陈仁升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速、水位变化(流速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流域出口流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陈仁升, 韩春坛, 宋耀选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地势地形图,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1:100万地貌数据,黑河流域河流数据、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 根据黑河流域分布、地势和地形形态可将黑河流域分为四个区:祁连山高山区、河西走廊平原区、走廊北山中山区、额济纳盆地。
赵军, 王小敏, 冯斌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张掖灌溉渠系图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张掖灌溉渠系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 黑河流域的渠道主要分布在张掖,分为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
王建华, 赵军, 王小敏, 冯斌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积雪日数图是图集水文水资源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该图表现整个黑河流域2001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共10个水文年份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的分布情况。原始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 )提供的MODIS每日积雪产品MODISA1和MYD10A1,以及由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WESTDC)提供的中国长时间序列雪深数据集。
王建华, 赵军, 王小敏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地貌类型图,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100万地貌图,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黑河流域河流数据集、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等基础数据
赵军, 王小敏, 冯斌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主要地貌形态成因类型,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1:100万地貌数据,黑河流域河流数据、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
王建华, 赵军, 王小敏, 冯斌
对地处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的青海云杉和主要灌丛植被类型水文进行了监测,包括林冠截留、土壤含水量、树干径流等,测定时间为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节动态监测。
刘贤德
基于遥感地表蒸散发模型ETMonitor及WRF模式制备的近地表大气驱动数据估算了黑河流域2012年5-9月8天平均的250m分辨率的地表蒸散发。坐标系统为等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数据采用8天合成的存储方式,数据格式为GEOTIFF,命名方式:2012ddd_EvapoTranspiration.tif,其中ddd为日序数,例如2012121_EvapoTranspiration.tif 表示2012年日序数为121–128天的平均地表蒸散发,单位为mm/d。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为-9。
贾立
根据所选田块及其周围区域特点,在玉米田块中布置一根Trime管,另在垂直于田间小路方向上布置5根Trime管,TDR垂直方向监测土壤含水率时,以每10cm为单位向下监测。地理位置:N 38°52′27.6″ E 100°21′14.0″ 提交数据包括盈科灌区所选一农田块三次灌水后农田及其周边土壤含水率(TDR监测),灌水后加密监测,24小时内每隔3小时监测一组,之后5天为每天3组,5-10天为每天两组,10-15天为每天一组。
黄冠华, 姜瑶
选择不同土壤质地与肥力水平的土壤,在2012年和2013年安排了玉米和棉花耗水和灌溉水生产力的田间试验,2014年安排了玉米和向日葵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下的灌溉水生产力田间试验。得出了三种作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耗水特征及灌溉需水、以及关键土壤属性与作物产量、灌溉水生产力的关系。
苏永中
基于遥感地表蒸散发模型ETMonitor及WRF模式制备的近地表大气驱动数据估算了黑河流域2009–2011年逐日1km的地表蒸散发。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数据采用逐日存储方式,数据格式为GEOTIFF,命名方式:yyyyddd_EvapoTranspiration.tif,其中yyyy为年份,ddd为日序数。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单位为mm/d,无效值为-9。
贾立
此数据为黑河流域中上游的SWAT情景模拟数据。情景包括历史趋势情景(HT)、生态保护情景(EP)、严格生态保护情景(SEP)、经济发展情景(ED)和快速经济发展(RED)情景。 首先利用Dyna_CLUE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然后将不同情景下模拟的土地利用图导入到SWAT模型中,模拟黑河流域上游出口(莺落峡)和中游出口(正义峡)的日径流、月径流情景数据(假设其它条件一样)。时间段为2011-2030年。数据格式为excel格式。
南卓铜, 张凌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遥感镶嵌图,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2010年TM影像数字镶嵌图,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黑河流域河流数据集、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等基础数据
王建华, 赵军
此数据包含2012年采集的地面样点FAPAR和LAI数据。采集设备为为SunScane和LAI-2000。其中,FAPAR测量4次spread值求得。采集样点位置分别为2012年7月4日至7月15日的在张掖周边,包括阿柔、临泽、九龙江林场、大野口、五星村等地点。共测量637组数据。
范闻捷
“水权框架下黑河流域治理的水文-生态-经济过程耦合与演化”(91125018)项目数据汇交2-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 规划文档主要包括:1、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 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3、经济社会及生态需水分析 4、水资源配置方案 5、水权制度建设 6、主要工程措施 7、环境影响安排等方面分析撰写。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水文地质图是图集水文水资源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甘肃省地址调查院1:5万《河西走廊水文地质图》,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的该项调查,收集整理水文地质钻孔1516个,计119049米;地下水开采井:6947个。
王建华, 赵军, 王小敏, 冯斌
“水权框架下黑河流域治理的水文-生态-经济过程耦合与演化”(91125018)项目数据汇交1-石羊河重点治理规划 1.数据概述:石羊河流域2007年开始实施的治理规划,以进行流域比较 2.数据内容:规划公开本
王忠静
本数据集包含了2012~2013年在巴丹吉林沙漠苏木吉林小流域进行综合监测的数据资料。苏木吉林小流域由2个湖构成,即苏木吉林北湖和南湖,经纬度范围是:北纬39°46'18.24"至39°49'17.25",东经102°23'40.53" 至102°26' 59.27"。观测仪器主要围绕苏木吉林南湖布设,包括闪烁仪(BLS450)、自动气象站(净辐射、雨量、风速、风向、空气湿度、气压、E601型蒸发皿)、土壤监测站(土壤温度、含水率和张力pF-meter)以及地下水监测孔1个。本次发布的数据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监测结果。后期监测数据将在2.0版本发布。 仪器布置情况、坐标、型号等见小流域监测系统布置图.pdf、监测点坐标.xls和监测点位置和设备.tif。
胡晓农, 王旭升
在临泽平川绿洲沿黑河沿岸到荒漠绿洲过渡带针对118个地块土壤的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碳含量。PH值、电导率、总碳、SIC、C/N进行监测,测定0-20cm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测定0-20cm 和20-80cm土层土壤粒级组成。 并针对棉花田间5个不同质地土壤性状,棉花进行灌溉试验:灌溉量、籽棉产量、秸秆参量、衣分、衣指、籽指、单铃重、霜前花率、单位结铃数、单铃重、灌溉水生产力等进行观测。
苏永中
此数据为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数据,时间段为1986-2030年,1986年为实际参考数据,1987-2030为模拟数据。情景包括,历史趋势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严格生态保护情景、经济发展情景和快速经济发展情景。在不同情景下,利用Dyna-CLUE模型进行模拟。数据格式为Arc ASCII格式
南卓铜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925M左右 时间范围:2012年5-10月 时间分辨率:月 空间分辨率:30m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LAI/FAPAR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数据集是黑河上游葫芦沟灌丛试验区气象及观测数据,包括:气象、反照率、灌丛林下蒸散发数据。 1、气象数据:祁连站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尺度气象数据。观测项目有:温度、湿度、水汽压、净辐射、四分量辐射等。数据为日尺度数据,计算时间段为0:00-24:00. 2、反照率:为2012年1月1日-2014年7月3日日尺度地表反照率数据,包括积雪和非积雪期。测量仪器为葫芦沟流域十米梯度塔上的辐射仪器。其中2012年8月4日-10月2日由于仪器电路问题,数据缺失,其余数据质量较好 3、蒸散发:为葫芦沟流域4种典型灌丛群落林下地表蒸散数据。观测时段为2014年7月18日-8月5日,为日尺度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降水数据、及lysimeter观测到的蒸发、下渗数据。该数据集可用来分析高寒灌丛及森林的蒸散数据。 试验选择小型蒸渗仪尺寸为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进行冠层下草地蒸散量。灌丛林下蒸散每个灌丛样地内布设两个Lysimeter,移栽试验每种灌丛各一个Lysimeter。在布设时将内桶中放置与桶等高的未被扰动的原状土柱,将外桶埋入到土壤中,在埋设时保证外桶高出地面0.5-1.0 cm,内桶外沿设计宽约2.0 cm的挡雨板,以防止地表径流进入Lysimeter蒸渗仪。在附近气象站点内同时布设有Lysimeter测量草地蒸散量,在青海云杉林样地也布设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测量其林下蒸发量。所有Lysimeter每天20:00时准时进行称重(电子天平感量1.0 g,约相当于0.013 mm蒸发量),观测时做好防风处理,保证测量的精度。 数据加工方法:蒸渗仪方法主要通过质量守恒来计算蒸散发量,依据Lysimeter蒸渗仪设计原理,蒸散量主要是通过连续两天内质量差别确定,由于每天都对其称重,通过水量平衡进行计算。
宋耀选, 刘章文
此数据包含2011年采集的地面样点FAPAR和LAI数据。采集设备为为SunScane和LAI-2000。其中,FAPAR测量4次spread值求得。采集样点位置分别为2011年 7月30日张掖农业示范基地;8月4日额济纳旗312国道旁;8月5日额济纳旗三道桥和8月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7月4日至7月15日的在张掖周边。
范闻捷
2012年6月到9月,黑河中游的15号超级站玉米地和1号辣椒地的热红外图像数据,拍摄日每天约7次数据,每两小时一次数据。利用热成像仪自带的smartview软件对热图像进行处理,将植被温度区分出来,利用三温模型计算蒸腾量。
邱国玉
在临泽平川绿洲沿黑河沿岸到荒漠绿洲过渡带布设11个地下水位观测井,2012-2013年五月到七月之间,每月定期3次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每月一次取样进行NO3-N含量、CL、SO42-变化进行分析。
张掖市2001-2012年资源环境部分数据,包括: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林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土地生产率、未利用土地占有率
张大伟
“水权框架下黑河流域治理的水文-生态-经济过程耦合与演化”(91125018)项目数据汇交5-Water-Plan-California 1.数据概述:美国加州2005年水资源规划,以进行流域比较 2.数据内容:规划公开本(英文)
王忠静
此数据集为葫芦沟流域4种典型灌丛群落林下地表蒸散数据。观测时段为2013年7月16日-8月23日,为日尺度数据。数据内容包括降水数据、及lysimeter观测到的蒸发、下渗数据。该数据集可用来分析高寒灌丛及森林的蒸散数据。 数据质量信息:数据质量高,日蒸散数据观测完整。 数据源描述:试验选择小型蒸渗仪尺寸为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进行冠层下草地蒸散量。灌丛林下蒸散每个灌丛样地内布设两个Lysimeter,移栽试验每种灌丛各一个Lysimeter。在布设时将内桶中放置与桶等高的未被扰动的原状土柱,将外桶埋入到土壤中,在埋设时保证外桶高出地面0.5-1.0 cm,内桶外沿设计宽约2.0 cm的挡雨板,以防止地表径流进入Lysimeter蒸渗仪。在附近气象站点内同时布设有Lysimeter测量草地蒸散量,在青海云杉林样地也布设内径25 cm、深度30 cm的小型蒸渗仪测量其林下蒸发量。所有Lysimeter每天20:00时准时进行称重(电子天平感量1.0 g,约相当于0.013 mm蒸发量),观测时做好防风处理,保证测量的精度。 数据加工方法:蒸渗仪方法主要通过质量守恒来计算蒸散发量,依据Lysimeter蒸渗仪设计原理,蒸散量主要是通过连续两天内质量差别确定,由于每天都对其称重,通过水量平衡进行计算。
宋耀选, 刘章文
黑河流域2012年5月-10月,30米逐月LAI植被指数产品数据,采用环境星CCD影像反演所得,反演方法采用查找表法,基于GO+Hapke模型反演所得。反演过程中,尼尔逊参数根据植被类型分别确定。
范闻捷
地面样点数据,采用LAI-2000 冠层分析仪采集,采集区域位于大野口,五星村(2012年)等区域。主要测量植被为玉米。使用LAI2000获取玉米的LAI值,采用一上四下的模式,重复两次进行观测。使用CD202获取玉米植株每片叶子的叶面积,共采集三株玉米。
范闻捷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LAI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00-2012年 时间分辨率:8天 空间分辨率:1km
范闻捷
张掖市2001-2012年人口数据包括:每年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数据源: 张掖市统计局.张掖市统计年鉴.2001-2012、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水资源公报.2001-2012.张掖市水务局.张掖市水利综合年报.1999-2011
张大伟
根据所选田块及其周围区域特点,在玉米田块中布置一根Trime管,另在垂直于田间小路方向上布置3根Trime管,TDR垂直方向监测土壤含水率时,以每10cm为单位向下监测。地理位置位于大满灌区农田,数据包括盈科灌区所选一农田块三次灌水后农田及其周边土壤含水率(TDR监测),灌水后加密监测,24小时内每隔3小时监测一组,之后5天为每天3组,5-10天为每天两组,10-15天为每天一组。
姜瑶, 黄冠华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建群种植物叶绿体形态结构特征。材料编号与采样表中一致。包括60种优势植物叶绿体形态结构的透射电镜图。叶绿体形态、类囊体基粒片层与基质形态、淀粉粒含量以及嗜锇颗粒的形态特征均可以体现。
刘玉冰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LAI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12年 时间分辨率:逐月 空间分辨率:1km
范闻捷
利用我国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CCD传感器的30m图像,经过定标、几何精校正和基于大气层顶表观反射率的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反演了地表短波反照率,再选择一个月内云量最少的图像镶嵌成为全黑河流域的反照率分布图,投影方式为UTM投影,空间分辨率30米,时间频率为每月1景。数据文件包含2个波段,分别是对应局地正午时刻太阳角的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 of local noon)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以短整数方式存储,比例因子为0.0001。
刘强
利用MODIS的1km地表反射率(MOD/MYD09GA)数据产品,经过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和基于统计知识的时空滤波(Statistics-based Temporal Filter)算法两道工序生产了全球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本数据集是在GLASS全球产品中选取了覆盖黑河流域的两个tile(h25v04,h25v05),经过镶嵌、投影转换和裁切后获得的黑河流域的1km分辨率陆表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数据集,包括了Albers和UTM两种投影方式,均为raw格式,空间范围是黑河流域的矢量边界的外界矩形,时间分辨率为8天。
刘强
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发展具有独立版权的区域集成环境系统模式RIEMS 2.0为基础,其中RIEMS 2.0区域气候模式是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和美国滨州大学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5)为非静力动力框架,耦合了一些研究气候所需的物理过程方案。这些过程包括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采用FC80闭合方案的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MRF行星边界条件和修改的CCM3辐射方等,采用黑河流域流域观测和遥感数据对该模式中的重要参数进行重新率定,并植被资料采用黑河流域数据清单中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黑河流域30sec DEM数据,建立的起来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采用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驱动建立的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在黑河流域进行了2009年年全年模拟连续积分. 空间范围: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40.30N,99.50E), 水平分辨率为3 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161(经向)X 201(纬向)。 投影方式:LAMBERT正形投影,两个标准纬度为30N 和60N。 时间范围: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时间间隔为1小时 文件内容说明:共12个文件,按变量独立命名。每个文件解压缩后是一个文本文件,包行7行文件头说明,以及365*24*201行,每行有161列。
熊喆
数据集为黑河流域地面样点LAI数据,采用LAI-2000 冠层分析仪采集,采集区域位于张掖农村示范基地,额济纳旗,酒泉卫星中心(2011年)等区域。主要测量植被为玉米。使用LAI2000获取玉米的LAI值,采用一上四下的模式,重复两次进行观测。使用CD202获取玉米植株每片叶子的叶面积,共采集三株玉米。
范闻捷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FAPAR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12年 时间分辨率:逐月 空间分辨率:1km
范闻捷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建群种植物叶片横截面结构特征。材料编号与采样表一致。参照采样表编号确定材料及其分布位置。包括65种优势植物页片横截面的半薄切片图。C3与C4植物的叶肉结构、栅栏组织与海棉组织的特征以及特殊的结构包括含晶细胞等均可以体现。
刘玉冰
张掖市2001-2012年生态部分数据包括: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环保投资占GDP比率、人均耗水量、生态用水占有率、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强度、单位GDP能耗
张大伟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又叫叶面积系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叶面积指数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用来反映植物叶面数量、冠层结构变化、植物群落生命活力及其环境效应,为植物冠层表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描述提供结构化的定量信息,并在生态系统碳积累、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植物、大气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平衡,植被遥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葫芦沟流域高寒灌丛及云杉林叶面积指数等指标是用Plant Canopy Imager CI - 110冠层分析仪测定的。测定时段2014年7月22日。包括了葫芦沟流域主要的灌丛类型及青海云杉林。数据集主要包括CI-110测量的原始数据,包括图像及叶面积分析图像。
刘章文, 宋耀选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FAPAR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00-2012年 时间分辨率:8天 空间分辨率:1km
范闻捷
“水权框架下黑河流域治理的水文-生态-经济过程耦合与演化”(91125018)项目数据汇交3-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水利部,2001) 1.数据概述:黑河流域2001年开始实施的治理规划 2.数据内容:规划公开本
王忠静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人工观测冻土冻结深度数据集,每日08时观测。 2.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为冻土器冻结深度数据集。冻土观测是利用灌注在橡皮内管中水的冻结深度 (长度 )作为记录的,根据埋入土中的冻土器内水结冰的部位和长度,来测定冻结层次及其上限和下限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每天0 8时观测 1次。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陈仁升, 韩春坛, 宋耀选, 刘俊峰, 阳勇, 刘章文
基于高精度的DEM数据,统计分析了黑河流域上游地区的逐年6-9月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因子的关系,得到100m空间分辨率的黑河流域上游1967-2008逐年6-9月降水量。 坐标系统为等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黑河流域。数据采用txt文本形式给出,分别给出空间网格点所对应的经度,纬度和各年降水量。经纬度单位为°,降水量单位为mm。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为-9。
王可丽
基于高精度的DEM数据,统计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气候平均逐月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因子的关系,得到100m空间分辨率的黑河流域中上游气候平均逐月降水量。 坐标系统为等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黑河流域。数据采用txt文本形式给出,分别给出空间网格点所对应的经度,纬度和各月降水量。经纬度单位为°,降水量单位为mm。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为-9。
王可丽
基于高精度的DEM数据,统计分析了黑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的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因子的关系,得到100m空间分辨率的黑河流域中上游1967-2008年逐年气候平均年降水量。 坐标系统为等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黑河流域。数据采用txt文本形式给出,分别给出空间网格点所对应的经度,纬度和降水量。经纬度单位为°,降水量单位为mm。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为-9。
王可丽
一、数据概述 葫芦沟小流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红泥沟中下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25.3″E,38°15′37.97″N。 采用HOBO Pendant® Temperature/Light Data Logger 64K - UA-002-64温度记录仪进行土壤温度观测。 二、数据内容 红泥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分为七层,深度分布为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2年9月7日~2013年5月6日。
孙自永, 常启昕
我们综合本课题的野外调查成果、前人的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和沙漠洼地的推测判断,获取了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地区600多个已知水位点,利用实测的或推测的地下水位数据,绘制了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位的一级近似等高线图。这张等水位线图填补了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水研究的空白。 所谓一级近似是宏观的地下水位分布,在空间尺度上达到1 km分辨率,并假设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位相同、第四系和基岩分布区的地下水保持连续。一级近似等高线的误差水平为 10 m,主要来源于地面高程数据的不确定性。 本数据集包含地下水位等高线的矢量图和栅格数据文件。
王旭升, 胡晓农
本数据集包含巴丹吉林沙漠的数字地形(DEM)、TM遥感影像和NDVI植被指数三类基础遥感数据。 1. DEM,数字地形数据, 源自美国NASA发布的SRTM1数据集,在沙漠地区进行了裁剪。分辨率为30 m。数据存放在DEM文件夹,可用ArcGIS打开dem.ovr文件。 2. TM影像数据。源自美国NASA发布的Landsat TM/ETM+ 543波段合成数据,在沙漠湖泊群分布地区进行了裁剪。分辨率为30 m。从1990年至2010年每5年的夏季和秋季各取1景,用于分析湖泊的长期变化。2002年各个季度有1景,用于分析湖泊的年内变化。数据存放在TM文件夹,TIFF格式,可用ArcGIS或ENVI软件打开。文件命名规则为yyyymm.tif,其中yyyy表示年份、mm表示月份,如199009表示影响数据对应的时间为1990年9月份。 3. NDVI,植被指数。源自美国NASA发布的MODIS-NDVI产品MOD13Q1,在沙漠地区进行了裁剪。包含2000~2012年生长季(6、7、8、9月份)每旬NDVI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50 m,时间分辨率为16天。存放在NDVI文件夹,TIFF格式,可用ArcGIS或ENVI软件打开。文件命名规则为MOSAIC_TMP_yyyyddd.hdfout.250m_16_days_NDVI_roi.tif, 其中yyyy表示年份、ddd表示在该年的第ddd天。
金晓媚, 胡晓农
本项目采集的巴丹吉林沙漠湖水和地下水的水样D-18O同位素、14C年龄以及水化学简分析测试结果。数据内容包括水样点的经纬度坐标、水体属性、采样深度、测试项目和测试结果结果等。
王旭升, 胡晓农
地下水是荒漠河岸植物主要的水分来源,也是影响植物正常生理状况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本项目通过在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旁胡杨林设置观测场,于2011 年~2013 年每月通过人工测定地下水埋深,为本项目胡杨蒸腾耗水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用于研究区生态需水量的估算。
司建华
葫芦沟小流域2012年1:50000地质图草图,葫芦沟流域由第四系松散地层和前新生界基岩地层组成。基岩地层的空隙以裂隙为主,上覆薄层残坡积物。山前平原以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Q3al+pl)为主。冰川前缘的松散地层为全新统冰碛砂砾石层(Q4gl),分布在现代冰斗及其下方,形成侧碛和终碛堤(垅岗)。
孙自永, 常启昕
根据中国气象局在黑河流域布设的各常规气象台站逐月的气温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各气象台站逐年的空气冻融指数,进而获取了其1960-2004年的多年平均值。最后,基于各气象台站空气冻融指数的多年均值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并借助于1km的DEM数据,构建了黑河流域空气冻融指数的空间分布图。
张廷军
黑河流域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是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遥感研究室,以GIS为手段,基于2011年LandsaTM和ETM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考察验证,建立了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该数据集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黑河流域上游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此数据尊重数据作者意见,暂时不能共享全流域数据,
王建华
黑河流域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是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遥感研究室,以GIS为手段,基于2011年LandsaTM和ETM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考察验证,建立了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该数据集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黑河流域下游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此数据尊重数据作者意见,暂时不能共享全流域数据,
王建华
黑河流域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是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遥感研究室,以GIS为手段,基于2011年LandsaTM和ETM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考察验证,建立了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影像和矢量数据库。 该数据集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黑河流域中游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王建华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吴世新, 周万村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吴世新, 周万村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纪远, 庄大方, 王建华, 吴世新, 周万村
植物叶片水分生理是研究叶片尺度植物蒸腾耗水的主要手段,也是认识植物耐旱机理的重要指标,本项目于2011-2012年对叶片尺度水分生理进行观测,观测仪器为Li-6400,每个月选择典型晴天2-3天,频率为2小时,主要观测参数包括: 净光合速率(Pn, μmol CO2·m–2· s–1)、蒸腾速率(Tr, mol H2O·m–2·s–1)、气孔导度(gs, mol H2O·m–2·s–1)、胞间和环境CO2浓度(Ci和Ca, μmol CO2·mol–1)、光合有效辐射(PA R, μmol·m–2·s–1)、气温(Ta, ℃)、叶面大气相对湿度(hs, %)和水汽压亏缺(Ds, KPa)等。
司建华
从2012年至2013年,对黑河中游正义峡附近地貌面进行了考察,主要包括4级河流阶地面。数据主要通过野外考察获取,在室内进行分析制图,得到中游正义峡附近各级地貌面分布图。
胡小飞, 潘保田
黑河中游正义峡附近河谷断面数据主要展示了黑河中游河流阶地的结构及其横断面分布特征。这些数据主要通过野外考察、测量得到。该组数据包括黑河正义峡断面和罗城断面。
胡小飞, 潘保田
数据集为塔里木河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主要为塔里木河流域县界名称及行政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王建华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边界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塔里木河流域子流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WRRNM(流域名称)、WRRCD(流域编码)
吴立宗
AS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STER GDEM)是美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高程数据产品, 该DEM数据是根据NASA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的观测结果完成,是由ASTER(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 meter)传感器搜集的130万个立体像对数据制作,其覆盖范围超过了地球99%陆地表面。该数据的水平精度30米(置信度95%),高程精度为20米(置信度95%)。该数据是第三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程数据,较之以前的SRTM3 DEM和GTOPO30数据有明显的提高。ASTER GDEM发布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于2009年6月发布,第二个版本于2011年10月发布,第二版相比第一版而言,数据在水域覆盖和偏差去除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进展,数据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第二版本的ASTER GDEM数据集,包括DEM、山影、坡度、坡向数据。空间分辨率:1弧度秒 (约30 米),精度:垂直精度20米,水平精度30米。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疏勒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集为塔里木河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SYM85(FAO85分类)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DRAINAGE(19.5); 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 T_SILT: Real (淤泥含量); T_CLAY:Real (粘土含量); T_USDA_TEX: Real (USDA土壤质地分类); T_REF_BULK: Real (土壤容重); T_OC: Real (有机碳含量); T_PH_H2O:Real (酸碱度) T_CEC_CLAY:Real (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CEC_SOIL: Real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BS:Real (基本饱和度); T_TEB: Real (交换性盐基); T_CACO3: Real (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T_CASO4: Real (硫酸盐含量); T_ESP: Real (可交换钠盐); T_ECE: Real (电导率)。其中以T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上层土壤属性(0-30cm),以S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下层土壤属性(30-100cm)(FAO 2009)。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塔里木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铁路空间分布,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铁路编码)。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道路分布数据集,比例尺:250000,包括疏勒河流域内主要级别道路的空间分布及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道路编码)、Name(道路分级).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以其巨大的水体与流域内的天然草场和林地共同构成了生态屏障,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居民点分布数据,包括柴达木河流域内市、县、乡镇、村等级分布,数据主要有两个属性字段:Code(居民点编码)、Name(居民点名称)。 收集整理青海湖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青海湖流域生态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集为塔里木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全长2179公里,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不同区域由于物质及能量匹配上不够协调,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脆弱性特征.依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有关原则,结合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铁路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铁路编码) 收集整理塔里木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塔里木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居民点分布数据,主要包括塔里木河流域内市、县、乡镇、村等级分布,数据主要有两个属性字段:Code(居民点编码)、Name(居民点名称)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比例尺250000,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县界名称)、Code(行政编码)。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万,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塔里木河为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全长2179公里,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不同区域由于物质及能量匹配上不够协调,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脆弱性特征.依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有关原则,结合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道路分布数据集,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主要道路的空间分布及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道路编码)、Name(道路分级) 收集整理塔里木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塔里木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自制小型Lysimeter,模拟自然条件,选择典型荒漠植物为对象,研究其耗水量和耗水规律。每种植物重复3次。 2011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10)%进行荒漠植物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2012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20±5)%进行胁迫情况下,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
苏培玺
2012年7月和8月中旬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植物种:柠条。 群体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由LI-8100闭路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LI-COR,美国)和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同化箱组成,LI-8100是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用于土壤碳通量测量的仪器,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CO2和H2O的浓度。同化箱的长宽高均为50cm。同化箱由LI-8100控制,设置好测量参数后,仪器可以自动运行。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群体光合速率: CAP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是群体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A为植物冠层的总叶面积(m2);VA是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同化箱距地面高度(放置好特制基座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0.25 m2)的乘积和同化箱的体积(0.125 m3)之和; 是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过程中使用同化箱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 是进行土壤呼吸测定过程中使用20 cm测量室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P是大气压(Pa),T为同化箱内的空气温度(℃),R是气体常数(8.314 Pa•m3•mol-1•K-1);n为转化系数,表示将20cm测量室测得的 转换为在同化箱所覆盖的土壤面积(SA)上及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VA)内由土壤呼吸所引起的CO2变化速率,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SA是同化箱覆盖的土壤面积,为0.25 m2,SC是20 cm测量室覆盖的土壤面积(0.03 m2),VC是植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20cm测量室距地面高度(放置好土壤环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SC)的乘积和20cm测量室的体积(4.82×10-3 m3)之和。
苏培玺
SPAC系统是观测植物蒸腾耗水及环境因子的综合平台,本项目在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设置SPAC系统1套,主要观测数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光合有效辐射等,采样频率为1小时,该数据为植物蒸腾耗水的环境响应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司建华
1962-2011年中国大陆各分区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数据集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磊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该数据集将中国大陆分成了24个研究区域,在word文档(description of groups.doc)中描述了各分区的经纬度范围,也可以从数据的缩略图中浏览各分区的空间分布。 气温直减率数据集以EXCEL格式描述,包括了整个中国地区各个分区的年平均以及四季平均的lapse rate数值。 该统计基于553个包含完整月系列的中国气象局常规气象站的2m气温观测,并利用另外201个气象站(有缺值)做了独立验证。 更多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同发布的期刊文献。
王磊
一、黑河流域盆地边界,系基于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GIS水文分析功能分析获得的,并参考了遥感影像、地形图、地面考察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黑河流域地表集水区范围约25.5万km2,南起祁连山中段,北部边界是蒙古国境内的戈壁阿尔泰山脉,西起马鬃山山区,东至雅布赖山。与传统的黑河流域范围相比,新的流域增加了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马鬃山北部区域以及外蒙古戈壁阿尔泰山南麓区域。 说明:南石河和北石河是由疏勒河冲积扇渗漏形成的河流,与石油河、白杨河和断山口河形成以干海子为尾闾湖的独立水文单元(花海盆地诸水系)。无论是从地表集水条件还是历史水系变迁,该水文单元与黑河流域的关系都大于其与疏勒河的联系,应该视为黑河流域的一部分。考虑到现代水资源利用现状,北石河经过人工改造已经与疏勒河干流直接贯通,是疏勒河向干海子输水的重要通道,已经成为疏勒河事实上的重要支流。在系列水利工程的影响下,石油河和白杨河与疏勒河的地表水力联系也远大于其与讨赖河的联系。 二、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 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是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5年编制的黑河流域边界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遥感影像、1:10万地形图、地面考察等资料获得。流域边界范围约7.6万km2,其中上游祁连山中段边界利用DEM根据GIS水文分析功能,严格按照山脊线提取,下游北部边界根据国际公约按照国界线划分。 三、黑河流域研究区边界 根据黑河流域盆地边界生成的扩展研究区,主要为了模型数据输入的需求。 以上三个边界是给黑河流域计划项目提供统一的研究区边界,建议使用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为核心研究区边界。
吴立宗
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世界土壤图和多个区域和国家级土壤数据库,包括土壤属性和土壤图。我们采用了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处理过程来融合多元数据。我们然后使用了土壤类型连接法和土壤多变行连接法来得到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为聚合这些数据,我们目前采用的是面积加权的方法。原始数据为30秒,这里提供的5分分变率(约10km)的聚合数据。共八个垂直分层,最深为2.3米(即0- 0.045, 0.045- 0.091, 0.091- 0.166, 0.166- 0.289, 0.289- 0.493, 0.493- 0.829, 0.829- 1.383 and 1.383- 2.296 m)。 1、数据特征: 投影:WGS_1984 覆盖范围:全球 分辨率:0.083333 度(约10公里) 数据格式:netCDF 2、数据集包含11项土壤一般信息和34个土壤属性。 (1)土壤一般信息如下,文件general.zip: No. Description Units 1 additional property 2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 3 drainage class 4 impermeable layer 5 nonsoil class 6 phase1 7 phase2 8 reference soil depth cm 9 obstacle to roots 10 soil water regime 11 topsoil texture (2)34个土壤属性如下,文件1-9.zip, 10-18.zip, 19-26.zip, 27-34.zip 土壤有机碳密度: SOCD5min.zip: No. Attrubute units Scale factor 1 total carbon % of weight 0.01 2 organic carbon % of weight 0.01 3 total N % of weight 0.01 4 total S % of weight 0.01 5 CaCO3 % of weight 0.01 6 gypsum % of weight 0.01 7 pH(H2O) 0.1 8 pH(KCl) 0.1 9 pH(CaCl2) 0.1 10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s/m 0.01 11 Exchangeable calcium cmol/kg 0.01 12 Exchangeable magnesium cmol/kg 0.01 13 Exchangeable sodium cmol/kg 0.01 14 Exchangeable potassium cmol/kg 0.01 15 Exchangeable aluminum cmol/kg 0.01 16 Exchangeable acidity cmol/kg 0.01 17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mol/kg 0.01 18 Base saturation % 19 Sand content % of weight 20 Silt content % of weight 21 Clay content % of weight 22 Gravel content % of volume 23 Bulk density g/cm3 0.01 24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t -10 kPa % of volume 25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t -33 kPa % of volume 26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at -1500 kPa % of volume 27 The amount of phosphorous using the Bray1 method ppm of weight 0.01 28 The amount of phosphorous by Olsen method ppm of weight 0.01 29 Phosphorous retention by New Zealand method % of weight 0.01 30 The amount of water soluble phosphorous ppm of weight 0.0001 31 The amount of phosphorous by Mehlich method ppm of weight 0.01 32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 of weight 0.01 33 Total phosphorus % of weight 0.0001 34 Total potassium % of weight 0.01
上官微, 戴永久
本数据集为2012年度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高寒灌丛降水截留数据中降水特征数据。观测日期从2011年10月2日至2012年9月24日。观测内容有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与穿透雨发生次数。观测数据有自记雨量计结合人工雨量计记录。
宋耀选, 刘章文
提供了2013年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施工4口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包括钻孔施工报告,钻孔位置图和钻孔剖面图。采取第四系和基岩的岩芯,井底安装滤管,洗井。 工程量:钻孔4个,编号分别为K1、K2、K3 和K4 。设计总进尺按240 m设计,平均单孔深度60 m,以揭露基岩为实际深度控制标准。
王旭升, 胡晓农
黑河流域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集是中国科学院寒旱所遥感研究室,以GIS为手段,基于2011年LandsaTM和ETM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考察验证,建立了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影像和矢量数据库。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黑河流域1:10万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黑河流域1:10万(2011年)土地覆被数据和以往土地覆被采用同一个分层的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将全流域划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和农村居民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25个二级类;数据类型为矢量多边形,以Shape格式存储。 土地覆被分类属性: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属性编码 空间分布位置 耕地:平原旱地 123 主要分布在盆地、山前带、河流冲积、洪积或湖积平原(水源短缺灌溉条件较差)。 丘陵旱地 122 主要分布在丘陵区,一般状况下地块分布在丘陵的缓坡以及墚、卯之上。 山区旱地 121 主要分布在山区,海拔在4000米以下的山坡(缓坡、山腰、陡坡台地等)及山前带上。 林地:有林地(乔木) 21 主要分布在高山(海拔4000米以下)或中山坡地、谷地两坡、山顶、平原等。 灌木林地 22 主要分布在较高的山区(4500米以下),多数分布山坡和山谷及沙地。 疏林地 23 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及沙地、戈壁(壤质、沙砾质)边缘。 其他林地 24 主要分布在绿洲田埂,河边、路边及农村居民点周围。 草地:高覆被草地 31 一般分布在山区(缓坡)、丘陵(陡坡)及河间滩地、戈壁、沙地丘间等。 中覆被草地 32 主要分布在较干燥地方(隔壁低洼地和沙地丘间地等)。 低覆被草地 33 主要生长在较干燥地方(黄土丘陵上和沙地边缘)。 水域:河渠 41 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耕地以及山间沟谷内。 湖泊 42 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 水库坑塘 43主要分布在平原、川间谷内,周围有居民地和耕地。 冰川及永久性积雪 44 主要分布在(4000以上)高山顶部。 河滩地 46 主要分布在高中低山坡面沟谷、山前、平原低地、河湖盆边缘等。 居民地:城镇用地 51主要分布在平原、山区盆地、坡地及沟谷地台地。 农村居民地 52主要分布在绿洲、耕地及路边、塬面、坡上等。 工矿和交通用地 53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交通较发达区域和工业采矿区。 未利用土地:沙地 61大多分布在盆地、河流两侧、河湾及山前戈壁外围。 戈壁 62主要分布在风蚀较强有沙源物质输送的山前带。 盐碱 63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及干湖泊及湖泊边。 沼泽 64主要分布在相对较低易积水地段。 裸土 65主要分布在较干旱地区(山间陡坡、丘陵、戈壁),植被盖度<5% 。 裸岩 66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石质山区(风大、少雨)。 其他 67主要分布在4000米以上冻融形成的裸露岩石,又称高寒苔原。 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Units METERS Spheroid Krasovsky Parameters: 25 00 0.000 /* 1st standard parallel 47 00 0.000 /* 2nd standard parallel 105 00 0.000 /* central meridian 0 0 0.000 /* latitude of projection's origin 0.00000 /* false easting (meters) 0.00000 /* false northing (meters) 此数据尊重数据作者意见,暂时不能共享全流域数据,请申请者在数据申请上写明研究范围及确切的用途。
王建华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胡芦沟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生产的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葫芦沟地区分为两个不同高度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和55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SM和DE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2012年生长季4种典型灌丛群落在试验期间内观测到的降水茎干流、穿透雨量。数据内容:试验日期;茎干流量;穿透雨量,截留量。 观测方法:穿透水使用直径为15 cm,高度10 cm的圆形铁制容器测量。由于金露梅、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不能进行单株观测,因此对样地冠层郁闭度进行测定后,每个样地放置9个接水器,使不同郁闭冠层下均有接水器。这种观测穿透雨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收集灌丛下面不同部位的穿透雨。由于观测难度大且草本植被少,忽略了灌丛下草本的截留作用。高山柳是以茎干为中心,茎干附近,冠辐边缘和冠辐中间各放一个,每3个容器夹角为120°摆放。每种灌丛选取6株进行树干茎流观测。单株生灌丛在所有枝下茎上进行测定,丛生灌丛树干茎流采用标准枝法,即对所选灌丛的每一枝进行基径测量,取得基径平均值后,选择与基径平均值相当的树干作为标准枝。在灌丛所有枝下茎干上,使用聚乙烯塑料软管剖开,直接卡在灌丛茎干上,用塑料胶布和玻璃胶粘好固定,将该塑料管直接接入树干茎流收集瓶,瓶口粗细和塑料管一致,避免降雨和穿透雨进入收集瓶,使用前经过人工试验可以精确地收集树干茎流。为减少测定过程中由于蒸发造成的误差,在雨后及时测量的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如夜间降雨,第2天清晨取样。 数据处理:穿透雨量乘以1.78(20 cm和15 cm不同口径的折算系数),换成标准20 cm下对应的穿透雨量(mm)。每个树干茎流收集瓶实测水量除以该标准枝投影面积得到该枝树干茎流量,标准枝上的树干茎流量乘以整个灌丛的枝数即可得到整个灌丛的树干茎流量。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灌丛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可分为3个部分: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 IC=P-SF-TF 式中:P为林外降雨量;TF为穿透雨量;SF为树干茎流量;IC为灌层截留量。根据所测穿透雨雨树干茎流数据,利用上式得到截留量。
宋耀选, 刘章文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天姥池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生产的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天姥池地区分为两个不同高度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和55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SM和DE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以Landsat系列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包括1965年的KH(只包括古日乃和拐子湖两区域),1975年的MSS,1990、1995、2006和2010年的TM 以及2000年ETM共7期数据。信息提取前,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影像合成、拼接、融合、几何精校正以及图像增强等预处理工作。校正过程中,对2000年ETM+图像利用1:100,000地形图进行图像纠正并作为基准图像。影像合成选用4、3、2波段标准假彩色合成方案;纠正时,在每景图像上均匀地选择7×8个控制点,且平均定位误差小于1个像元即地面距离小于30m。其它各年数据均以2000年基准图像为参考图像进行图像配准,以使不同时相图像上的同名像元具有相同的地理坐标。纠正和配准后的整景图像保持TM的30m空间分辨率。通过野外实地订正,保证定性准确率要求达到95%以上。
肖生春
在2011年6月初至8月初,在黑河干流源头西支开展多年冻土调查,沿二尕公路热水大坂垭口至石棉矿岔口之间路段,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依次布设测温孔T1、T2、T3、T4、T7、T5和T6等共7眼,并布设测温管进行地温监测。所用仪器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热敏电阻温度计,用Fluke万用表测定其电阻值,再换算成温度值,精度±0.05 °C。为了降低公路对钻孔温度的影响,在定孔位时要求所有钻孔离公路的垂直距离均保证至少大于100 m。除热水大坂垭口T1温度孔位于二尕公路的南侧以外,其余6眼钻孔均位于公路的北侧。
张廷军
该气象场位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2700m草地,数据记录日期为2013年5月至2013年9月,包括1.5m处空气湿度、3.0m处气温、2.8m处大气压、1.3m处降水量、2.2m处风速、3.1m太阳总辐射量等,单位分别为%、℃、Pa、m、m/s、W•m-2。
何志斌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上游样带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生产的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样带地区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地面最低点:2660米,地面最高点:4307米),平均点云密度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SM和DE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2012年8月28日,在黑河中上游的祁连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生产的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祁连地区飞行绝对航高为4800米,地面最高点为3009米,地面最低点为2726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6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SM和DE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1、数据概述: 此数据取样时间为2012年6月21日~2012年8月25日。采样频率为一周一次。 取样点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出口流量堰处,经纬度为99°52′47.7″E,38°16′11″N。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包含流域出口河水的氨氮值、DOC值以及阴阳离子值。 数据获取手段——氨氮值是利用哈希DR28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DOC值是利用analytikjena multi N/C 3100总氮总碳测试仪测定的;阴离子值是利用瑞士万通型号761/813型离子色谱仪测定的;阳离子是利用型号为美国热电IRIS Intrepid Ⅱ XSPICP-AES测定的。
孙自永, 常启昕
土壤热通量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能量平衡分析的基础,本项目于2011-2013年在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柽柳群落5cm,10cm 安装HFP01测定土壤热通量,频率为0.5小时。
司建华
土壤水分,又称土壤湿度。它是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青海云杉林的土壤水分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是青海云杉维持生长所吸收水分的唯一来源。该数据是用土壤水分智能中子仪测定的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数据。
常学向
一、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取样时段为2012年7月19日~2012年8月17日。 取样点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原红泥沟出口附近,经纬度为99°52′25.3″E,38°15′37.97″N。 二、数据内容 在取样点处挖了一个深度为2m的土壤剖面,然后在深度为60cm、90cm和140cm处各放置一个土壤水收集器。当土壤收集器收集到土壤水后,利用50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不同深度的管子就可取到不同深度的土壤水。 此数据集包含三个不同深度土壤水的DOC值、氨氮值、二氧化硅含量以及阴阳离子值。 数据获取手段——氨氮值是利用哈希DR2800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的;DOC值是利用analytikjena multi N/C 3100总氮总碳测试仪测定的;阴离子值是利用瑞士万通型号761/813型离子色谱仪测定的;阳离子是利用型号为美国热电IRIS Intrepid Ⅱ XSPICP-AES测定的。
孙自永, 常启昕
项目执行期期间对额济纳三角洲生态植被样方的现场调查数据。 额济纳三角洲31个地下水盐分观测点附近生态植被调查样方。主要调查项包括:样方内植物种类、植物结构,数目、高度、基径、冠幅、盖度、频度等。时间:2010年和2011年(7月-8月)。
于静洁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人工观测冻土冻结深度数据集,每日08时观测。 2.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为冻土器冻结深度数据集。冻土观测是利用灌注在橡皮内管中水的冻结深度 (长度 )作为记录的,根据埋入土中的冻土器内水结冰的部位和长度,来测定冻结层次及其上限和下限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每天0 8时观测 1次。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陈仁升, 宋耀选, 韩春坛, 刘俊峰, 阳勇
该气象场位于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3200m处,属于高山林线带,青海云杉林与高山灌丛交错区。本数据集包括降水、气温、辐射、风速等,单位分别为mm、℃、W/m^2、m/s。数据记录日期为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其中由于仪器的原因气温数据有部分缺失。
何志斌
额济纳三角洲3口浅层地下水观测井的地下水位埋深、盐度自动监测数据。 数据内容包括:观测井编号、地理坐标、地表特征描述、地下水位埋深(单位:cm)、盐分(单位:mS/cm)。 在空间上,水盐动态监测布设在额济纳三角洲境内荒漠戈壁区、天然绿洲区、人工绿洲区,代表3种典型的下垫面条件;自2011年5月12号起至今,观测频率为30分钟一次。
于静洁
一、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取样时段为2012年6月17日~2012年8月13日。取样地点为葫芦沟小流域中科院寒旱所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院内。取样点经纬度为99°53′06.66″E,38°16′18.35″N 。 二、数据内容 此数据是利用哈希DR2800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从雨量筒中取得的雨水测试取得的。此数据包含三个降雨时段的二氧化硅值。
常启昕, 孙自永
内容为排露沟流域出山口量水堰每日径流量观测记录。排露沟流域空间范围:38.529-38.558N,100.286-100.536E。数据日期包括自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9月5日。单位为m3/day。
何志斌
与土壤含水量观测同步,本项目测定2011-2012黑河下游柽柳林土壤温度数据,深度为10、30、50、80、140cm,频率为0.5小时,测定仪器为美国Campell公司生产的109ss。
司建华
本数据是通过黑河上游源区内外九个站点0cm处的地表温度通过空间插值,结合冻土模拟方法获得。图中1代表季节性冻土,2代表多年冻土。 本数据为TIFF格式,投影采用WGS-84,空间范围为37.7263N-39.0976N,98.5769E-101.1608E。
葛社民
利用MODIS的1km地表反射率(MOD/MYD09GA)数据产品,经过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和基于统计知识的时空滤波(Statistics-based Temporal Filter)算法两道工序生产了全球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本数据集是在GLASS全球产品中选取了覆盖黑河流域的两个tile(h25v04,h25v05),经过镶嵌、投影转换和裁切后获得的黑河流域的1km分辨率陆表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数据集,包括了SIN和UTM两种投影方式。SIN投影方式的数据集为HDF格式,覆盖范围较大(约1200*2400平方公里),时间分辨率为1天;UTM投影方式的数据集为raw格式,按照黑河的矢量边界裁切,时间分辨率为8天。
刘强
数据集为黑河流域各个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的生理生态学参数,本数据集根据TESim模型的要求,将黑河流域分为7个生态系统,分别为: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BRD)、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CNF)、农田生态系统(CRP)、荒漠生态系统(DST)、草甸草原生态系统(MDS)、灌木林生态系统(SHB)和草原生态系统(STP)。本数据集中的数据,有些数据是根据实测数据得到,有些是通过参考文件得到,但是经过验证以后应用到黑河流域的。本数据中的数据,每个生态系统系统的每个参数都有三个值,分别是在模型中的取值以及该参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该数据可为生态过程模型提供输入参数,该数据集仍然在进一步的优化中。
彭红春
开展祁连山森林植被蒸散的定量研究,对正确认识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文功能、了解水循环过程和流域水文模型开发, 对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森林蒸散主要由林下土壤表面蒸发、植被蒸腾和树冠截留水分蒸发组成。传统上蒸散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际测定和估算法2类。实际测定方法包括水文学方法、微气象学方法、植物生理方法;估算方法是通过模型计算蒸散,主要包括分析模型和经验模型2类。但这些方法都不能有效的把森林的蒸腾与蒸发区分开来。树干液流法通过测量林木蒸腾耗水量,可有效的计算林地的蒸腾量树干液流法通过测量林木蒸腾耗水量,可有效的计算林地的蒸腾量。我们利用热脉冲技术测量了林木蒸腾耗水量,并尺度扩展至林分尺度,以提示青海云杉林的蒸腾耗水量。
常学向
本数据集是根据TESim生态过程模型的输出结果进行收集的,包括生物量、植物N和P含量、蒸散发、NPP等模型通常输出的结果。这个结果有些是通过野外实测获得,有些是通过野外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得,有些是通过文献获得。
彭红春
本数据以黑河中游灌区的玉米作为观测对象,观测仪器为Licor-6400 XTR,地点选在HiWATER联合试验超级站的附近。通过非控制实验和控制实验(控制二氧化碳和光强)观测玉米的光合作用参数,时间从2012年6月22日-8月24日。
李彦辉, 彭红春, 杨保
一、数据概述: 采用Solinst Leve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数据内容: 我们手动观测两个断面的水位流量数据。 第一个断面: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观测点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2012.7.21-7.25为1次/30分钟。2012.7.25-2013.5.6为1次/15分钟。该观测点在2012年9月15日后自动监测数据发生错误,原因可能为河道流量变小,探头暴露在空气中,水位计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9月份后气温降低,至冬季河道冻结,这段时间无自动监测流量数据。 第二个断面: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观测点在进入9月份后,河道流量逐渐变小,出现了河道无水的情况。此时水位计读数已经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我们野外经验得知,在9月份到来年的5月份,观测点处基本上处于无水状态。
孙自永, 于立南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葫芦沟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55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项目执行期期间对额济纳三角洲与生态植被样方相呼应的土壤调查数据。 额济纳三角洲生态植被调查样方相对应的土壤剖面取样(5个),20厘米分层采样。调查项包括:土壤盐分、土壤有机质、C、N、P等,时间:2011年8月。
于静洁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样带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平均点云密度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荒漠河岸林植物蒸腾耗水的关键因子,本项目选择黑河下游典型植物群落,坐标为42°02′00.07″N,101°02′59.41″E,通过连续测定2010-2012年土壤水分数据,观测仪器为EnvironSCAN(澳大利亚,ICT),观测深度为10、30、50、80、140cm,观测频率为0.5h,为理解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蒸腾耗水的环境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司建华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地下水位数据。一号井位于葫芦沟流域总控水文断面侧旁,井深:12.8m,孔径:12cm;二号井位于三角洲东侧,距河道约100m左右,井深:14.7m,孔径:12cm。 2.数据内容: 地下水井井内布设U20-HOBO水位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葫芦沟小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数据为日尺度数据。 3.时空范围: 一号井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74m(流域出口水文断面附近)。 二号井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04.1m(三角洲东支河流东侧)。
韩春坛
叶片水势是表征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本项目在黑河下游选择胡杨和柽柳,采用WP4C,频率为15天,测定了黎明前、正午和日落前的叶片水势数据,可以为认识荒漠植物生长条件提供基础数据。
司建华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天姥池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边材面积和心材面积的准确估算是进行植物蒸腾耗水尺度转换的主要手段,本项目于2011年10月,对额济纳绿洲98 棵胡杨进行边材、心材调查,测定了边材和心材宽度,建立了边材面积与胸径、高度的关系曲线,具体参见文献李炜,司建华,冯起,鱼腾飞.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蒸腾耗水对水汽压差的响应. 中国沙漠, 2013, 33(5): 1377-1384.
司建华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天姥池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葫芦沟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55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数据。包括气温1.5m、湿度1.5m、气温2.5m、湿度2.5m、土壤水分0cm、降水量、风速1.5m、风速2.5m、风向1.5m、地热通量5cm、总辐射、地表温度、地温20cm、地温40cm、地温60cm、地温80cm、地温120cm、地温160cm、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陈仁升, 韩春坛
GIMMS(gla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数据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C-J-Tucker等人于2003年11月推出的最新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数据。 该数据集包括了1981-2006年间的柴达木流域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变化,格式为ENVI标准格式,投影为ALBERS,其时间分辨率是15天,空间分辨率8km。GIMMS NDVI数据采用卫星数据的格式记录了22a区域植被的变化情况。 1、文件格式: GIMMS-NDVI数据集中包含了从1981年7月至2006年间隔为15天的所有.rar压缩文件,解压以后包括1个XML文档、一个.HDR头文件、一个.IMG文件和一个.JPG图像文件。 2、文件命名: NOAA/AVHRR-NDVI数据集中的压缩文件命名规则为:YYMMM15a(b).n**-VIg_data_envi.rar,其中YY-年,MMM-简写的英文月份字母,15a-上半月份合成,15b-下半月份合成,**-卫星号。解压之后有4个文件,文件名不变,属性分别为:XML文档,头文件(后缀名为:.HDF),遥感影像文件(后缀名为:.IMG)和JPEG图像文件。 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NASA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植物材料采样及其分布位置,主要是灌木,少数草本。植物材料的编号与形态结构特征分析表格里的一致,相互对应使用。
刘玉冰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分别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cm、4cm、10cm、20m和30m)、风向、气压、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15cm、20cm和40cm)、土壤水分(10cm、20cm、50cm、100cm和180cm)及土壤热通量(5cm、10cm和15cm)。 具体的表头等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张掖市气象局
调查地经度101°3′13.265″,纬度42°1′53.660″,海拔883.54m。样地面积100×100m,样方面积20×20m。调查胡杨冠幅、高度、胸径等指标。
司建华
树干液流是测定单株植物蒸腾量的有效工具,本项目测定了在黑河下游胡杨树干液流数据,观测仪器为HRM(ICT,澳大利亚),频率为0.5小时,2012-2013年生长季,安装位置为树干胸径(1.3m)处正北方和侧根(地下50cm深度,距离树干30cm)。
司建华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样带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平均点云密度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肖青, 闻建光
该数据集为2012年反演30米LAI和FAPAR产品所用的多光谱数据,由环境星CCD传感器获取,分辨率30m,4个波段。此数据集经过了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并转换成反射率影像。
范闻捷
蒸渗仪是测定植物单株耗水最有效的工具,能够提供单株尺度蒸腾耗水量的日、月和季节变化,本项目在黑河下游建立胡杨幼苗蒸渗仪测定系统,观测频率为0.5小时,主要包括含水量变化、入渗、蒸散发量等。
司建华
本数据集包含黑河中游盈科/大满灌区5.5km×5.5km观测矩阵内密集分布的50个SoilNET节点的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连续观测数据,主要用于捕捉小尺度(~100m)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50个节点配置相同,均包含4cm、10cm、20cm和40cm四层SISOMOP探头(TDT原理),同时观测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2个变量;观测时间频率为10分钟。本数据集可为异质性地表关键水热变量的遥感估算及其遥感真实性检验,生态水文研究,灌溉优化管理等研究提供时空连续的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有外部相关链接,请参见“SoilNET数据文档.docx”
王旭峰, 亢健, 李大治, 王作成, 董存辉, 李新, 马明国
基于MODIS 的LAI产品(MCD15A2和MOD15A2)利用改进的HANTS算法去云重建得到了2001-2011每天、1公里分辨率LAI数据集。产品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每天的数据存储为一个GEOTIFF文件,命名方式:heihe_yyyy_LAI_recon.ddd.tif,其中yyyy是年份,ddd表示特定年份中的某一天。每年默认有365天的输出数据。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像元填充值为255,有效的数据范围为0-100, 缩放因子为0.1。
贾立
基于MODIS的FPAR(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产品(MCD15A2和MOD15A2)利用改进的HANTS算法去云重建得到了2001-2011每天黑河流域FPAR数据集。产品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每天的数据存储为一个GEOTIFF文件,命名方式:heihe_yyyy_FPAR_recon.ddd.tif,其中yyyy是年份,ddd表示特定年份中的某一天。每年默认有365天的输出数据。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像元填充值为255,有效的数据范围为0-100,缩放因子为0.01。
贾立
基于MODIS 的NDVI产品(MYD13A2和MOD13A2)利用改进的HANTS算法去云重建得到了2001-2011每天、1公里分辨率NDVI数据集。产品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每天的数据存储为一个GEOTIFF文件,命名方式:heihe_yyyy_NDVI_recon.ddd.tif,其中yyyy是年份,ddd表示特定年份中的某一天。每年默认有365天的输出数据。数据类型为16bit整形,无效值像元填充值为-3000,有效的数据范围为-2000-10000, 缩放因子为0.0001。
贾立
气象要素(meteorological element)表明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的指标。我们利用森林自动气象站监测了排露沟流域2800m海拔气象要素数据。主要监测的气象要素有总辐射、净辐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指标,基本反应了青海云杉林内气象要素的变化状况。
常学向
土壤水分,又称土壤湿度。它是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青海云杉林的土壤水分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是青海云杉维持生长所吸收水分的唯一来源。该数据是用美国生产的EM50土壤水分仪测定的黑河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
常学向
森林调查是应用测量、测树、遥感等各种专业技术与方法,调查、抽样及电算技术等手段,以了解特定范围内的森林数量、质量、分布和生长状况,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和科学经营森林,以及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别海拔2800m、2900m和3000m的阴坡,选择青海云杉林的样地各3个,样地01的样方大小为20*30m、样地02-09样方大小为20*35m。利用传统方法调查了青海云杉的树高、胸径、基径、冠幅等指标,为开展黑河上游青海云杉林的生态水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常学向
林地土壤蒸发是土壤中的水分通过上升和汽化从土壤表面进入大气的过程。土壤蒸发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数据通过自制的minilysmeter蒸发筒观测的,目的是为研究青海云杉林水分垂向交换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常学向
森林冠层截留是指在降水过程中,部分水分被森林冠层截留接收并对降水再分配的水文过程。该数据有降水量、透过雨量、冠层截留量及截留率等数据,主要是为了了解青海云杉林的生态水文过程提供数据支撑。
常学向
森林冠层导度(canopy conductance,mm s-1)是森林蒸腾耗水响应环境因子的敏感指标,是水、碳交换模式中的一个关键参数。该数据是利用树干液流技术测定的林木耗水量尺度扩展至林分尺度获得林分的耗水量,再利用Penman方程计算而获得。该数据主要是为一些生态水文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常学向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