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可可西里蛇绿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性质,对考察中采集的岗齐曲、西金乌兰湖-移山湖等地出露的辉长岩、玄武岩系统测定了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含量。巴音查乌玛蛇绿岩出露的组分最完全,包括邓万明利用苟金提供的标本所测定的两个蚀变方辉橄榄岩的主要氧化物成分。作者对这两个样品又在北京大学以等离子直读光谱法分别测定了稀土元素含量。 本数据集记录了蛇绿岩的主要氧化物、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的含量。包括岗齐曲、西金乌兰湖-移山湖等地出露的辉长岩、玄武岩。 来源于本书科考队的野外考察和室内测定。 作为缝合带标志的蛇绿岩在论述青藏高原的大地构造分区和探讨高原形成和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郑祥身
在各拉丹冬岩体所采的标本主要是二长花岗岩,而在唐古拉山口采集到的岩石为石 英斑岩,这两类岩石的主元素成分和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均有一定的区别。 在调查中系统采集了岗齐曲南出露的黑云石英正长斑岩和岗齐曲之北谢日同那山的黑云正长岩的标本,并进行了岩石化学分析。 本数据集记录了羌塘地体出露的侵入岩化学成分和CIPW标准分子;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包括唐古拉山口、各拉丹东、岗齐曲、马料山。 来源于本书科考队的野外考察和室内测定。 为羌塘地的岩石化学研究提供基础可靠资料。
郑祥身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长期以来被视为人类生存的禁区,地质资料因此十分匮乏。尽管50年代以后就开始的地质普查和矿产调查,以及60年代末开展的小比例尺(1:200万)地质填图,结束了该区地质调查“空白”的历史,但上述已有的资料实难满足现代地质科学发展进行综合研究的需要,尤其关于区内岩浆活动和岩浆作用的资料更是凤毛麟角。 1990年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地质组对可可西里一系列进行了野外地质观测。野外调查中共采集各类标本200余块。室内工作中,获取了大量矿物学、岩石化学数据。 本数据集主要记录可可西里一些地区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还有一些矿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 数据来源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 为该区的岩石化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数据,对该区构造演化历史研究意义重大。 研究矿物化学成分是矿物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数据集为矿物学提供科考的基础资料。
郑祥身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动物资源及其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数据来源于1990年5月-8月开展的对可可西里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随着本世纪人口的激增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索取的强度愈来愈大,资源已经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日益枯竭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特别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尚处于完全天然状态的,在地球上已为数不多,而可可西里地区的大部迄今仍为无人区,它保留着原始状态的生态系统,同时又是许多珍稀特有资源动物的避难所,所以它是中国、也是全世界少有的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一块宝地。 由于可可西里地区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以及交通运输极度困难,长期以来动物学工作者一直未能涉足本区。1990年5-8月,国家可可西里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动物组有幸深入本区进行资源调查,对这里的资源本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因而填补了本区有关动物资源方面的科学空白。
冯祚建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高原医学与人体生理研究,数据来源于1990年5月-8月开展的对可可西里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随着人类向高原地区的进军,一门环境医学的主支——高原医学悄然崛起。尽管迄今高原医学研究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WestJB1987),但许多机理仍悬而未决。医学家曾多次专门组织学术登山进行高山医学考察(WestJB,1982;WuT,Y,1992),惜多限于通过攀登高山的激烈运动来观察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在高原的日常生活与劳动相距甚远。在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山都被人类征服以后,仍有少数高原腹地未被涉足,可可西里就是这样一块地球上仅存无几的“无人区”。神奇的色彩,冒险的生涯,正吸引着勇敢的探险者,其中高原低氧、低温、低湿及强紫外线等对人体的影响,是应用生理学中最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
冯祚建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鸟类,数据来源于1990年5月-8月开展的对可可西里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在鸟类组成中,全为古北界成分,其中青藏区的组成占很大比例,达18种之多,可可西里与整个大高原无论地质构造或自然地理条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鸟类组成也反映了相关性。一方面是青藏区的成分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面又表现在他的特殊位置而形成的局部生境极度干旱化,使得青藏区成分很难伸入它的腹地;又因高亢形成寒冷使得蒙新区的成分很难适应,无论鸟类的种类或种群数量都极低,形成青藏高原鸟类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极为“简单的地带”,而不同于高原的其它地区,可可西里地区一直是无人涉足的地区,动物学资料极缺,数据有利于对可可西里地区的研究。
冯祚建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数据来源于1990年5月-8月开展的对可可西里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其中心地带为可可西里地区,由于地势高亢植被稀疏,气温低,雨量少,其昆虫区系极为独特是一个典型的高寒昆虫区系。可可西里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气压低又缺少淡水、没有道路、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从1990年5月下句至同年8月下句,历时3个多月,共采获标本4000余件,其中包括昆虫纲:弹尾目、蜉蝣目、祯翅目、食毛目、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和蚤目等十个目,还包括其他无脊椎动物3个纲,如鳃足纲 Branchiopoda、唇足纲 Chilopoda和蛛形纲Arachnida。昆虫纲以双翅目最多,其次为鞘翅目和膜翅目。为后面研究提供参照。
冯祚建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草地资源,数据来源于1990年5月-8月开展的对可可西里地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植物区系的特征形成与演变,不仅与植物的进化有关,而且也严格地受到过去和现代生态条件的制约。可可西里地区由于高寒、干旱,现在的植物区系比较贫乏,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草地,是一个基本上未被人类干扰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草地牧草是各类草食野生动物和放牧家畜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因此,了解和掌握该区草地资源的数、质量及分布特征,是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条件。
冯祚建
数据来源可可西里地区综合考察丛书中的表格数据,现将调查涉及的西金乌兰带和可可西里区以及唐古拉山北坡地区的唐古拉区地层作一概述。本文的撰写,参考前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以及《青海可可西里及邻区地质概论》一文;以古生物、地层和构造特征为依据,青可可西里地区由南向北可划分为唐古拉区西金乌兰带、可可西里区和东昆仑区4个不同的地层构造分区。唐古拉区与西金乌兰带、东昆仑区与可可西里区分别以唐古拉山北缘和东昆仑山南缘为分野边界,而西金乌兰带与可可西里区的分界则大致在西金乌兰溯北侧和风火山北坡一线。
沙金庚
该数据集为可可西里地区冰川分布状况记录,包含了可可西里地区各山地现代冰川分布状况,可可西里地区各流域现代冰川分布, 可可西里地区不同山地高度段内现代冰川分布状况三个表格。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气候严寒。根据中国冰川目录和作者在1/10万地形图上重新统计,全区发育现代冰川437条,覆盖面积达1552.39平方千米,冰储量为162.8349立方千米,成为本区众多河流湖泊水体的重要补给源泉。通过该数据集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该区冰川分布规律等。
李炳元
本数据集为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要素数据集,详细记录了可可西里地区主要湖泊特征和水质采样分析数据。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众多,是青藏高原湖泊集中分布区之一。该区域湖泊发育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大,类型多,结构复杂。据初步统计,面积大于1km2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为3825km2,湖泊度约为0.05。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自然环境》一书,具体包括了35个主要湖泊特征数据和60个湖泊水体化学分析数据。本数据集对于研究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李炳元
本数据集为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气候要素数据集,涵盖十四个观测站点数据,详细记录了1990年的各项气候观测数据。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势高亢,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广大地区至今仍为无人区,有“人类禁区”之称。该区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壳结构和自然环境以及特有的生物区系组成等,一直为国内外科学界所注目。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青海可可西里自然环境》一书,气候观测数据具体包括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气压、风速等。本数据集对于研究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李炳元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