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是基于气象观测数据、水文站点数据,结合各种同化数据和遥感数据,通过耦合积雪、冰川和冻土物理过程的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模型系统WEB-DHM(基于水和能量平衡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制备生成,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5km,原始数据格式为ASCII文本格式,数据种类包括格网径流与蒸发(若蒸发小于0,则表示凝华;若径流小于0,则表示当月降水小于蒸发)。若asc无法在arcmap中正常打开,请将asc文件前5行顶格。
王磊, 柴晨好
本数据是基于气象观测数据、水文站点数据,结合各种同化数据和遥感数据,通过耦合积雪、冰川和冻土物理过程的青藏高原多圈层水文模型系统WEB-DHM(基于水和能量平衡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制备生成,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5km,原始数据格式为ASCII文本格式,数据种类包括格网径流与蒸发(若蒸发小于0,则表示凝华;若径流小于0,则表示当月降水小于蒸发)。若asc无法在arcmap中正常打开,请将asc文件前5行顶格。
王磊, 刘虎
本数据包括青藏高原中部的25个湖泊的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数据,样品采集时间为2015年7月-8月,使用2.5升采样器对地表水进行了三次重复采样。样品采集后立即带回北京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实验室,所取盐湖的盐度梯度为0.14 ~ 118.07 g/L。本数据为扩增子测序结果。将湖水在0.6 atm过滤压力下浓缩到至0.22μm膜上,然后通过FastDNA SPIN Kit 提试剂盒提取DNA,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引物为515F (5'-GTGCCAGCMGCCGCGGTAA-3') and 909r (5'-GGACTACHVGGGTWTCTAAT-3')。使用Illumina MiSeq PE250测序仪进行对端测序,原始数据通过Mothur软件进行分析,序列与Silva128数据库进行比对并以97%的同源性将序列划分为操作分类单元(OTU)。本数据可用于分析青藏高原湖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孔维栋
通过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水文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收集了水文气象及、土地利用及DEM等基础数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DTVGM: distributed time-variant gain model)进行建模,以100平方千米阈值将青藏高原划分成10937个子流域。在黑河、雅鲁藏布江、长江源、黄河源、雅砻江、岷江、澜沧江流域选取了14个流量站观测日流量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拟定与验证。日尺度纳西效率系数达到0.7以上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模型模拟出1998-2017年水循环过程,给出全青藏高原空间0.01度日尺度径流时空分布。
叶爱中
该数据集包含北极两条大河 (北美:Mackenzie,欧亚:Lena)的观测及模拟的入海径流量及各径流成分(总径流、冰川径流、融雪径流、降雨径流)的组成,时间分辨率为月。该数据是利用项目组制作的气象驱动场数据驱动发展的VIC-CAS模型,利用观测的径流及遥感积雪数据进行校正,径流的模拟的Nash效率系数达到0.85以上,模型也能较好地模拟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内、年际变化。 该数据可用于分析长期的流域径流的组成及变化原因,加深对北极大河径流变化的理解。
赵求东, 吴玉伟
本产品提供了项目组发展的陆面模式VIC-CAS数值模拟的1971-2017年北极两条大河(北美大陆:Mackenzie,欧亚大陆:Lena)的水循环关键变量数据集,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冰川径流、雪水当量和三层土壤湿度等7个变量。该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0.1degree,时间分辨率为月。该数据集可用于长期气候变化下北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分析,也可用于遥感数据产品及其他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和验证。
赵求东, 王宁练, 吴玉伟
本产品提供了项目组发展的陆面模式VIC-CAS数值模拟的1998-2017年北极两条大河(北美大陆:Mackenzie,欧亚大陆:Lena)的水循环关键变量数据集,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冰川径流、雪水当量和三层土壤湿度等7个变量。该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50km,时间分辨率为月。该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下北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分析,也可用于遥感数据产品及其他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和验证。
赵求东, 王宁练, 吴玉伟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提供的径流作为重要的、易获取的水资源,维系着周边数十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支撑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准确估算青藏高原的径流,揭示径流的变化规律,有利于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风险规避。青藏高原五大河源区冰川径流分割数据集覆盖时间从1971年到2015年,时间分辨率为逐年,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五条大江大河源区(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源,怒江源,雅鲁藏布江源),空间分辨率为流域,以多源遥感和实测数据为基础使用耦合了冰川模块的分布式水文模型VIC-CAS模拟获得,使用站点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其所有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
王世金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东南亚众多河流的源区,其提供的径流作为重要的、易获取的水资源,维系着周边数十亿人口的生产生活,支撑着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青藏高原五大河源区冰川径流数据集覆盖时间从2005年到2010年,时间分辨率为每5年一期,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五条大江大河源区(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源,怒江源,雅鲁藏布江源),空间分辨率为1km,以多源遥感、模拟、统计和实测数据为基础,使用GIS方法和生态经济学方法结合,量化了江河源区冰冻圈水资源服务的价值,其所有数据进行了质量控制。
王世金
该数据为2020年西藏26个湖泊70个点位浮游植物数据,采样时间为8-9月,采样方式为常规浮游植物采样方式,样品采集1.5升,后经鲁哥氏液固定,静止沉淀后虹吸浓缩后,利用倒置显微镜镜检结果。数据包括硅藻、绿藻、蓝藻、甲藻、裸藻、隐藻、棕鞭藻、黄藻、褐藻和轮藻等10个门类,共计77种/属不同浮游植物的密度数据。该数据为原始数据,未经过处理,单位为个/L。该数据可以用于表征这些湖泊敞水区浮游植物的组成、丰度,也可用于计算这些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张民
冰川是西部山区河流的补给水源,是西部地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工、农、牧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冰川既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又是山区形成严重自然灾害的发源地,如突发性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和冰崩等。冰川水文监测是研究冰川融水特征、冰川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作用、冰川表面消融与径流关系、冰面产流和汇流过程、及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诱发的洪水和泥石流计算和预报的基础。目前主要以在流域出山口建立水文监测站,开展实地监测为主。本数集为4条代表性冰川的月值径流数据 (珠西沟冰川、帕隆4号冰川、老虎沟冰川、七一冰川)。通过雷达或压力式水位计测量冰川融水相对水位变化,通过实地径流断面测流与相对水位建立径流曲线,计算每条冰川的径流总量,径流单位为m3/s。
杨威, 李忠勤, 王宁练, 秦翔
湖泊汇集上游流域的径流及其携带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因此湖泊水体和沉积物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湖泊流域的属性(如湖泊上游的气候、地形和植被条件)影响。本数据集根据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青藏高原上1525个湖泊(面积从0.2到4503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计算了湖泊水体、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地质和人类活动等6方面的721个属性,是首套青藏高原湖泊流域属性数据集,可为青藏高原湖泊(特别是缺资料湖泊)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刘军志
基于遥感的全球表层土壤水旬度数据集(RSSSM,2003~2020)是在世界11种常用的全球微波遥感土壤水数据产品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方法,融入了9个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的质量影响因子完成。数据空间分辨率是0.1度,时间分辨率为旬。原数据覆盖2003~2018年,现更新至2020年。RSSSM数据集的时间连续性突出,除冰雪和水体外实现空间全覆盖。通过全球实测数据进行检验,可证明RSSSM数据集较已有的常用全球或区域长时间序列表层土壤水产品具有更高的时空格局精度。此外,虽然RSSSM数据是基于遥感的,未融合任何降水资料,但其年际变异与降水量(如GPM IMERG降水数据)和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的时间变异均可较好地吻合。RSSSM数据还可一定程度反映城市化、农田灌溉、植被恢复等人类活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数据为tiff格式,压缩后的数据量为2.48 GB。 数据论文于2021年发表在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陈永喆, 冯晓明, 傅伯杰
地表土壤水分(SSM)是了解地球表面水文过程的关键参数。长期以来,被动微波(PM)技术一直是在卫星遥感尺度上估算SSM的主要选择,而另一方面,PM观测的粗分辨率(通常>10 km)阻碍了其在更细尺度上的应用。虽然已经提出了定量研究,以缩小基于卫星PM的SSM的规模,但很少有产品可供公众使用,以满足1km分辨率和全天候条件下每日重访周期的要求。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中国开发了一种具有所有这些特征的SSM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在36 km处对基于AMSR-E和AMSR-2的SSM进行降尺度生成的,涵盖了2003-2019年间两台辐射计的所有在轨时间。MODIS光学反射率数据和在多云条件下填补空白的每日热红外地表温度(LST)是降尺度模型的主要数据输入,以实现SSM降尺度结果的“全天候”质量。4月至9月期间,这一开发的SSM产品的每日图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准完全覆盖。在其他月份,与最初的每日PM观测值相比,开发产品的全国覆盖率也大大提高。我们根据2000多个专业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站的现场土壤水分测量结果对该产品进行了评估,发现该产品的精度在晴空到多云的所有天气条件下都是稳定的,无偏RMSE的站平均值在0.053 vol到0.056 vol之间。此外,评估结果还表明,开发的产品在1km分辨率下明显优于广为人知的SMAP Sentinel(主被动微波)组合SSM产品。这表明,我们开发的产品在改善未来水文过程、农业、水资源和环境管理相关调查方面可能带来的潜在重要效益。
宋沛林, 张永强
该数据集主要包括北温带湖泊在1985-2020年间4个时段的结冰观测频率值(ICO),以及湖泊所在位置、面积、高程等信息。其中,4个时间段分别为1985-1998(P1)、1999-2006(P2)、2007-2014(P3)以及2015-2020(P4),目的是提高计算时段内的“有效观测”次数,进而提高准确度。4个时段的ICO由各个时段内所有Landsat影像统计的“结冰”次数与“有效观测”次数的比值计算,其他的湖泊信息通过表格中的“Hylak_id”列与HydroLAKEs数据集相对应。此外,该数据仅保留了P1-P4均观测有效,且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约为3万个。该数据集可以反映近几十年来湖泊结冰情况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详见论文)
王欣驰
该数据集为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流域水文站河水的季节性水文观测数据。共两个水文站:1、黄河中游龙门水文站,为2013年逐周水文数据,包括水温(T)、径流量(Qw)、物理侵蚀速率(PER)、pH。2、黄河唐乃亥水文站,为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河水逐月数据,包括径流量(Qw)、泥沙量(silt)、pH、EC。该数据集委托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站工作人员观测,为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水文学、水化学、水圈循环等研究提供基础水文资料。
金章东, 赵志琦
冰川是西部山区河流的补给水源,是西部地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工、农、牧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冰川既是宝贵的淡水资源,又是山区形成严重自然灾害的发源地,如突发性冰湖溃决洪水、冰川泥石流和冰崩等。冰川水文监测是研究冰川融水特征、冰川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作用、冰川表面消融与径流关系、冰面产流和汇流过程、及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诱发的洪水和泥石流计算和预报的基础。目前主要以在流域出山口建立水文监测站,开展实地监测为主。本数集为4条代表性冰川的月值径流数据 (珠西沟冰川、帕隆4号冰川、老虎沟冰川、七一冰川)。通过雷达或压力式水位计测量冰川融水相对水位变化,通过实地径流断面测流与相对水位建立径流曲线,计算每条冰川的径流总量,径流单位为m3/s。
杨威, 李忠勤, 王宁练, 秦翔
青海省湖泊储水总量实测和模拟数据集中包含四个子表:第一个子表是根据遥感影像数据监测得到2000年至2019年的时序湖泊面积数据;第二个子表是结合时序湖泊面积数据和面积-库容方程进行估算的结果;第三个子表存储基于湖泊水下三维模拟模型模拟得到湖泊的面积-容积方程;第四个子表为青海省24个典型湖泊储水量实测和模拟关键参数与结果数据,其中包含每个湖泊的模拟水深、最大水深、模拟时的参考水位与对应的湖泊面积。
方纯, 卢善龙, 鞠建廷, 唐海龙
湖泊盐度是湖泊水环境的重要参数,是水资源的重要体现,也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数据基于实测获取的青藏高原湖泊盐度数据,其中盐度以实用盐度单位(psu)进行表征,该盐度值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获得的比电导率(SpC)转换得到。使用Arcgis软件将测量数据转化为空间矢量.shp格式,得到实测盐度空间分布数据文件。该数据可作为地区湖泊环境、水文、水生态、水资源等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以及相关研究参考。
朱立平
本数据集提供青藏高原124个湖泊实测水质参数,湖泊总面积为24,570 平方千米,占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的53% 。实测湖泊水质参数包括水温、盐度、pH、叶绿素a浓度、蓝绿藻(BGA)浓度、浊度、溶解氧(DO)、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和水体透明度(SD)。测量方法中,盐度使用电导率是传感器测量获得的比电导率(SpC)转换得到,叶绿素a和蓝绿藻(BGA)浓度使用总藻类荧光传感器测量,温度使用温度传感器测量,pH使用pH传感器测量,溶解氧(DO)使用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测量,fDOM使用荧光传感器测量,单位是硫酸奎宁单位(QSU),浊度使用浊度传感器测量,以Formazin比浊法为单位(FNU)。上述传感器测量获取的参数均使用YSIEXO或HACH多参数水质仪测量,测量时,传感器位于湖面以下约10-20厘米处。湖泊水体透明度使用塞氏盘测量法进行测量。
朱立平
数据由三个字段组成:经度、纬度和湖泊深度。利用声呐设备在湖泊上走航测量得到的水深数据,GPS同步测量得到的经度和纬度。利用湖水盐度和温度数据校正声呐测得的深度数据,并剔除数据异常点。利用水深数据可以插值形成湖泊水下地形图。利用水下地形图可以计算湖泊的储水量,评估青藏高原湖泊总水量。利用水下地形图结合遥感数据还可以研究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亚洲水塔水量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立平
陆地实际蒸散发(ETa)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水文、能量和碳循环。然而,准确监测和理解青藏高原(TP)实际蒸散发(ETa)的时空变化仍然非常困难。在此,利用MOD16-STM模型,在土壤属性、气象条件和遥感数据集的支持下,对青藏高原多年(2000-2018年)月度ETa进行了估算。估算出的ETa与9个通量塔的测量结果相关性非常好,均方根误差(平均RMSE=13.48 mm/月)和平均偏差(平均MB=2.85 mm/月)较低,相关系数(R=0.88)和一致性指数(IOA=0.92)较高。2000年至2018年,整个TP和东部TP(Lon>90°E)的空间平均ETa显著增加,增速分别为1.34 mm/年(P<0.05)和2.84 mm/年(P<0.05),而西部TP(Lon<90°E)未发现明显趋势。ETa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东南向西北TP递减。东部ETa呈显著上升趋势,西南部ETa全年呈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冬春两季。土壤蒸发(Es)占总ETa的84%以上,其时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ETa相似。春季和夏季的ETa变化幅度和速率最大。陆表ETa的多年平均年值(面积2444.18×10^3 km2)为376.91±13.13 mm/年,相当于976.52±35.7 km3/年。整个TP(包括所有高原湖泊,面积2539.49×10^3 km2)的年平均蒸发水量约为1028.22±37.8 km3/年。新的ETa数据集有助于研究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文的影响,有助于对整个TP的水资源管理。
马耀明, 陈学龙, 袁令
农业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人类对自然水循环过程最直接的扰动,加速了区域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冷却作用。因此,估算灌溉用水对于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量化水资源收支、优化农业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灌溉用水数据主要是基于调查统计结果,数据空间分布离散且缺乏统一性,无法满足对灌溉用水的时空变化进行估算的需求。全球灌溉农田灌溉用水量遥感估算数据集(2011-2018)是基于卫星土壤湿度、降水、植被指数以及气象资料入辐射与气温等要素,通过土壤水量平衡原理,耦合遥感蒸散发过程模块以及利用基于差分优化的数据-模型融合算法来估算全球灌溉农田实际灌溉用水量。该数据集的灌溉用水估算结果相比传统的离散调查统计数据在不同空间尺度(区域、州/省和国家)上具有较小的偏差,如中国各省2015年农业用水统计结果对比(bias = −3.10 km^3),美国各州2013年调查数据结果对比(bias = −0.42 km^3)以及粮农组织各个国家尺度对比结果(bias = −10.84 km^3)。而且,相较于基于单个降水和土壤水分卫星产品的估算结果,该集合数据显示出更低的不确定性。此外,数据统一采用全球地理经纬度格网,相关元数据存储在对应的NetCDF文件内,空间分辨率约为25公里,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时间跨度为2011年−2018年。该数据集将有助于定量评估历史时期农业灌溉用水的时空格局和支撑科学农业用水管理等。
张琨, 李新, 郑东海, 张凌, 朱高峰
全面估算了1132个大于1 km2湖泊的水量变化。总的来说,1976至2019年间,湖泊水储量增加了169.7±15.1 Gt(3.9±0.4 Gt yr-1),主要发生在内流区(157.6±11.6或3.7±0.3 Gt yr-1)。1976至1995年间,湖泊水量显示减少(-45.2±8.2Gt或-2.4±0.4Gt yr-1),但在1995至2019年间,大幅增加(214.9±12.7Gt或9.0±0.5Gt yr-1)。2010至2015年间,水量增速减缓(23.1±6.5 Gt或4.6±1.3 Gt yr-1),随后在2015至2019年间再次出现高值(65.7±6.7 Gt或16.4±1.7 Gt yr-1)。在1976-2019年间,冰川补给湖水量增加(127.1±14.3 Gt)远远高于非冰川补给湖(42.6±4.9 Gt),这也与冰川补给湖数量多,面积广有关。另外,封闭湖水量增幅(161.9±14.0 Gt)大大高于外流湖(7.8±5.8 Gt)。
张国庆
本数据为阿姆河上游支流卡菲尼干河水文站水文资料。该站为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和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水问题水能与生态研究所、塔吉克斯坦水文气象局合作建设。该数据可以用于中亚山区水资源评估等科学研究和水利工程等服务。资料时段:2019年11月3日至2020年12月3日。资料要素:逐小时流速(m/s)、逐小时水位(m)和逐小时降雨量(m)。站点位置:37°36′01″N,68°08′01″E,420m 一、300W-QX河流流速、水位观测仪 (一)流速参数: 1供电电压 12(9~27)V(DC) 2工作电流 120(110~135)mA 3工作温度(-40 ~85) °C 4测量范围 (0.15 ~20)m/s 5测量精度 ±0.02m/s 6分辨率 1mm 7探测距离 0.1~50 m 8安装高度0.15~ 25 m 9采样频率 20sps (二)水位参数: 1测量范围 0.5~20 m 2测量精度 ±3 mm 3分辨率 1 mm 4重复性 ±1mm 二、SL3-1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1承水口径 ф200mm 2测量降水强度 4mm/min以内 3测量最小分度 0.1mm降水量 4最大允许误差 ±4%mm 三、流速、观测仪数据获取的频率:传感器每隔5S测量一次流速和水位数据 四、小时平均流速计算:小时平均流速和水位数据由一小时内所有每隔5S测量的流速和水位数据取平均计算得出 五、水位数据中大量出现的0值的说明:水位数据中0值是供电不足引起传感器断电重启,初次启动第一条数据是0,导致小时平均值出现0。经2020年7月26日供电改造后,数据恢复了正常,2020年9月底又开始出现供电不足,经2020年12月25日二次供电改造,数据恢复正常 六、水位监测情况进行说明(如7358行,2020/11/3 16:00,最高水位6.7m,最低水位为0m,如何解释?另,最高水位的最大值是6.7m,数据中多次出现这个最高水位的值,似乎显示了6.7m是监测数据的极限值,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6.7m是设置的初始传感器距离河床底部高度,出现6.7m是传感器刚启动时候的异常数据,是设备供电不足导致断电重启引起传感器重启,初次启动出现这种异常值,经2020年12月25日供电改造后,数据恢复了正常
霍文, 尚华明
本数据集包括中亚大湖区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内陆水域数据,包括河流,运河和湖泊的分布。各个国家的线状和面状要素分别存储在不同文件中。该数据集来自世界数字地图(DCW),其主要来源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制作的美国国防测绘局(DMA)的操作导航图(ONC)1:1,000,000比例纸质地图系列。DCW数据库最后更新至1992年,并于2006年开始免费提供。
徐晓凡, 谈明洪
中国地表温度数据集包含2003-2017年期间中国(约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表温度数据,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5600 m。 数据集主要是通过集成MODIS每日数据(MOD11C1和MYD11C1),月数据(MOD11C3和MYD11C3)和气象站数据,以重建月尺度LST图像云覆盖下的真实LST来生成的,然后构建回归分析模型以进一步提高精度。 六个具有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分区。 精度分析表明,重建结果与现场测量结果密切相关,平均RMSE为1.39°C,MAE为1.30°C,R2为0.97。 详情请参考引用文献Zhao et al (2020)。
毛克彪
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数据集基于气象、土地覆盖、地形和社会经济数据, 依据脆弱性概念框架, 从暴露度、敏感度和适应度 3 个方面选取 18 个指标, 建立了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等权重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对中亚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及特征分析。对部分原始各个栅格数据进行比较,从原始目标栅格最左上角开始,依次向相邻的右、下栅格延伸,四个栅格(即0.5°)取中位数合并为一个栅格,并且该中位数作为四个栅格中心点对应的地理坐标的数值,消除栅格间的极端数值情况。数据提供了1992-1996、1997-2001、2002-2006、2007-2011、2012-2017和1992-2017六个时间段,空间分辨率为0.5°乘以0.5°。数据集可为中亚五国农业水资源供需和开发利用分析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李兰海, 于水
该数据提供了青藏高原内陆流域582个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从1986-2019的年湖泊面积。 首先根据JRC和SRTM DEM数据,识别研究区内582个大于1 km2的湖泊。利用Landsat5/7/8所有覆盖湖泊的遥感影像合成每年的Landsat影像,根据NDWI指数和Ostu算法动态分割每个湖泊,并据此计算每个湖泊1986-2019年湖泊面积大小。 本研究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 处理了所有Landsat影像,建立了至今为止最全的青藏高原地区大于1平方公里的年湖泊面积数据集;开发了一套湖泊面积自动提取算法,实现单个湖泊多年面积的批量计算;该数据对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动态、水量平衡,及研究青藏高原湖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朱立平, 彭萍
湖冰是冰冻圈的重要参数,其变化与气温、降水等气候参数密切相关,而且可以直接反映气候的变化,因此是区域气候参数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由于其研究区往往位于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的区域,大规模的实地观测难以进行,因此利用哨兵1号卫星数据,以10m的空间分辨率和优于30天的时间分辨率对不同类型的湖冰变化进行监测,可填补观测空白。利用HMRF算法对不同类型的湖冰进行分类,通过时间序列分析三个极区中部分面积大于25km2的湖泊的不同类型湖冰的分布,形成湖冰类型数据集。数据包括了被处理湖泊的序号,所处年份及其在时间序列中的序号等信息,矢量数据集包括采用的算法,所使用的哨兵1号卫星数据,成像时间,所处极区,湖冰类型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矢量文件确定时间序列上不同类型湖冰的变化。
田帮森, 邱玉宝
在高寒网各野外站和泛第三极地区境外台站的长期观测数据基础上,建立泛第三极地区气象、水文及生态要素系列数据集;通过重点区域的强化观测与样地和样点验证,完成气象要素、湖泊水量与水质、地上植被生物量、冰川冻土变化等数据产品的反演;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建立多站联网的气象、水文、生态数据管理平台,实现联网数据实时获取与远程控制及共享。 2019年中国高寒地区地表过程与环境观测网络水文数据集,主要收集:藏东南站、珠峰站、玉龙雪山站、纳木错站、阿里站、天山站等六个站 点实测水文(径流、水位、水温等)数据。 藏东南站:流量数据,包含2019年4次利用M9测流数,有平均流速、流量和最大水深等数据;相对水位数据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仪测量,包含2019年全年日均相对水位和水温数据。 纳木错站:流量数据,包括2019年4次利用国产LS-1206B手持流速仪测量数据,包含河宽和流量数据,水位数据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仪测量,包含2019年原始1小时的水压、水温和电量,通过水压可以计算相对水位; 珠峰站:绒布河流量,包括2019年6-9月13次利用国产LS-1206B手持流速仪测量数据,包含河宽和流量数据; 阿里站:流量数据:包括2019年利用河锚M9不定期测量的22次数据,相对水位数据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仪测量,包含2019年全年每小时水位和水温数据; 天山站:水位数据:包括3个点2019年的日平均水位 玉龙雪山站: 包括木家桥2019年1-10月流量数据
朱立平, 彭萍
青藏高原由于高云覆盖,通常用来监测湖泊面积的光学遥感影像数据,如Landsat只能用来监测湖泊年尺度面积变化,而对湖泊季节变化研究了解较少。使用Sentinel-1 SAR数据,对青藏高原大于50平方公里湖泊月尺度面积进行了提取。研究显示,湖泊的季节变化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模式,面积较大的湖泊(> 100 km2)在8-9月达到峰值,而较小的湖泊(50-100 km2)面积在6-7月达到峰值。封闭湖泊面积的季节峰值更突出,而外流湖的季节峰值更平缓。冰川补给湖相对于非冰川补给湖显示了延迟的面积峰值。同时,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如西风、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也影响着湖泊面积的季节变化。此研究为监测湖泊面积年内变化弥补了空白。
张宇, 张国庆
青藏高原的水土资源匹配数据,由站点气象数据(2008-2016年,国家气象数据共享网)经过彭曼公式计算得出的潜在蒸散发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的不同土地类型,根据下垫面影响系数计算现有土地利用下的蒸散发量;以及气象数据中的站点降雨数据插值得到的降雨数据,根据两者差值得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实际降雨与现有土地利用条件下的需水量之间的差值来反映水土资源的匹配性,数值越大匹配性越好。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的空间分布能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农牧业资源情况做铺垫。
董凌霄
利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遥感数据,获取了整个青藏高原近50年(1970s~2021)共15期湖泊观测数据,对大于1平方公里湖泊的数量及面积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湖泊数量从1970年代的1080个增加到2021年的~1400个。相应地,湖泊面积从1970年代的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了2021年的5万平方公里,净增加了1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湖泊并非持续单调地增加。在1970s至1995年间,大部分湖泊呈现萎缩状态;但在1995年之后,除2015年外,青藏高原湖泊的数量和面积总体呈现出持续增加趋势。流域尺度上,除雅鲁藏布流域外,均在扩张。
张国庆
青藏高原湖泊广布,近年来呈现普遍扩张的趋势。掌握这些湖泊的水位及水量变化信息对认识区域水文-气候交互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意义重大。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52个大、中型湖泊2000 - 2017年的水位、水量变化,面积-水位关系曲线等信息,多数湖泊的水位及水量变化时间分辨率在月尺度或旬尺度。本数据基于多源测高卫星数据和Landsat光学影像制作,将光学影像观测到的湖泊岸线变动转化为水位信息(简称光学水位),并且借助光学水位移除了多源测高水位之间系统偏差。野外实验和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表明光学水位的精度在0.1 - 0.2 m,与测高水位精度相当,测高水位的不确定性用同一周期内有效水面足迹点高程的标准差表示,已经包含在数据集中。本数据集可以应用于水资源和水安全管理,湖泊流域水文分析,水量平衡分析等,尤其在湖泊溢流洪水监测方面有较大的潜力。
李兴东, 龙笛, 黄琦, 韩鹏飞, 赵凡玉, 荣田佳秀
本数据是通过建立雅鲁藏布江流域WEB-DHM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气温、降水、气压等作为输入数据,模拟输出的5km逐月水文数据集,包括格网径流与蒸发(若蒸发小于0,则表示凝华;若径流小于0,则表示当月降水小于蒸发)。本数据是通过建立雅鲁藏布江流域WEB-DHM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气温、降水、气压等作为输入数据,模拟输出的5km逐月水文数据集,包括格网径流与蒸发(若蒸发小于0,则表示凝华;若径流小于0,则表示当月降水小于蒸发)。
王磊
本研究数据主要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大数据云处理平台,选用2017年三江源、普尔河、育空河流域Sentinel-2为基础数据,SRTM-DEM和Global Surface Water为辅助数据,选用AWEIn,AWEIs,WI2015,MNDWI,NDWI等多种水体指数阈值提取的方法,依据年水体频率获得季节水体与永久水体分类数据(空间分辨率10m)。该水体数据产品,为高时空分辨率水体变化和冻土水文分析提供了有效基础数据。
冉有华
GLObal WAter BOdies database(GLOWABO)数据集,Charles Verpoorter等人基于GeoCoverTM Water bodies Extraction Method利用2000±3年Landsat 7 ETM+影像,获得全球水体数据集。水体提取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阈值提取、纹理特征提取等多种方法,空间分辨率15m,总体精度91%。数据还包括水体面积、周长、形状指数、高程等信息。本数据集选区其中三江源流域、普尔河流域、育空河流三个流域数据集,为北半球极地水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Charles Verpoorter
基于20世纪60年代的锁眼卫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结合人工目视解译修正,生产出水体数据产品。总解译面积64.5万km2,占研究区96.28%,其中三江源研究区影像缺失18844 km2,阿拉斯加育空流域研究区影像缺失4220 km2,西西伯利亚普尔河流域研究区影像缺失1954 km2。解译最小线状地物图上宽度大于8米,最小面状地物图上面积大于100平方米,描迹精度2个象元,一级类解译精度达到95%以上。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水体数据产品,为上世纪70年代水体变化研究提供有效数据,也为冻土变化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冉有华
结合Landsat影像(4215景)、地形图,利用半自动水体提取及人工目视检查编辑,完成了过去60多年来(1960s, 1970s,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详细的中国湖泊(大于1平方公里)数量与面积变化研究。从1960s到2020年,中国湖泊总数量(≥ 1 km^2)从2127个增加到2621个,面积从68537 km^2扩张到82302 km^2 。
张国庆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12日青海湖流域水文气象观测网青海湖鱼雷发射基地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青海湖二郎剑景区鱼雷发射基地,下垫面是青海湖水面。观测点经纬度为:东经 100° 29' 59.726'' E,北纬 36° 35' 27.337'' N,海拔3209m。风速/风向架设在距湖面14m处,共1层,朝向正北;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距湖面12m、12.5m处,共2层,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距湖面10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距湖面10m处,朝向正南;一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距湖面10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湖水温度探头设在水下0.2, 0.5, 1.0, 2.0, and 3.0 m处;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距湖面10m处,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14m)(单位:米/秒)、风向(WD_14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12m、Ta_12.5m和RH_12m、RH_12.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湖表辐射温度(IRT_1)(单位:摄氏度)、湖水温度(Tw_20cm、Tw_50cm、Tw_100cm、Tw_200cm、Tw_300cm)(单位:摄氏度) 、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8.1.1-10.12由于由于采集器的问题,除四分量外的气象数据均无记录;(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1-1 10:30。
李小雁
湖泊的形成与消失、扩张与收缩对生态环境演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由于受气候、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湖泊水域范围的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对观测的频率和分布都有很高的要求。近几十年以来,卫星遥感技术以其快速、覆盖面广、成本低廉等优点,为较大区域的湖泊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针对大范围、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湖泊变化分析对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的需求,本数据集基于 Landsat 卫星数据的自动湖泊提取方法(Feng et al., 2015),利用 2000 年以来的 Landsat 多颗卫星的观测数据,收集了2000 年以来的云量小于 80%的所有Landsat 数据,获得共 96278 景影像(约 25T 数据量),结合高性能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提取了青藏高原和中亚地区 2000-2015 年湖泊分布记录,形成了时空一致的逐月水域范围数据集。利用分层随机采样采集样点,通过人工解译,获取能够代表不同时空分布的验证样点。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时间序列水体数据总体精度为 99.45%(±0.59),水体用户精度(错分)为 85.37% (±3.74),制图精度(漏分)为 98.17%(±1.05)。
冯敏, 车向红
第三极1:100万水系数据集包括:第三极地区不同等级的线型水系(Tibet_water_line)、多边形水系(Tibet_water_poly)矢量空间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名称(Name)、类型(Type)、水系长度(leng)、水系面积(Area)。 数据来自1:100万ADC_WorldMap全球数据集,数据经过拓扑,入库是全面、最新和无缝的地理数字数据。 世界地图坐标系统是经纬度,D_WGS_1984基准面。
ADC WorldMap
该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1970s,1990,2000,2010年份大于1平方公里湖泊矢量数据。 湖泊水体边界根据Landsat MSS, TM, ETM+等影像目视解译而来。 数据类型为矢量数据,属性字段包括Area (km²)。 投影坐标系为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 主要用于青藏高原湖泊、水文与气象变化研究。
张国庆
采用WRF模式制备的青藏高原近地表大气驱动和地表状态数据集,时间范围:2000-2010,空间范围:25-40 ºN,75-105 ºE,时间分辨率:逐时,空间分辨率:10 km,格点数为150*300。 总计有33个变量,其中包含的近地表大气变量11个: 地面上2m高度的温度、 地面上2m高度的比湿、地面气压、地面上10m风场的纬向分量、地面上10m风场的经向分量、固体降水比例、累积的积云对流降水、累积的格点降水、地表处的向下短波辐射通量、地表处的向下长波辐射通量、累计的潜在蒸发。 包含的地表状态变量有19个:各层土壤温度、各层土壤湿度、 各层土壤液态水含量、雪相态改变的热通量、土壤底部温度、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被比例、地面热通量、雪水当量、实际雪厚、雪密度、冠层中的水、地表温度、反照率、背景反照率、更低边界处的土壤温度、地表面处向上的热量通量(感热通量)、地表面处向上的水量通量(感热通量)。 其他变量3个:经度、纬度和行星边界层高度。
潘小多
中亚五国1980-2015年农业水资源供需和开发利用数据集,来源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分别包括基于Noah、Mosaic和VIC模型输出的降水、蒸发和径流数据。该数据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具有较好的数据精度,在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研究中应用广泛。Noah、Mosaic和VIC模型的降水、蒸发和径流模拟结果在空间分布上的表现较为一致。可用于中亚地区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农业水资源供需关系分析和水资源开发潜力评估等。
张永勇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1970s至2013年364个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的面积序列数据。根据Landsat影像得来,以Landsat 10月份数据为主,每隔3年取一个数据,减少季节变化的同时,可利用数据达到最大。 数据使用NDWI水体指数提取,每个湖泊经过人工目视检查与编辑。 数据应用于青藏高原湖泊变化、湖泊水量平衡、气候变化的研究。 数据类型:矢量。 投影方式:WGS84。
张国庆
本数据集包含了雅鲁藏布江主要水文站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值(多年平均径流量,年极值比,离差系数等),可用于研究雅鲁藏布江水文特征分析。原始数据为国家水文站数据,质量要求同国家相关标准。 空间范围: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流拉孜、奴各沙、羊村、奴下等四个水文站。 本数据表共有五个字段 字段1:站名 字段2:多年平均径流量 字段3:年极值比 字段4:离差系数 字段5:资料系列长度
姚治君
青藏高原湖泊水位观测数据集包含扎日南木错,巴木错,达瓦错,达则错和蓬错湖泊的水位日变化数据。 湖水水位通过安装在湖岸边的HOBO水位计(U20-001-01)观测,再通过安装在岸边的气压计或附近气象站气压数据进行校正,然后得到真实的水位变化。精度小于0.5cm。 数据集包含以下内容: 2010-2017年扎日南木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巴木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达瓦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达则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3-2017年蓬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水位,单位:m。
类延斌
将冰湖划分为冰面湖、与冰川末端相连和非相连湖泊等三种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第三极地区各流域冰湖的数量与面积、不同大小面积变化幅度、与冰川距离远近、有冰川融水径流补给与无冰川融水径流补给冰湖面积的变化差异以及冰湖面积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等内容。 数据源:Landsat TM/ETM+ 1990,2000,2010。 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包括面积大于0.003平方公里的冰湖数据,结合原始影像与Google Earth检查编辑。 数据应用于第三极地区冰湖变化与冰湖溃决洪水( GLOF) 评估。 数据类型:矢量。 投影坐标系: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
张国庆
本数据集为基于Landsat卫星影像获取的喜马拉雅中段波曲流域1976、1991、2000、2010年四期冰川、冰湖的矢量数据。 数据源来自Landsat遥感影像 1976:LM21510411975306AAA05、LM21510401976355AAA04 1991:LT41410401991334XXX02、LT41410411991334XXX02 2000:LE71410402000279SGS00、LE71400412000304SGS00、LE71410402000327EDC00、LE71410412000327EDC00 2010:LT51400412009288KHC00、LT51410402009295KHC00、LT51410412009311KHC00、LT51410402011237KHC00。 从各期遥感影像上人工提取冰川、冰湖边界。 冰川、冰湖边界提取误差估计为0.5个像元。 数据文件: Glacial_1976:1976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1991:1991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2000:2000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2010:2010年冰川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1976:1976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1991:1991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2000:2000年冰湖矢量数据 Glacial_Lake_2010:2010年冰湖矢量数据 冰湖矢量数据字段包括: 编号、名字、经纬度、海拔、面积、朝向、冰湖类型、长度、宽度、与冰川的距离
王伟财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数据集采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为主,采用波段比值与阈值分割方法制作,数据覆盖时间从1984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5年一期,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空间分辨率为30m。水体面积提取方法采用波段比值(B4/B2)或者水体指数(MNDWI)为主,构建分类树,算法构建考虑水体的光谱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并且考虑水体所处的空间为主的坡度、坡向信息调整决策树的阈值。长时间序列星载卫星数据来自Landsat MSS、TM、ETM+和OLI等系列传感器。水体信息提取的最小单元为2*2个像元,小于0.36*10^-2Km²的水体全部剔除。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的水体信息以及目视解译确定的水体检验点的验证表明青藏高原水体面积信息的总体精度优于95%。数据以shape文件保存,投影方式为Albers投影,中央经线为105 °,双标准纬线纬度为25 °和47 °。
宋开山, 杜嘉
青藏高原湖水微生物多样性数据。样品采集时间为2015年7月1日至7月15日,包含28个湖泊(巴木措,白马湖,班戈盐湖,班公湖,崩错,别若则错,错萼措,错愕(平措北),达瓦措,当穹错,当惹雍措,洞措,鄂雅错琼,公珠措,果根错,甲热布错,玛旁雍错,纳木错,聂尔错(盐湖),诺尔玛措,朋彦错,蓬错,枪勇,色林错,吴如错,物玛错,扎日南木措,扎西措,),138个样品。盐度梯度为0.07-118 ppm。 DNA提取方法:湖水过滤到0.45膜上,然后通过MO BIO PowerSoil DNA试剂盒提取DNA。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引物为515F (5'-GTGCCAGCMGCCGCGGTAA-3') and 909r (5'-GGACTACHVGGGTWTCTAAT-3')。测序方式为Illumina MiSeq PE250,原始数据通过Mothur软件分析,包括quality filtering, chimera removal, 序列分类依据Silva109数据库,古菌、真核和未知来源序列已被移除。OTU以97%相似度分类,然后只在数据库中出现一次的序列被移除。最后每个样品被重取样到7,230序列/样品。 GPS坐标,进化信息,环境因子见数据内。
计慕侃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5月20日至2016年3月1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4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仪器维修重新与2015年5月20日安装调试完毕。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靖安乡上堡村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65°,E100.433056°,海拔1431米,河道宽度58米。2012年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2013年起采用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2014年6月25日仪器损毁,重新购置。2015年5月20日重新开始记录。数据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 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7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2014年底传感器出现异常,维修后3月25日调试正常。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乡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331667°,E 100.099722°,海拔1375米,河道宽度130米。2015年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波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黑河水文数据:黑河分水历程的调查资料。 调查方法:现场调研、访谈、资料搜集及电子化; 内容概述:本资料包含清华大学对黑河分水历程调查所获得的文献、文档及调研报告资料,主要包括分水方案制定当事人周侃先生的访谈记录。 时空范围:1950-2010;黑河流域
王忠静, 郑航
本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05月22日(夏灌二轮)、2012年06月18日(夏灌三轮)、2012年07月16日(秋灌一轮)和2012年8月8日(秋灌二轮)渠道流量测量数据。 1.1 观测目的 针对斗渠和毛渠渠道流量观测,获取进入最小灌溉单元(社)的实际水量,为灌溉优化配水试验提供参考数据;为涡动、生物物理参数等其他观测试验提供水量数据;为盈科灌区各斗渠调查数据提供参考。 1.2观测仪器与原理 观测仪器:便携式流速仪(Flowatch),产地:瑞士,流速观测精度:0.1m/s;水尺,观测精度:1cm。 观测原理:该仪器属于机械式流速仪,根据水轮转速来计算流体流速。利用流速仪观测0.6倍渠道中心水位流速,通过观测点渠道工程断面参数和水位计算出的流体断面面积,从而计算出渠道流量。 1.3 观测地点与观测内容 观测点包括:盈科灌区的盈一分支三斗(石桥村六社、上二社和下二社)、四斗(石桥村七社、八社和九社)和五斗(石桥村一社)以及大满灌区的五星支渠四斗三农一毛、二毛、三毛(超级站位置)、四毛、五毛、六毛、七毛(五星四社),观测时间为: 夏灌二轮: 2012-5-22: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九社灌溉量; 2012-5-23: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八社灌溉量; 2012-5-24至2012-5-25: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七社灌溉量; 2012-5-26至2012-5-28:观测盈一分支五斗;获取石桥一社灌溉量; 2012-5-28至2012-5-29: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下二社灌溉量; 2012-5-29至2012-5-30: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上二社灌溉量; 2012-5-30至2012-6-2: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六社灌溉量; 2012-6-6:观测五星支渠四斗三农一毛、二毛、三毛、四毛和五毛流量; 2012-6-7:观测五星支渠四斗三农六毛和七毛流量。 夏灌三轮: 2012-6-18至2012-6-19: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九社灌溉量; 2012-6-19至2012-6-20: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八社灌溉量; 2012-6-20至2012-6-21: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七社灌溉量; 2012-6-22至2012-6-24:观测盈一分支五斗;获取石桥一社灌溉量; 2012-6-24至2012-6-26: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下二社灌溉量; 2012-6-26至2012-6-27: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上二社灌溉量; 2012-6-27至2012-6-30: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六社灌溉量; 2012-7-1至2012-7-2:观测五星支渠四斗三农一毛、二毛、三毛、四毛、五毛、六毛和七毛流量; 秋灌一轮: 2012-7-16至2012-7-18: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九社灌溉量; 2012-7-18至2012-7-19: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八社灌溉量; 2012-7-19至2012-7-21: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七社灌溉量; 2012-7-21至2012-7-24:观测盈一分支五斗;获取石桥一社灌溉量; 2012-7-24至2012-7-25: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下二社灌溉量; 2012-7-25至2012-7-27: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上二社灌溉量; 2012-7-27至2012-7-31: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六社灌溉量; 2012-7-27至2012-7-28:观测五星支渠四斗三农一毛、二毛、三毛、四毛、五毛、六毛和七毛流量; 秋灌二轮: 2012-8-8至2012-8-9: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九社灌溉量; 2012-8-9至2012-8-10: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石桥八社灌溉量; 2012-8-10至2012-8-12:观测盈一分支四斗;获取七社灌溉量; 2012-8-13至2012-8-15:观测盈一分支五斗;获取石桥一社灌溉量; 2012-8-15至2012-8-17: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下二社灌溉量; 2012-8-17至2012-8-19: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上二社灌溉量; 2012-8-19至2012-8-22:观测盈一分支三斗,获取石桥六社灌溉量; 2012-8-24至2012-8-25:观测五星支渠四斗三农一毛、二毛、三毛、四毛、五毛、六毛和七毛流量; 观测内容:渠道平均流速(m/s),渠道水位(m),水温(℃),渠道工程断面(调查)。当渠道流量稳定时,渠道平均流速与水位观测频率为1次/小时;当渠道流量较稳定时,渠道平均流速与水位观测频率为2次/1小时;当渠道流量发生很大变化时,每次较大变化都对渠道平均流速与水位进行观测。 1.4数据处理 渠道流量观测原始数据为Excel格式数据,原始数据中包括渠道流速、渠道断面面积、水位和水温。通过数据预处理流程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渠道流量和进入每个社的灌溉量。数据处理过程详见“渠道流量测量数据处理文档”。
盖迎春, 马春锋, 庄金鑫, 徐凤英, 李新
本数据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5×5km试验区渠道流量、种植结构、田间管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另一部分为盈科灌区和大满灌区2012年春灌一轮、夏灌一轮、夏灌二轮、夏灌三轮、秋灌一轮、秋灌二轮灌溉数据以及两个灌区的种植结构、田间管理和社会经济数据。 1.1数据收集目的 第一部分数据收集目的是提供年时间序列(2008、2010、2011、2012)的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水量的变化,尤其是为2012年黑河生态水文试验加强观测提供配套数据集,第二部分数据收集的目的是为灌溉配水优化模型的应用提供数据(灌溉量数据)和参数(种植结构、田间管理和社会经济)。 1.2数据收集的地点与内容 收集大满灌区数据,包括党寨水管站、花儿水管站、大满水管站、小满水管站、碱滩水管站、廿里堡水管站和下段,数据内容包括配水时间、支口水量、斗口水量、灌溉面积、支渠渠道水利用率、水价、水费,数据收集的时间段包括: 2012年3月16至2012年4月4日,春灌数据; 2012年4月4日至2012年5月14日,夏灌一轮数据; 2012年5月20日至2012年6月24日,夏灌二轮数据; 2012年5月16日至2012年7月6日,夏灌三轮数据; 2012年7月15日至2012年8月2日,秋灌一轮数据; 2012年8月10日至2012年8月26日,秋灌二轮数据。 收集盈科灌区数据,包括长安水管站、上秦水管站、党寨水管站、梁家墩水管站、石庙水管站、小满水管站、新墩水管站、沿沟水管站,数据收集的时间段和数据内容如下: 灌溉数据:收集2008,2010,2011和2012年小满镇、长安乡上头闸村灌溉数据;2012年长安水管站、上秦水管站、党寨水管站、梁家墩水管站、石庙水管站、小满水管站、新墩水管站、沿沟水管站灌溉数据,数据内容包括:测水时间、斗口测水水位、流量、历时、水量、灌溉面积。 机井数据:收集了2012年长安水管站、梁家墩水管站、上秦水管站机井数据,数据内容包括开井时间、机井深度、机井提水量、灌溉面积。 社会经济数据:收集2012年长安乡、小满镇、梁家墩、上秦(各社)社会经济数据,数据内容包括人口数量、人均农业收入、人均非农业收入、人均生活用水量、人均居住面积和平均文化程度。 田间管理调查数据:收集2012年长安乡、小满镇、梁家墩、上秦(各社)田间管理调查数据,数据内容包括肥料名称、施肥时间、施肥量、农药名称、农药喷药时间和农业喷洒量。 种植结构数据:收集了2008,2010,2011和2012年小满镇,长安乡上头闸村种植结构数据;2012年长安水管站、梁家墩水管站、上秦水管站种植结构数据,数据内容包括作物名称、播种时间、收获时间、种植面积、灌溉定额、田间水利用率、作物产量、作物产值。 1.3数据收集方式 通过与盈科水管所和大满水管所合作的方式完成数据收集工作,所有数据都由盈科水管所和大满水管所委托各自管辖的水管站来完成具体的数据收集任务,最后将收集到的数据汇交到两个水管所。经由水管所负责人审核之后,以纸质形式提交给我们。 所有调查数据集的数据组织和数据格式详见“数据文档”。
盖迎春, 徐凤英, 李新
本项目利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HEIFLOW(Hydrological-Ecological Integrated watershed-scale FLOW model)对黑河中下游开展了生态水文过程模拟。模型使用了动态土地利用功能,采用了由胡晓利等提供的2000、2007、2011三期土地利用数据。 模拟的时空范围及精度如下: 模拟期:2000-2012年,其中2000年为模型预热期 模拟步长:逐日 模拟的空间范围:黑河中下游,模型面积90589平方公里 模拟的空间精度:地表和地下均采用1km×1km网格,地表共90589个水文响应单元;地下分5层,每层90589个活动网格 HEIFLOW模型模拟结果数据集包含以下变量: (1)降水量(单位:毫米/月) (2)黑河上游主要出山径流量观测值(单位:立方米/秒) (3)蒸散发量(单位:毫米/月) (4)土壤入渗量(单位:毫米/月) (5)地表产流量(单位:毫米/月) (6)浅层地下水水头(单位:米) (7)地下水潜水蒸发量(单位:立方米/月) (8)浅层地下水面上补给量(单位:立方米/月) (9)地下水出露量(单位:立方米/月) (10)河流-地下水交换量(单位:立方米/月) (11)黑河干流四个水文站(高崖、正义峡、哨马营、狼心山)河道流量模拟值(单位:立方米/秒) 上述前两个变量为模型驱动数据,其余均为模型模拟量。所有变量时间范围为2001-2012,时间尺度为月。空间分布式数据精度为1km×1km,数据格式为tif。 上述变量中,如遇负值,表示地下水排泄量(如地下水潜水蒸发量、地下水出露量、地下水补给河道量等)。如需地下水埋深,使用模型地面高程数据减去地下水水头数据即可,部分区域地下水水头可能高于地表,表明该处存在地下水出露。 此外,数据集还提供: 中下游模型建模范围(格式为.shp) 中下游模型地表高程(格式为.tif) 上述数据全部使用WGS_1984_UTM_Zone_47N坐标系。 以HEIFLOW_V1_ ET_2001M01.tif为例,说明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HEIFLOW: 模型名称 V1: 数据集版本号1.0 ET: 变量名 2001M01:2000年1月,其中M表示月份
郑春苗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2015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流域河水和地下水DOC、DIC值。采样频率两周一次。 二、采样地点: (1)河水采样点有两个。 河水取样点一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出口水文断面处,经纬度为99°52′47.7″E,38°16′11″N。 河水取样点二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Ⅱ号区出口,经纬度为99°52′58.40″E, 38°14′36.85″N。 (2)地下水分泉水和井水取样点。 泉水取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20m处,经纬度99°52′50.9″E, 38°16′11.44″N。 井水取样点位置东西支沟交汇处附近,经纬度99°52′45.38″E, 38°15′21.27″N。 三、测试方法: 样品DOC、DIC值是利用OIAurora 1030W TOC 仪器测试,检测范围:2ppb C-30,000ppm C。
马瑞, 胡雅璐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2015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降水、河水和地下水δ2H、δ18O,采样频率2周/次。 二、采样地点 (1)降水采样点位于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研究所生态水文站内,经纬度为99°53′06.66″E, 38°16′18.35″N; (2)河水取样点一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出口流量堰处,经纬度为99°52′47.7″E,38°16′11″N。河水取样点二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Ⅱ号区出口,经纬度为99°52′58.40″E, 38°14′36.85″N。 (3)地下水分泉水和井水取样点。泉水取样点位置位于流域出口东侧20m处,经纬度99°52′50.9″E, 38°16′11.44″N; 井水取样点位于东西支沟交汇处附近,经纬度99°52′45.38″E, 38°15′21.27″N。 三、测试方法 样品δ2H、δ18O值是利用PICARRO L2130-i超高精度液体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测定,其结果用相对于国际标准物质V-SMOW的测试精度分别δ值表示,测定精度分别0.038‰、0.011‰。
马瑞, 邢文乐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2015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流域河水和地下水阴阳离子样品,进行测试分析。采样频率两周一次。 二、采样地点: (1)河水采样点有两个,河水取样点一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出口流量堰处,经纬度为99°52′47.7″E,38°16′11″N。河水取样点二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Ⅱ号区出口,经纬度为99°52′58.40″E, 38°14′36.85″N。 (2)地下水分泉水和井水取样点,泉水取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20m处,经纬度99°52′50.9″E, 38°16′11.44″N。井水取样点位置东西支沟交汇处附近,经纬度99°52′45.38″E, 38°15′21.27″N。 三、测试方法: 样品阳离子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进行测试,测试精度为0.05mg/L ,阴离子是采用离子色谱仪(ICS1100)进行测试,测试精度为0.002mg/L 。
马瑞, 胡雅璐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6年5月4日~2016年9月3日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出口河水流量数据。 二、采样地点: 河水流量监测断面坐标位于二号集水区出口,红墙附近,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马瑞, 胡雅璐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8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桥,河道宽度210米。河床为泥沙,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22.93",N 99°49'37.29",海拔1347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7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2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312国道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996667°,E100.427222°,海拔1485米,河道宽度,70米、2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2015年2号点-312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断面上下游1km里范围内堤坝修建,水文断面面积不稳定导致水位流量曲线紊乱,测量期间未能获取稳定的流量水位曲线。 水位观测以2015年1月1日0:00时人工观测水位为标准,后期河道下切水文断面变化。导致测量基准水位发生改变出现负值;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2013年9月6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1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213省道黑河桥,分为两个河道,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4'43.55",E100°20'41.05",海拔1546米,河道宽度330米。213桥分为两个断面,东面的为1号,西面的为2号。由于河道断面人为影响频繁无法获取稳定的水位流量曲线于2013年9月6日停止观测。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3日-2013年9月6日;流量观测,单位(m3 s-1);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1号点-213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水文断面面积不稳定导致水位流量曲线紊乱,流量数据有待进一步观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9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2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312国道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9′51.71″,E100°24′38.76″,海拔1485米,河道宽度,70米、2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9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 s-1);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2号点-312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水文断面面积不稳定导致水位流量曲线紊乱,流量数据有待进一步观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2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312国道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9′51.71″,E100°24′38.76″,海拔1485米,河道宽度,70米、2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 );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2号点-312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水文断面面积不稳定导致水位流量曲线紊乱,测量期间未能获取稳定的流量水位曲线。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6月25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4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靖安乡上堡村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3'53.23",E100°25'59.31",海拔1431米,河道宽度58米。2012年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2013年起采用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25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8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桥,河床为泥沙,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22.93",N 99°49'37.29",海拔1347米,河道宽度21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8号点-高台桥断面因湿地公园水体基本停止流动,8号断面仅为水位监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6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赵家屯庄高崖国家水文站,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8'06.35",E100°25'58.23",海拔1420米,河道宽度50米。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水位计,采集频率6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2014年为6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28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7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乡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0'2.03",E 100° 5'49.63",海拔1375米,河道宽度130米。2014年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波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28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4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靖安乡上堡村黑河桥,河道宽度58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3'53.23",E100°25'59.31",海拔1431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4日至8月10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7月28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3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兰新铁路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3.08",E100°25'49.42",1443米,河道宽度5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60分钟;剖面流量观测采用StreamPro微型ADCP。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6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7月28日至2014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7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乡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0'2.03",E 100° 5'49.63",海拔1375米,河道宽度130米。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7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8月10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6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其中2013年4月5日至9月6日期间水位计丢失。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赵家屯庄高崖国家水文站,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8'06.35",E100°25'58.23",海拔1420米,河道宽度50米。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2012年的观测频率30分钟,2013年为6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8月10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7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平川乡黑河桥,河道宽度13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0'2.03",E 100° 5'49.63",海拔1375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7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3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兰新铁路黑河桥,河道宽度5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3.08",E100°25'49.42",1443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剖面流量观测采用StreamPro 微型ADCP。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4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9日至8月10日,2012年11月24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5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乡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15'32.41",E100°16'33.95",海拔1398米,河道宽度270米。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9日-2012年8月10日,2012年11月24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8月10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6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赵家屯庄高崖国家水文站,河道宽度5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8'06.35",E100°25'58.23",海拔1420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水位计,数据涵盖时间段8月10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9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2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312国道黑河桥,分为两个河道,东面的标记为1号,西面的标记为2号。河道宽度分别为70米、2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9′51.71″,E100°24′38.76″,海拔1485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9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2号点-312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水位流量曲线有待进一步观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1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213省道黑河桥,分为两个河道,东面的标记为1号,西面的标记为2号。河道总宽度33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4'43.55",E100°20'41.05",海拔1546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3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1号点—213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水位流量曲线有待进一步观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4月30日,2014年7月18日至2014年7月26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5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乡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15'32.41",E100°16'33.95",海拔1398米,河道宽度270米。2014年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波测距仪观测,采集频率30分钟,观测期间仪器故障返厂维修,后期安装后故障并未排除。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2014年7月18日至2014年7月26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2013年9月6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4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靖安乡上堡村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3'53.23",E100°25'59.31",海拔1431米,河道宽度58米。前期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后期采用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4日-2012年8月10日,2013年9月6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4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3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兰新铁路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3.08",E100°25'49.42",1443米,河道宽度5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剖面流量观测采用StreamPro微型ADCP。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4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9日至8月10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5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乡黑河桥,河道宽度27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15'32.41",E100°16'33.95",海拔1398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9日至8月10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张建, 宁天祥, 黄晓明, 姜衡, 刘绍民, 李新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8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桥,河床为泥沙,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22.93",N 99°49'37.29",海拔1347米,河道宽度21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7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8号点-高台桥断面受到湿地公园人为排蓄水扰动,水位流量曲线有待进一步观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何晓波, 刘绍民, 李新, 徐自为
该数据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张树清
该数据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张树清
黑河上游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GBEHM)输出数据包括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系列数据。 区域:黑河上游(莺落峡),时间分辨率:月尺度,空间分辨率:1km,时段:2000年-2012年。 数据包括蒸散发、径流深、土壤体积含水量(0-100cm)。 所有数据均为ASCII格式,流域空间范围参见reference目录下的basin.asc文件。 模型结果的投影参数: Sphere_ARC_INFO_Lambert_Azimuthal_Equal_Area
杨大文
黑河上游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GBEHM)输出数据包括1-km网格的空间分布数据系列数据。 区域:黑河上游(莺落峡),时间分辨率:月尺度,空间分辨率:1km,时段:1980年-2010年。 数据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径流深、土壤体积含水量(0-100cm)。 所有数据均为ASCII格式,流域空间范围参见reference目录下的basin.asc文件。 模型结果的投影参数: Sphere_ARC_INFO_Lambert_Azimuthal_Equal_Area
杨大文
农业灌溉占人类用水量的80%左右, 是人类水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一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灌溉也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大规模灌溉会通过影响蒸散发从而影响水循环,甚至影响局地的气候。灌溉引水取水过度会导致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同时,会减少河道流量和含水层水储量从而危害生态环境。 因此,确定空间和时间上灌溉量的分布和变化,对于研究过去人类水资源利用情况,灌溉对于生态水文过程,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制定未来灌溉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融合不同数据源的河道引水灌溉量和地下水取水灌溉量,结合陆面模式CLM4.5模拟和遥感反演的蒸散发数据,制作了一套黑河流域1981-2013年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30弧秒(0.0083度)的时空连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量数据集。 经过验证,该数据集在2000-2013年可信度较高,1981-1999年由于无遥感数据支持且未考虑土体利用变化,可信度较2000-2013年段为低。 文件说明如下: 每月地表水灌溉量文件命名:Monthly_surfacewater_irrigation_1981-2013.nc 每月地下水灌溉量文件命名:Monthly_groundwater_irrigation_1981-2013.nc 数据为netcdf格式。有3个维度,依次为month, lat, lon. 其中month为月份,数值为0-395,代表1981-2013年逐个月份,lat为网格纬度信息,lon为网格经度信息。 灌溉量数据储存在data变量中,单位为m^3/month 为了方便使用,还提供对应的网格面积数据Heihe_area_size.nc,面积数据储存于该文件data变量中,单位为m^2
谢正辉
本数据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1979-2014年莺落峡和草滩庄水利枢纽逐月流量数据;第二部分为1979-2014年黑河干流上S213桥(N38°54'43.55",E100°20'41.05")、G312桥(N38°59′51.71″,E100°24′38.76″)、铁路桥(N39°2'33.08",E100°25'49.42")、高崖(N39°08'06.35",E100°25'58.23")及平川桥(N39°20'2.03",E 100° 5'49.63")断面逐月流量与水位数据;第三部分为1979-2014年黑河干流上S213桥、G312桥、铁路桥、高崖及平川桥断面逐日流量与水位数据。其中流量数据指黑河干流断面流量,水位数据指的是位于HiWATER中游径流加密观测点的水位。数据集中的月数据可信度高于日数据可信度,流量的可信度高于水位可信度。 1. 数据估算目的 第一部分数据估算目的是提供1979-2014年月时间序列的黑河中游干流来水量和东西干渠等引渠灌溉后草滩庄水利枢纽下泄量的变化;第二部分数据估算的目的是为黑河中游部分流量水位资料缺测断面提供1979-2014年月时间序列的流量水位变化;第三部分数据估算的目的是为河道侧向输水模型或河岸生态水文模型提供不同断面位置的高时间分辨率流量水位强迫数据。 2. 数据估算方法 考虑黑河上游高海拔区降水缺测和观测站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构建神经网络与水文模型相集成的径流估计模型,融合莺落峡流域缺降水观测区模式模拟与站点观测降水得到2001-2010年模拟月径流,联合2011-2014年南卓铜等用SWAT模拟的月径流与收集的1979-2010年月径流资料以及1979-2014年观测年径流,经数据校正和模拟与观测的相互验证,得到1979-2014年莺落峡水文断面逐月流量。基于此流量及其与草滩庄水利枢纽下泄量的统计关系,考虑灌渠引水、不同河道渗漏方案及“九七”分水方案的影响,重建草滩庄、S213桥、G312桥及铁路桥断面月流量;由铁路桥断面估算与高崖断面观测(1981-2008年)月流量的高度相关关系,结合高崖断面年流量观测,插补校正得到1979-2014年高崖断面月流量;利用高崖与正义峡观测的年流量、灌渠引水量、河道蒸发、支流入干量估算单长河道年溢出量,并基于HiWATER观测年内月变化计算平川桥断面月流量;最后根据HiWATER提供的各月内流量水位变化及部分断面流量-水位关系,估算黑河中游S213桥、G312桥、铁路桥、高崖及平川桥断面1979-2014年的日流量与逐月、日水位,为河流输水的生态水文效应等研究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谢正辉
黑河流域盈科-大满试验数据受黑河计划重点基金项目“黑河流域农业节水的生态水文效应及多尺度用水效率评估”支持。包括: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玉米样点生物量、断面流量等 数据描述: 1、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取样位置:盈科灌区;玉米的LAI及第上部分生物量每15天取样一次;取样时间:2012.5-2012.9;测量方法:LAI采用冠层分析仪(LP-80)测量,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取样烘干法测量;样点数量:16个。 2、土壤质地:取样位置:盈科灌区及盈科灌区石桥五斗二农渠农田;土壤采样深度140 cm,取样层次分别为0-20 cm每10 cm取一样,20-80 cm 每20 cm取一样, 80-140 cm 每30 cm取一样;取样时间:2012年;测量方法:实验室激光粒度分析仪;样点数量:38个。 3、土壤容重:取样位置:盈科灌区和大满灌区;土壤容重取样深度100 cm,取样层次分别为0-50 cm取一样,50-100 cm取一样;取样时间:2012年;测量方法:环刀法;样点数量:34个。 4、土壤含水率:本数据为盈科灌区水文要素监测内容的一部分,具体取样位置:盈科灌区石桥五斗二农渠农田,种植作物为制种玉米;土壤含水率取样深度140 cm,取样层次分别为0-20 cm每10 cm取一样,20-80 cm 每20 cm取一样, 80-140 cm 每30 cm取一样;周期为每7天监测一次;取样时间:2012.5-2012.9;测量方法:取土烘干法及TDR测量;样点数量:17个。 5、断面流量:取样位置:盈科灌区石桥五斗二农渠农田;测量农田各次灌水时不同渠系断面处水流流速、水位、水温,并记录时间及计算流量,监测每3小时一次,直至灌水结束;;取样时间:2012.5-2012.9;测量方法:多普勒超声流量流速仪(HOH-L-01, China);测量次数:盈科四次灌水数据。
黄冠华, 姜瑶
数据包含黑河葫芦沟小流域河水和地下水(含泉水)水元素及同位素采集,采样评率两周一次。 采样地点: (1)河水采样点有两个,河水取样点一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出口流量堰处,经纬度为99°52′47.7″E,38°16′11″N。河水取样点二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Ⅱ号区出口,经纬度为99°52′58.40″E, 38°14′36.85″N。 (2)地下水分泉水和井水取样点,泉水取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20m处,经纬度99°52′50.9″E, 38°16′11.44″N。井水取样点位置东西支沟交汇处附近,经纬度99°52′45.38″E, 38°15′21.27″N。 数据描述: 1、2014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流域出口河水和地下水DOC、DIC值。样品DOC、DIC值是利用OIAurora 1030W TOC 仪器测试,检测范围:2ppb C-30,000ppm C。 2、2014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降水、河水和地下水δD、δ18O值,样品δD、δ18O值是利用PICARRO L2130-i超高精度液体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测定,其结果用相对于国际标准物质V-SMOW的测试精度分别δ值表示,测定精度分别0.038‰、0.011‰。 3、2013年5月~9月葫芦沟小流域流域出口河水和土壤水DOC值,样品DOC值是利用analytikjena multi N/C 3100总氮总碳测试仪进行测定的。 4、2014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流域出口河水和地下水DOC、DIC值,样品DOC、DIC值是利用OIAurora 1030W TOC 仪器测试,检测范围:2ppb C-30,000ppm C。
马瑞, 常启昕
2000-2011年黑河干流主要控制断面:莺落峡(东经100°11′,北纬38°49′)、正义峡(东经99°28′,北纬39°49′)、哨马营(东经99°59′,北纬40°25′)、狼心山东河和西河(东经100°20′,北纬41°02′)、东居延海(东经101°06′,北纬42°13′)的月平均流量。
蒋晓辉
张掖盆地主要包括20个灌区,在分水任务的制约下,灌区地表水用量受到控制,但增大了地下水开采,导致中游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由于研究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复杂且频繁的交换,通过优化各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比例,有可能在总体上实现水资源的节约。 本项目在不改变中游灌区需水量的前提下,研究了最大化正义峡的出流量(给定地下水储量约束)和最大化中游地下水储量(给定正义峡的出流量约束)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郑一
黑河流域灌区及干支渠分布图包括了黑河流域的主要灌区及所有干渠、支渠的分布。灌区主要有罗城灌区、友联灌区、六坝灌区、平川灌区、蓼泉灌区、梨园河灌区、鸭暖灌区、板桥灌区、沙河灌区、西浚灌区、盈科灌区、大满灌区、马营河灌区、上三灌区、新坝灌区、红崖子灌区,这16个灌区。干支渠分布图包含了这16个灌区的所有干渠和支渠。
徐茂森, 徐宗学, 胡立堂
该数据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张树清
该数据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得到甘肃省100万湿地数据。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张树清
一、概述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泥沙问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根据全国1:400万河流矢量图为底图,利用黄河上游流域边界裁剪而成。河流矢量图是利用地形图提取流域边界的一个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做洪水演进和泥沙演进的关键要素。 二、数据处理说明 以全国1:400万河流矢量图为数据源,利用黄河上游流域边界裁剪而成。 三、数据内容说明 该图以ArcGIS,.shp文件存储,包括自黄河源区到头道拐的干流和支流矢量图。 四、数据使用说明 河流矢量图是利用地形图提取流域边界的一个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做洪水演变和泥沙演进的关键要素。
薛娴, 杜鹤强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SCI-E和SSCI引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国际上墨累-达令河流域研究相关文献。利用与墨累-达令河流域相关的河流名称、湿地名称、湖泊名称、大坝或水库名称,以及墨累-达令河流域流经的行政区域名称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利用语种(English)和文献类型(articles)、与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研究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精选,最终获得1912—2012年的文献。
张志强
一、数据描述: 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内,分别对流域内降雨、河水、土壤水进行采样分析。 二、采样地点: 降雨采样点位于中科院祁连站院内,经纬度99°52′39.4″E,38°15′47″N; 河水采样点位于葫芦沟流域出口,经纬度99°52′47.7″E,38°16′11″N,采样频率为每周一次; 土壤水采样点位于在红泥沟集水区中下部,采样深度为地下180cm,经纬度99°52′25.98″E,38°15′36.11″N,仅取一次样。 三、测试方法: 样品中2012年样品采用Thermo Fisher TM Flash 2000和MAT 253型气体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进行测样;2013年样品采用L2130-i 超高精度液态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进行测样。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2年7月葫芦沟小流域5口泉的泉流量观测数据。 二、采样地点 泉1采样点位置为西支沟大泉,经纬度99°51′23″E,38°14′33″N; 泉2采样点位置点为流域出口东侧20米,经纬度99°52′50.9″E,38°16′11.44″N; 泉3采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80米,经纬度99°52′52.8″E,38°16′11.24″N; 泉4采样点位置为流域出口东侧120米,经纬度99°52′55.9″E,38°16′11.4″N; 泉5采样点位置流域出口东侧150米,经纬度99°52′55.9″E,38°16′11.5″N。 三、测试方法 通过估算泉水流速和泉眼截面积来估计泉流量大小。
孙自永, 常启昕
一、数据描述: 2013年5月~2014年7月葫芦沟小流域东支沟流量观测数据,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采样地点: 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
孙自永, 常启昕
本数据主要包含黑河流域莺落峡和正义峡两个站点的逐旬径流数据,其中莺落峡数据时间范围为1944-2010年,正义峡为1947-2010年。数据来源:黑河流域管理局。 数据单位:亿立方米/10天. 数据格式:EXCEL 数据表中“莺落峡2”和“莺落峡2(2)”是莺落峡十天径流量数据,与数据表”莺落峡“相同,莺落峡2(2)中包含图表。
王忠静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速、水位变化(流速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流域出口流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陈仁升, 宋耀选, 刘俊峰, 韩春坛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4年7月~2014年9月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河流断面和东西支沟交汇处河流断面河水温度。 二、采样地点: 二号集水区河流断面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东西支沟交汇处河流断面坐标为99°52'45"E,38°15'26.60"N。
马瑞
数据包含了2014/2015年7月24~9月11日葫芦沟小流域二号集水区出口河水流量数据。 采样地点:河水流量监测断面坐标位于二号集水区出口,红墙附近,坐标为99°52′58.40″E,38°14′36.85″N。 葫芦沟土壤温度监测深度分布为20cm、50cm、100cm、200cm、300cm。地下水温度监测深度为10m。观测频率为1次/1小时。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5年5月13日~2015年9月5日。 采样地点: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流域三角洲中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45.38″E, 38°15′21.27″N。
马瑞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月1日—2011年11月2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宋耀选, 刘俊峰, 阳勇, 卿文武, 刘章文, 韩春坛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速、水位变化(流速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流域出口流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陈仁升, 韩春坛, 宋耀选
此数据为黑河流域中上游的SWAT情景模拟数据。情景包括历史趋势情景(HT)、生态保护情景(EP)、严格生态保护情景(SEP)、经济发展情景(ED)和快速经济发展(RED)情景。 首先利用Dyna_CLUE模型,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然后将不同情景下模拟的土地利用图导入到SWAT模型中,模拟黑河流域上游出口(莺落峡)和中游出口(正义峡)的日径流、月径流情景数据(假设其它条件一样)。时间段为2011-2030年。数据格式为excel格式。
南卓铜, 张凌
在临泽平川绿洲沿黑河沿岸到荒漠绿洲过渡带针对118个地块土壤的质地、容重、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无机碳含量。PH值、电导率、总碳、SIC、C/N进行监测,测定0-20cm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测定0-20cm 和20-80cm土层土壤粒级组成。 并针对棉花田间5个不同质地土壤性状,棉花进行灌溉试验:灌溉量、籽棉产量、秸秆参量、衣分、衣指、籽指、单铃重、霜前花率、单位结铃数、单铃重、灌溉水生产力等进行观测。
苏永中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边界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包括塔里木河流域子流域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WRRNM(流域名称)、WRRCD(流域编码)
吴立宗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疏勒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集为塔里木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万,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内容为排露沟流域出山口量水堰每日径流量观测记录。排露沟流域空间范围:38.529-38.558N,100.286-100.536E。数据日期包括自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9月5日。单位为m3/day。
何志斌
一、数据概述: 采用Solinst Leve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数据内容: 我们手动观测两个断面的水位流量数据。 第一个断面: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观测点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2012.7.21-7.25为1次/30分钟。2012.7.25-2013.5.6为1次/15分钟。该观测点在2012年9月15日后自动监测数据发生错误,原因可能为河道流量变小,探头暴露在空气中,水位计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9月份后气温降低,至冬季河道冻结,这段时间无自动监测流量数据。 第二个断面: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时段2012.7.21-2013.5.6。观测点在进入9月份后,河道流量逐渐变小,出现了河道无水的情况。此时水位计读数已经无法正确反应河道流量变化。同时我们野外经验得知,在9月份到来年的5月份,观测点处基本上处于无水状态。
孙自永, 于立南
黑河上游排露沟流域出山口径流量记录,日期包括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该数据量测装置是位于小流域出口处的量水堰,数据单位为m3/day。
何志斌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集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万,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为柴达木河流域河流数据集,根据地形图及TM遥感影像修订,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字段:HYD_CODE(河流编码),Name(河流名称),SHAPE_leng(河流长度)。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包含网络上公开的三个观测要素,即 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数据格式为文本文件,第一栏为城市名称,第二栏为PH,第三栏为高锰酸盐指数,第四栏为氨氮,第五栏为观测日期。 包含固水子、牛背村、五佛寺、什川桥、新城桥、碧口6个断面的数据。 黄河甘肃段:新城桥(兰州上游断面)、什川桥(兰州—白银交界断面)、五佛寺(甘肃—宁夏交界断面)、牛背村(甘肃—陕西交界断面)。白龙江武都段:(固水子村断面)。 甘肃兰州新城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位于兰州市西固区,建在兰州市第一自来水厂区内。点位坐标东经103度35分02秒,北纬36度07分20秒。黄河水系(黄河干流),国控省界断面。由兰州市环境监测站托管。距离35公里。建于2001年3月。 pH:表征水体酸碱性的指标,pH值为7时表示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天然地表水的pH值一般为6~9之间,水体中藻类生长时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造成表层pH值升高。 高锰酸盐指数(CODMn):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处理地表水样时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在此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亚铁盐、硫化物等)和有机污染物均可消耗高锰酸钾,常被作为地表水受有机污染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以别于常作为废水排放监测的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COD)。 氨氮(NH3-N):氨氮以溶解状态的分子氨(又称游离氨,NH3)和以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体中,两者的比例取决于水的pH值和水温,以含N元素的量来表示氨氮的含量。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如焦化和合成氨工业)以及地表径流(主要指使农田使用的肥料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库等)。 本数据将根据数据来源进行自动持续更新。
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数据集为柴达木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坡面径流场观测日期为2008年6月19日至2008年10月17日,共计进行了15次流量观测。径流场(38°03′,100°13′,3472m)坡度为20.16度,地表植被覆盖为主要分布为灌木和草地,灌木高度约为20cm左右,草地平均高约为3cm,土壤厚度约为50cm,以下为砂土和碎石。植被根系深度为40cm左右。0-50cm为粘土,50-80cm间隔分布着砂土和碎石。径流场长10m,宽5m,长边垂直于坡面等高线,短边平行于坡面等高线。径流场深度为80cm。由保护带、护埂、渗水面、承水槽、导水管、观测室等几部分组成。径流流量采用量筒观测。 主要观测内容包括:在典型降水发生时,观测表面流量(地表0cm)和壤中水流量(距地表80cm),同时在径流场右侧进行单点降雨观测。 该数据集包含了1个子文件夹和2个数据文档。数据文档分别为数据观测说明,原始数据文档。
李弘毅, 李哲, 白云洁, 辛秉洁
本数据来自排露沟流域量水堰的径流量测量。测量时间为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两个完整年度。观测位置为排露沟流域出口,均为人工观测,测流方法分三角堰冰测流和容器法测流两种方式,根据径流的方式选择测流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是每5天观测一次,2007年5月至9月是每天观测3次,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是每5天观测一次,2008年5月至9月为逐日观测资料,2008年10月为每5天观测一次。 数据格式为Excel表格。 该数据是排露沟流域水文模拟关键的水文观测资料。
王顺利, 罗龙发, 敬文茂, 王荣新, 张学龙, 牛云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水库手工报表,通过数字化,形成电子文档。数据时间段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23日。2007年1月1日至4月11日、2007年10月21日至2008年4月11日为旬报表,2007年4月15日至2007年10月21日和2008年4月16日至5月23日进入汛期为逐日报表。报表包含的字段有: 入库流量(m^3/s)、 水位(m)、 蓄水量(万m^3)、 出库流量(m^3/s)、 旬入库均值(m^3/s)、 旬出库均值(m^3/s)、 月入库均值(m^3/s)、 月出库均值(m^3/s)。 数据保留到两位小数。 该数据是大野口流域水文模拟关键的水文观测资料。
刘小军, 马明国
2008年5月26日至7月29日在临泽站开展凝结水观测。观测地点在临泽站内的沙丘上。 观测方法:先后采用了两种容器进行观测。分别为凝结水盘(2008-05-26至2008-07-08)和铝盒(2008-06-24至2008-07-29)。凝结水盘采用敞口长方形塑料盘,见缩略图。铝盒的布置采用了遮盖和不遮盖两种方法,将3组深度不同的铝罐,分别布在沙丘的不同高度上。 称重仪器:凝结水盘用美国双杰G&G TC30K- H电子天平。精度1g;铝盒法用500g电子天平。精度0.1g。 观测时间:早上6:00-7:00之间;晚上19:00-22:00之间。受天气条件限制,称重时间不完全一致。 连续观测:凝结水盘进行了一次连续观测,6月25日至6月27日,时间间隔为2小时;铝盒进行了两次连续观测,6月25日至6月27日,7月19日至7月20日,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均为2小时。 凝结水预处理数据根据早晚称重重量之差计算凝结水的重量,再除以其体积,得到凝结水量(mm)。
白艳芬, 丁松爽, 郝晓华, 钱金波, 舒乐乐, 宋怡, 汪洋, 徐瑱, 朱仕杰
采用HOBO自动温度记录仪观测,观测频率为1次/30分钟。 编号01:观测点位于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观测点坐标(99°53′37″E,38°13′34″N)空气中温度记录仪距地表100cm。观测时段2012.7.28-9.2。 编号02:观测点位于中科院划分Ⅱ号区出口,该处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无其它支流汇入。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空气中温度记录仪距地表120cm。观测时段2012.7.4-2012.9.6.
孙自永, 常启昕
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01号点: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6.28-2012.9.2。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6.28-7.25为1次/30分钟。7.25-9.2为1次/15分钟。 02号点: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时段2012.7.21-2012.9.6
孙自永, 常启昕
数据概况:本套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常年河、时令河、河道干河、地面干渠、地面支渠等水系状况,数据基准年为2009年。 数据制备过程:根据1:10万地形图以及2009年的TM遥感影像数字化获得的。 数据内容说明:数据主要有三个重要属性即河流等级(GRADE)、河流编码(GB)、河流名称(NAME_CH),其中河流分级是根据strahler分级方式进行的,干流最后的等级达到七级。 河流编码是根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字典为标准的。采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标准。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数据概况:2005年9月23日至9月30日和2005年11月5日至11月9日,中科院寒旱所遥感室在黑河中游莺落峡水文站至正义峡水文站之间一共测量了21个水文断面。 数据采集过程:利用中海达HD8080 GPS接收机两台和南方测绘公司DS3型号水准仪一套,采用GPS与水准测量相结合。断面测量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利用两台差分GPS在选择的断面河岸两边或者一边选择测量高精度的控制点,两台GPS 接收机同步观测30 分钟。然后在这些控制点基础上利用水准仪进行断面的连续测量,根据河宽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测各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和起点距,测点在主槽部分较密,滩地较稀,主槽部分两点之间间距为2米。本数据可以为黑河中游的地表地下水水文模拟提供关键基础数据资料。
马明国
水库是指用坝 、堤、水闸、堰等工程,于山谷、河道或低洼地区形成的人工水域,它是用于径流调节以改变自然水资源分配过程的主要措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黑河流域修建了众多水库,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方便用户制图需要,我们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制备了黑河流域水库分布图,水库位置和形状主要以Google Map图像为基准通过人工解译获得,基本上表现了黑河流域2010年前后的水库分布现状。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该数据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张树清
广东省1:100万湿地数据(2000)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张树清
中纬度亚洲地区存在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的东南部湿润地区(简称季风区)和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的内陆干旱区(包括青藏高原北部高寒干旱区,简称西风区)。根据对近年来新发表的气候变化记录证据梳理总结,发现西风区在中— 晚全新世气候湿润,与亚洲季风在早— 中全新世强盛的格局显著不同。过去千年的西风区中世纪暖期干旱,而小冰期相对湿润,与此相对,万象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则显示季风降水在中世纪暖期时整体处于高值,在小冰期处于低值段。在近百年,尤其是近50 a,西北干旱区湿度增加,而季风影响范围内的西北东部和华北等地变得更干。不仅如此,在分属西风和季风影响区的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年代际— 百年尺度上降水变化也表现出反相位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亚洲中部西风带控制区在现代间冰期从数千年到年代际的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不同于季风区的湿度(降水)变化模式,称之为现代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集成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兰州大学陈发虎教授,项目运行时间为2006.1-2009.12。 该项目汇交了数据包括: 1. 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湿度集成曲线数据和12个湖泊各自的湿度数据(11000-0 cal yr BP):包括Lake Van、Aral Sea、Issyk-Kul、乌伦古海、博斯腾湖、巴里坤湖、Bayan Nuur、Telmen Lake、Hovsgol Nuur、居延泽、Gun Nuur和Hulun Nuur。 2. 中东亚干旱区过去1000年湿度集成曲线数据和5个研究点各自的湿度数据(1000-2000):包括Aral Sea、Guliya、博斯腾湖、苏干湖、巴丹吉林沙漠。 数据格式:excel表。
陈发虎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参照地形图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不丹地区Pa Chu Sub-basin, Mo Chu Sub-basin,Thim Chu Sub-basin, Pho Chu Sub-basin,Mangde Chu Sub-basin, Chamkhar Chu Sub-basin, Kuri Chu Sub-basin, Dangme Chu Sub-basin, Northern Basin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数据投影: Projection: Poly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 Indian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 0’ 00” E Central parallel: 26° 0’ 00” N Scale factor: 0.998786 数据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