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图(2009)

一、概述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结合世界各地区和国家至今已有的土壤信息,并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科教文组织的世界土壤地图,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土壤数据库——世界和谐土壤数据库(HWSD)。中国境内数据源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的1:100万土壤数据。该数据库将对改进人们对当前和未来的土壤生产力、土壤碳储量、土地资源、水资源及土壤退化方面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二、数据处理说明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和谐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中国境内数据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南京土壤研究所提供的1:100万土壤数据。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 三、数据内容说明 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SU_SYM85(FAO85分类);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DRAINAGE(19.5);ROOTS: 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土壤含水量特征);ADD_PROP: Real(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T_GRAVEL:Real(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Real(沙含量);T_SILT:Real(淤泥含量);T_CLAY:Real(粘土含量);T_USDA_TEX:Real(USDA土壤质地分类);T_REF_BULK:Real(土壤容重);T_OC:Real(有机碳含量);T_PH_H2O:Real(酸碱度)T_CEC_CLAY:Real(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T_CEC_SOIL:Real(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T_BS:Real(基本饱和度);T_TEB:Real(交换性盐基);T_CACO3:Real(碳酸盐或石灰含量);T_CASO4:Real(硫酸盐含量);T_ESP:Real(可交换钠盐);T_ECE:Real(电导率)。其中以T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上层土壤属性(0-30cm),以S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下层土壤属性(30-100cm)(FAO 2009)。 四、数据使用说明 通过该数据库,将改进人们对当前和未来的土壤生产力、土壤碳贮量以及全球土壤碳贮量等的认识。并能帮助人们认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有限性,正确评估土壤退化特别是土壤流失的风险。通过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还能帮助人们获取以下信息,如土壤对废弃物的过滤功能、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等。并对土壤生产潜力及土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做出正确判断。

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数据库(1995)

一、概述 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以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为数据源裁剪而成。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编制而成。该数据库采用传统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位为亚类,共分12个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的土壤及其主要属性数据。 二、数据处理说明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史学正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土壤资源与数字化管理创新科研小组,历经四年组建而成的。该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即土壤空间数据库与土壤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资助,并在刘纪远与庄大方研究员的领导下完成。 三、数据内容说明 土壤空间数据库,即全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是依据全国个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经数字化处理、图幅接边和编辑后完成。该数字化土壤图如实地反映了原土壤图的面貌,继承了原土壤图编制时的制图单元,其基本制图单元大部分为土属,共分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是目前全国性唯一的,也是最为详细的数字化土壤图件。 土壤属性数据库,其属性数据引自《中国土种志》,该套土种志共分六卷,收集了近2540个土种。土壤属性数据可分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养分等。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质地等,土壤化学性质如PH值、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包括全N、全P、全K以及有效P和有效K等。 四、数据使用说明 土壤类型与土壤属性是自然地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借助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数据库,可对黄河上游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与特征进行了解与分析。该数据集对进行黄河上游大范围土壤侵蚀预警与自然灾害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