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 NDVI)广泛应用于植被监测。本数据集利用2000-2020年青藏高原区域所有可用的Landsat 5/7/8数据(影像10万+),通过MODIS-Landsat数据融合算法(gap filling and Savitzky–Golay filtering;GF-SG),重建了青藏高原植被区域2000-2020年高时空分辨率(30米-8天)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QTP-NDVI30)(算法细节请参考论文)。 本数据集具有良好的验证精度。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重建NDVI影像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2,平均相关系数R为0.96,图像结构相似性SSIM为0.94。选取典型区域与PlanetScope 3米空间分辨率影像比较,空间细节信息得到了较好的保持(产品评价细节请参考论文)。 本数据集地理坐标系为GCS_WGS_84, 空间范围覆盖青藏高原植被区域,植被区域定义为7-9月平均NDVI大于0.15。
曹入尹, 徐子超, 陈洋, 沈妙根, 陈晋
本数据为泥石流风险性评价数据,根据中巴经济走廊泥石流灾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到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分析结果;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业部(1992)给出的风险表达式:风险(Risk)=危险性(Hazard)×易损性(Vulnerability),对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进行风险分析。本数据可用于对中巴经济走廊泥石流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了解重大泥石流风险程度强弱关系,为当地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城市治理等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苏凤环
本数据为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数据,根据中巴经济走廊泥石流灾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到的,栅格值表示易损区划:1表示低易损区,2表示较低易损区,3表示中易损区,4表示较高易损区,5表示高易损区。本数据可用于对中巴经济走廊重大泥石流灾害易损性进行评估,可以为泥石流风险性评估提供数据基础,了解重大泥石流对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损害程度的程度强弱关系,为当地政府部门防灾减灾、预测预报、乡村振兴等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苏凤环
本数据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数据,根据中巴经济走廊泥石流灾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到的。泥石流样本数据是通过遥感解译、现场核对等方式获得的泥石流灾害详细情况数据,构建危险性评价体系,利用信息量法对研究区泥石流危险进行评价,然后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危险性区的划分。本数据可用于对重大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了解重大泥石流风险程度强弱关系,为当地政府部门防灾减灾、城市治理等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苏凤环
本数据集包括雅鲁藏布江流域日喀则地区典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实测剖面示意图和岩性柱状图,以及剖面实测情况统计表。数据来自为期2个月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的野外实测工作,共实测剖面16条,采集宇宙核素样品89件,光释光样品39件,绘制实测剖面图16幅,实测导线共410导,岩性柱状图共38幅。数据集主要呈现了日喀则地区冲积物、洪积物、冲洪积物、崩积物、坡洪积物和冰碛物等典型松散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实测沉积厚度出露范围约1.6–70米,平均厚度约29米,横向展布控制长度为41–9059米。数据集展示了松散沉积物的离散式、疏松多孔、多砂质弱胶结的结构特征;高砾石含量(80%–95%),砾径主体分布0.05–0.1米的粒径特征;弱分化、分选磨圆度冲洪积物较好而崩积物较差;多发育下粗正细的正粒序结构、可见平行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的沉积特征。对松散沉积物的实测有助于揭示流域内水系固体物质的赋存规律,调查结果可为由松散沉积物滑动、卸载、垮塌等引发的灾害预警及相关地物防控提供重要指示。
林志鹏, 王成善, 韩中鹏, 白雅俪格, 王新航, 张建, 马星铎
该数据集围绕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总量估算的目标,开展了全流域松散沉积物的厚度标定工作,呈现了2020年野外实测厚度标定的典型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照片图集。具体包括16个复合一级子流域,自上游到下游分别为当却-来乌藏布、热苏-列荣藏布、柴曲–门曲、雄曲–瓮布曲、加达藏布、彭吉藏布–萨迦冲曲、多雄藏布、夏布曲–大纳普曲、年楚河、湘曲–邬郁玛曲、曼曲、尼木玛曲–拉萨河、贡嘎普曲–罗布绒曲、尼洋河、易贡藏布–帕隆藏布和香江流域,总计标定松散沉积物厚度点位584个。 图集展示了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冲洪积物、冰碛物、风积物、坡洪积物、残积物、残坡积物和湖积物等多种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物,呈现了其在山坡、山麓、河漫滩、阶地、冲洪积扇和冰川前缘等地带的空间分布位置,以1米长标杆为比例尺,展示了沉积物厚度的显著差异分布特征:坡度较陡的山前地带平缓区坡洪积物通常厚度在5–10米之间,而山前冲沟口的堆积物厚度与洪积扇的规模有关,厚者可达数十米,薄者只有3–4米;山坡上部残积物的厚度一般在0.3–2.5米左右,冲积物的厚度很难见底;且从上游至下游,冲积物的厚度变化非常大,峡谷区基岩裸露,厚度几乎为0,而上游当却藏布河谷地区冲积物厚度大,未见底;冰碛物的最大厚度可达20多米。风积物在中上游常见,厚度变化范围较大,从几米到 20多米不等。 该图集提供了涵盖全流域范围的松散沉积物的实例照片,为今后开展松散沉积物精细刻画奠定了材料基础和先验知识,初步展示了雅江全流域的松散沉积物类型与厚度的总体分布规律,为估算雅鲁藏布江流域所产生固体碎屑物质的沉积总量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评估松散沉积物相关自然灾害风险和制定科学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
林志鹏, 王成善, 韩中鹏, 白雅俪格, 王新航, 胡太宇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巨量固体碎屑物质是记录青藏高原隆升剥蚀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类型松散沉积物是固体碎屑物质差异输运的直接反映,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及沉积总量,对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剥露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数据集共包括雅鲁藏布江流域松散沉积物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图集、厚度空间分布图集和沉积总量估算表等三类图表数据集,以遥感解译与地质填图为主要技术方法,全面厘清了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内(16个复合子流域)松散沉积物的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特征,并依据全流域松散沉积物厚度实测数据初步估算了沉积总量。巨量松散沉积物也是流域内滑坡、泥石流、洪沙灾害的重要物质来源,查明其空间展布规模与总量不仅对揭示沉积物源汇过程中记录的地表环境变化、区域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关键信息具有理论意义,同时对高原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洪沙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林志鹏, 王成善, 韩中鹏, 白雅俪格, 王新航, 张建, 马星铎, 胡太宇, 张晨敬
该数据提供了截止2021年度的中巴经济走廊和天山山脉泥石流分布,是基于历史资料收集、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结合数字地形图(DEM)和地质图,得到最新的中巴经济走廊(国外段)的泥石流分布数据,数据信息可靠性好,数据可以作为泥石流分布规律、泥石流危险性、风险计算的基础数据。泥石流流域的提取主要采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方法,考虑到DEM的精度限制,结合Google Earth影像进行必要的人工校正。
苏凤环
本数据为天山地区主要交通干道G217和G30典型泥石流沟物质物理性质数据,此数据为研究区典型泥石流灾害点的详细情况,包括流域参数、沟道参数、泥石流堆积体物质物理参数;这些数据可结合雨量数据可进一步开展该地区泥石流活动雨量阈值等研究内容。字段包括泥石流流域面积、沟宽、沟长、纵比降,以及冰湖面积、泥石流堆积体物质的物理性质等。堆积体物理性质数据通过激光粒度仪等实验设备获取,饱和渗透系数通过三轴实验获取。
陈宁生
本数据根据1840-2019重大山洪灾害案例汇编,是川藏铁路沿线的山洪灾害调查数据,包括了时间、地点、灾害类型、成因、经度、纬度、降雨量、铁路段和灾害损失信息。根据2006版的《中国历史大洪水资料调查汇编》、《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2015年)》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山洪灾害调查成果及实地调查等不同数据源的特点对原始资料进行真实性、一致性的检查及规范化处理;然后根据数据源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最后,运用SuperMap软件进行处理等。
王中根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抗滑桩进行了四点弯破坏试验(纯钢筋抗滑桩抗弯破坏,抗剪破坏;预应力抗滑桩抗弯破坏,抗剪破坏),对破坏全过程进行了声发射监测。监测设备为德国八通道Vallen声发射监测仪,布置了7个传感器对桩的破坏进行全域监测。采集到的声发射数据主要包括幅值,能量,振铃计数,频率等关键声发射指标。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特点,可以得出抗滑桩在不同阶段不同破坏形式的声发射特性,建立损伤模型,对结构破坏的预测预警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姜清辉
1)在山区,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质背景条件,在降雨、融雪、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界因子触发下,极易发生滑坡,导致生命财产损失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满足工程场地建设的安全性、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和灾害减缓的迫切性需求,需要展开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当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得到多个不同评价结果时,如何有效的将这些结果进行组合以得到最优的预测是当前仍未很难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在确定某个区域滑坡敏感性评价的最优策略和最佳方法的操作执行方面仍然十分欠缺。2)利用传统经典的多元分类技术,通过对模型结果评估和误差量化,将最优评价模型进行组合,快速实现区域滑坡敏感性高质量评价。源代码基于R语言软件平台编写,用户需要单独准备一个本地文件夹,用来读取和储存软件运行结果,用户需要记住文件夹储存路径并在软件源代码中进行相应的设置。3)源代码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模式来展示模型运行结果,以文本和图形格式的标准格式分析结果输出和需要空间数据并以标准地理格式展示的地理空间模式,4)适用于所有对滑坡风险评价工作感兴趣的人群。该软件能够为大专院校经验丰富的科研人员高效使用,也可以被国土环境规划、管理领域的政府人员和公益组织方便快捷、正确可靠的获取滑坡敏感性分级结果。可服务于地区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极端诱发事件(地震或降雨等)下的灾害应急,以及对滑坡监测设备的遴选和预警网络的合理有效布置和运行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在滑坡发育严重的地区都可以推广应用
杨仲康
该数据集为基于10Be约束的青藏高原东部流域尺度侵蚀速率,数据集提供了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经纬度以及侵蚀速率。数据收集整理于已发表的期刊文章,且不同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流域尺度的侵蚀速率的空间部分特征往往与河流地貌特征(如陡峭指数)、气候以及构造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系统的数据集能够为区域范围内侵蚀速率的主控因素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使量化气候与构造在区域范围内对地表过程的贡献成为可能。
张会平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滑坡灾害数据;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集系北京工业大学戴福初利用谷歌地球独立解译完成;采用遥感解译-现场验证-再解译-再验证等方法,经过7次系统解译最终形成本数据文件,累计对超过5000处滑坡开展了现场验证,具有较高的精度;4)本数据对青藏高原东南三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交通工程建设、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戴福初
多灾种易发性综合分区专题图展示了多灾种易发性的空间分布,和地区上的灾种组合模式,由地质灾害易发性、地震灾害易发性、冻土冻融灾害易发性、暴雨洪水灾害易发性组成。数据主要由遥感数据输入易发性评价模型计算生成,输入数据包括灾害编目、地形地貌数据、气候数据、地质数据。数据主要包含专题图一份和作图所用的易发性栅格与矢量数据(.shp),其中栅格数据(.tif)栅格大小为0.01度,约1200m。数据将可以在宏观上为青藏高原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唐晨晓, 张国明, 刘连友
青藏高原灾害编录包含了多种历史灾害的空间分布与类型信息,范围西至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东至青海省,南至喜马拉雅山山麓,北至阿尔金山山麓。数据的生产是由大量人工遥感解译、实地考察、收集地调数据与开源数据结合完成的。数据以矢量点的形式储存,主要内含属性表注明灾害类型、坐标等信息。本数据可以应用于研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灾害评价工作。本数据共包含23536条数据,泥石流数据由于参考了地调数据,大多沿路分布,无人区则数据较少。
唐晨晓
根据任务分配,“复杂山区泥石流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课题组研制了泥水位、地声等系列泥石流灾害多指标智能预警监测设备样机,并于2019年10月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境内G318国道沿线古乡沟、天磨沟及培龙沟开展样机示范应用。所提交数据为古乡沟、天磨沟及培龙沟部署的泥石流专业监测设备采集的原始数据,具体包括地声设备监测数据、降雨量监测数据和泥水位监测数据。所提交专业设备监测数据,一定程度上对古乡沟、天磨沟及培龙沟泥石流灾害的孕育、发展和形成各阶段演化特征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
董翰川, 郭伟
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下游土壤蒸发(E)逐月模拟数据(2001-2015)是由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模拟得到的。HEI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分布式生态水文模拟,由一个地表水模型(PRMS)、一个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几个生态模块组成,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流域水循环和植被生态过程。生成此数据的建模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关于HEIFLOW模型的技术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Tian et al. (2018) 和Sun et al. (2018).
郑一, 韩峰, 田勇
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下游叶面积指数逐月模拟数据(2001-2015)是由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模拟得到的。HEI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分布式生态水文模拟,由一个地表水模型(PRMS)、一个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几个生态模块组成,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流域水循环和植被生态过程。生成此数据的建模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关于HEIFLOW模型的技术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Tian et al. (2018)和Sun et al. (2018).
郑一, 韩峰, 田勇
祁连山北麓黑河流域中下游土壤可用水量(SW_AWC)逐月模拟数据(2001-2015)是由生态水文耦合模型HEIFLOW模拟得到的。HEIFLOW模型是一个三维分布式生态水文模拟,由一个地表水模型(PRMS)、一个地下水模型(MODFLOW)和几个生态模块组成,能较为完整地描述流域水循环和植被生态过程。生成此数据的建模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关于HEIFLOW模型的技术细节请参考Han et al. (2021),Tian et al. (2018)和Sun et al. (2018).
郑一, 韩峰, 田勇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