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省湟水流域典型工业园土壤环境质量数据,为区域工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管控提供基础支撑; 2)数据来源为湟水流域典型区域土壤样品,样品采集后迅速放入-4℃冰箱保存送尽快至实验室,经前处理后完成相关参数的检测; 3)样品采集、转运过程符合规范,实验检测过程遵照相关标准严格执行结果,因土壤环境各因素的变化,该结果仅针对本次调查结果; 4)该数据可用于对区域土壤污染状况、重金属风险评估等内容进行分析;
王凌青
研究设计了一种埋入式水泥基压电陶瓷传感器,将其埋入抗滑桩中,进行四点弯加载试验。使用声发射设备进行采集,并与传统的商业声发射传感器进行对比,验证了水泥基压电陶瓷传感器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本试验制备了四个压电陶瓷传感器,并在压电陶瓷传感器相近位置处各布置一个传统的商业声发射传感器,将两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共有四组数据,每组数据包含一个压电陶瓷传感器和一个相近位置的商业声发射传感器的数据。试验表明埋入式水泥基压电陶瓷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在准静态荷载下工作,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破裂的监测具有主要意义。
姜清辉
速度是反映斜坡动力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下归哇顺倾岩质模型斜坡的坡顶布置1个速度传感器,同时布置一个速度传感器在振动台上,记录输入地震波的真实速度状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筛选等加工步骤,获得下归哇顺倾岩质模型斜坡的速度数据集;模型斜坡在同一工况下的速度数据集的峰值可以反映斜坡在此种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斜坡上速度峰值与台面速度峰值的比值可反映斜坡坡顶在地震作用下速度反应的增强程度。
郭明珠
位移是反映斜坡动力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选取下归哇顺倾岩质模型斜坡的软、硬岩性界面上6个加速度传感器和坡表上3个加速度传感器作为研究样本。对研究样本加速度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筛选等加工步骤,再进行二次积分和零线回调,计算振幅为0.3g~0.8g茂县波下峰值位移,得到顺倾岩质模型斜坡振动台模型试验位移数据集;软、硬岩性界面上的两组数据可以反映地震作用下软岩层对顺倾岩质斜坡位移的影响;坡表上的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坡表上各个位置的位移关系;
郭明珠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抗滑桩进行了四点弯破坏试验(纯钢筋抗滑桩抗弯破坏,抗剪破坏;预应力抗滑桩抗弯破坏,抗剪破坏),对破坏全过程进行了声发射监测。监测设备为德国八通道Vallen声发射监测仪,布置了7个传感器对桩的破坏进行全域监测。采集到的声发射数据主要包括幅值,能量,振铃计数,频率等关键声发射指标。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特点,可以得出抗滑桩在不同阶段不同破坏形式的声发射特性,建立损伤模型,对结构破坏的预测预警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姜清辉
位移是反映斜坡动力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反倾岩质模型斜坡的坡脚、坡中、坡肩和坡顶各布置1个位移测点,每隔1分钟采集1次位移数据,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修正,删除各个测点末尾异常数据,得到反倾岩质模型斜坡振动台模型试验位移数据集;模型斜坡在同一工况下的位移数据集可以反映斜坡在此种地震作用下坡脚、坡中、坡肩和坡顶的位移关系,模型斜坡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数据集可以反映随着地震作用的累积,反倾岩质斜坡的破坏机制。
郭明珠
速度是反映斜坡动力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雪隆囊反倾岩质模型斜坡的坡顶布置1个速度传感器,同时布置一个速度传感器在振动台上,记录输入地震波的真实速度状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筛选等加工步骤,获得雪隆囊反倾岩质模型斜坡的速度数据集;模型斜坡在同一工况下的速度数据集的峰值可以反映斜坡在此种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斜坡上速度峰值与台面速度峰值的比值可反映斜坡坡顶在地震作用下速度反应的增强程度。
郭明珠
加速度是反映斜坡动力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在雪隆囊反倾岩质模型斜坡的坡面、岩性界面和坡内布置14个加速度传感器,同时布置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在振动台上,记录输入地震波的真实加速度状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筛选等加工步骤,获得反倾岩质模型斜坡的加速度数据集;模型斜坡在同一工况下的加速度数据集的峰值可以反映斜坡在此种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斜坡上加速度峰值与台面加速度峰值的比值可反映斜坡各个位置在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反应是增强还是衰减。
郭明珠
加速度是反映斜坡动力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下归哇顺倾岩质模型斜坡的坡面、岩性界面和坡内布置22个加速度传感器,同时布置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在振动台上,记录输入地震波的真实加速度状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降噪、筛选等加工步骤,获得顺倾岩质模型斜坡的加速度数据集;模型斜坡在同一工况下的加速度数据集的峰值可以反映斜坡在此种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斜坡上加速度峰值与台面加速度峰值的比值可反映斜坡各个位置在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反应是增强还是衰减。
郭明珠
试验共采用两种类型的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一类为人工合成波,包括正弦波和不同超越概率的人工合成波;另一类为天然波,采用汶川卧龙波和汶川茂县波。正弦波幅值和频率是唯一的,所以可以用来研究地震动参数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天然波选取的为汶川地震发生时卧龙台站记录的土层地震波和茂县台站记录的基岩地震波,旨在通过对比两种地震波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探明不同类型地震波的输入对岩质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每次加载完成后都进行白噪声扫描,用于分析斜坡的自振特性。每次加载完成后停留10分钟用于拍照和观察斜坡的破坏情况。
郭明珠
试验共采用两种类型的地震波作为动力输入,一类为正弦波;另一类为天然波,天然波采用汶川茂县波。正弦波幅值和频率是唯一的,所以可以用来研究地震动参数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频率和幅值正弦波作用下斜坡的动力响应规律,探明输入地震波的参数对岩质斜坡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天然波选取的为茂县台站记录的基岩地震波。地震波输入采用逐级加载的方式,首先加载低幅值的正弦波,再按0.1g增幅加载汶川茂县波,每次加载完成后都进行白噪声扫描,用于分析斜坡的自振特性。每次加载完成后停留10分钟用于拍照和观察斜坡的破坏情况。
郭明珠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基于青藏高原三江流域的下归哇滑坡,重建下归哇滑坡滑前反倾斜坡;以下归哇滑坡滑前顺倾斜坡作为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参考,以此设计顺倾岩质斜坡振动台模型试验模型与传感器布设图,模型斜坡中设置了软弱夹层,布设的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所测方向为斜坡倾向方向;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集系北京工业大学郭明珠利用CAD软件绘制完成。3)本数据为后续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实施提供参考。
郭明珠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基于青藏高原三江流域的雪隆囊滑坡,重建雪隆囊滑坡滑前反倾斜坡;以雪隆囊滑坡滑前反倾斜坡作为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参考,以此设计反倾岩质斜坡振动台模型试验模型与传感器布设图,在物理模型斜坡中设置了一个特殊节理,布设的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所测方向为斜坡倾向方向;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本数据集系北京工业大学郭明珠利用CAD软件绘制完成。3)本数据为后续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实施提供参考。
郭明珠
数据采集于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奥思特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厂区的碎屑流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是自主设计建造完成的一个能够用于模拟地质灾害地表动力学机理和防护的多功能大型试验装置。相较于著名的美国地调局修建的大型地质灾害动力过程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任意变换坡度,并且能够从侧面观察碎屑流或者泥石流流动状态和结构的转换。在该试验系统的基础上,预实验使用的仪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仪、激光位移传感器、冲击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微震传感器、高速摄像机、摄像机、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
张仕林
该数据以照片的形式记录了高位远程地质灾害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平台搭建的几个关键过程,包括基坑处理、滑槽施工、支撑液压安装以及主体结构施工,该试验平台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奥思特边坡防护工程有限公司厂区。该系统是自主设计建造完成的一个能够用于模拟地质灾害地表动力学机理和防护的多功能大型试验装置。相较于著名的美国地调局修建的大型地质灾害动力过程模型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任意变换坡度,并且能够从侧面观察碎屑流或者泥石流流动状态和结构的转换。
张仕林
泥石流监测微波雷达样机研制中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天魔沟开展了一系列示范应用工作,示范应用中的测试报警数据及应用报警数据信息通过多模通信单元进行了上报记录,本数据给出的是测试和应用时的上报记录。 数据是从控制中心后台数据库导出的原始日志记录,按控制中心的显示在excel表格中进行了分列,以提高其可读性。 由于泥石流微波雷达为结果导向型监测,即其监测结果直接给出是否发生了泥石流,而不是发生泥石流的相关条件,因此本数据主要用于对泥石流监测微波雷达研发过程中对目标识别能力的判定。 数据可用于泥石流微波雷达研制参考。
段江年
泥石流监测预警通信与管理用多模通信单元样机研制中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测试工作,测试中的传感器状态信息、通信终端状态信息、产品上线离线信息以及报警信息等通过多模通信单元进行了上报记录,本记录给出的是测试时的上报记录。 数据是从控制中心后台数据库导出的原始日志记录,按控制中心的显示在excel表格中进行了分列,以提高其可读性。 相关数据包含测试地的4g网络信号,可用于对通信网络数据的判断;其它数据可为泥石流监测通信设备研制作参考。
段江年
本数据为通过自动化雨量站、泥位监测仪、撞线传感器测量产生的中季节海泥石流综合监测数据集(2021年)。以上数据采集点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景区中季节海泥石流监测点。监测数据主要在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完成数据分析。使用的仪器包括、DD-YLJ-001自动化雨量站、DD-NWJ-001泥位监测仪。数据通过Excel和origin软件处理。采集时间为2021年。
张群
基于可见光的靶标监测科学数据,来源于应用示范点迫龙沟和卡达村沟以及样机研发地,通过海康摄像机设备进行采集,数据主要内容是监测现场靶标的倾倒、人员遮挡等情况,用于测试现场算法软件——基于可见光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和可见光系统上位机软件的通信以及靶标倾倒报警、遮挡靶标报警及遮挡靶标撤销遮挡等情况下数据上报是否正常,且该数据可以为后续算法研究提供数据基础,不必重新采集。数据是未经加工处理的原始视频数据,可用于AI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胡育昱
本数据为黑河上游1992-2015年生长季降水产生的径流、蒸散发,数据内容包括:降水(mm)、蒸散发(mm)、径流(mm)、土壤含水量(m3/m3)。时间分辨率:年(生长季),空间分辨率:0.00833°。数据是基于Eagleson生态水文模型使用气象、土壤、植被参数模拟获得的,模拟的降雨径流使用黑河上游6个子流域(黑河干流、八宝河、野牛沟、梨园河、瓦房城、洪水河)的生长季观测径流数据进行了验证,相关系数(R)的变化范围为0.53-0.74,RMSE在32.46-233.18 mm之间,相对误差范围为-0.66--0.0005;模拟蒸散发与GLEAM ET之差在−115.36 mm 到 44.1 mm之间。模拟结果可以为黑河上游水文模拟提供一定参考。
张宝庆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