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含采样点的基本调查数据,样方的群落物种盖度、高度和密度,以及分种的物种地上生物量、0-10cm表层土壤的温度、水分、PH、有效氮、有效磷、全碳、全氮含量(样点基本信息中有采集地点、日期、采集地的土壤状况,处理中的CK不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D是退化草地分种采样的样方(5个),凋落物、立枯、覆沙…盐碱斑的信息分别用0代表没有、1代表少,2代表多,裸地面积为百分比;物种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的采集调查样方面积为50cm*50cm,每个样点(site)有10个样方(sample),盖度以百分比表示,高度为厘米cm,密度以物种数量表示,0-10cm表层土壤信息每个样点(site)有3个重复,退化程度分为高度退化(HG)、中度退化(MG)、轻度退化(LG),利用率有重(Heavy)轻(Light),每项指标的单位均在标题标注)。数据全为实地采集和测量数据,全碳为元素分析法、全氮为凯氏定氮法,有效氮为碱解扩散法,有效磷为浸提—钼锑抗比色法,PH为电位法,温度和水分为土温计和土壤水分仪测定。数据质量完好,可用于计算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存在的驱动因素分析等方向。
田大栓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了青藏高原藏北那曲、东部若尔盖高原、风火山2015-2017年植被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土壤碳氮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数据集主要包括不同增温梯度、不同海拔梯度(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高山灌丛草甸)、不同水分梯度(沼泽湿地、退化沼泽、沼泽草甸、湿草甸、干草甸、退化草甸)和不同沙化程度(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沙化、完全沙化)下的高寒地区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碳含量。综合分析了以上不同梯度下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碳氮含量的差异和变化趋势。该数据集为了解及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草地生产力预测提供有力支持。
张宪洲, 张扬建, 苏培玺, 杨燕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