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以国家为单位进行收集和预测,1992-202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FAOSTAT网站和全球贸易流网站(https://resourcetrade.earth/),2021-2050年数据主要基于不同时间序列法寻优进行预测。数据包括(1)生产数据:不同农作物总产和单产、收获面积,肉蛋奶等畜牧产品产量;(2)消费数据: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米、大麦、玉米及其他)、蔬菜、水果、畜牧产品(肉类和奶类);(3)贸易数据:进出口贸易量与贸易额(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畜牧产品)。
杨永辉, 韩淑敏
本数据集基于2020年对西藏一江两河区、藏东南、川西藏东横断山区农田生产经营管理实地调查的数据。样本选择对西藏一江两河区、藏东南、川西藏东横断山区, 首先,运用典型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县、样本镇、样本村; 然后根据农户的基本情况,在每个县抽取1个样本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样本村,最后,运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样本村随机抽取1个农户。该数据集访问记录了调查地块的基本信息,受访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信息,农业种植面积等。该数据集为实地调查、访问获得数据,可用于分析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基本情况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唐亚伟
本数据集基于《西藏统计年鉴》以及《青海统计年鉴》(2020),两本书籍收录了2019年以来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主要从1951至2020年对农业方面进行摘取,从农村和农业基本情况、农村基本情况、乡村从业人员、分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以及耕地面积等方面,以及和平解放以来各个时期的主要统计数据,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青藏高原、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统计资料。
唐亚伟
本数据来自2020年7月-8月期间在西藏一江两河区、藏东南、川西藏东横断山区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该数据集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利用数据(秸秆利用途径和畜禽废物利用途径),秸秆利用途径主要包括还田、燃料、饲料和堆肥,畜禽粪便利用途径主要为燃料和肥料。被访人员主要以熟悉家庭情况的成年人为主,有部分村以小组计算产量。问卷设计以科学性、适用性、可行性、典型性、具体性为原则,面向以上区域设计了《入户调查表》。为了确保调查问卷设计内容的信度和效度,正式调查之前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进一步修改完善调查问卷存在问题。在问卷调查正式开始之前对调查人员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的讲解和调查技能培训。
宋大刚
面向中亚五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耕地为目标,开展了未来气候变化变化变化影响下的耕地资源开发潜力评价。耕地开发潜力评价因子包括: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与水资源距离)、土壤因子(盐渍化、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气候因子(降雨、气温、太阳辐射)、经济因子(道路密度、人口密度)。以2020年为基准年,在其他指标不变的条件下,采用CMIP6中的ESM1气候模式的平均降水和气温,预估了未来SSP5-8.5情景下的中亚耕地开发潜力。数据提供了2020s、2030s(2021-2040)和2050s(2041-2060)时间段的中亚五国耕地开发潜力的评价结果,空间分辨率为0.01°×0.01°。数据集可为中亚五国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蒋晓辉, 张俊俊
从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和云南连续多年省级和地市级统计年鉴中提取人口、粮食、粮食播种面积和年末生出数据集,对于缺失的数据进行插补,插补方法如下:1、为保证县域数据的准确性,本数据将部分县市进行了合并(按比例拆分插补20年的数据可能有误差,但合并肯定不会有问题,且县域面积较小,故予以合并)2、夏河县与合作市合并为夏河县(1998年合作市由夏河县分出)3、古城区和玉龙县合并为古城区(2003年丽江县被分为古城区和玉龙县)4、西宁市的城中区、城东区、城西区、城北区4个区已合并为西宁市市直辖区(因4区的人口数量或分别给出,或给出总和,且4区总面积仅有487平方公里,故予以合并)5、对于部分缺失数据,已结合相近年份进行曲线拟合,R2皆在0.85-0.99之间 6、为保证数据准确性,已逐县制作变化图
张路
青海省生态资源消耗数据集包括省级-市级-县级三个尺度的2000-2019年生态资源消耗数据,根据青海省实际情况,生态资源消耗主要指农牧业生产活动中消耗的生态资源量。生态资源消耗量计算是基于粮食产量数据、牲畜存栏量数据和畜产品产量数据,结合人类占用净初级生产力(HANPP)的评估方法,将生物量数据转换为碳含量数据,进而测算出生态资源消耗量。生态资源消耗量数据是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以直接揭示人类农牧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
胡云锋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供给恢复力反映了沿线国家粮食供给恢复力水平,数据值越高,表明沿线国家粮食供给恢复力越强。粮食供给恢复力数据产品制备参考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STAT数据库国别统计数据,利用200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谷物产量逐年数据,在考虑逐年变化的基础上,基于敏感性和适应性分析,通过综合诊断,制备生成了粮食供给恢复力产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供给恢复力数据集对分析和对比当前各国粮食供给恢复力状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徐新良
裸大麦,西藏称青稞,它是西藏高原的主要农作物,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粮。其种植历史悠久,播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种植上限最高。就全自治区而言,常年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占作物总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在海拔42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占当地作物播种面积的30—50%。在海拔4200—4500米的高寒农区,占当地作物播种面积的70—90%。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农业点,裸大麦几乎是唯一的农作物。西藏裸大麦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性,适应高原气候条件,自海拔1000多米至4500米左右广大的农区、农牧交错区都有分布,目前种植的上限达到4750米,是西藏作物分布的最高上限。1974年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从四川进藏,沿途进行了线路考察。在昌都地区察雅县吉塘区调查野生大麦时,藏族社员提供了半野生小麦的情况,它是一种在形态上很象小麦,而在成熟时穗轴断裂的一种小麦,一般是做为田间杂草混杂在青稞与小麦田间。采集了植株标本和种子。当考察队到达西藏自治区农科所时,得知自治区农科所程天庆、董玉鳌同志1962年曾在山南地区隆子县三安曲林采集到一种成熟时穗轴折断的小麦,它和我们在西藏其它地区采集到的材料同属于一个类型。随后,在日喀则地区农科所,谭昌华同志讲他在仁布县也看到过这种在成熟时穗轴折断的小麦。除了上述地区,这一年的考察中,还在山南加查县、贡嘎县、隆子县附近发现了这种野生小麦。目前已知的分布地区包括了澜沧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隆子河流域。
路季梅
西藏的农业集中分布在藏南雅鲁藏布江流域和藏东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河谷农区的耕地面积占全自治区耕地总面积的75%,粮食产量占全自治区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小麦、裸大麦(西藏称青稞)是西藏自治区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面积的80%以上,而河谷农区的小麦、裸大麦,又占全自治区小麦、裸大麦播种面积的75%和总产的82%。河谷农区处于北纬28-31°之间,海拔在2700—4100米范围内,属于高原温带气候,土壤、水利条件较好,作物产量较高。但是解放前在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下,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农业生产十分落后,粮食亩产仅百余斤。解放后,特别是1972年以来,在河谷农区大面积推广冬小麦,促进了耕作制度的变革,粮食产量显著上升。1975年全区粮食总产比1965年增长50%以上,比民主改革前的1958年增长1.5倍以上。1977年全区冬麦播种面积近70万亩,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0%。冬小麦种植范围已由原来的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扩展到海拔4100米以下的广大地区,西藏高原已由历史上的春麦区,发展成为春麦、冬麦兼种区。1977年河谷农区冬小麦的平均亩产超过了400斤,裸大麦、春小麦的平均亩产亦达300斤,各地还出现了一批小麦、棵大麦亩产千斤以上的高产田块,最高亩产量达到1673斤。
路季梅
一定的水热状况和土壤条件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西藏高原地域广大,不同地区的海拔高度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极为复杂,高原气候与土壤产生明显的空间变化,因而耕地与作物分布具有很大的地区性。西藏境内有着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两组高大山脉,构成高原的基本骨架。高山之间分布着辽阔的高原,并有许多低山、丘陵、湖盆与河谷镶嵌其间,全区总的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拾升,东南部的海拔较低,西部、北部的海拔较高。雄伟的喜马拉雅山矗立在南部和西部的中印、中尼、中锡、中不、中巴边界上,全长2400公里,山体宽200-300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构成了青藏高原南部的天然屏障。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受山体阻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气侯温暖湿润,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气候温凉干燥,南坡、北麓形成两个不同的气侯区域。喜马拉雅山南侧山地河流深切,为高山峡谷地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气候暖热、湿润。土壤类型丰富,主要有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山地褐土和高山草甸土等,土壤呈酸性至中性反应,含有较丰富的腐殖质,含氮量较高,质地较粗,通透性好。地表径流丰富,水利灌溉条件较优。但由于地形限制,土地大多因坡度大于25度而不能利用,多为森林所覆盖。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沿河谷地上,面积很有限。
路季梅
The excessive use of synthetic nitrogen (N) for Chinese wheat production results in high loss of reactive N (Nr; all forms of N except N2) into the environment, caus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issues. Quantifying Nr loss and spatial variations therein is vital to optimize N management and mitigate losses. However, accurat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estimations of Nr loss from wheat production are lacking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ata generation and estimation methods. Here, we applied the random forest (RF) algorithm to bottom-up N application rate data, obtained through a survey of millions of farmers, to estimate the Nr loss from wheat production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total Nr loss was 52.5 kg N ha-1 (range: 4.6–157.8 kg N ha-1), which accounts for 26.1% of the total N applied. The hotspots for high Nr loss are the same as those for high applied N, including northwestern Xinjiang, central-southern Hebei, Shandong, central-northern Jiangsu, and Hubei. Our database could guide regional N management and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biogeochemical models.
Xingshuai TIAN
祁连山地区经济、人口、城市化增长变化数据集包含祁连山地区的5个地级市、14个区县的1949-2020年长时间序列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三产增加值、人口规模等。分别为祁连山地区地级市经济、人口、城市化增长变化数据子集、祁连山地区县级经济、人口、城市化增长变化数据子集。 数据来源于甘肃省统计年鉴、武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张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酒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嘉峪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阿拉善统计年鉴、阿拉善额济纳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因数据源为公开发布的省级、市级统计年鉴,尚未对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有待在数据分析与应用过程中进行数据的一致性检验和精度验证。 该数据集是反映祁连山地区经济、人口、城市化增长变化的宏观数据集,覆盖面全,时间序列长,可对祁连山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提供基础信息。
吴锋
本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区域内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新疆和云南2000-2015年的社会、经济、资源等相关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甘肃统计年鉴》、《青海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西藏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年鉴》、《云南统计年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国泰安等。统计尺度为县级单元尺度,包括甘肃省的玉门市、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区、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等26个县级单位,青海省的德令哈市、乌兰县、天峻县等41个县级单位,四川省的石渠县、若尔盖县、阿坝县等46个县,西藏的日土县、改则县、班戈县等78个县,新疆省的乌恰县、阿克陶县、莎车县等14个县,云南省的德钦县、中甸县、福贡县等9个县;变量包括县域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粮食产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普通中学在校生数和土地面积。该数据集可用于青藏高原社会、经济、资源状况评价等。
陈义忠
该数据集于2021年5月底至6月在青藏高原野外考察期间使用无人机航拍所得,航片数据量为 3.4 GB,共包含330余张无人机航片。拍摄地点主要位于西藏的拉萨、林芝,云南省的大理、怒江,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州市地区的道路沿线、居民点及其周边地区。所拍航片主要反映拍摄时点当地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设施农业用地分布、植被覆盖度等信息,航片具有经纬度和海拔等空间位置信息,不仅可以为土地利用分类提供基础验证信息,而且还能通过计算植被覆盖度,为大尺度区域植被覆盖度的遥感影像反演等工作提供参考。
吕昌河, 张泽民
土地资源供给能力是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的重要指标。该数据集包括:(1)青藏高原耕地资源供给能力数据;(2)青藏高原草地资源供给能力数据。耕地资源供给能力是基于西藏统计局主要农产品产量,归纳关键节点粮食、肉、蛋、奶畜产品产量;草地资源供给能力是基于西藏统计局草地面积和牲畜数量数据,结合野外采样数据与气候数据,依据地上生物量模型,计算关键节点典型县域草地平均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数据可用于分析青藏高原的土地供给能力空间差异,对青藏高原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有重要意义。
杨艳昭
1) 数据内容:该数据是对青藏高原林芝地区立定遗址文化层堆积剖面进行研究产生的古DNA数据,包括4个层位10个堆积物古DNA样本的HiseqX宏基因组预测序数据。可以用来初步分析林芝立定遗址堆积物古DNA记录的物种组成的历时性变化,揭示当地古代农业发展的历程。 2) 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课题组自有数据,利用Pair-end建库测序方法和illumina HiseqX测序平台检测获取。 3) 数据质量:20.3MB数据量,Q30>85%。 4) 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用于探索遗址堆积物古DNA在揭示青藏高原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中的研究潜力。
杨晓燕
西藏自治区生态资源消耗数据集包括省级-市级-县级三个尺度的2000-2019年生态资源消耗数据,根据西藏自治区实际情况,生态资源消耗主要指农牧业生产活动中消耗的生态资源量。生态资源消耗量计算是基于粮食产量数据、牲畜存栏量数据和畜产品产量数据,结合人类占用净初级生产力(HANPP)的评估方法,将生物量数据转换为碳含量数据,进而测算出生态资源消耗量。生态资源消耗量数据是生态压力与生态承载力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以直接揭示人类农牧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带来的压力。
闫慧敏
该数据集记录了2007-2020年青海省主要农作物产量统计数据,包括小麦、青稞、薯类(折粮)、油料作物、枸杞、蔬菜及食用菌产量统计数据,覆盖时间范围为2007年-2020年。数据集包含13个数据表,分别为:农作物产量(2007年),农作物产量(2008年),农作物产量(2009年),农作物产量(2010年),农作物产量(2011年),农作物产量(2012年),农作物产量(2013年),农作物产量(2014年),农作物产量(2015年),农作物产量(2016年),农作物产量(2017年),农作物产量(2018年)青海省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2015-2020).xls。数据表结构相似。例如农作物产量(2007年)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指标名称 字段2:2006年度 字段3:2007年度 字段4:增减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种畜禽场、站情况,统计数据覆盖时间范围为2009年-2018年。数据按种牛场、种马场、种猪场、种羊场、种禽场、种兔场、种蜂场、其它等项目划分。数据集包含10个数据表,分别为:种畜禽场站情况(2009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0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1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2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3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4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5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6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7年),种畜禽场站情况(2018年)。数据表结构相似。例如种畜禽场、站情况(2009年)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 字段1:指标名称 字段2:场数 字段3:年末存栏 字段4:能繁母畜存栏 字段5:当年出场种畜禽 字段6:当年生产胚胎 字段7:当年生产的精液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