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集主要展示在文章https://doi.org/10.1016/j.pepi.2020.106617的研究中,包含了利用布设在江西大湖塘矿区附近的42个台站P波接收函数与群速度频散联合反演得到的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 数据集包含格式为dat的文件一共42个:例如Dahutang.JX46.velocity.dat。 该数据集主要可用来展示大湖塘矿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透视大湖塘多金属成矿的深部机理。
邓阳凡
数据集主要展示在文章https://doi.org/10.1016/j.pepi.2020.106617的研究中,包含了利用布设在江西大湖塘矿区附近的42个台站P波接收函数h-kappa叠加得到的地壳平均厚度以及地壳平均波速比的分布。 数据集包含格式为dat的文件一共1个:Dahutang_moho_vpvs.dat。 该数据集主要可用来展示大湖塘矿区的莫霍面起伏特征,透视大湖塘多金属成矿区域地壳以及地壳波速比的横向分布特征,进而探讨矿区内外地壳平均组分的差异性。
邓阳凡
数据集主要展示不同半径对应的磁异常优选方位。磁异常优选方位通过对磁异常数据做拉东变换后得到,可以用于探测底图中更细节的独立异常,并可以与其他各向异性数据进行对比。 数据集包含格式为dat的文件一共1个:magnetic_lineament.dat。 该数据集主要可用来展示徐淮及其邻近区域的观测磁异常数据不同半径的磁异常优选方位。依据该结果结合其他地球物理以及地质学观测,可以进一步探讨徐淮弧的变形机制。
邓阳凡
基于中国地面逐日气象要素数据集、全国地理基础数据、自然环境基础数据集,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密度分析、RclimDex、非平稳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NSPEI)和双线性内插法等多种指标计算方法计算了横断山区的极端降水、极端气温、干旱强度、干旱频率等多种指标。该数据集包括横断山区的孕灾环境基础数据集、极端降水指标基础数据集、极端气温指标基础数据集、干旱强度和干旱频率基础数据集。该数据集可为区域内极端高温、降水和干旱风险评估提供基本的指标体系。我们得出横断山区内90%以上站点的极端气温暖指数显著上升,极端气温冷指数显著下降。南北气温差异显著,以青藏高原为界,北部气温日较差大,平均在13.83℃,南部气温日较差小,平均为11.38℃,南部平均的冰冻日数在1d左右。随着重现期的增加,持续干燥期(CDD)大于110d的区域逐渐由西部扩大到金沙江下游流域;在不同重现期下,持续降雨期(CWD)和年降水总量(PRCPTOT)的高值区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边缘;北部的日最大降水量(RX1day)在不同重现期下变化不显著,在60mm以下;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和最高气温极大值(TXx)在空间分布上北低南高,40℃以上的高温普遍发生在南部的干旱河谷。
孙鹏
海南岛高通岭钼矿床赋矿围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数据,2016-2017,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检测,将选好锆石制靶用于LA-ICP-MS的实验数据采集,采用氦气作为载气, 激光束斑直径为31 μm, 脉冲频率8 Hz, 每个点的分析时间为60 s, 包括20 s的背景测试和40 s的样品信号。测试的元素包括U、Th、Pb等含量及相关同位素比值。锆石 U-Pb 定年和锆石微量元素数据处理使用 ICPMSDataCal 8. 6 软件,谐和图的绘制采用Isoplot v3.0 软件完成。此数据可为海南岛高通岭钼矿床日后在地球化学模型分析中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发表在《矿床地质》核心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朱昱桦
表格内容包括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数据(LA-ICP-MS)。实验方法是LA-ICP-MS。分析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完成, 分析仪器为配有NWR193 nm激光剥蚀系统的Finnigan Element 2 ICP-MS等离子体质谱仪。实验过程中采用氦气作为载气, 激光束斑直径为35 μm, 脉冲频率10 Hz, 80%的激光能量, 每个点的分析时间为60 s, 包括20 s的背景测试和40 s的样品信号。测试的元素包括34S、57Fe、59Co、60Ni、65Cu、66Zn、75As、82Se、96Mo、107Ag、115In、118Sn、121Sb、208Pb、209Bi等。微量元素的校正使用USGS硫化物标样MASS1、NIST610和NIST612作为联合外标, KL2G(德国马普所的硅酸盐标准样品系列MPI-DING中的一个)作为监控标样, 电子探针分析的Fe含量作为内标。此数据可为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日后地球化学模型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E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刘萌, 王智琳
本数据为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绿泥石的电子探针数据(EPMA)。实验方法是EPMA。测试在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分析仪器为装有四通道波谱仪和能谱仪的SHIMADZU EPMA-1720电子探针。实验条件为: 加速电压20 kV, 束流15 nA, 束斑直径1 μm, ZAF校正法。绿泥石电子探针分析所采用的标样为: 磷灰石(P)、金红石(Ti)、硬玉(Al、Na)、铁铝榴石(Fe)、蔷薇辉石(Mn)、橄榄石(Mg)、透辉石(Ca、Si)和钾长石(K)。此数据可为湖南井冲钴铜多金属矿床日后地球化学模型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E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王智琳, 刘萌
数据集为湖南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区闪锌矿的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数据(LA-ICP-MS)。实验方法是LA-ICP-MS。测试分析在南京聚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完成。193 nm ArF 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由Teledyne Cetac Technologies 制造,型号为Analyte Excite;四极杆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型号为Agilent 7700x。准分子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深紫外光束经匀化光路聚焦于硫化物表面,能量密度为3.5 J/cm2,束斑直径为25~40 μm,频率为6 Hz,共剥蚀40秒,剥蚀气溶胶由氦气送入ICP-MS完成测试。测试元素包括55Mn、57Fe、59Co、60Ni、65Cu、66Zn、69Ga、72Ge、75As、77Se、107Ag、111Cd、118Sn、121Sb和125Te。微量元素的标定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硫化物压饼MASS-1和玄武质熔融玻璃GSE-1G,数据处理采用软件ICPMSDataCal完成。此数据可为湖南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日后地球化学模型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E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郭飞, 王智琳
表格内容包括湖南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地区闪锌矿的电子探针数据(EPMA)。实验方法是EPMA。测试在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分析仪器为装有四通道波谱仪和能谱仪的SHIMADZU EPMA-1720电子探针。实验条件为:加速电压15 kV,束流20 nA,束斑直径5 μm。EPMA测试元素包括:Zn、S、Mn、Fe、Cd和Cu等,采用的标样为ZnS(Zn和S)、MnS(Mn)、FeS2(Fe)、CdS(Cd)和Cu(CuFeS2)。所有数据均采用原子序数吸收荧光法(ZAF)进行校正。此数据可为湖南栗山铅锌铜多金属矿床日后地球化学模型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以上数据已发表于EI高级别期刊,数据真实可靠。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储存。
王智琳, 郭飞
本数据为大宝山斑岩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数据和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样品采自华南深断裂体系武川-四会断裂带内的大宝山斑岩型钼矿。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锆石U-Th-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获得。岩石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数据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大宝山钼矿化在大宝山斑岩和与川都斑二长花岗岩伴生的矽卡岩-灰层中以浸染和细脉的形式存在。本文报道了上述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给出了大宝山斑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大宝山斑岩由弱至强过铝二长花岗斑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其年龄分别为166.3±2.0 Ma (MSWD=1.9)和166.2±2.7 Ma (MSWD=2.7),略高于川都斑岩二长花岗岩(MSWD=2.7)。这表明在这个地区有两种不同的岩浆脉冲。大宝山斑岩的SiO2含量为64.42% ~ 75.41%,Th vs. Co图显示为高钾钙碱性和玄武岩的亲和力,[La/Yb]N为14.6 ~ 35.0,ƐNd(t)值为-8.2 ~ -6.6。岩石ƐNd(t)值较中侏罗世基性岩(ƐNd(t)= -2.7 ~ +7.9)为负,但与华夏地块~165 Ma元古代地壳相似。大宝山斑岩锆石ƐHf(t)值为-13.2 ~ -7.5,两期Hf模式年龄(TDM2)为1.7 ~ 2.0 Ga,接近华夏地块西部基底TDM2 (~1.7 Ga)。大宝山斑岩的Th/U平均值为5.0,与华夏地块元古代结晶基底(Th/U = 5.3 ~ 5.4)相似,但高于弧岩浆(Th/U = 1.5 ~ 3.0)。斑岩的Nb/Ta比值(平均为11.8)与华夏原代结晶基底的Nb/Ta比值(平均为12.4)相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斑岩来源于华夏地块结晶基底的高程度部分熔融。根据大宝山斑岩和沿武川-四会深断裂带分布的斑岩型钼矿床的地球化学资料,认为大宝山斑岩型钼矿床与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武川-四会深断裂运动有成因联系。
黄文婷
本数据集来自论文: 1. Bai, Z.-J., Zhong, H., Hu, R.-Z., Zhu, W.-G., 2020. Early sulfide saturation in arc volcanic rocks of southeast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magmatic porphyry–epithermal Cu–Au deposit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80: 66-84. 论文通过单矿物电子探针成分限定了矿物结晶的温度、压力及水含量。全岩主微量数据,PGE及Au含量限定了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及硫化物饱和历史。进而揭示了硫化物再溶解对斑岩-浅层地温热液型Cu-Au矿床成矿的贡献。 数据来自该论文表格。 2. Feng, Z.-Z., Bai, Z.-J., Zhong, H., Zhu, W.-G., Zheng, S.-J., 2020. Genesis of Volcanic Rocks in the Zijinshan Ore District, SE China: Implications for Porphyry-Epithermal Mineralization. Minerals, 10(2): 200. 论文通过锆石U-Pb定年限定了火山岩的年龄,通过全岩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锆石Hf-O同位素限定了火山岩的源区特征,岩浆性质,分异演化过程,进而揭示了该期岩浆作用的成矿潜力。
柏中杰
本数据来源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对江西南部早侏罗世菖蒲和东坑火山-沉积盆地中流纹岩和高镁安山岩/英安岩进行全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以及流纹岩中锆石的O-Hf同位素分析,限定了这些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时代和其中长英质火山岩的岩石成因。该论文新的定年 结果制约了江西南部火山岩的喷出年龄为 190–189 Ma,并提出流纹岩主要是 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 菖蒲安山岩/英安岩是俯冲板片中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溶体与其上部的地幔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的。
朱维光
本数据集来源于两篇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1:本文通过ICP-MS测定了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组成,获取了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精确限定了紫金山Cu-Au矿床的成矿时代,运用LA-ICP-MS测定了Cu-(Fe)-硫化物及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揭示了Au、Ag等成矿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综合对比后认为紫金山Cu-Au矿床与罗卜岭Cu-Mo矿床分属两个独立的岩浆-热液成矿体系。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完成,实验介质为辉钼矿单矿物粉末,硫化物的微量元素分析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完成,实验介质为从矿石样品中磨取的光片,相关数据均经过内、外标监测矫正,数据质量可靠。 论文2:该文通过阴极发光光谱仪获取了石英的CL图像,以此详细划分了罗卜岭斑岩Cu-Mo矿床的流体作用期次,运用冷热台开展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获取了多阶段流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压力、密度等物理化学参数,以此探讨了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演化,通过单个流体包裹体LA-ICP-MS原位成分分析定量获取了成矿流体的主、微量元素组成,揭示了Cu、Mo、Pb、Zn、Ag等成矿金属元素的运移、沉淀过程及机制。上述实验均在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完成,实验介质为从岩性样品中磨取的包裹体片和探针片,相关数据均经过内、外标监测矫正,数据质量可靠。
赵晓瑜
本数据集来源于论文:Hu, P.-C., Zhu, W.-G., Zhong, H., Zhang, R.-Q., Zhao, X.-Y., and Mao, W., 2020, Late Cretaceous granitic magmatism and Sn mineralization in the giant Yinyan porphyry tin deposit, South China: constraints from zircon and cassiterite U–Pb and molybdenite Re–Os geochronology: Mineralium Deposita. 该论文主要通过锆石U-Pb定年,锡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确定了广东银岩锡矿的成岩成矿年龄,通过对区域上Sn成矿年龄的统计分析,指出存在一条东西向的晚白垩世Sn成矿带。
胡鹏程
数据集主要展示了徐淮地区的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值的分布。对布格重力异常的分析处理可以对不同深度的密度异常体大小及位置进行较好的约束。 数据集包含格式为dat的文件一共1个:Gravity_Xuhuai.dat。 该数据集主要可用来展示徐淮及其邻近区域的卫星布格重力异常值数据。如果结合其他地球物理学观测以及地质学的相关推论可以对徐淮构造弧的形成过程进行更好的约束,进而提出一个与徐淮构造弧形成演化相关的自恰地学模型。
邓阳凡
本数据集来源于论文:Mao, W., Zhong, H., Zhu, W.-G., Lin, X.-G., and Zhao, X.-Y., 2018, Magmatic-hydro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Yuanzhuding porphyry Cu-Mo deposit, South China: Insights from mica and quartz geochemistry: Ore Geology Reviews, v. 101, p. 765-784. 该论文通过石英CL图像分析、流体包裹体研究、云母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查明该矿床为深成斑岩矿床,流体具有多阶段演化特征,缺失流体“沸腾”作用,流体具有低Cl逸度的特征,不利于Cu的迁移-沉淀-富集。
毛伟
本数据集来源于论文:Mao, W., Zhong, H., Yang, J. H., Tang, Y. W., Liu, L., Fu, Y. Z., Zhang, X. C., Sein, K., Aung, S. M., Li, J., and Zhang, L., 2020, Combined zircon, molybdenite, and cassiterite geochronology and cassiterite geochemistry of the Kuntabin tin-tungsten deposit in Myanmar: Economic Geology, v. 115, p. 581–601. 该论文通过锆石U-Pb定年、锡石U-Pb定年,辉钼矿Re-Os定年,精确限定了缅甸Kuntabin Sn-W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通过锡石CL图像、EMPA图像和LA-ICP-MS微量元素含量分析,限定了成矿流体演化特征;通过与区域成矿作用的综合对比,提出Kuntabin矿床是新特提斯洋俯冲条件下,在东南亚巨型锡矿带西部成矿带最早的成矿作用(~90 Ma)。
毛伟
华南地块发育大量钨锡矿床,主要与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花岗岩有关;在广西(中古生代)花岗岩中发现了少量矿床,其中最大的是牛塘界矽卡岩钨矿床。牛塘界矿床在空间上与两套花岗岩相关联:未矿化的越城岭黑云母和二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7.1 +/- 2.9 Ma和427.5 +/- 3.5 Ma,矿化的牛塘界白云母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较年轻,为421.0 +/- 1.5 Ma。牛塘界白云母花岗岩中锡石与白钨矿共生的U-Pb年龄为420.8 +/- 8.0 Ma,与主岩年龄一致。 未矿化的越城岭黑云母花岗岩A/CNK值为0.97 ~ 1.16,同时具有I型和S型花岗岩特征。与未矿化的越城岭黑云母花岗岩相比,已矿化的牛塘界白云母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A/CNK值为1.12 ~ 1.72,SiO2含量和Rb/Sr值较高,Nb/Ta、Zr/Hf、K/Rb值较低。地球化学差异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相对分馏的牛塘界白云母花岗岩是由元古代变质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越城岭黑云母花岗岩为元古代变质沉积岩与次级变质火成岩的部分熔融。越城岭未矿化的二云母花岗岩与已矿化的牛塘界白云母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体积相对较小,找矿较少,这可能是越城岭二云母花岗岩至今未发现矿化的原因。与古生代广西花岗岩相比,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体积更大、分馏程度更高,可能是其W-Sn矿化丰度更高的原因。
陈喜连
高sr /Y岩石的成因及其与特定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联系尚不明确。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着高Sr/Y比值的三叠纪花岗岩侵入体。西秦岭造山带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和英安岩3个侵入体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37 ~ 216 Ma。岩石的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U),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高Sr/Y(31.8 ~ 77.5)和(La/Yb)(N)(13.6 ~ 72.6),极低的Y (53 ~ 16.3 ppm)和Yb (0.35 ~ 1.53 ppm)。以及可以忽略不计的欧盟异常。他们的(Sr-87/Sr-86)(i)比值(0.70715 ~ 0.70884)、epsilon(Nd) (t)(-5.93 ~ -3.07)、锆石epsilon(Hf)(t)(-2.34 ~ +0.85)值和两阶段模式年龄(t - dm (Nd2) = 1.26 ~ 1.47 Ga;T-DM2(Hf) = 1.20-1.39 Ga)和低温花岗岩类特征表明,它们是新元古代下地壳的部分熔体,输入了富幔源基性岩浆。这些侵入岩的高sr /Y特征可能继承自南秦岭地体下地壳烃源岩。区域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该岩石形成于俯冲体制和俯冲-初始碰撞过渡环境。岩浆源区的高Sr/Y比值可能与高Sr/Y特征有关,而不是与特定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
任龙
本数据为同位素测年数据,锆石Hf-O同位素数据,岩石全岩主微量数据,岩石全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样品采集自青藏高原南羌塘早古生代的岩浆岩。放射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是通过二次离子探针分析锆石U-Pb同位素获得。矿物Hf和O同位素分别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二次离子探针分析获得,岩石全岩主微量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是通过X荧光光谱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岩石全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识别出南羌塘的基底岩石及其形成历史。
但卫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