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大陆岩石圈存在广泛的非均一性,但它们对大陆裂谷的作用很不明确。研究了岩石圈非均一性对大陆裂谷模式的影响,使用二维热-力学模拟。非均一性主要表现在横向上的不均匀大陆岩石圈,它有一个冷的西部 (CW) 和一个热的东部 (HE)岩石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了岩石圈热状态、弱区和伸展速度对大陆裂谷的影响。主要结果及启示:(1) 在 HE 侧,CWH-E 岩石圈的拉伸总是导致形成宽裂谷,而 CW 侧基本未变形; (2) CW中存在弱区岩石圈可导致东侧形成宽裂谷,同时在西侧形成深而窄的裂谷; (3) 岩石圈热状态强烈影响裂谷类型和岩石圈变形模式。当地壳极热时(TMoho = 900 ℃),HE 侧首先出现宽裂谷,随后在 CW 侧形成窄裂谷。伸展速度主要影响裂谷形成的时间,但对裂谷类型没有显着影响。早新生代以来的华北克拉通(NCC)发育多个裂谷盆地,响应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华北克拉通东部以宽裂谷为主,华北克拉通西部以窄裂谷为主。这两种类型的裂谷在华北克拉通共存是横向岩石圈非均一性的结果,其中包括先前存在的岩石圈弱区。
陈林
本数据为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数据。样品采集自中国东南沿海山脉东南缘,主要为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的细粒至粗粒花岗岩类以及早古生代的粗粒花岗岩。磷灰石和锆石颗粒采用粉碎、筛分、磁选和重液分离等技术制备,并用环氧树脂和氟乙烯丙烯聚四氟乙烯(FEP)聚四氟乙烯片材包覆磷灰石和锆石颗粒,最终通过外部探测法分析获得裂变径迹年龄高质量数据。该数据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该地区经历了先快速、后缓慢、最后加速、冷却和推断折返的过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李小明
主要内容:洋-陆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不仅依赖于俯冲大洋板块的性质,还取决于上覆大陆板块的性质和状态。已有数值模型多关注于俯冲大洋岩石圈,对上覆大陆岩石圈性质和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大陆岩石圈热状态变化对俯冲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了解甚少。利用二维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不同热状态的大陆岩石圈在洋-陆俯冲过程中的表现,系统测试了上覆大陆热状态、俯冲洋块年龄和洋-陆会聚相对速率对俯冲动力学过程的影响。主要结果及启示:(1) 当上覆大陆陆壳地温梯度较低(10~15℃ km−1)时,大洋板块开始以低角度俯冲,而后在自身负浮力的驱动下,俯冲角度逐渐增大并发生快速后撤,形成宽600~1100km不等的洋盆,导致大陆与大洋板块最终解耦。伴随海沟不断后撤,上覆大陆板块内的水平偏应力在区域上发生正、负交替,岩石圈减薄主要发生在俯冲带附近,且地表发生明显伸展沉降。(2) 当上覆大陆陆壳地温梯度较高(大于15℃ km−1)时,大洋板块的后撤促使上覆大陆板块强烈伸展,海沟后撤的距离减小,形成洋盆的宽度也随之减小100~1000km。上覆大陆板块内的水平偏应力表现为整体先挤压后拉张,导致地表也发生先隆升后缓慢沉降。(3) 增加大洋岩石圈的年龄会加快海沟的后撤过程, 促进上覆大陆岩石圈的减薄. (4) 上覆大陆板块向海沟的运动会减缓海沟的后撤. 当地壳地温梯度大于17.5℃ km−1时, 热的大陆地壳会发生重力垮塌和向俯冲大洋岩石圈逆冲, 这一过程同样将减缓海沟的后撤. 早白垩世古西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它们可能对东亚盆地构造演化的控制, 认为阿穆尔超级地体早白垩世宽裂谷盆地体系的发育与海沟缓慢后撤和热地壳垮塌相关; 相对较冷的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因大洋海沟快速后撤, 导致大陆边缘被动裂谷盆地的发育.
唐嘉萱, 陈林
内容包括:古老克拉通与相邻的年轻活动带之间通常存在着岩石圈厚度的突变,二者之间温度和密度的横向差异能引发小尺度地幔对流(边界驱动对流)。利用二维热-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克拉通与活动带之间的岩石圈台阶引发的边界对流及其在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及启示:在同等初始条件下,边界对流对克拉通的改造作用取决于克拉通岩石圈自身的性质及其与周缘物质的物性差异。当克拉通岩石圈密度相对较大时,高强度的克拉通岩石圈抵御边界驱动对流的能力强,克拉通岩石圈减薄仅局限于边缘,而低强度的克拉通岩石圈抵御边界驱动对流的能力弱,克拉通岩石圈在下降流的作用下被逐渐侵蚀,从而造成了克拉通岩石圈的大规模减薄。当克拉通岩石圈的密度相对较小时,无论克拉通岩石圈的强度高低,低密度的克拉通岩石圈都很好的抑制了边界驱动对流的影响,上升流驱使克拉通岩石圈边缘流向活动带岩石圈的底部,岩石圈减薄仅发生在边缘。太古代的华北克拉通被显生宙的活动带所围限,其岩石圈减薄最早发生在北缘和东缘,且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认为边界驱动对流可能在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岩石圈减薄的启动过程中,但不排除其他多元机制的共同作用。
陈林
本数据为花岗岩的裂变径迹数据、(U-Th-[Sm])/He磷灰石年龄、 (U–Th)/He 锆石年龄。样品主要采集自吉林延吉西南地区天佛指山的显生宙花岗岩,其中大部分为侏罗纪花岗岩,也有少部分二叠纪、三叠纪以及早白垩世花岗岩。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通过外部探测器方法来获得;(U-Th-[Sm])/He磷灰石年龄与(U–Th)/He 锆石年龄通过使用820nm光耦合半导体激光器脱气对磷灰石和锆石脱气,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获得;通过获得的数据可以对延吉地区晚白垩世到新生代的冷却史及折返史进行限定。
李小明
本数据集来源于滦河流域土壤水分遥感试验中的多频多角度地基微波辐射观测试验,试验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 (42.18°N, 116.47°E),数据获取于2017年。数据集共包含三个部分,即亮温数据、土壤数据和植被数据。微波亮温数据由RPG-6CH-DP车载微波辐射计观测得到,涵盖三种农作物 (玉米、莜麦和荞麦),包括三个微波波段 (L, C和X)的水平和垂直极化亮温,观测入射角变化范围为30-65° (2.5°间隔),时间分辨率为0.5小时。土壤数据包含了三种农作物土壤的5层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 (2.5 cm, 10 cm, 20 cm, 30 cm, 50 cm),采样间隔为10分钟;土壤数据还包括地表粗糙度、降雨量、灌溉标记和土壤质地。植被数据包括叶面积指数、植株高度、植被含水量等。 试验观测时间从2017年7月19日持续到8月30日,其所涵盖的不同农作物的多频多角度微波亮温及土壤和植被等相关配套数据为陆表微波辐射建模与验证、土壤水分反演算法发展和验证提供了重要资料。
赵天杰, 胡路, 李尚楠, 樊东, 王平凯, 耿德源, 施建成
本数据集包括日本地区156个气象站点的观测太阳辐射、日照时数估算的太阳辐射数据以及它们对应的均一化数据。该数据集根据Yang(2006)的方法由观测日照时数推算得到地表太阳辐射,再通过RH-test均一化方法对数据系列中非自然因素的断点进行调整,进而获取日本区域均一化的太阳辐射月数据集。
马倩, 贺嫣颐, 王开存, 苏良缘
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集,包括黑龙江碾子山、内蒙古巴尔哲、河北响山、堰塞湖、西湾子、青岛崂山、苏州、浙江青田、福建魁岐等A型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2016-2021年间,通过对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开展系统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探讨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燕山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A型花岗质岩浆分异和演化过程中同位素分馏原理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杨武斌
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组成数据集,包括黑龙江碾子山、内蒙古巴尔哲、河北响山、堰塞湖、西湾子、青岛崂山、苏州、浙江青田、福建魁岐等A型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2016-2021年间,通过对中国东部燕山期A型花岗岩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比较分析,探讨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与燕山期中国东部岩石圈结构和地球动力学背景之间的联系,进而揭示A型花岗质岩浆分异和演化过程中稀有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和富集成矿机制。
杨武斌
本数据为祁连山地区2020年地表水体(包括液态水、冰川及多年积雪)分布产品。采用经典归一化水体指数法(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 NDWI)和人工修正的方法提取。原始基础数据为2020年祁连山全境的Landsat影像。参考数据为谷歌影像和哨兵2号影像。产品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包含坐标系、水体面积等属性。产品为1期,时间分辨率为1年,空间分辨率为30米,边界精度在30米(一个像元)左右。该产品直观地反映了祁连山水体在2020年的大致分布,可用于流域水资源定量估计研究。
李佳, 李建江, 李新, 刘绍民
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广泛分布现代固体沉积物,包含不同沉积环境下的不同类型的河流沉积物。本次科考对中国境内雅鲁藏布江2000余公里的干流与近百条支流的河流砂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本次科考考察了150余处固体沉积物点,对每个点不仅采集了野外信息、沉积要素描述和拍照,并系统采集了各处的河流砂。研究雅江流域内固体沉积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对对揭示水系源汇过程与演变、水土保持、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治、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科学与社会价值。
赖文, 胡修棉, 董小龙
本数据集包含年楚河流域5个干流样品和9个支流样品的采样地点信息(表1),河流砂的全砂碎屑组分信息(表2)及重矿物组分信息(表3)。全砂组分信息利用Gazzi-Dickinson方法对63-2000μm的沉积物碎屑组分的镜下鉴定及统计得来;重矿物则是利用重液及液氮从32-500μm的沉积物中提取而来,重矿物组分则是利用光学性质及拉曼光谱鉴定统计得到。该数据在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的物源分析实验室完成,结果真实可靠。该数据集反映了年楚河流经的不同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蛇绿岩缝合带、康马穹隆及高喜马拉雅)的产生的沉积物组成,并可据此计算不同构造单元的沉积物贡献量。
胡修棉, 梁文栋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西营河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海北门源县仙米乡讨拉村,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855E,37.561N,海拔361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9.10-10.22日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苏干湖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苏干湖,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4.12E,38.99N,海拔282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3月26日至2020年10月31日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寺大隆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市寺大隆,下垫面是森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9.926E,38.428N,海拔314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高于冠层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民勤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地处中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3.668E,39.208N,海拔102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赵长明, 张仁懿
该数据集包含了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瓜州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酒泉瓜州县柳园镇,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5.673E,41.405N,海拔2014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赵长明, 张仁懿
河流砂碎屑组分的鉴定和统计是物源分析的关键步骤,传统显微镜鉴定和人工统计过程费时费力,所获得的数据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实验室所获得的数据对比性较差。使用机器辅助技术实现碎屑组分自动鉴定是地质学家的夙愿。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专业地质人员拍摄和标记显微图像文件作为训练基础。基于数据公开、共享的原则,作者将前期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标记的图像数据集发表出来,供感兴趣的地学、计算机等领域研究人员共享。本数据集包含8734个标记的碎屑颗粒的图像和坐标文件,1876张高清砂粒显微图像,120张编号标记底图和2个砂粒成分鉴定表。本数据集可作为机器学习训练集,也可以作为鉴定其他河流砂碎屑组分的参考。
董小龙, 胡修棉
本数据集的样品来自2016年,南京大学胡修棉课题组在雅江流域的拉萨河和年楚河,以及朋曲流域采集的主干河流末端的河流沙样品;通过提取河流沙中的碎屑单矿物锆石、独居石、榍石和金红石,使用LA-MC-ICP-MS对其进行微量元素和U-Th-Pb年代学测试;以上测试在中科院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及爱尔兰三一学院由专业技术人员测试完成,数据质量高;以上数据已经发表在地球科学顶级期刊Earth Science Review上。来自这些河流流域内的基岩上的相关的年代学数据也被收集以作对比。
郭荣华, 胡修棉
该研究选取中国西南地区泸沽湖,基于长链正构烷烃叶蜡氢同位素重建了过去28ka以来印度季风区连续的降水同位素数据,结果显示降水氢同位素在28-15ka逐渐偏正,15-10ka偏负,10ka之后再次逐渐偏正,并记录了三次千年尺度(H2、H1和YD)同位素偏负事件。本研究重建的降水氢同位素结果与印度季风区和东亚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变化非常一致,揭示在广泛的亚洲季风区末次盛冰期以来降水同位素变化的物理过程应该是相似的。通过对比Trace21ka模型结果认为,季风区降水同位素受控于季风槽强度变化,为季风强度变化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指标。
赵成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