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估算的主要思路是使用径流系数和径流影响因子(包括气候、地形、土地利用、土壤等)建立机器学习模型,然后再根据模型估算的径流深和降水数据计算出成径流系数。首先,基于全球公开资料,建立径流深和地形、气候、土壤、土地利用的多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不同模型的模拟精度和有效性,选择最优模型用于径流深估算。最后,利用最优模型估算并生成“一带一路”地区径流深分布,根据2015年的降水分布数据,计算得到径流系数分布。
贾绍凤
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内已有的262个雨量筒2014—2016年逐月降水数据,利用海拔地形校正和线性校正相结合的方法对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 和 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s (GLDAS)降水数据进行校正,重建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及7个子流域1961–2016年10km分辨率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该数据驱动VIC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及各子流域径流及冰雪面积,并利用实测径流、MODIS及冰川编目数据进行验证。
苏凤阁, 孙赫
本套数据集连接了CSR RL06 Mascon和JPL RL06 Mascon数据在GRACE和GRACE-FO之间的间断期。以中国区域作为研究区域,数据集包括“Decimal_time”, “lat”, “lon”, “time”, “time_bounds”, “TWSA_REC”和“Uncertainty”7个参数。其中“Decimal_time”对应为十进制时间,2002年4月-2019年12月份一共191个月(GRACE数据163个月,GRACE-FO数据17个月,GRACE与GRACE-FO间断期11个月,一共191个月。我们并未弥补GRACE或GRACE-FO各自数据之间存在的个别月份的缺失数据);“lat”对应为数据纬度范围;“lon”对应为数据经度范围;“time”对应为数据从2002年1月1日起的年积日;“time_bounds”;对应为数据每个月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所对应的年积日。“TWSA_REC”为2002年4月-2019年12月份每个月的中国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Uncertainty”是数据与CSR RL06 Mascon产品之间的不确定性。使用GRACE卫星重力数据CSR GRACE/GRACE-FO RL06 Mascon Solutions (version 02)、中国逐日网格降水量实时分析系统(1.0版)数据、CN05.1温度数据等数据集,通过建立降水重构模型,并考虑Mascon产品的季节项和趋势项,得到中国区域基于降水重构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集。数据质量整体较好,全国大部分区域的误差在5cm以内。本数据集补充了GRACE与GRACE-FO卫星中间一年多的数据间断期,为中国区域长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分析提供了完整的时间序列。本数据集与CSR RL06 Mascon产品一样扣除了2004.0000 - 2009.999间的平均值,所以可以直接提取本数据的第164-174个月(即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的数据作为间断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估计。JPL RL06 Mascon数据间断期的构建与CSR RL06 Mascon方法是一致的。
钟玉龙, 冯伟, 钟敏, 明祖涛
2018年产生的蔓菁基因组序列,经过Hi-C测序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实现将初步组装的基因组草图中的大部分序列定位到染色体,并能够确定这些序列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方向,为获得高质量的序列图谱奠定重要的基础。故课题组通过该技术把蔓菁基因组序列草图中的序列分别划分到同该物种染色体数目一致的群组(Group)中,并且确定每一群组中所有序列的顺序(Order)及方向(Orientation),之后可以结合参考蔓菁基因组、转录组组装序列(EST序列)、近缘物种及遗传图谱数据对划分群组的准确性及序列之间的顺序和方向进行评估。
段元文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泛第三极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2020年我们对201个全球家鸡血液、组织等DNA组织样品提取总DNA后建库并做全基因组测序,同时下载已公布家鸡基因组数据一共863个家鸡基因组开展群体分析,为探索泛第三极地区家鸡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提供基础数据,并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对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本数据集相关文章已发表,本数据集内所有数据提供fastq,bam,vcf,snp文件在线下载。
彭旻晟
“一带一路”沿线国水资源承载力限制性分类/分区是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重要成果之一。水资源承载力的限制性分类/分区方法:基于遥感、统计和调研等多源数据,结合水资源可利用量与人均综合用水评价研究,根据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从水土平衡、人水平衡的角度,定量评价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阈值体系,对沿线国家水资源承载力的限制性分类/分区,为水资源安全预警、水资源承载力增强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贾绍凤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库。2019年12月集中在重庆、山东、江苏、海南地区共采集重庆大足黑山羊、鲁北白山羊、海南黑山羊、徐州苏白山羊、沂蒙黑山羊共5个地方品种共254只山羊共1208份血液或组织样品,其中9只山羊心肝脾肺肾等新鲜组织RNA样品。本数据集包含样品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本数据集还包含品种代表个体外观照片,以jpg格式存储。
彭旻晟
1)数据内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背景下钩虾预测图;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西藏地区的钩虾物种名录及其分布基础数据库:包括经纬度、海拔,运用ArcView、Maxent软件制作青藏高原钩虾现在、Mid-Holocene和LGM时期预测图;3)数据质量描述:样品的采集和经纬度、海拔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分析人员均经过实验室的严格培训;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西藏地区钩虾分布数据、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从进化、遗传的视角探讨气候环境变化对钩虾多样性的影响以及钩虾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为西藏地区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侯仲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性分类/分区数据内容包括: 1.基于人粮平衡的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性分类/分区数据; 2.基于当量平衡的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性分类/分区数据,分为基于热量供需平衡和蛋白质供需两类。 数据来源:基于FAO食物生产/消费数据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获得。 数据应用:可以从耕地资源到土地资源对沿线国家的人地关系进行判读,为优化区域功能配置,完善建设空间布局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
杨艳昭
降水中稳定的氧同位素比(δ18O)是全球大气过程的综合示踪剂。 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位于青藏高原TP上20多个站点的降水同位素组成,这些站点位于西风和季风之间的气团交汇处。 在本文中,我们建立了一个青藏高原月尺度降水δ18 O的数据库,并使用不同的模型来评估TP上降水δ18 O的气候控制。 降水δ18 O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揭示了三个不同的域,分别与西风(北TP),印度季风(南TP)及其之间的过渡有关。
高晶
The data include daily precipitation (Precip) amount and daily mean near-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2m) over southeast Asia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3 km. The data is downscaled by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3.7.1) nested in a 9 km simulation over the Pan Third Pole region. The boundary and initial condition come from the fifth-generation global reanalysis product by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ERA5.
Tinghai Ou
本数据集由黄羊河a (Altitude: 2447 m, Depth: 3.20 m, 37°25′N 102°36′E)和黄羊河b (Altitude: 2454 m, Depth: 3.20 m, 37°25′N 102°36′E)两个沉积剖面样本分析数据组成。两者相隔1km,均位于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这里年降水量约为500mm,年平均气温约为2℃。这两个切片间隔2cm取样,每个切片得到160个样本,用于分析总有机碳、碳酸盐含量、颗粒大小等信息。该数据集对于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研究具有意义。
李育
为研究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主要马属驯化动物的群体演化历史和局部适应遗传机制,并建立相应的种质遗传资源库。我们对截止2018年底在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采集的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236份马属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包括藏马、藏家驴、平原家驴、家马平原地方品种。并对75份样本(包括73份驴的样本和两份马的样本)进行线粒体基因组测序以及D-loop测序。测序产生了一批基因组学数据,为追溯该地区主要马属驯化动物的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探讨马属动物对缺氧、高寒、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
李艳
本数据集为喜马拉雅山地区重大地质灾害统计数据集,研究区西起阿里地区札达县、葛尔县,东侧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大断裂,南至国界的广大喜马拉雅山地区。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山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坐落在这里。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发,新构造运动强烈,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异常活跃,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喜马拉雅山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报告》一书,灾害统计总计540余处,包含滑坡、泥石流和冰川终碛湖溃决三种灾害类型。本数据集对于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减灾防灾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童立强
该数据包含黄河源区地温数据,以黄河源区38 个多年冻土钻孔及其实测地温数据为基础构建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分布的主体模型,并对阳坡地形多年冻土地温值进行单独调整,建立阳坡地形条件下的微调模型,对黄河源区地温进行模拟分析。参与模型构建的多年冻土钻孔实测地温值与年均地温值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得到的模型用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年均地温空间分布格局的模拟具有较大的可行性。该数据可用于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分布、多年冻土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盛煜, 李静
本数据集包括祁连山地区2018年日值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模型,通过对“祁连山地区基于AMSR-E和AMSR2亮温数据的SMAP时间扩展日0.25°×0.25°地表土壤水分数据(SMsmapTE, V1)”进行降尺度,得到0.05°×0.05°地表土壤水分产品。参与多元统计回归的数据包括GLASS Albedo/LAI/FVC,周纪-中国西部1km全天候地表温度数据(V1),以及经/纬度等信息。
柴琳娜, 朱忠礼, 刘绍民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中游大满站分别架设了BLS900和RR-RSS46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BLS900的接收端和RR-RSS460的发射端,南塔为BLS900的发射端和RR-RSS46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果园和大棚,以玉米为主。北塔的经纬度是100.3785E,38.8607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3685E,38.8468N,海拔高度约1556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4.1m,光径长度是1854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Cn2>7.25E-14,RR-RSS460: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900:Average X Intensity<1000;RR-RSS460: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90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RR-RSS460,选取Andreas(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由于仪器维修、供电不足和信号问题,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失的日期为:2019.01.22-2019.01.24;2019.03.01-2019.04.26;2019.08.05-2019.08.07;2019.10.28-2019.10.31;2019.11.29-2019.12.21。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中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RR-RSS46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车涛, 徐自为, 任志国, 谭俊磊, 张阳
本数据集为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气候要素数据集,涵盖十四个观测站点数据,详细记录了1990年的各项气候观测数据。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势高亢,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自然环境恶劣,广大地区至今仍为无人区,有“人类禁区”之称。该区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小,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壳结构和自然环境以及特有的生物区系组成等,一直为国内外科学界所注目。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青海可可西里自然环境》一书,气候观测数据具体包括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气压、风速等。本数据集对于研究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提供了基础数据,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李炳元
本数据集是一个包含20年(2002-2021)的全球时空连续一致的地表土壤水分数据集,分辨率为日尺度的36 km,采用EASE-Grid2投影坐标系,数据单位为m3/m3. 数据集采用Yao et al.(2017)发展的土壤水分神经网络反演算法,将SMAP的优势传递到AMSR-E/2,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SMAP标准土壤水分产品为训练目标,以AMSR-E/2的亮温为输入,最终输出长时序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水分精度为5%左右。( 全球14个密集观测站网的验证精度 )。
姚盼盼, 卢麾
在使用三维变分方法进行资料同化时,需要利用误差协方差来确定背景场和观测各自的贡献。其中,背景场误差协方差不仅取决于所用的大气预报模式(如分辨率、参数化方案等),还取决于开展模拟的区域。本数据基于天气预报与研究(WRF)模式,通过对中亚大湖区(27公里水平分辨率)进行2017年一整年的模拟,使用NMC方法估计得到。其中包含的变量为流函数、速度势函数、温度、相对湿度和地表气压。本数据可应用于基于WRF模式开展的中亚大湖区资料同化研究与应用。
姚遥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