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陆地表层遥感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葫芦沟小流域机载激光雷达DEM点云数据(2012年7月25日)

2012年7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上游葫芦沟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5500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2014-06-08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上游样带机载激光雷达DSM点云数据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样带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平均点云密度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2014-06-06

环境星30米多光谱遥感基础数据(2012)

该数据集为2012年反演30米LAI和FAPAR产品所用的多光谱数据,由环境星CCD传感器获取,分辨率30m,4个波段。此数据集经过了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并转换成反射率影像。

2014-06-06

黑河流域ENVISAT ASAR遥感影像数据集(2007-2009)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搭载在ENVISAT卫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工作在C波段,波长为5.6厘米,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和宽幅成像等特点。 黑河流域的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主要通过中欧“龙计划”项目获取,数据以Image模式、交叉极化(Alternating Polarisation)模式与宽幅模式为主,空间分辨率为30米。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NVISAT ASAR数据404景,其中APP模式82景,IMP模式7景,WSM模式315 景。获取时间分别为: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8-15至2007-12-23,2008-01-02至2008-12-20,2009-02-15至2009-09-06;IMP成像模式,时间范围为2009-06-19至2009-07-12;WSM宽幅模式,时间范围为2005-12-05至2005-12-31,2006-01-06至2006-12-31,2007-01-01至2007-12-30,2008-01-01至2008-11-28,2009-03-13至2009-05-22。 产品级别为L1B级,未经过几何校正,为振幅数据。

2014-01-17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TerraSAR-X遥感数据集

TerraSAR-X是德国航天局和EADS Astrium公司共同研发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星座,2007年发射升空。它不受天气条件和光照的影响,可以提供可靠的分辨率高达1米的SAR影像。其具有灵活的分辨率和观测模式以及雷达干涉测量能力,在大比例尺地形、专题制图,变化检测,数字地形模型,快速制图服务等方面具备特有的优势,能够弥补光学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 2012年共获取TerraSAR-X影像8景。覆盖范围均为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2012-05-24,2012-06-04,2012-06-26,2012-07-07,2012-07-29,2012-08-09,2012-08-14,2012-08-25,过境时间均为北京时间19:00左右。 获取的8景数据均为StripMap模式,标称分辨率3 m,产品级别为MGD。其中2012-05-24,2012-06-04,2012-06-26,2012-07-07,2012-07-29,2012-08-09的6景影像极化方式为HH/VV,入射角为小角度(22-24°);2012-08-14和2012-08-25的2景影像极化方式为VV/VH,入射角为大角度(39-40°)。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TerraSAR-X遥感数据集通过德国航天局(DLR)合作项目“Estimation of eco-hydrological variables using TerraSAR-X data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China”(编号:HYD2096)获取。

2013-12-30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PROBA CHRIS遥感数据集

PROBA(Project for On-Board Autonomy)小卫星是欧空局于2001年发射的一颗最小的对地观测卫星,CHRIS(Compac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是搭载在PROBA平台上最主要的成像光谱分光计,具有五个成像模式,以其卓越的光谱空间分辨率及多角度的优势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对陆地、海洋及内陆水体进行成像。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同时获取高光谱和多角度数据的星载传感器,空间分辨率高,光谱范围宽,在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等方面能收集到丰富的信息。 2012年共获取PROBA CHRIS数据7景。覆盖范围和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大野口观测区2景,时间分别为2012-08-19,2012-08-28;机场戈壁观测区1景,时间为2012-06-29;大满加密观测区3景,时间分别为2012-06-21,2012-07-10,2012-08-27;下游额济纳加密观测区1景,时间为2012-04-23。 以上数据的过境时间大约都在9:00左右(北京时间)。产品级别为L1A级,未经过大气订正和几何校正。每景影像均有5个角度的不同观测。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PROBA CHRIS遥感数据集通过中欧合作“龙计划”二期项目(ID:5322)和三期项目(ID:10649)获取(详细信息参见数据使用声明)。

2013-12-10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祁连县临时样地新雪观测数据集(2008年3月20日)

2008年3月20日有新降雪,选择在祁连县境内临时样地开展了针对新降雪的观测数据集,主要目的是观测新雪特征,并为积雪遥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新雪雪深、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测量)、雪密度(雪铲测量)等积雪主要参数测量; 2)新雪反照率(总辐射表测量); 3)新雪光谱特征测量(ASD光谱仪);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与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2013-10-24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EO-1 Hyperion和Landsat TM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3月17日)

2008年3月17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EO-1 Hyperion和Landsat TM卫星地面同步积雪参数观测,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积雪参数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积雪参数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深(尺子)、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以及卫星过境时同步的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该观测在样方BG-A、BG-E、BG-F、BG-H进行。 2)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有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观测在样地BG-A、BG-E和BG-H进行,此外还在冰沟寒区水文气象观测站进行了连续25小时的定点观测。 3)积雪光谱观测(由新疆气象局ASD光谱仪测量),观测点位置见GPS记录文件。 4)积雪反照率观测(总辐射表)。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2013-10-20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扁都口加密观测区MODIS、ALOS PALSAR和AMSR-E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5月24日)

2008年5月2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MODIS、ALOS PALSAR和AMSR-E的地面同步观测,ALOS PALSAR数据未获取。测量内容主要为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地物光谱、植被覆盖度和探地雷达。 1. 地表温度:扁都口样方1:草地;扁都口样方2:油菜地;扁都口样方3:油菜地;扁都口样方4:麦地 扁都口样方5:大麦和油菜混合地 2. 土壤水分: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取样样带:扁都口样方2油菜地。 3. 探地雷达:同时测量探地雷达和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数据。 4. 波谱测量仪器采用的是ASD Fieldspec FRTM(Boulder, Co, USA),波谱范围为350nm-2500nm,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波谱分辨率为3nm,在短波红外波谱分辨率为10nm。数据为ASCII格式,可以使用记事本、写字板等软件打开。文件前5行为文件头,描述了数据的相关信息;之后两列数据,一列代表波长,一列代表反射率(百分反射率)。原始文件夹中后缀为.txt的文件不是反射率,是计算反射率的中间文件。原始数据中文件为ASD自带格式,用ASD Viewspec软件打开。地表温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了地表的红外辐射温度和土壤表层的物理温度。同时记录了测量点的地表类型。测量使用的是手持式红外温度计的近距离测量模式。土壤水分测量数据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和环刀测量。数据文件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 (1)土壤水分测量数据(包括WET土壤水分速测仪和环刀测量) (2)地表温度测量数据 (3)探地雷达测量数据 (4)地表覆盖度照片及预处理数据 (5)地物光谱数据 (6)卫星影像数据

2013-10-18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机载高光谱(PHI)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3月24日)

2008年3月24日在冰沟流域开展的高光谱(PHI)航空地面同步观测,为积雪遥感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该测量在BG-A样地进行。 2)积雪参数观测,包括飞机过境时(11:11-12:35BJT)同步的雪表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分层雪深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雪密度(铝盒方式)。该观测分别在BG-A1、BG-A2、BG-B、BG-D、BG-E、BG-F5个样地进行。每个样点内有3个随机采样单元(ESU),例如E-1样点内,分为1、2和3ESU。 3)积雪反照率观测(总辐射表)。该观测在样地BG-A1进行。 4)积雪光谱观测(新疆气象局ASD光谱仪),该观测在样地BG-A11进行。 该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文件夹。

201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