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2012-08-02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核心试验区多角度多波段成像观测同步CCD影像数据(2012.08.02)

2012年8月2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WIDAS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的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WIDAS系统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一台、可见光/近红外5波段多光谱相机两台(最大视场角48度)和热像仪一台(最大视场角46度)。获取的数据信息为:CCD分辨率0.26m.

2018-11-17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激光雷达和WIDAS飞行差分GPS连续同步测量数据集

在2012年夏季LiDAR和WIDAS飞行期间,地面同步开展地面基站差分GPS的连续观测,获取同步的GPS静态观测数据,用于支持航空飞行数据的同步解算。 测量仪器: TRIMBLE R8 GNSS系统2套。 中国中纬ZGP8001套 测量时间和地点: 2012年7月19日,EC矩阵LiDAR飞行,在MJWXB(毛家湾西北)和SBMZ(什八民子)两个基站同时观测 2012年7月25日,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和天姥池小流域LIDAR飞行,在XT夏塘观测,中游张掖城区校验场LIDAR飞行,在MJWXB(毛家湾西北)观测 2012年7月26日,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和天姥池小流域LIDAR飞行,在XT夏塘观测,中游张掖城区校验场LIDAR飞行,在HCZ(火车站)观测 2012年8月1日,上游东西支WIDAS飞行,在YNG(野牛沟)观测 2012年8月2日,中游EC矩阵试验区WIDAS飞行,在HCZ(火车站)观测 2012年8月3日,中游EC矩阵试验区WIDAS飞行,在MJWXB(毛家湾西北)观测 数据格式: 差分预处理前原始数据格式。

2017-08-26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机载PLM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12年8月2日)

2012年8月2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PLMR样方进行了机载飞行地面同步观测。PLMR(Polarimetric L-band Multibeam Radiometer)是双极化(H/V)的L波段微波辐射计,中心频率1.413 GHz,带宽24 MHz,分辨率1 km (相对航高3 km),有6个beam同时观测,入射角为±7º,±21.5º,±38.5º,灵敏度<1K。飞行主要覆盖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本地面同步数据集可为发展和验证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样方及采样策略: 观测区位于张掖绿洲南缘-安阳滩荒漠过渡带,张(张掖)-大(大满)公路西侧,南北跨龙渠干渠,分为两部分,西南方向为1 km×1 km的荒漠样方,由于荒漠较为均质,在此1 km样方内采集5个点(四周各1点及中心点,实际测量过程中,可在沿路行走过程中多测几个点)的土壤水分,四个角点除对角线方向外,互相间隔600 m,西南角角点为花寨子荒漠站,便于与气象站数据比较。在东北侧,选择了面积1.6 km×1.6 km的大样方针对绿洲下垫面开展同步观测。样方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考虑地表覆盖代表性、尽量避开民居和大棚、穿越绿洲农田以及南边的部分荒漠、可达性、观测(路途消耗)时间,以期获得与PLMR观测的亮度温度的比较。 考虑到PLMR观测的分辨率,同步观测中,东西方向以160 m为间隔,采集了11条样线(东西分布),每条线80 m间隔共21个点(南北方向),使用4台Hydraprob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HDAS,参考文献2)同时测量。 测量内容: 获取了样方上约230个点,每个点2次观测,即对覆膜玉米地,在每个采样点进行2次观测,1次膜内(数据记录中标记为a),1次膜外(数据记录中标记为b)。由于HDAS系统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观测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当日未开展植被同步采样。 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土壤水分观测和植被观测两部分,前者保存数据格式为矢量文件,空间位置即为各采样点位置(WGS84+UTM 47N),土壤水分等测量信息记录在属性文件中。

2017-08-24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数据集(2012年8月2日)

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12年8月2日获取,地点在黑河中游地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天顶角观测,V极化与H极化信息;飞机9:0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4:00降落。飞行历时5小时。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23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理位置KMZ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包括V极化与H极化两个数据文件,分辨率700 m,每个数据文件包含所观测TB值和对应扫描波束ID、入射角、位置、时间标记(UTC)和其他飞行姿态信息。KMZ文件给出38.5入射角下飞区域行1公里网格TB值分布数据。飞机前和结束时微波辐射计分别进行了“热”和“冷”辐射校正。微波辐射计数据应考虑电磁波干扰影响,V极化TB值受电磁波干扰较强,H极化受影响较小。

2017-08-23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多角度航空遥感(2012年8月2日)

2012年8月2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WIDAS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的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WIDAS系统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一台、可见光/近红外5波段多光谱相机两台(最大视场角48°)和热像仪一台(最大视场角46°)。获取的数据信息为,高分辨率CCD:0.26米;多光谱分辨率:1.3米;热像仪分辨率:6.3米。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COSMO-SkyMed遥感数据集(2012)

COSMO-SkyMed是意大利航天局和意大利国防部共同研发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星座,2010年11月完成了全部4颗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的发射。它是全球第一个由4颗卫星组成的分辨率最高达1米的雷达卫星星座,具有雷达干涉测量能力,具备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能力,卫星星座特有的短重访周期等优势,能够弥补光学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测绘、国土、城市规划、海事管理、地质勘测、灾害管理、农林渔牧、环境保护等领域。 2012年共获取COSMO-SkyMed影像3景。覆盖范围均为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2012-07-25 07:12,2012-07-28 19:55,2012-08-02 07:12。 获取的3景数据均为PingPong模式,分辨率15 m,产品级别为SLC,极化方式为VV/VH, HH/HV和VV/VH。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COSMO-SkyMed遥感数据集通过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施建成研究员与意大利航天局(ASI)合作项目“COSMO-SkyMed project 1720:HYDROCOSMO”获取

2013-06-07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ASTER遥感数据集

ASTER的全称为先进星载热辐射与反射辐射计(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日本负责ASTER传感器的研制, 而美国则负责提供平台(Terra星,1999年发射),发射装置和服务,以及上传和下载指令和遥感勘测数据。ASTER影像在冰川、水文、城市扩展、火山预报、蒸散/地表温度、地质等六个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是涵盖可见光到热红外14个波段唯一的集空间、光谱和辐射高分辨率的多光谱传感器,包括3个15 m空间分辨率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6个30 m空间分辨率的短波红外波段以及5个90m空间分辨率的热红外波段,而且具有同一轨道的(黑白立体像对)立体观察观测能力。 2012年共获取ASTER影像12景。覆盖范围均为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获取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2012-05-30,2012-06-15,2012-06-24,2012-07-10,2012-08-02,2012-08-11,2012-08-18,2012-08-27,2012-09-03,2012-09-12,2012-09-19,2012-09-28。 以上数据的过境时间大约都在12:00左右(北京时间)。产品级别为L1A级,未经过大气订正和几何校正。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ASTER遥感数据集通过日本欧空局(JAXA)购买获取。

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