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2012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热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2012年6月30日)

2012年6月30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临泽测区和黑河河道,利用运12飞机,搭载TASI传感器开展了热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数据飞行试验。TASI传感器波长范围为8-11.5微米,空间分辨率为3米。飞行高度为2500米。航空测量获取的数据,利用同步测量的坐标数据和大气数据,经过几何和大气校正,得到大气校正后的地表辐亮度,并进行温度发射率分离,得到地表温度数据。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多角度航空遥感(2012年8月2日)

2012年8月2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WIDAS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的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WIDAS系统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一台、可见光/近红外5波段多光谱相机两台(最大视场角48°)和热像仪一台(最大视场角46°)。获取的数据信息为,高分辨率CCD:0.26米;多光谱分辨率:1.3米;热像仪分辨率:6.3米。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数据集(2012年7月10日)

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12年7月10日获取,地点在黑河中游地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天顶角观测,V极化与H极化信息;飞机10:3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5:30降落。飞行历时5小时。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25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理位置KMZ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包括V极化与H极化两个数据文件,分辨率750 m,每个数据文件包含所观测TB值和对应扫描波束ID、入射角、位置、时间标记(UTC)和其他飞行姿态信息。KMZ文件给出38.5入射角下飞区域行1公里网格TB值分布数据。飞机前和结束时微波辐射计分别进行了“热”和“冷”辐射校正。微波辐射计数据应考虑电磁波干扰影响,V极化TB值受电磁波干扰较强,H极化受影响较小。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2012年6月29日)

2012年6月29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中游样带区,利用运12飞机,搭载CASI/SASI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数据获取飞行试验。飞行相对高度2000米(海拔高3500米),CASI和SASI传感器波长范围分别为380-1050纳米和950-2450纳米,空间分辨率分别为1米和2.4米。利用同步测量的地面数据和大气数据,经过几何和6S大气校正,得到地表反射率产品。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数据集(2012年7月26日)

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12年7月26日获取,地点在黑河中游地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天顶角观测,V极化与H极化信息;飞机9:1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3:10降落。飞行历时4.5小时。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23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理位置KMZ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包括V极化与H极化两个数据文件,分辨率700 m,每个数据文件包含所观测TB值和对应扫描波束ID、入射角、位置、时间标记(UTC)和其他飞行姿态信息。KMZ文件给出38.5入射角下飞区域行1公里网格TB值分布数据。飞机前和结束时微波辐射计分别进行了“热”和“冷”辐射校正。微波辐射计数据应考虑电磁波干扰影响,V极化TB值受电磁波干扰较强,H极化受影响较小。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地表温度同步观测数据集

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实验区地表温度同步观测的目的在于获取不同地表特征的日变化温度数据和热红外传感器飞行期间大棚薄膜、屋顶、道路、沟渠、水泥地等下垫面的同步地表温度,用于支持航空飞行TASI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验证和尺度效应分析。 1、观测时间、内容以及观测方式 2012年6月25日:沟渠和沥青公路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5min一次。 2012年6月26日:沟渠和沥青公路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5min一次;大棚薄膜和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1s一次。 2012年6月29日:水泥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在TASI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时进行连续观测;大棚薄膜和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1s一次。 2012年6月30日:沥青公路、沟渠、裸土、西瓜地和田埂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TASI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时进行连续观测,其他时间每5min观测一次;大棚薄膜和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1s一次。 2012年7月10日:沥青公路、沟渠、裸土、西瓜地和田埂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TASI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每1min观测一次,其他时间每5min观测一次;水泥地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012年7月26日:沥青公路、水泥地、裸土和西瓜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WiDAS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进行连续观测,其他时间每5min观测一次;水泥地和大棚薄膜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012年8月2日:玉米地和水泥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其中玉米地观测根据WiDAS飞行的航带选择观测点,共选取了12个航带,每个航带下选择一个观测点在WiDAS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进行连续观测;水泥地和大棚薄膜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012年8月3日:玉米地和水泥地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观测,其中玉米地观测根据WiDAS飞行的航带选择观测点,共选取了14个航带,每个航带下选择3个观测点在WiDAS传感器进入观测上空进行连续观测;水泥地和大棚薄膜使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进行观测,观测频率为6s一次。 2、观测仪器参数及标定 固定自记点温计的视场角约10°, 塑料薄膜架设高度约0.5m,水泥地面的架设高度约1m,均采用垂直观测;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视场角为1°,观测比辐射率设为0.95。所有观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分别于2012年7月6、2012年8月5和2012年9月20进行了3次标定。 3、数据的存储 所有观测数据均用Excel格式存储。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核心试验区机载激光雷达DSM点云数据

2012年7月19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中游地区飞行相对高度1500米(海拔高度2700米),平均点云密度4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热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2012年7月4日)

2012年7月4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临泽测区和黑河河道,利用运12飞机,搭载TASI传感器开展了热红外高光谱航空遥感数据飞行试验。TASI传感器波长范围为8-11.5微米,空间分辨率为3米。飞行高度为1000米。航空测量获取的数据,利用同步测量的坐标数据和大气数据,经过几何和大气校正,得到大气校正后的地表辐亮度,并进行温度发射率分离,得到地表温度数据。

2017-08-21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数据集(2012年7月7日)

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12年7月7日获取,地点在黑河中游地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天顶角观测,V极化与H极化信息;飞机13:4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5:10降落。飞行历时4小时。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2000 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理位置KMZ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包括V极化与H极化两个数据文件,分辨率600 m,每个数据文件包含所观测TB值和对应扫描波束ID、入射角、位置、时间标记(UTC)和其他飞行姿态信息。KMZ文件给出38.5入射角下飞区域行1公里网格TB值分布数据。飞机前和结束时微波辐射计分别进行了“热”和“冷”辐射校正。微波辐射计数据应考虑电磁波干扰影响,V极化TB值受电磁波干扰较强,H极化受影响较小。

2017-08-20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多角度航空遥感(2012年7月26日)

2012年7月26日在黑河中游的5*5公里加密区,利用运12飞机,搭载WIDAS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的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WIDAS系统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一台、可见光/近红外5波段多光谱相机两台(最大视场角48°)和热像仪一台(最大视场角46°)。获取的数据信息为,高分辨率CCD:0.2米;多光谱分辨率:1米;热像仪分辨率:4.8米。

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