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冠层截留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热扩散液流计)(2012年6月-9月)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4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树干液流观测数据。研究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内,根据防护林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植物茎流计,型号为TDP30。样地依次为TDP-1点,TDP-2点和TDP-3点,分别位于LAS4-S,6号点和8号点附近。样树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DP-2、TDP-1、TDP-3,胸径从大到小依次为TDP-2、TDP-3、TDP-1,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东南、西南和正北方向。 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采集频率为30秒,平均时间为10分钟。发布的数据为经过计算和处理之后的树干液流数据,包括每10分钟的液流速率(cm/h)、液流通量(cm3/h)和每天的蒸腾量(mm/d)。首先根据探针之间的温度差计算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然后根据观测点的防护林带面积和树木间距,计算得到林带单位面积的蒸腾量Q。同时对计算之后的速率和通量值进行后处理:(1)剔除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2)缺失的数据用-6999标记;(3)因探针故障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并剔除确认有问题的数据。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Qiao et al.(2015)。

2016-07-14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热扩散液流计-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和胡杨林站的热扩散液流计的观测数据。研究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辖下的额济纳旗胡杨林,根据胡杨林的不同高度及胸径,选取样树安装TDP(Thermal Dissipation sap flow velocity Probe, 热扩散液流计),采用国产TDP插针式热扩散茎流计,型号为TDP30。样地依次为TDP1点和TDP2点,分别位于混合林站及胡杨站附近。样树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TDP2、TDP1,胸径从大到小依次为TDP1、TDP2,以此代表整个区域进行树干液流的测量。探针安装高度为1.3米,安装方位为样树正东和正西方向。 TDP的原始观测数据为探针之间的温度差,10s采集一次,输出平均周期为10分钟。发布的数据为经过计算和处理之后的树干液流数据,包括每10分钟的液流速率(cm/h)、液流通量(cm3/h)和日蒸腾量(mm/d)。首先根据探针之间的温度差计算液流速率和液流通量,然后根据观测点的胡杨林面积和树木间距,计算得到林带单位面积的蒸腾量Q。同时对计算之后的速率和通量值进行后处理:(1)剔除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2)缺失的数据用-6999标记;其中TDP2在1.1-2.8日由于供电问题数据缺失,2.8-3.13由于第三组探针的问题,该组数据缺失;(3)因探针故障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并剔除确认有问题的数据。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Qiao et al.(2015)。

2016-07-10

黑河上游灌丛降水截留降水特征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2012年度黑河上游葫芦沟流域高寒灌丛降水截留数据中降水特征数据。观测日期从2011年10月2日至2012年9月24日。观测内容有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与穿透雨发生次数。观测数据有自记雨量计结合人工雨量计记录。

2014-06-21

葫芦沟典型灌丛降水截留数据集(2012)

2012年生长季4种典型灌丛群落在试验期间内观测到的降水茎干流、穿透雨量。数据内容:试验日期;茎干流量;穿透雨量,截留量。 观测方法:穿透水使用直径为15 cm,高度10 cm的圆形铁制容器测量。由于金露梅、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不能进行单株观测,因此对样地冠层郁闭度进行测定后,每个样地放置9个接水器,使不同郁闭冠层下均有接水器。这种观测穿透雨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收集灌丛下面不同部位的穿透雨。由于观测难度大且草本植被少,忽略了灌丛下草本的截留作用。高山柳是以茎干为中心,茎干附近,冠辐边缘和冠辐中间各放一个,每3个容器夹角为120°摆放。每种灌丛选取6株进行树干茎流观测。单株生灌丛在所有枝下茎上进行测定,丛生灌丛树干茎流采用标准枝法,即对所选灌丛的每一枝进行基径测量,取得基径平均值后,选择与基径平均值相当的树干作为标准枝。在灌丛所有枝下茎干上,使用聚乙烯塑料软管剖开,直接卡在灌丛茎干上,用塑料胶布和玻璃胶粘好固定,将该塑料管直接接入树干茎流收集瓶,瓶口粗细和塑料管一致,避免降雨和穿透雨进入收集瓶,使用前经过人工试验可以精确地收集树干茎流。为减少测定过程中由于蒸发造成的误差,在雨后及时测量的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如夜间降雨,第2天清晨取样。 数据处理:穿透雨量乘以1.78(20 cm和15 cm不同口径的折算系数),换成标准20 cm下对应的穿透雨量(mm)。每个树干茎流收集瓶实测水量除以该标准枝投影面积得到该枝树干茎流量,标准枝上的树干茎流量乘以整个灌丛的枝数即可得到整个灌丛的树干茎流量。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灌丛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可分为3个部分: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 IC=P-SF-TF 式中:P为林外降雨量;TF为穿透雨量;SF为树干茎流量;IC为灌层截留量。根据所测穿透雨雨树干茎流数据,利用上式得到截留量。

2014-06-16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雨量筒上方冠层郁闭度相机观测数据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样地大小为100m×100m. 针对该样地的观测数据主要有: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全站仪定位测量数据、差分GPS定位测量数据、测树调查数据、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光谱测量数据、冠层的相机观测数据、土壤蒸散发数据、土壤冻结管观测数据、地表粗糙度数据、降雨截留数据、土壤水分测量数据、林木组分干湿重测量数据等。 森林水文试验样地属于超级样地的一个子样地,大小为25m×25m。为了研究青海云杉在不同冠层郁闭度下的降雨截留特征,在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水文试验样地,我们用普通数码相机对冠层进行了拍照。在试验样地内共得到了32组照片。通过对这些照片的分析,我们可以测定冠层的结构信息,根据郁闭度信息我们确定了该水文试验样地布设的雨量筒数量和最终的位置。通过后续的处理,我们可以比较精确的确定水文试验样地内布设的雨量筒上方冠层对应的郁闭度。 观测时间:2008-06-04日9:00-10:40。 观测地点: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水文试验样地。 观测内容:雨量筒对应的冠层照片。 观测仪器:普通数码相机(PENTAX K100D)。 分辨率:2400×1600。 拍摄时离地高度:1m。 观测目的:为了计算雨量筒对应的冠层郁闭度。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