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降水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3号点自动气象站)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6日至9月20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3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852E, 38.86074N,海拔1550.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9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5号点自动气象站)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4日至9月18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5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068E, 38.87574N,海拔1567.6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10米)与风向传感器(10米)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9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9号点自动气象站)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4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9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8546E, 38.87239N,海拔1543.3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8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号点自动气象站)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0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蔬菜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82E, 38.8932N,海拔1552.75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8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6号点自动气象站)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6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411E, 38.84931N,海拔1564.31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 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辐射仪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 、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8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花寨子荒漠站)(2012年2月-9月)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2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0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花寨子站,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0E, 38.76519N,海拔1731.00m。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2.65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 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本站数据集存放在两个表格中,其中北师大观测数据集时间间隔为10分钟平均,中科院寒旱所的观测数据集时间间隔为30分钟平均,具体观测要素分别如下: (1)观测项目有: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百分比)、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单位:摄氏度)。 (2)花寨子中科院寒旱所观测项目有:风速(WS_0.48m、WS_0.98m、WS_1.99m、WS_2.99m)(单位:米/秒)、风向(WD_4m)(单位:度)、沙尘浓度(Funjin_mgm3_Avg)、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空气温湿观测(Ta_1m 、Ta_1.99m、Ta_2.99m、RH_1m、RH_1.99m、RH_2.99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18cm Ts_26cm、Ts_34cm、Ts_42cm、Ts_50cm)(单位:摄氏度)、多层土壤水分百分比(Ms_2cm Ms_2cm Ms_2cm Ms_10cm Ms_18cm Ms_26cm Ms_34cm Ms_42cm Ms_50cm Ms_58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水分体积(ADR_2cm、ADR_2cm、ADR_2cm、ADR_2cm、ADR_10cm、ADR_18cm、ADR_26cm、ADR_34cm、ADR_42cm、ADR_50cm)(单位:立方米/立方米)、沙尘动量(KE_Tot)(单位:计数)和沙粒子量(PC_Tot)(单位:计数)。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1)北师大观测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确保(2)中科院寒旱所站每天48个数据(每3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花寨子中科院寒旱所观测项目的记录时间为世界时间,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7

中国西北地区WRF模式气温和降水数据集(1979-2013)

本数据是WRF模式在中国西北地区对6h间隔的NCEP/DOE再分析数据单层嵌套降尺度到水平分辨率为 12km,东西方向格点数为364,南北方向格点数为251,垂直方向划分31层。模拟时间从1979-01-01,06:00:00开始,终止于2013-12-31,23:00:00。模式参数化方案如下:Kain Frisch积云对流方案,WSM3云微物理方案,RRTM长波方案,Dudhia短波方案,Noah陆面模式,YSU行星边界层方案。 数据集中的文件命名规则为:wrf_t2_YYYY.nc和wrf_rain_YYYY.nc,其中YYYY为年简写,t2为2m气温(单位℃),rain为地表总降水(单位mm)。

2016-05-22

葫芦沟流域10m气象梯度数据集(2012)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2015-08-14

葫芦沟流域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数据集(2013)

葫芦沟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日尺度数据集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日尺度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数据。人工蒸发皿为20cm口径标准人工蒸发皿,降水量为20cm口径标准雨量器。 2.数据内容: (1)蒸发量的测定为每日20:00时用20专用量杯量测;一般是前一日20时以专用量杯量清水20毫米(原量)倒入器内,24小时后即当日20时,再量器内的水量(余量),其减小的量为蒸发量。即:蒸发量=原量—余量。若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之间有降水,则计算式为: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2)降水量一般采用2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雨量大时还需加测。日雨量是以每天上午8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若为降雨,用20专用量杯量测,当降雪时,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具,然后用电子天平(沈阳龙腾ES30K-12型号电子天平,最小感量为0.2g)称重测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2015-07-19

黑河流域3公里6小时模拟气象强迫数据(1980-2010)

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发展具有独立版权的区域集成环境系统模式RIEMS 2.0为基础,其中RIEMS 2.0区域气候模式是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和美国滨州大学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5)为非静力动力框架,耦合了一些研究气候所需的物理过程方案。这些过程包括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采用FC80闭合方案的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MRF行星边界条件和修改的CCM3辐射方等,采用黑河流域流域观测和遥感数据对该模式中的重要参数进行重新率定,并植被资料采用黑河流域数据清单中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黑河流域30sec DEM数据,建立的起来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 空间范围: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40.30N,99.50E), 水平分辨率为3 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161(经向)X 201(纬向)。 投影方式:LAMBERT正形投影,两个标准纬度为30N 和60N。 时间范围:198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时间间隔为6小时 文件内容说明:采用grads无格式月存储。除最高、最低温度为日尺度以外,其他变量都是6小时数据。 可以采用MATLAB进行读取,可见tmax_erain_xiong_heihe.m文件说明。 黑河流域数据说明: 1) Anemometer west wind(m/s)
 简称usurf 2) Anemometer south wind(m/s) 简称vsurf 
3) Anemometer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surf 
4)maximal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max 5) minimal temperature (deg K) 简称tmin 
6) Anemom specific humidity (g/kg)
 简称qsurf 7)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mm/hr) 简称precip 
8) Accumulated evaporation (mm/hr) 简称evap 9) Accumulated sensible heat (watts/m**2/hr) 简称sensible 
10) Accumulated net infrared radiation (watts/m**2/hr) 简称netrad 
文件名定义: 简称-erain-xiong.年月

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