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集对黑河流域中下游2013年单生及联生的红砂和珍珠进行了野外植株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指标的调查。 生长状况指标有:冠幅、株高,以及细根、粗根生物量等;叶片形态指标有:长、宽、厚度,以及叶面积、体积等。试验观测指标有:叶氮含量、水势、气体交换数据、叶绿素荧光数据。 数据包括:野外观测资料及其说明文件。
2014-01-14
2013年8月中旬测定,植物种:泡泡刺(不同生境为中游丘间低地和戈壁),红砂(不同生境为中游戈壁和下游戈壁)。 利用美国拉哥公司制造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Portable Photosynthesis System, LI-COR, USA)和LI-3100叶面积仪等,对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观测。 观测资料中的符号含义如下: Obs,观测次数; Photo,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 Cond,气孔导度,mol H2O•m–2•s–1; Ci,胞间CO2浓度,μmol CO2•mol-1; Trmmol,蒸腾速率,mmol H2O•m–2•s–1; Vpdl,水蒸气压亏缺,kPa; Area,叶面积,cm2; Tair,大气温度,℃; Tleaf,叶面温度,℃; CO2R,参照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CO2S,样品室CO2浓度,μmol CO2•mol-1; H2OR,参照室水分,mmol H2O•mol-1; H2OS,样品室水分,mmol H2O•mol-1; PARo,光量子通量密度,μmol•m–2•s–1; RH-R,参照室空气相对湿度,%; RH-S,样品室空气相对湿度,%; PARi,光合作用有效辐射,μmol•m–2•s–1; Press,大气压,kPa; 其它为测定时的仪器状态参数等。
2014-01-11
在2011年7月中旬采集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的基础上,2012年7月中旬采集部分荒漠植物光合器官,装入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 生理分析指标主要有:可溶性蛋白单位:mg/g;游离氨基酸单位:µg/g;叶绿素含量单位: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位:U/g FW;过氧化氢酶(CAT)单位:U/(g•min);过氧化物酶(POD)单位:U/(g•min);脯氨酸(Pro)单位:μg/g; 可溶性糖单位:μg/g;丙二醛(MDA)单位:μmol/L。
2014-01-10
2013年9月底10月初,黑河流域典型区荒漠类型植物停止生长期,进行年终生态调查。 共有8个调查观测场,分别是:山前荒漠、山前戈壁、中游荒漠、中游戈壁、中游沙漠、下游荒漠、下游戈壁、下游荒漠,大小为40m×40m。 在每个观测场固定3个20m×20m的大样方,命名为S1、S2、S3,进行灌木定期调查;每个大样方固定4个5m×5m的小样方,命名为A、B、C、D,进行草本调查。
2014-01-10
2011年7月中旬,采集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 分析指标主要有可溶性蛋白单位:mg/g;游离氨基酸单位:µg/g;叶绿素含量单位: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位:U/g FW;过氧化氢酶(CAT)单位:U/(g•min);过氧化物酶(POD)单位:U/(g•min);脯氨酸(Pro)单位:μg/g; 可溶性糖单位:μg/g;丙二醛(MDA)单位:μmol/L。
2013-08-02
冻土图的编制依据包括:(1)冻土野外调查、勘探实测资料;(2)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判译;(3)TOPO30 1km分辨率的地面高程数据;(4)气温和地面温度资料。其中,青藏高原的冻土分布采用了南卓铜等(2002)的研究结果,利用青藏公路沿线76个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并基于该关系,结合GTOPO30高程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与科技中心领导下发展的全球1k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以年平均地温0.5 ℃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参考《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 等,1988)划定高原不连续多年冻土与高原岛状多年冻土的界限;另外,参考东北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分区图(郭东信 等,1981)、环北极多年冻土和地下冰分布图(Brown et al. 1997)和最新野外实测资料,对东北的多年冻土界线进行了修订;西北高山多年冻土界线多采用了《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 等,1988)中划定的界线。 根据该数据统计的中国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75×106km2,约占中国领土的18.25%。其中,高山多年冻土0.29×106km2,约占我国领土面积的3.03%。 更多信息参考《1:400万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说明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6)
2013-06-24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奈曼旗沙漠化类型及土地整治区划图》,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 主编:朱震达、邱醒民 * 编辑 :冯毓荪 * 复照与制图:冯毓荪、刘扬宣、文子祥、杨泰运、赵爱芬、王一谋、李伟民、赵燕华、王建华 * 野外考察:邱醒民、张继贤 *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 出版社:上海中华印刷厂 * 比例尺:1:150000 * 出版时间: 1984年5月 * 图例:严重沙漠化土地、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潜在沙漠化土地、非沙漠化土地、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树林及灌木林、盐碱地、山地、耕地、甸子地 2、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一下图层: 奈曼旗沙漠化类型图、河流、 道路、水库、铁路、区划 3、数据属性 沙化等级类 植被 本底类 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 耕地 沙丘 盐碱地 甸子地 严重沙漠化土地 水库 树林及灌木林 山地 强烈发展的沙漠化土地 潜在的沙漠化土地 湖泊 非沙漠化土地 波状起伏沙黄土平原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2012-05-21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