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大气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2号点涡动相关仪)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28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2号点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631E, 38.86515N,海拔1559.25m。涡动相关仪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后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6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7号点涡动相关仪)(2012年5-9月))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3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7号点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果园。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2E, 38.84510N,海拔1559.63m。涡动相关仪架高7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0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后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6-07-06

中国西北地区WRF模式气温和降水数据集(1979-2013)

本数据是WRF模式在中国西北地区对6h间隔的NCEP/DOE再分析数据单层嵌套降尺度到水平分辨率为 12km,东西方向格点数为364,南北方向格点数为251,垂直方向划分31层。模拟时间从1979-01-01,06:00:00开始,终止于2013-12-31,23:00:00。模式参数化方案如下:Kain Frisch积云对流方案,WSM3云微物理方案,RRTM长波方案,Dudhia短波方案,Noah陆面模式,YSU行星边界层方案。 数据集中的文件命名规则为:wrf_t2_YYYY.nc和wrf_rain_YYYY.nc,其中YYYY为年简写,t2为2m气温(单位℃),rain为地表总降水(单位mm)。

2016-05-22

基于CMIP5气候情景的黑河流域未来气温的降尺度模拟(2011-2100)

基于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气温历史时期的降尺度结果数据,预测了未来2011-2040年,2041-2070年,2071-2100年三个时段的多年平均气温,在rcp2.6,rcp4.5及rcp8.5情景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与HASM(High Accuracy Surface Modeling Method)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降尺度模拟预测,得到三种情境下2011-2040、2041-2070、2071-2100三个时段的多年平均气温的1km降尺度结果。

2016-04-04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典型下垫面比辐射率数据集(2014.03.25-2015.06.30)

本数据为黑河流域典型地物比辐射率数据集。数据观测从2014年3月25日至2015年6月30日。 仪器: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波谱仪(102F)、手持式红外温度计 测量方法:利用102F分别测量冷黑体、暖黑体、观测目标、金版的辐射值。利用冷暖黑体的辐射值,对102F进行定标,消除仪器自身发射的影响。利用基于平滑度的迭代反演算法,反演出比辐射率和物体温度。比辐射率波段范围为8-14μm,分辨率4cm-1。 本数据集包含102F获取的冷黑体、暖黑体、被测目标和金板的原始辐射曲线(ASCII格式)和记录文件。

2016-03-23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4、12、14号点涡动相关仪)(2012)

该数据集包含中游三个站点数据:(1)2012年5月3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4号点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内,下垫面是村庄。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753E, 38.87752N,海拔1561.87m。涡动相关仪架高4.2m(8月19日后涡动相关仪架高调整为6.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7cm。(2)2012年5月28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2号点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631E, 38.86515N,海拔1559.25m。涡动相关仪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5cm。(3)2012年5月30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4号点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310E, 38.85867N,海拔1570.23m。涡动相关仪架高4.6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后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5),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和Xu et al.(2013)。

2016-01-18

CLM模型观测与模拟数据集

1.数据概述:本数据集是根据WRF模型模拟输出后数据加工后形成CLM模型输入数据集,并在CLM模型模拟的输出数据。 2.数据内容:输入数据是大气强迫数据,包括2m气温、地表气压、2m水汽混合比、辐射、风场和降雨等。输出10层土壤温度、潜热、感热、净辐射、土壤热通量等数据。 3.时空范围:输入时间为一小时平均数据,输出为月平均数据。空间范围为青藏高原,包括黑河流域上游区域。

2016-01-08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花寨子荒漠站涡动相关仪)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6日至9月15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花寨子站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0E, 38.76519N,海拔1731.00m。涡动相关仪架高2.8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后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2015-10-07

葫芦沟流域10m气象梯度数据集(2012)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气象梯度数据(2011年9月底安装)。VG1000梯度观测系统通过对风速风向、空气温湿度和辐射等常规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监测,结合高精度、高扫描频率的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分析。 2.数据内容: 主要观测要素包括四层气温、湿度和二维超声风,雨雪量计,八层地温、土壤含水量等。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2015-08-14

葫芦沟流域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集(2012)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等。数据为30min Flux数据。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201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