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辐射


黑河流域30m分辨率地表反照率数据集(2012)

利用我国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CCD传感器的30m图像,经过定标、几何精校正和基于大气层顶表观反射率的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反演了地表短波反照率,再选择一个月内云量最少的图像镶嵌成为全黑河流域的反照率分布图,投影方式为UTM投影,空间分辨率30米,时间频率为每月1景。数据文件包含2个波段,分别是对应局地正午时刻太阳角的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 of local noon)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以短整数方式存储,比例因子为0.0001。

2015-01-05

黑河流域1km分辨率地表反照率数据集(2001-2012)

利用MODIS的1km地表反射率(MOD/MYD09GA)数据产品,经过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和基于统计知识的时空滤波(Statistics-based Temporal Filter)算法两道工序生产了全球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本数据集是在GLASS全球产品中选取了覆盖黑河流域的两个tile(h25v04,h25v05),经过镶嵌、投影转换和裁切后获得的黑河流域的1km分辨率陆表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数据集,包括了Albers和UTM两种投影方式,均为raw格式,空间范围是黑河流域的矢量边界的外界矩形,时间分辨率为8天。

2015-01-04

黑河流域3公里1小时模拟2米气温数据(2009)

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发展具有独立版权的区域集成环境系统模式RIEMS 2.0为基础,其中RIEMS 2.0区域气候模式是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和美国滨州大学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5)为非静力动力框架,耦合了一些研究气候所需的物理过程方案。这些过程包括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采用FC80闭合方案的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MRF行星边界条件和修改的CCM3辐射方等,采用黑河流域流域观测和遥感数据对该模式中的重要参数进行重新率定,并植被资料采用黑河流域数据清单中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黑河流域30sec DEM数据,建立的起来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采用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驱动建立的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在黑河流域进行了2009年年全年模拟连续积分. 空间范围: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40.30N,99.50E), 水平分辨率为3 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161(经向)X 201(纬向)。 投影方式:LAMBERT正形投影,两个标准纬度为30N 和60N。 时间范围: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时间间隔为1小时 文件内容说明:共12个文件,按变量独立命名。每个文件解压缩后是一个文本文件,包行7行文件头说明,以及365*24*201行,每行有161列。

2015-01-04

黑河流域1km分辨率地表反照率数据集(2012)

利用MODIS的1km地表反射率(MOD/MYD09GA)数据产品,经过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和基于统计知识的时空滤波(Statistics-based Temporal Filter)算法两道工序生产了全球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本数据集是在GLASS全球产品中选取了覆盖黑河流域的两个tile(h25v04,h25v05),经过镶嵌、投影转换和裁切后获得的黑河流域的1km分辨率陆表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数据集,包括了SIN和UTM两种投影方式。SIN投影方式的数据集为HDF格式,覆盖范围较大(约1200*2400平方公里),时间分辨率为1天;UTM投影方式的数据集为raw格式,按照黑河的矢量边界裁切,时间分辨率为8天。

2014-06-10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08-2009)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分别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观测项目有: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cm、4cm、10cm、20m和30m)、风向、气压、光合作用有效辐射、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15cm、20cm和40cm)、土壤水分(10cm、20cm、50cm、100cm和180cm)及土壤热通量(5cm、10cm和15cm)。 具体的表头等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2014-06-07

祁连山天老池流域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11-2012)

该数据集包含了天老池小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 观测项目有时间、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40-60cm土壤水分、0-20土壤水分、20-40土壤水分、气压、PAR、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太阳辐射、总降水、20-40土壤温度、0-20土壤温度、40-60土壤温度。 观测时段为2011年5月25日至2012年9月11日,各参数数据均整理为日尺度上。

2014-02-01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涡动相关观测数据集(2008-2009)

此数据集包含了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2008-2009年的涡动相关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经纬度为100°17′E,39°05′N,海拔高度为1456m。 具体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2013-12-12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预试验期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加密观测区Envisat ASA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7年9月19日)

2007年9月19日预试验期间,在临泽站开展了Envisat ASAR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7年9月19日成功获得了一景Envisat ASAR影像。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29BJT。本地面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Envisat ASAR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测量内容: 1. 土壤水分。样方分布:临泽芦苇地、张掖农田、张掖戈壁、临泽玉米地、临泽苜蓿地、张掖观象台、临泽湿地。观测方法:环刀法。 2. GPS位置,测量仪器:GARMIN GPS 76。 3. 植被信息。记录信息: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取样方式、描述(例如地表类型,均匀程度,干湿程度等)。 4. 大气参数。测量仪器:遥感所的法国CIMEL公司生产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目标:利用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大满水管所。测量内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数据存储: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5. 粗糙度观测。粗糙度数据由粗糙度板测量,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2013-10-09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和阿柔加密观测区红外波谱观测数据集(2008年6月-7月)

本数据集为盈科绿洲、花寨子荒漠、张掖市、阿柔和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的红外波谱数据。测量仪器为红外波谱仪102F和BOMAN。 1. 红外波谱仪102F测量 (1)测量原理: 利用红外波谱仪102F测量数据,基于辐射传输方程和TES算法获得比辐射率,理论上可以结合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固定自记点温计、热像仪数据获得地物物理温度。 (2)测量地点: 2008-05-27在张掖城区对草地、水泥地进行了测量;2008-05-29在工行度假村测量小麦地、玉米地;2008-06-03在工行度假村观测了水泥地(多角度测量);2008-06-22在盈科绿洲玉米地对裸土、玉米叶进行了测量;2008-06-23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玉米冠层、小麦冠层;2008-06-24在扁都口试验区测量了油菜地;2008-06-26在临泽草地测了苜蓿、盐碱地、草地,大麦地;2008-06-29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了小麦地、玉米地;2008-06-30在花寨子荒漠样地2对荒漠裸土、荒漠植被(红砂)进行了测量;2008-07-06在扁都口试验区测了油菜地、草地;2008-07-14在阿柔试验区测量了草地、裸土(多角度观测)。 (3)测量仪器: 北京师范大学红外波谱仪102F,测量波长2-25um的比辐射率;北京师范大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地表辐射温度;遥感所镀金板1块,辅助测量大气下行辐射。 (4)测量内容 测量同一地物的比辐射率数据需要测量冷黑体定标文件(*.CBX或者*.CBB)、暖黑体定标文件(*.WBX或者*.WBB)、地物测量文件(*.SAX)、镀金板测量)(大气下行辐射)文件(*.DWX),同时需要保存地物辐亮度文件和比辐射率文件。同时包括地物真实温度和镀金板真实温度。若同一时间段的测量数据缺少冷黑体和暖黑体定标文件,可以使用前后测量的冷黑体和暖黑体文件,但是测量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0min。 (5)数据处理: 红外波谱仪102F通过测量冷黑体和暖黑体进行定标,获得仪器在各个波段的响应函数。 红外波谱仪102F的预处理数据主要是反演获得地表在2-25um波段范围内的地表比辐射率,若数据文件齐全,预处理数据将以Excel文件格式给出两种比辐射率:一种是仪器自身反演的比辐射率;另一种是利用ISSTES(Iterative spectrally smooth temperature-emissivity separation)反演获得的比辐射率。若数据文件不齐全,将只给出其中的一种数值。 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的光谱分辨率为4cm-1。 2. BOMAN测量 BOMAN测量目标物的红外光谱,计算目标发射率,波段范围为2μm-13μm。 (1)测量仪器: 遥感所红外波谱仪BOMAN、遥感所黑体桶、遥感所黑体、北师大黑体。测量对象是:土壤、沙子、草地、玉米、戈壁。 (2)测量方式: 首先将BOMAN预热到工作状态;预估目标温度,将黑体稳定在目标温度左右;用BOMAN测量黑体的红外辐射(测量定标数据),然后改变黑体温度; 用BOMAN测量多组目标的红外辐射;用BOMAN测量金板反射的天空下行辐射(没有金板可直接测量天空53度方向的下行辐射);用BOMAN测量一次黑体的红外辐射。 原始数据为Igm格式,利用黑体对目标物进行定标,利用一个低温和一个高温黑体对目标进行定标,处理软件为FTSW500,结果为Rad辐射值。 (3)测量内容: 具体观测时间和内容:2008-06-30 荒漠观测;2008-07-01 沙漠观测;2008-07-14阿柔加密观测区观测;2008-07-16 取样室内观测,荒漠取样深土、浅土、植被、小石头,盈科2号地取两株玉米,3号地一株玉米、裸土;2008-07-17 临泽试验区观测;2008-07-18 戈壁滩观测。 每次试验观测都有相应的观测记录,包括测量地点、经纬度坐标、时间、相片等。 (4)数据处理: 利用Matlab程序把用BOMAN红外波谱仪测量到的目标物的Rad辐射值文件转换为txt文本文件,数据类型为浮点型。FTSW500为BOMAN红外波谱仪自带软件。

2013-09-09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站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08-2009)

此数据集包含了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站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经纬度为100°08′E,39°21′N,海拔高度为1382m。 观测项目有:大气温湿梯度观测(1.5m和3.0m)、风速(2.2m和3.7m)、风向、气压、降水、净辐射和总辐射、二氧化碳(2.8m和3.5m)、土壤张力、多层土壤温度(20cm、40cm、6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10cm和15cm)。 具体的表头等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2011-08-07